主管機關函來別裝死!保險業務員3原則:主體、對象、時限都要到位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導言

「主管機關來函」對保險業務員而言,就像學校導師突然發E-mail:「請三天內說明你作業的來源。」, 你不能裝沒看到,也不能只回給同學,還得在期限內正式回覆導師。

同樣地,《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第17條明白要求:

「業務員或所屬公司應於主管機關所訂期間內,向主管機關說明或提出書面報告資料。」

這不只是程序,而是保險法遵的底線意識


🧩 一、法條重點三關鍵

1️⃣ 主體:誰要說明?

→ 「所屬公司」或「業務員」都是義務人。主管機關可直接要求任一方回覆。

2️⃣ 對象:要回覆誰?

→ 只能是主管機關(金管會或授權單位),不是只回公司內部主管。

3️⃣ 時限:什麼時候要交?

→ 必須在「主管機關所訂期間內」。這是強制性義務,逾期補交仍違規。


🧩 題目重點

當主管機關就業務員從事保險招攬相關事項進行查詢時,所屬公司或業務員應如何處理?

(A) 得於期限後補報並說明原因

(B) 業務員只需向所屬公司報告 (

C) 應於主管機關所訂期間內,向主管機關說明或提出書面報告資料

(D) 可不提交資料但申請延長期限

正確答案:(C) 這句話完整體現第17條精神。

  • 「應於」=義務性、非選擇性
  • 「主管機關所訂期間內」=由金管會依個案設定期限,通常是 3~10 天。
  • 「向主管機關」=直接對監理單位說明,不得僅止於內部報告。

生活例子:

阿美的招攬流程被檢舉,主管機關要求她10日內說明。 她立即整理報告並附上通訊紀錄,期限內送達主管機關。 這就是合法、合時、合格的回覆。


❌ 常見誤區與錯誤選項解析

(A) 得於期限後補報並說明原因 → 錯誤

✖ 法規沒有「事後補交」這個選項。

逾期=違規,即使補交也只能減輕處分,不能免責。

(B) 業務員只向公司報告 → 錯誤

✖ 義務對象是主管機關,不是公司。

「回主管、沒回金管會」=仍違反第17條。

(D) 可不提交資料但申請延期 → 錯誤

✖ 延期需於原期限內提出;且「可不交」完全違法。

不交=直接違反法定義務,屬重大法遵瑕疵。

📘 二、法遵的底線思維

主管機關來函,就像監理壓力測試

它不只是要求「交資料」,更在檢驗你是否具備「法規意識」。 請記住這三句話👇

📍 誰要回? 公司或業務員都要準備。

📍 要回誰? 主管機關,不是自己人。

📍 要多久? 期限內,逾期即違規。


💡 結語

在金融監理日益嚴格的環境下,

「期限內回覆主管機關」不是形式,而是信任管理的一部分

一份準時、完整、具事實依據的回覆書, 往往能讓主管機關「一看就放心」,也讓公司形象加分。

一句話記起來:

