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官人(三)

更新 發佈閱讀 21 分鐘

四一、


1. 原文


正靜以待命,不召不至,不問不言,言不過行,行不過道,曰沈靜者也。


2. 注釋


1. 正靜以待命:端正而安靜地等待天命或時機。


2. 不召不至:未被召喚則不主動前往。


3. 不問不言:未被詢問則不多言。


4. 言不過行:言語不超越自身行為。


5. 行不過道:行為不偏離道義。


6. 沈靜者:性情深沉、安靜、有定力的人。


3. 白話文


端正安靜地等待命運的安排,沒有人召喚就不前往,沒有人詢問就不多說話;說話不超過自己實際的行為,行為不超出道義的範圍,這樣的人稱為沈靜之士。



4. 總結


此段強調修身之道在於內斂與守分,能靜以待時、不妄動妄言,方能守道而不失。


啟示


守靜是修身的基礎,行止有度才能安於道。

言行合一,不躁進,不逾矩,乃真君子之風。




四二、


1. 原文


忠愛以事其親,歡欣以敬之,盡力而不面敬以安人,以故名不生焉,曰忠孝者也。


2. 注釋


1. 忠愛以事其親:以忠誠與深厚的愛心侍奉父母。


2. 歡欣以敬之:以愉悅與恭敬的態度對待父母。


3. 盡力而不面敬以安人:竭盡心力而不以外表的恭敬取悅他人。


4. 名不生焉:不求名聲,自然不會因此而成名。


5. 忠孝者:真心誠意盡忠於上、盡孝於親之人。



3. 白話文


以忠誠和愛心侍奉父母,以歡喜和敬意對待他們,盡力而為但不以外在的恭敬取悅他人,因此不求名聲也不以名著世,這樣的人稱為忠孝之士。



4. 總結


此段闡述真正的忠孝並非為名而行,而是出於誠心與自然的情感流露。


啟示


真孝不在表面,而在內心的真誠與實行。

忠孝者不求名譽,因其行於自然,德自在人心。



四三、


1. 原文


合志如同方,共其憂而任其難,行忠信而不相疑,迷隱遠而不相舍。曰至友者也。


2. 注釋


1. 合志如同方:志向一致,如同心同德。


2. 共其憂而任其難:同甘共苦,一起承擔憂患與困難。


3. 行忠信而不相疑:以忠誠與信任相待,彼此毫無猜疑。


4. 迷隱遠而不相舍:即使身處迷亂、隱蔽或遠方,也不會彼此拋棄。


5. 至友:最真誠、最堅固的朋友。



3. 白話文


志向相合如同一體,能共同分擔憂患、一起面對困難;以忠誠與信任相待,從不懷疑對方;即使身處迷亂、隱僻或遠離之地,也不會互相離棄。這樣的人稱為至友。



4. 總結


此段說明真正的友誼在於心志相合、患難與共、忠信無疑,即使身處遠方也不相離棄。


啟示


真友在於誠與信,而非利與勢。

友情的最高境界,是在困難時仍相守不棄。



四四、


1. 原文


心色辭氣,其入人甚俞,進退工,故其與人甚巧,其就甚速,其叛人甚易。曰位志者也。


2. 注釋


1. 心色辭氣:心思、神態、言辭與氣度。


2. 其入人甚俞:能極易打動他人,使人信服。


3. 進退工:進退得體,行為圓滑。


4. 其與人甚巧:與人交往非常巧妙靈活。


5. 其就甚速:成功或得人信任很快。


6. 其叛人甚易:但背棄他人也十分容易。


7. 位志者:指心志在權位、利祿之上的人。


3. 白話文


這種人心思、神態、言辭、氣度都能深入人心,進退舉止十分靈巧,因此與人相處極為巧妙,容易迅速得到別人的信任與成功,但也容易背棄他人。這樣的人稱為「位志者」。



4. 總結


此段指出,那些志在權位之人,雖能以巧言善變取人歡心,但其情誼浮薄,不堅於信義。


啟示


權位之志易使人失真,巧於取人者,亦易於棄人。

真正的君子應以誠立身,不以權位為志。



四五、


