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我的恐怖室友,病房裡的革命情感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回到病房的第二天,我迎來一位室友。魏伯伯,因腰部椎間盤突出壓迫身經開刀的患者! 82歲,住在羅斯福路五段師大分部附近、台大化學系畢業;太太是師大教授退休。我對他的生平比對我外公還清楚,他也讓我第一次體認到「失智症」的可怕與照護者的難處。

魏伯伯有24小時的外籍看護照顧,白天多半病懨懨,難得清醒也只和太太說上幾句。大約接近晚上10點多,病房多數要熄燈就寢,魏伯伯突然意外變身了~ 聲音十足大聲講話,問看護:「我太太呢?我怎麼在這裡?」,試圖離開病床,扯掉身上針管,力氣明顯變大,看護處理不來,急忙請護理師進來安撫,好聲好氣說剛開完刀要休息、太太明天會過來陪你! 折騰10多分鐘好不容易安靜下來...

隔沒多久,又開始大聲吵鬧,甚至出手推看護,值班醫生說這樣危險,請小幫手拿約束帶來,把魏伯伯捆綁固定在床上,好了~安全是安全了,可苦了我。他不睡覺,大聲跟空氣對話:「從他住哪兒、有幾個小孩,曾經是網球選手,誰的正手打不贏他、我的吊高球也很厲害,還當過教練帶了多少學生」。我就在隔壁病床被迫輸入他的生平事蹟! 到了凌晨3點,被吵得無法入睡。

我問護理師說可不可以讓他吃安眠藥? 她回覆說:已經吃了沒有效果;那不然改給我好了,吃下安眠藥仍是半夢半醒。內心一股怒火,身體剛開刀不適,還沒辦法睡覺,再次請護理師問可否把他挪去到個人病房隔離? 她回覆說:伯伯狀況不適合...好吧! 那我委取些,主動要求把我移去隔離間。就這樣好不容易,總算在一片黑暗無聲的隔間疲憊睡去。

失智阿伯每到深夜變身的戲碼,每天重複上演彷彿是種惡魔詛咒。大批人馬上約束帶後,吵鬧音量影響到其他病房,夜班護理師幾度受不了,只能推他到隔離室,讓大家可以稍得片刻寧靜! 而我在一次次中開始逐漸釋懷,甚至(苦中作樂)期待今晚的「新一集」劇情:
第二晚,他在跟老友「翠蘭」對話,拜託她幫忙解開約束帶!
第三晚,他開始背誦化學元素表跟化學式,像是「碳+氧=二氧化碳」,我被逗樂了!
第四晚,他口中念著幾個老友的名字,問記不記得一起去哪兒玩!
第五晚,他要隔壁鄰居的老劉解開,就會帶他去銀行領錢,他放了80萬美金,大概250萬台幣在保險箱(😱OMG~他還知道匯率算得清楚)

白天,是病懨懨的老病人;夜裡,變身在記憶的時間來回穿梭,不時咬、扯,大聲吼叫「拜託,放開我」,懷疑看護、護理師對他不利。這不是人格分裂,這是我頭一次見證「失智症」的可怕,照顧的家人帶著什麼樣煎熬的心情? 看著他被綁在床上;帶著看不到好轉的可能,要折騰到什麼時候? 就這樣理解了失智症後,放下了對「雷室友」的怨氣,開始和魏伯伯跟魏太太寒暄,在復健走廊上相遇互相加油!真正讓我們結下「革命情感」的,是一場男人之間的試煉——拔尿管。

說實話,術後最痛苦的不是傷口,不是針管,也不是無法翻身,而是那根尿管的異物感。稍不小心一扯,國罵就會自動連發🤬
好不容易護理師說可以拔了,內心深層的恐懼立刻浮現古代酷刑:拔指甲、夾手指會痛暈。她說「數到三很快」...然後我就大叫「啊啊啊啊」了幾聲,淚角失守...我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她接著補一句:「多喝點水,幾小時內沒尿出來,得再把尿管插回去。」God, please help me🙏 沒有這麼無助如此渴望神的存在。
開啟灌水模式,但怎麼樣就是沒有尿意,隨著時間一點一滴逼近,塞在尿桶裡也沒用,像是困在密閉空間無法逃脫的窒息感;突然小幫手開了一扇窗對我說:「男生通常都怎麼尿尿的?懂了嗎?」 這句上天捎來暗語的關鍵是「重力」的偉大。家人急忙把我從病床上撐起來站著,隔了一會兒,順從男人的生理天性,好不容易傾洩而出🌊~~護理師拿儀器檢測膀胱餘尿量達標,給了我一個「合格」的眼神,如釋重負鬆了一口氣,比進開刀房還緊張,這比比後來任何檢查都恐怖。