🕐「主管機關函來別裝死,期限內回覆才合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feguardHK的沙龍
1會員
279內容數
用輕鬆生活例子介紹保險、用輕鬆生活例子介紹保險經紀人相關法令遵循與法遵科技
SafeguardHK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07
✨導言 保險業務員最怕什麼?不是沒簽單,而是被「停招」。 《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第19條明文:為未經主管機關核准經營保險業務的法人或個人招攬保險,情節輕重可處一年以下停止招攬。 這題就是要你一眼辨識「一號地雷」。 🧩 題目重點 下列哪一項行為最可能導致業務員被處以 1 年以下停止招攬行
2025/10/07
✨導言 保險業務員最怕什麼?不是沒簽單,而是被「停招」。 《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第19條明文:為未經主管機關核准經營保險業務的法人或個人招攬保險,情節輕重可處一年以下停止招攬。 這題就是要你一眼辨識「一號地雷」。 🧩 題目重點 下列哪一項行為最可能導致業務員被處以 1 年以下停止招攬行
2025/10/07
✨導言 在保險業界,業務員是連結客戶與公司最前線的代表。 但你知道嗎?從登錄證的有效期限、離職後的註銷手續,到資格測驗違規處理, 全都受到《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嚴格規範。 這些條文不只是考題,也關係到每位業務員的職涯安全與名譽。 🧩 一、題目重點 下列關於業務員登錄規定之敘述,何者正確?
2025/10/07
✨導言 在保險業界,業務員是連結客戶與公司最前線的代表。 但你知道嗎?從登錄證的有效期限、離職後的註銷手續,到資格測驗違規處理, 全都受到《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嚴格規範。 這些條文不只是考題,也關係到每位業務員的職涯安全與名譽。 🧩 一、題目重點 下列關於業務員登錄規定之敘述,何者正確?
2025/10/07
✨導言 有些狀況下,保險公司一定要賠──例如為了救人導致損失; 但有些情況下,保險公司絕對不賠──例如被保險人自己故意放火。 《保險法》第29~33條清楚劃出這條界線, 說明「什麼該理賠、什麼不該理賠」, 這不只是考試重點,更是生活中理解保險責任的基礎。 🧩 一、題目重點 下列關於保險人
2025/10/07
✨導言 有些狀況下,保險公司一定要賠──例如為了救人導致損失; 但有些情況下,保險公司絕對不賠──例如被保險人自己故意放火。 《保險法》第29~33條清楚劃出這條界線, 說明「什麼該理賠、什麼不該理賠」, 這不只是考試重點,更是生活中理解保險責任的基礎。 🧩 一、題目重點 下列關於保險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主管本來就需要裝傻,因為如果你直接給答案,對方就會順著你的話接下去,這是人性。
Thumbnail
主管本來就需要裝傻,因為如果你直接給答案,對方就會順著你的話接下去,這是人性。
Thumbnail
最近在幫客戶規劃新生兒險~ 開始又一頭投入了條款的世界了~ 真的覺得,雖然我是在上班,不是全職的保險從業人員~ 但是,還滿替自已覺得好棒棒~ 放眼同行的保險從業人員,能一樣用心去分析且量身訂定每位 有需要保險的人,且從來不看佣金在賣險種的人,真的不多了~ 最近很想找找同伴~志同道合一
Thumbnail
最近在幫客戶規劃新生兒險~ 開始又一頭投入了條款的世界了~ 真的覺得,雖然我是在上班,不是全職的保險從業人員~ 但是,還滿替自已覺得好棒棒~ 放眼同行的保險從業人員,能一樣用心去分析且量身訂定每位 有需要保險的人,且從來不看佣金在賣險種的人,真的不多了~ 最近很想找找同伴~志同道合一
Thumbnail
如果公司有個內部規範流程,推行運轉也七八年以上,對於一個剛接此業務大概一年的人員,竟然可以在一年內被反應這樣流程有問題,希望可以有所調整,反應的單位來自於平行單位的非主管職。身為人事行政的自己,會如何處置呢? #管理辦法的修改流程 這個也許是表層最關鍵的部分,公司內部對於管理辦法的修
Thumbnail
如果公司有個內部規範流程,推行運轉也七八年以上,對於一個剛接此業務大概一年的人員,竟然可以在一年內被反應這樣流程有問題,希望可以有所調整,反應的單位來自於平行單位的非主管職。身為人事行政的自己,會如何處置呢? #管理辦法的修改流程 這個也許是表層最關鍵的部分,公司內部對於管理辦法的修
Thumbnail
這段時間沒有發朋友圈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準備報警了?哈哈哈!原本五月底的活動,上面修改了兩次,最後改到了七月初辦理。雖然改變已經無法避免,但活動即將到來時,主管機關又推翻了之前的決定。因此,導致廠商不願意繼續執行。但上面要求活動必須按時進行,於是在短短一周內動員了許多人力資源,包括重新尋找新的廠商協
Thumbnail
這段時間沒有發朋友圈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準備報警了?哈哈哈!原本五月底的活動,上面修改了兩次,最後改到了七月初辦理。雖然改變已經無法避免,但活動即將到來時,主管機關又推翻了之前的決定。因此,導致廠商不願意繼續執行。但上面要求活動必須按時進行,於是在短短一周內動員了許多人力資源,包括重新尋找新的廠商協
Thumbnail
忙完了5月報稅,6月雖然鬆口氣,但該上的課要上。身為執行業務者,必須不斷精進專業,才能為客戶辦好案件。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財稅問題,需要提供建議協助。收的公費與投入相比,真的是交朋友的。
Thumbnail
忙完了5月報稅,6月雖然鬆口氣,但該上的課要上。身為執行業務者,必須不斷精進專業,才能為客戶辦好案件。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財稅問題,需要提供建議協助。收的公費與投入相比,真的是交朋友的。
Thumbnail
人身保險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經驗分享:如何準備?有哪些資源可用?
Thumbnail
人身保險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經驗分享:如何準備?有哪些資源可用?
Thumbnail
最近是轉職潮,有大量的新朋友入職,所以特別想寫一篇來提醒大家,入職該注意的法律知識,就是簽訂勞動契約前後該注意的事情。 往往關鍵的權利義務就在契約裡,而我們簽約時,更要
Thumbnail
最近是轉職潮,有大量的新朋友入職,所以特別想寫一篇來提醒大家,入職該注意的法律知識,就是簽訂勞動契約前後該注意的事情。 往往關鍵的權利義務就在契約裡,而我們簽約時,更要
Thumbnail
清晨,電話向主管回報家中情況須繼續告假。電話那端回饋了解;提醒春節奬勵方案活動的但書,若未全程出席,團隊達成團體目標的獎金,你是無法拿到獎金的⋯⋯ 幾年後,單位同仁家人在農曆春節前遭逢不幸,主管同樣在聽聞訊息後,同樣跟他說⋯⋯⋯ 你是無法拿到獎金的⋯⋯
Thumbnail
清晨,電話向主管回報家中情況須繼續告假。電話那端回饋了解;提醒春節奬勵方案活動的但書,若未全程出席,團隊達成團體目標的獎金,你是無法拿到獎金的⋯⋯ 幾年後,單位同仁家人在農曆春節前遭逢不幸,主管同樣在聽聞訊息後,同樣跟他說⋯⋯⋯ 你是無法拿到獎金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