1. 原文


飲食以親,貨賄以交,接利以合,故得望譽征利,而依隱於物,曰貪鄙者也。


2. 注釋


1. 飲食以親:以飲食往來作為親近的手段。


2. 貨賄以交:用財物賄賂結交他人。


3. 接利以合:以利益為聯合的基礎。


4. 望譽:追求名望與讚譽。


5. 征利:謀取利益。


6. 依隱於物:依附於外物以掩飾內心貪婪。


7. 貪鄙者:指貪圖私利、行為卑鄙之人。



3. 白話文


以飲食作為親近他人的手段,用財物賄賂來結交朋友,憑藉利益互相勾連,因此能獲得虛假的名聲與實際的利益,並假借外物來掩飾內在的貪念。這樣的人稱為「貪鄙者」。


4. 總結


此段批評那些以物利為交往之本、虛偽結合的人,他們假仁假義、貪而無恥。


啟示


真正的友情應建立在德與誠上,而非利益與財物。

以利為交者,利盡則散,終難得長久之信。





四六、


1. 原文


質不斷,辭不至;少其所不足,謀而不已,曰偽詐者也。


2. 注釋


1. 質不斷:本性不堅定,意志搖擺不定。



2. 辭不至:言辭浮泛,不能切中事理。



3. 少其所不足:遮掩自己的缺點與不足。



4. 謀而不已:處事多計謀詭計,永無止息。



5. 偽詐者:虛偽欺詐之人。




3. 白話文


本性不堅定,言語不誠懇;常掩飾自己的缺點,不斷設謀算計,這樣的人稱為「偽詐者」。


4. 總結


此句揭示虛偽狡詐者的特徵:外表謙和,內心詭譎,缺乏真誠與恆心。


啟示


真誠與堅定是立身之本,虛偽詭計終將敗露。


行事若失信於人,即使智謀百出,也難以長久。





四七、


1. 原文


言行亟變,從容謬易,好惡無常,行身不類。曰無誠志者也。


2. 注釋


1. 言行亟變:言語與行為經常改變,反覆無常。



2. 從容謬易:態度輕浮,舉止錯亂多變。



3. 好惡無常:喜歡與厭惡沒有一定的標準。



4. 行身不類:行為與身分不相稱,不合常理。



5. 無誠志者:指缺乏真心與堅定志向的人。




3. 白話文


言語與行為常常變化,舉止輕率而錯亂,喜怒好惡毫無一定,行為也不合其身分,這樣的人稱為「沒有誠心志向的人」。


4. 總結


此句描寫心志浮動、缺乏定力之人,無法持守正道,終將失人之信。


啟示


為人處世當堅守信念,不可隨境遷變。


心志不誠,則言行難一,終為人所輕。





四八、


1. 原文


小知而不大決,小能而不大成,顧小物而不知大論,亟變而多私,曰華誕者也。


2. 注釋


1. 小知:淺薄的見識。



2. 不大決:不能作出重大決斷。



3. 小能:微末的才能。



4. 不大成:無法成就大事。



5. 顧小物:只注意瑣碎的小事。



6. 不知大論:不了解大道理與整體原則。



7. 亟變:經常改變,反覆無常。



8. 多私:私心重,考慮自利多。



9. 華誕:虛浮不實、言行誇飾的人。




3. 白話文


見識淺薄,不能作大決斷;才能有限,無法成大業;常顧念細瑣小事,而不懂大道理;行為多變,私心又重,這樣的人稱為「虛華浮誕之人」。


4. 總結


此句批評見識淺薄、志氣不大、心多私利之人,終不能成大事。


啟示


志當高遠,不可拘泥小節。


虛華誇飾只會掩蓋真才,終失正道。





四九、


1. 原文


規諫而不類,道行而不平。曰巧名者也。


2. 注釋


1. 規諫:以言語規勸他人。



2. 不類:不合正理,不合道義。



3. 道行:行為舉止。



4. 不平:不端正、不正當。



5. 巧名:以虛假手段求取美名者。




3. 白話文


喜歡以言語規勸他人,卻行事不合道理;表面上品行端正,其實行為不正,這樣的人叫做「虛巧求名的人」。