隔天,換魏伯伯要拔尿管,同樣卡關! 魏太太急得像哄小孩:「尿完帶你出去玩」「吹噓噓」又壓又拍膀胱。這時,我就像歷經江湖滄桑的前輩,懂得男人的痛,請我老婆去傳述這箇中口訣。果不其然,幾分鐘後傳來滴答聲響,魏太太歡天喜地,像中了樂透,直誇魏伯伯好棒! 旁人大概很難想像,病人會因為小便一事可以如此恐慌、如此有成就感。就這樣「恐怖室友」,成為相互鼓勵的室友。我,有朝一日可能也會是他。

看著兩位80多歲的夫妻,我想到「少年夫妻老來伴」。沒有其他家人協助,魏太太每天早上上市場買菜,中午帶飯過來,一口口餵他,邊跟他聊天,問問他還記不記得以前去哪裡玩? 跟誰出去、最喜歡吃什麼的閒話家常,在我聽來,每一句是關愛、是耐心,也是陪伴對方走最後一哩路的不捨ಥ_ಥ。下午,推著輪椅去曬曬太陽,日復一日...當我先轉往復健病房時,心裡反問:如果我是魏太太,這樣的照顧是辛苦、也是一種幸福嗎?

我曾看過報導:台灣人平均壽命約80歲,但平均餘命有8.4年是躺在床上離開。在醫院這段期間,看見不同家庭面對失智的有苦難言。希望我或家人都不會遇到這種狀況,也希望台灣除了「預立醫療」之外,能進一步修法,讓病人擁有更多預先決定的自主權,,以有尊嚴、減少家屬折磨的方式,彼此能看到出口,做好心理建設相伴道別。

