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一句話刺到你時,你的人在哪裡?
最近可能同學休假的時間比較多,跟家人或朋友相聚也比較頻繁。這幾天就常常收到顯化班同學私訊教練說,家人說什麼、朋友說什麼,他聽完覺得怎麼樣、他的感覺怎麼樣。
我每次聽完都會問同學:「為什麼要回應呢?回應對你有什麼好處?」
在顯化中,我們最容易丟掉的是「主控權」與「回應權」
同學呀,在我們玩顯化的過程中,最容易丟掉的不是資源、不是機會,而是你的主控權、你的回應權。當別人一句話讓你不舒服,不管是善意的建議或是批評指責,那個不舒服就是你的內在邊界感在提醒你:你正準備把別人對你的定義拿來對自己動手了。
每一次別人對你說的話,你急著回應、忙著解釋、努力證明,你就從地球遊戲的主角變成NPC,被外界操控,開始尋求外界的認同,而不是自己認同自己。
對外尋求認可的兩種極端:順從與反擊
很多人在面對被否定時,會進入兩種極端。
第一種是全盤順從,說:「好,你說的都對,我照做。」看起來乖巧,但主控權其實已經交出去了。你沒有思考那些話是不是真的適合你,只是想避免衝突。
第二種則是強勢反擊或證明:「我偏要這樣、我沒有錯!」
這看似有主見,但核心仍在於「讓對方點頭認同我」,主控權依然不在你手上。 無論順從或反擊,其實都在做同一件事——對外尋求認可。
每一次辯解與證明,都只會讓你更委屈,因為你的情緒與行為仍被外境牽動。
拿回主控權的第一步:先「停下來」
當你聽到讓你不舒服的話時,不要急著反應,先停下來。
只要先停下來,就不會再往「討好」或「證明」的路上走。 你可以簡單回覆對方:「好,我知道了。」這樣就好。
收回關注力,先穩住自己
把注意力收回來,照顧自己的感受,讓情緒穩定一點。
當你穩定之後,再判斷那些話和你的新身份、生命藍圖有沒有關係。 適合的就留下,不適合的就放掉。
別用能量去支付別人的「理解費」
你不需要當場解釋,也不需要說服對方為什麼你做不到。
那些行為都是拿你的能量去支付別人的理解費,只為了換來對方的理解。 但事實是——你的人生,只應由你自己負責。
舉例:面對家人的「好意建議」時
假設你和家人久別重逢,有人說你最近氣色不好,大家開始丟一堆健康建議。
你聽一聽覺得不對,因為方法完全不適合你的作息與體質。
若你為了避免尷尬就照做,或當場急著說「這個方法不對」,只會讓氣氛緊張、生活被打亂。
最好的方式仍然是:「好,我知道了。」 然後回到內在問自己:「這些話對我有幫助嗎?」
答案你一定知道。
當你對自己的選擇負百分百的責任,拿回「決定權」後,你就不再需要誰肯定你,也能穩穩行動。
不回應 ≠ 冷漠,而是高品質的自我尊重
不回應不是逃避,而是一種高品質的自我尊重。
外境的點頭不能代表什麼,唯有內在的安定,才是你的力量來源。
別人理不理解你,其實不重要。
他們不會替你承擔生活,離開你之後也會回到他們的宇宙。 而你,才是唯一要支持你自己的人。
把時間花在關注自己,而不是說服世界或他人。
你的遊戲,你說了算
當你再聽到讓你不舒服的話時,就練習——穩住、停下來、不回應或減少回應。
你越少被外境牽著跑,你的實相就越聽話。
顯化生活不是一場辯論大會,而是一場主控遊戲。
你的遊戲,你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