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成廟釁之以羊,君玄服立於寢門內,南向。祝、宗人、宰夫、雍人皆玄服。
2. 注釋
1. 成廟:指新建或修葺完成的宗廟。
2. 釁之以羊:以羊之血塗祭廟門、戶、階等處,為「釁禮」,象徵潔淨與告成。
3. 君玄服:君主穿黑色禮服。玄色為北方之色,象徵肅穆。
4. 寢門:宗廟內供奉祖先神主之處的門。
5. 南向:面朝南站立,為尊位之象。
6. 祝:掌祭祀祝告之官。
7. 宗人:掌宗廟宗族事務之官。
8. 宰夫:掌飲食、祭祀供饌之官。
9. 雍人:掌祭祀樂舞及協助禮儀之人。
10. 皆玄服:皆穿黑色禮服以示莊重。
3. 白話文
宗廟建成後,以羊血行釁禮以示潔淨與告成。君王身著黑色禮服,站在宗廟寢門內,面向南方而立。祝官、宗人、宰夫與雍人等皆同著黑色禮服,以表肅敬。
4. 總結
此段記述宗廟告成之禮,透顯宗法制度中慎重與敬祖的精神。
啟示
祭祀重在誠敬,服色與方位皆寓尊祖之義。
君主親臨,示以慎終追遠之德。
禮制之嚴肅,體現對祖先與天地的敬畏。
二、
1. 原文
宗人曰:「請令以釁某廟。」君曰:「諾。」遂入。雍人拭羊,乃行入廟門,碑南,北面東上。雍人舉羊,升屋自中,中屋南面,刲羊,血流于前,乃降。
2. 注釋
1. 宗人:主管宗廟事務的官員。
2. 請令以釁某廟:請求君王下令,以羊血釁祭某一宗廟。
3. 君曰「諾」:君王答應。
4. 遂入:於是進入宗廟。
5. 雍人:協助祭祀禮儀與樂舞之官。
6. 拭羊:擦拭羊身,使其潔淨。
7. 碑南:指祭廟中石碑之南側。
8. 北面東上:面向北,位於東方者為尊位。
9. 升屋自中:由屋中央登上宗廟屋頂。
10. 中屋南面:立於屋中央,面向南方。
11. 刲羊:割羊以取血。
12. 血流于前:讓血流向屋前,以示潔淨與告成。
13. 乃降:然後下屋。
3. 白話文
宗人奏請:「請君下令,以羊血釁祭某廟。」君王答應說:「好。」於是入廟。雍人先擦拭羊身,然後進入廟門,立於碑南,面北而東上為尊。雍人舉羊登屋,由屋中央上,立於中央面南,割羊取血,使血流於屋前,完成後下屋。
4. 總結
此段描寫釁廟儀式的具體操作,從請命、入廟、登屋、刲羊到降下,展現古代祭禮之嚴謹與敬慎。
啟示
禮之細節,皆寓敬祖與慎終之心。
祭祀之潔淨象徵除穢迎吉。
儀式秩序嚴整,顯示古人以禮治國、以誠奉神的精神。
三、
1. 原文
門以雞,有司當門北面,雍人割雞屋下當門,郟室,割雞於室中,有司亦北面也。
2. 注釋
1. 門以雞:於門前以雞為釁祭之牲。
2. 有司:主管禮儀之官員。
3. 當門北面:站在門內,面向北方以示敬。
4. 雍人:協助祭祀之官。
5. 割雞屋下當門:在屋下、面對大門之處割雞取血。
6. 郟室:指宗廟或宮室中的內室、小廟。
7. 割雞於室中:在內室中割雞以為釁祭。
8. 有司亦北面也:有司同樣面北以行禮。
3. 白話文
在門前以雞作釁祭之用,主管禮儀的官員站在門內面向北方。雍人於屋下、面門之處割雞;若是郟室(內室),則於室中割雞。主管禮儀者同樣面向北方行禮。
4. 總結
此段說明以雞為釁祭之禮,無論在門前或內室,都需依方位與角色謹守禮法。
啟示
禮儀中的方位與姿勢皆象徵敬慎與秩序。
祭禮雖細微,然皆寓誠敬之心。
古人以禮分尊卑、以位表敬,體現禮治之精神。
四、
1. 原文
既事,宗人告事畢,皆退。反命于君,君寢門中南向。宗人曰:「釁某廟事畢。」君曰:「諾。」宗人請就燕,君揖之,乃退。
2. 注釋
1. 既事:事情完成,指釁廟之禮已畢。
2. 宗人:掌宗廟禮事之官。
3. 反命:回報結果。
4. 寢門:君所居之寢宮之門。
5. 南向:面朝南,為尊位之象。
6. 燕:指宴飲。
7. 揖:拱手行禮。
3. 白話文
禮事完成後,宗人報告儀式已畢,眾人皆退下。宗人回去向國君報告,國君在寢門中南向而坐。宗人說:「釁某廟之事已完成。」國君回答:「好。」宗人請求舉行宴禮,國君拱手致禮答應,宗人遂退出。
4. 總結
此段記述釁廟禮成後的收尾程序。宗人有條不紊地回報、請宴,國君以禮相答,展現了古代禮制中「有始有終」的慎重與尊卑有序。
啟示
行事須有始有終,完畢後仍守禮節。
尊卑之間以禮相待,是維持秩序與敬慎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