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手術室到ICU加護病房的夜晚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手術當天一早起來梳洗,整理好行李(術後會換房),換上手術衣,躺在病床上聽著輕音樂、望著窗外。到了這個時刻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約莫10點多護理師通知準備進手術房。卸下眼鏡,平躺在病床上,從病房進入電梯,太太與哥哥陪著我短短的幾分鐘過程,目送我推進手術房走廊,模糊的望著天花板,深呼吸,心裡想著:沒事、沒遺憾了。

等了一段時間,護理師與我核對資料、打針,推進手術室現場就像醫療劇,手術台上方強烈燈光照射,儀器林立。接著被移到手術台上,身上開始插滿各種管線,四周的醫護人員討論著要如何翻身、管線安全等細節,器具準備的聲音、金屬物品掉落的沉重聲響,讓我開始緊張。麻醉師將氧氣鼻管和麻醉道具放到我的鼻子上,套上去後,我就陷入昏沉睡眠。

意識是一瞬間醒來,我已在ICU加護病房。護理師問: 有聽到聲音嗎? 清楚嗎? 你的的姓名、生日,知道你人在哪裡嗎? 頭痛伴隨暈眩,好在還能反射性回答,OK~大腦沒問題。接著身旁醫生說要測試一下手腳的力量,這一刻害怕遠大過能正常醒來的情緒,不知道手術後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醫生說: 抬起你的左手用力,不要被我壓下去,左手沒問題;換右手,抬得起來但感覺不到醫生碰我的手,力氣明顯比左手弱,幸好雙手可以動,右手感知麻痺,比手術更差一些。再來看得到左腳抬起到視線範圍,然後感受不到右腳的存在,似乎從右半身到腳趾都失去知覺,醫生要我試著用大腦有意識叫右腳抬起來 1~2~3, 就這樣試了幾次後,醫生說右腳有抬起來,但我看不到也感覺不到…來得突然,沒有難過平靜接受這樣已經是很好的結果,至少沒有癱瘓。

護理師問我餓不餓? 我說想吃東西,身體展現本能的生命力。護理師通知在外等候的太太和哥哥,可以買豆花來給我吃。手術過程大概 6-7個小時,護理師說我回復得很快,他們進來後看到我還想吃,也放下心。隨著意識清晰,開始感受到傷口疼痛,全身疲倦與不適,吃了幾口就放棄,護理師請家屬先回家休息,很快又昏睡過去。

不知多久痛醒過來,在昏暗的病房,視線左右環伺,發現台大加護病房超大,1/4 扇形空間只有一張病床,圓弧透明的玻璃隔間,看得到外面護理師在深夜依舊忙碌,每隔一段時間會進來看望,不虧是醫院頂級的總統套房。

我有加自費的止痛機器,護理師說痛就按,我很聽話得照做,傷口倒不太痛,反而肌肉怪怪的,意識輕飄飄,感覺臉上不自覺的微笑,是不是在人生的難關讓我領悟了進入心流境界? 可下一刻監測儀器開始嗶嗶叫,護理師說是血氧濃度太低。睡睡醒醒到隔天早上,突然劇烈頭暈、噁心,護理師幫我喝水漱口,接著餵藥,但藥太大顆、吞嚥困難,硬生生吞了幾顆,一瞬間我像噴泉全數吐了出來,幾位護理師趕過來把床單、衣服全數換一套,怕傷口感染。

