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金石堂
相信許多媽媽都曾經歷過育兒伴隨而來的嚴重睡眠不足,而我更是經歷比其他人更長的艱辛歲月,回想過去無數個痛苦掙扎的夜晚,心還是不自覺揪成一團。
原本以為《我是這樣的媽媽》描述的也是類似的心情,直到仔細閱讀過後才赫然發現這是一本控訴治療失眠的藥物(苯二氮平類藥物)讓作者承受極為痛苦的上癮及戒斷過程,而這本書也是為了喚起大眾對於這類藥物的重視。事實上,作者早在生小孩之前即有失眠的症狀,但婚後仗勢著高齡,自認為不容易懷孕,卻沒想到很快地懷上第一胎,原本應該是值得開心的一件好事,結果在產後被告知孩子患有唐氏症,令作者與先生經歷一場不小的打擊。
不料,作者在孩子七個月的時候,竟然又懷了第二胎,也因此讓她的失眠更加嚴重,以至於醫生開立了苯二氮平類藥物,從此讓作者的人生起了天翻地覆的轉變,不僅要承受難以忍受的戒斷症狀,連婚姻都面臨崩解。
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一開始我是感到訝異且不認同的,因為既然作者本身就有嚴重的失眠問題,就應該要先讓這個問題得到適當的緩解與控制再來考慮生育,因為當父母其中一方的身心狀況不佳,連基本的生理需求都無法正常運作的時候,真的無法讓小孩得到最好的照顧。
若說第一胎是意外,但過沒多久又意外懷第二胎,就實在很難令人認同這一對夫妻是真正為孩子著想,尤其讀到作者夫妻對於懷上第二胎還充滿歡喜,實在令人不禁捏把冷汗,不知道他們是過於天真浪漫使然,還是缺乏理性的責任感?
雖然這本書的重點在於指出苯二氮平類藥物摧毀了許多人的人生,甚至剝奪了一些人的性命,但我希望更多人在認識這個藥物具有成癮性的同時,能透過作者的親身故事理解到選擇成為父母是多麽需要深思熟慮的一件事,而不是讓孩子單純成為性愛歡愉下的產物。
或許有些人會提出「每個人都有權利成為母親」的看法,但我認為這個選擇必須建立在對生命的尊重,以及對於自我健康及情緒有全然把握的前提之下,不然只會製造更多的問題,無法讓生命的延續成為美好的喜悅,而是全家苦難的開始。
這不是一本講述育兒如何令媽媽失去自我或備感壓力的回憶錄,而是提醒世人注意苯二氮平類藥物對身體有可能造成的危害,也願所有深陷藥癮的患者能早日撥雲見日,逐漸找回過往平實安穩的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