提供一篇印象深刻的報導,以及Netflix《忘了我記得》真實呈現失智年長者的狀態,邊看邊哭,讓我想起魏伯伯與魏太太,希望他們一切都好。

手腳綁病床2小時後,我覺得我不是人!一場生不如死的「約束體驗」

#失智症

我的恐怖室友

#忘了我記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ukuBear
2會員
30內容數
KuluBear 是我從脊髓腫瘤開刀住院,直到復健始終陪伴我的守護者,每當在病床上的緊張時刻就握著不放,這裡記錄著從發現腫瘤、尋求治療、家人溝通、開刀治療到術後復健的心情紀錄,寫下的字句也找到情緒的出口,願承受疾病的我們平靜接受、身心康復~
kukuBear的其他內容
2025/09/28
在臺大醫院東址神經外科的住院經歷,分享「照護小幫手」與「臺大醫院住院整合照護試辦計畫」對其康復過程中的重要性。半癱瘓病患的日常照護困難,以及小幫手如何專業、溫暖地協助病患學習自理、提升照護品質,並成為家屬強大的後援。應尊重照護人員,勿將善意當義務。
Thumbnail
2025/09/28
在臺大醫院東址神經外科的住院經歷,分享「照護小幫手」與「臺大醫院住院整合照護試辦計畫」對其康復過程中的重要性。半癱瘓病患的日常照護困難,以及小幫手如何專業、溫暖地協助病患學習自理、提升照護品質,並成為家屬強大的後援。應尊重照護人員,勿將善意當義務。
Thumbnail
2025/09/20
手術當天一早起來梳洗,整理好行李(術後會換房),換上手術衣,躺在病床上聽著輕音樂、望著窗外。到了這個時刻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約莫10點多護理師通知準備進手術房。卸下眼鏡,平躺在病床上,從病房進入電梯,太太與哥哥陪著我短短的幾分鐘過程,目送我推進手術房走廊,模糊的望著天花板,深呼吸,心裡想著...
Thumbnail
2025/09/20
手術當天一早起來梳洗,整理好行李(術後會換房),換上手術衣,躺在病床上聽著輕音樂、望著窗外。到了這個時刻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約莫10點多護理師通知準備進手術房。卸下眼鏡,平躺在病床上,從病房進入電梯,太太與哥哥陪著我短短的幾分鐘過程,目送我推進手術房走廊,模糊的望著天花板,深呼吸,心裡想著...
Thumbnail
2025/07/13
手術前的最後一個日常。上午,麻醉師來到病房,仔細說明手術的過程。因為腫瘤位於頸椎的高位,脊髓周圍神經與血管密布,手術過程可能有風險會需要輸血,身上會插滿針管,牽動全身的神經。麻醉的另一個重要角色,在手術過程中監測神經功能,有沒有可能傷到什麼地方,造成神經毁損。手術傷口蠻大的,他建議兩種止痛方式:
Thumbnail
2025/07/13
手術前的最後一個日常。上午,麻醉師來到病房,仔細說明手術的過程。因為腫瘤位於頸椎的高位,脊髓周圍神經與血管密布,手術過程可能有風險會需要輸血,身上會插滿針管,牽動全身的神經。麻醉的另一個重要角色,在手術過程中監測神經功能,有沒有可能傷到什麼地方,造成神經毁損。手術傷口蠻大的,他建議兩種止痛方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醫院陪病的頭幾天,家裡醫院來回奔波,倒也沒時間多想。待得家人出院狀況穩定,終於安靜下來獨處,反而胡思亂想起來,念頭紛紛擾擾,半刻不得停。 如果有後遺症怎麼辦?如果當時怎麼樣會怎麼辦?如果未來怎麼樣會…….??? 我不知道我在煩躁些什麼,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後怕」,靜下來了,壓抑住的驚慌
Thumbnail
在醫院陪病的頭幾天,家裡醫院來回奔波,倒也沒時間多想。待得家人出院狀況穩定,終於安靜下來獨處,反而胡思亂想起來,念頭紛紛擾擾,半刻不得停。 如果有後遺症怎麼辦?如果當時怎麼樣會怎麼辦?如果未來怎麼樣會…….??? 我不知道我在煩躁些什麼,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後怕」,靜下來了,壓抑住的驚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穗波心理師出院後的生活和面對的挑戰,包括康復、家人及看護人的相處等,以及看護人的特色及相應的困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穗波心理師出院後的生活和面對的挑戰,包括康復、家人及看護人的相處等,以及看護人的特色及相應的困擾。
Thumbnail
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病人分享康復心路歷程,從最初的幻聽恐懼到找到合適的醫生和藥物治療,終於走出低谷,幫助自己逐漸康復和重新融入正常生活。
Thumbnail
患有思覺失調症的病人分享康復心路歷程,從最初的幻聽恐懼到找到合適的醫生和藥物治療,終於走出低谷,幫助自己逐漸康復和重新融入正常生活。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回憶在醫院中住普通病房的情形,記述了他和看護之間的關係,開始對疾病識知及破壞,以及對生病期間的一些挫折的描述。在文章中,他描述了自己在醫院中的一些個人感受,並談到了他對於家人的思念和對出院的渴望。
Thumbnail
穗波心理師回憶在醫院中住普通病房的情形,記述了他和看護之間的關係,開始對疾病識知及破壞,以及對生病期間的一些挫折的描述。在文章中,他描述了自己在醫院中的一些個人感受,並談到了他對於家人的思念和對出院的渴望。
Thumbnail
  承接上一回,我的父親確診輕度失智。   照X光,他的大腦前額葉部分萎縮。那個部位主要是掌管情緒和語言的部分,難怪就覺得他有的時候好像抓不太到別人說話的語意,或答非所問之類的,但這種類型的失智,初期是很難被察覺出來的,我們一開始也以為他沒仔細聽人家在講話,也從來沒想過居然是這樣。   會發現是
Thumbnail
  承接上一回,我的父親確診輕度失智。   照X光,他的大腦前額葉部分萎縮。那個部位主要是掌管情緒和語言的部分,難怪就覺得他有的時候好像抓不太到別人說話的語意,或答非所問之類的,但這種類型的失智,初期是很難被察覺出來的,我們一開始也以為他沒仔細聽人家在講話,也從來沒想過居然是這樣。   會發現是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病患在醫院遇到各種測試和掙扎的故事,從失去社會角色到對加護病房的害怕以及面對不斷的測試。作者分享了他在病房裡的種種心得與感受。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病患在醫院遇到各種測試和掙扎的故事,從失去社會角色到對加護病房的害怕以及面對不斷的測試。作者分享了他在病房裡的種種心得與感受。
Thumbnail
Photo by caca, Sabah 常與隔壁床友家屬聊天,總是非常投機的有很多話題可以聊,床友疑似心理或精神上的疾病而影響進食,不吃東西也把藥吐光光讓家屬ㄧ個頭兩個大,相當辛苦,只能盡所能的分享些資訊鼓勵他要好好加油,當然我每天積極復健也讓他跟著一起努力了起來,可能也感覺到了我差不多要出院的
Thumbnail
Photo by caca, Sabah 常與隔壁床友家屬聊天,總是非常投機的有很多話題可以聊,床友疑似心理或精神上的疾病而影響進食,不吃東西也把藥吐光光讓家屬ㄧ個頭兩個大,相當辛苦,只能盡所能的分享些資訊鼓勵他要好好加油,當然我每天積極復健也讓他跟著一起努力了起來,可能也感覺到了我差不多要出院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