請麻醉師過來查看後說:「你昨天總共按了15次,每次2g嗎啡,劑量太多了,才會有這些副作用」。原來我只是嗑藥止痛一時爽,這副作用讓我確切認知要遠離毒品、珍惜生命…這是我在ICU加護病房的一夜,之後回到普通病房觀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ukuBear
3會員
30內容數
KuluBear 是我從脊髓腫瘤開刀住院,直到復健始終陪伴我的守護者,每當在病床上的緊張時刻就握著不放,這裡記錄著從發現腫瘤、尋求治療、家人溝通、開刀治療到術後復健的心情紀錄,寫下的字句也找到情緒的出口,願承受疾病的我們平靜接受、身心康復~
kukuBear的其他內容
2025/07/13
手術前的最後一個日常。上午,麻醉師來到病房,仔細說明手術的過程。因為腫瘤位於頸椎的高位,脊髓周圍神經與血管密布,手術過程可能有風險會需要輸血,身上會插滿針管,牽動全身的神經。麻醉的另一個重要角色,在手術過程中監測神經功能,有沒有可能傷到什麼地方,造成神經毁損。手術傷口蠻大的,他建議兩種止痛方式:
Thumbnail
2025/07/13
手術前的最後一個日常。上午,麻醉師來到病房,仔細說明手術的過程。因為腫瘤位於頸椎的高位,脊髓周圍神經與血管密布,手術過程可能有風險會需要輸血,身上會插滿針管,牽動全身的神經。麻醉的另一個重要角色,在手術過程中監測神經功能,有沒有可能傷到什麼地方,造成神經毁損。手術傷口蠻大的,他建議兩種止痛方式:
Thumbnail
2025/06/29
住院後的第一個清晨,我哥帶著早餐來病房陪我。好久沒吃這麼豐盛的早餐,我決定拿起那本一直沒動力看的《我可能錯了》。戴上耳機,一邊聽著林海的鋼琴在耳邊帶回我20年前陪伴我無數閒暇時光的回憶。
Thumbnail
2025/06/29
住院後的第一個清晨,我哥帶著早餐來病房陪我。好久沒吃這麼豐盛的早餐,我決定拿起那本一直沒動力看的《我可能錯了》。戴上耳機,一邊聽著林海的鋼琴在耳邊帶回我20年前陪伴我無數閒暇時光的回憶。
Thumbnail
2025/06/29
終於來到住院的這天。早上9:30抵達台大住院大廳,塞滿了病患與家屬,大家都拖著行李、倦容踱步排著等辦理住院手續,如果只有自己一 個人帶著病痛,還要來回處理這些事項,真的不容易! 希望我們同梯的新生都能順利出院。拿到住院單後,緊接著就是一連串的檢查:抽血、心電圖、X光的例行檢查。
Thumbnail
2025/06/29
終於來到住院的這天。早上9:30抵達台大住院大廳,塞滿了病患與家屬,大家都拖著行李、倦容踱步排著等辦理住院手續,如果只有自己一 個人帶著病痛,還要來回處理這些事項,真的不容易! 希望我們同梯的新生都能順利出院。拿到住院單後,緊接著就是一連串的檢查:抽血、心電圖、X光的例行檢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夜病房回聲》 深夜的醫院,走廊靜得只剩下牆上掛鐘的滴答聲。急診室的燈光昏黃,空氣中瀰漫著消毒水的刺鼻味。護理師小琳坐在值班室裡,強忍著困意,眼睛盯著眼前的監控螢幕。突然,一個模糊的身影從螢幕的角落晃過…..
Thumbnail
《夜病房回聲》 深夜的醫院,走廊靜得只剩下牆上掛鐘的滴答聲。急診室的燈光昏黃,空氣中瀰漫著消毒水的刺鼻味。護理師小琳坐在值班室裡,強忍著困意,眼睛盯著眼前的監控螢幕。突然,一個模糊的身影從螢幕的角落晃過…..
Thumbnail
這幾夜睡在床上總感覺房間裡有ㄧ股風在吹,很微弱,卻很不舒服,房間沒窗戶順便也把門也關了,仍感覺風咻咻的吹,身體虛弱的時候那種犯寒的感覺好像冬天,蓋了三件被子睡覺。 當時在醫院,剛能坐上輪椅時曾下樓到醫院門口呼吸外頭空氣,被大樓外風吹了好久就開始發寒身體有
Thumbnail
這幾夜睡在床上總感覺房間裡有ㄧ股風在吹,很微弱,卻很不舒服,房間沒窗戶順便也把門也關了,仍感覺風咻咻的吹,身體虛弱的時候那種犯寒的感覺好像冬天,蓋了三件被子睡覺。 當時在醫院,剛能坐上輪椅時曾下樓到醫院門口呼吸外頭空氣,被大樓外風吹了好久就開始發寒身體有
Thumbnail
在加護病房,病人常面臨嚴格的床上限制,這樣的措施雖然出於安全考量,但卻常使病人感到失去尊嚴。本文描繪了一位病人因意識不清而在夜間逃離病床的事件,護理人員如何協作將他安全送回床邊,以及在特定情況下,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允許病人短暫下床,維護其尊嚴。這些故事引發我們對病房管理與病人權益的思考。
Thumbnail
在加護病房,病人常面臨嚴格的床上限制,這樣的措施雖然出於安全考量,但卻常使病人感到失去尊嚴。本文描繪了一位病人因意識不清而在夜間逃離病床的事件,護理人員如何協作將他安全送回床邊,以及在特定情況下,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允許病人短暫下床,維護其尊嚴。這些故事引發我們對病房管理與病人權益的思考。
Thumbnail
  「不要!!!」   陸少齊從地下室太平間一路狂奔,循著發出聲響的方位一間一間推開無人病房,終於正確的房門一開,瀰漫在空氣中的鐵鏽味鑽入鼻孔。   與其他病房大相逕庭,這間病房照明充足,乾淨亮堂且空氣流通,加上病床邊完善的醫療設備,是個舒適安靜的環境,如果忽略不計散落滿地的手術刀和器具的話。
Thumbnail
  「不要!!!」   陸少齊從地下室太平間一路狂奔,循著發出聲響的方位一間一間推開無人病房,終於正確的房門一開,瀰漫在空氣中的鐵鏽味鑽入鼻孔。   與其他病房大相逕庭,這間病房照明充足,乾淨亮堂且空氣流通,加上病床邊完善的醫療設備,是個舒適安靜的環境,如果忽略不計散落滿地的手術刀和器具的話。
Thumbnail
在家休養少了護理師定時給藥查診,決定給自己安排一些菜單讓生活有紀律些。 家門口的巷子是我就近練走的地方,門口臺階真的是挑戰。ㄧ早上班時間車多,通常正中午前與午飯後是我出門練走的時間,最好是太陽正大的時刻曬曬陽光對骨骼較健康,也可以避免掉許多蚊子叮咬,步伐
Thumbnail
在家休養少了護理師定時給藥查診,決定給自己安排一些菜單讓生活有紀律些。 家門口的巷子是我就近練走的地方,門口臺階真的是挑戰。ㄧ早上班時間車多,通常正中午前與午飯後是我出門練走的時間,最好是太陽正大的時刻曬曬陽光對骨骼較健康,也可以避免掉許多蚊子叮咬,步伐
Thumbnail
「呼吸照護病房」,我第一次聽說有這樣的地方。
Thumbnail
「呼吸照護病房」,我第一次聽說有這樣的地方。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住進病房的過程,受疾病影響,有許多錯覺,也有因疫情的預防措施,影響太太看護的安排等。整篇文章描述混淆,且許多錯覺感。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住進病房的過程,受疾病影響,有許多錯覺,也有因疫情的預防措施,影響太太看護的安排等。整篇文章描述混淆,且許多錯覺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