4. 總結


此句批評假借道德與勸諫之名,而實行虛偽不正之行者。


啟示


真正的德行重在實踐,不在言辯。


求名而不守道,終將失信於人。





五十、


1. 原文


故事阻者不夷,畸鬼者不仁,面譽者不忠,飾貌者不情,隱節者不平,多私者不義,揚言者寡信。此之謂『揆德』。


2. 注釋


1. 故事阻者:行事遲疑、阻滯不決的人。



2. 不夷:不平易、不通達。



3. 畸鬼者:性情偏僻怪異之人。



4. 不仁:缺乏仁心。



5. 面譽者:當面稱讚他人。



6. 不忠:心懷不誠,缺乏真心。



7. 飾貌者:刻意修飾容貌或表情以取悅他人者。



8. 不情:虛偽不真誠。



9. 隱節者:暗中矯飾節操之人。



10. 不平:心術不正。



11. 多私者:心存私慾過多之人。



12. 不義:違背正道。



13. 揚言者:誇口多言之人。



14. 寡信:缺乏誠信。



15. 揆德:衡量人之德性的方法。




3. 白話文


行事遲疑不決的人,性情不平易;性格偏僻怪異的人,缺乏仁心;當面稱讚別人的人,往往不忠誠;刻意修飾容貌的人,通常不真情;假裝有節操的人,心地不平正;私慾太多的人,不合於義;言語誇張的人,缺乏信用。這些都是衡量人德性的標準。


4. 總結


本段以觀察人之行為言語為法,指出虛偽與真德的分界。


啟示


看人須察行與心,不可徒信其言。


德行在誠,不在外貌與辯說。


君子之道貴於真,不貴於飾。





五一、


1. 原文


王曰:「太師!女推其往言,以揆其來行;聽其來言,以省往行;觀其陽,以考其陰;察其內,以揆其外。是隱節者可知,偽飾無情者可辨,質誠居善者可得,忠惠守義者可見也。」


2. 注釋


1. 女:汝,你。



2. 推其往言:推究他過去所說的話。



3. 揆其來行:衡量他後來的行為是否一致。



4. 聽其來言:聽取他現今的言語。



5. 省往行:反省觀察他以往的行為。



6. 觀其陽:觀察他外在的表現。



7. 考其陰:考察他內在的真情。



8. 察其內:審視其內心思想。



9. 揆其外:衡量其外在舉止。



10. 隱節者:假裝節操的人。



11. 偽飾無情者:虛假裝飾、無真情的人。



12. 質誠居善者:質樸誠實、安於善道之人。



13. 忠惠守義者:忠誠仁厚、堅守正義之人。




3. 白話文


王說:「太師啊!你要推究一個人過去所說的話,來衡量他後來的行為;聽他現在所說的話,來觀察他以往的行為;觀察他外在的表現,以考察他內心的真實;審察他的內在情感,來衡量他外在的舉止。這樣,就能知道那些假裝節操的人,分辨出虛偽無情的人,找到誠實善良的人,並辨認出忠厚守義的人。」


4. 總結


此段說明君主觀人察德之道,須兼觀言行、內外、今昔,以明真偽善惡。


啟示


辨人之術在於察言觀行,不可偏信一面。


外表易偽,唯心誠可久。


為政者若能明察忠偽,則治道自清。





五二、


1. 原文


王曰:「於乎敬哉!女何慎乎非心?何慎乎非人?人有六徵,六徵既成,以觀九用,九用既立。一曰取平仁而有慮者,二曰取慈惠而有理者,三曰取直愍而忠正者,四曰取順直而察聽者,五曰取臨事而絜正者,六曰取慎察而絜廉者,七曰取好謀而知務者,八曰取接給而廣中者,九曰取猛毅而獨斷者,此之謂九用也。」


2. 注釋


1. 非心:違背本心之事。



2. 非人:錯待他人或誤用他人。



3. 六徵:觀察人品德的六項徵兆。



4. 九用:九種可用之才德。



5. 平仁而有慮:心地平和仁厚,行事周全。



6. 慈惠而有理:仁慈施惠,合於道理。



7. 直愍而忠正:剛正忠誠且有同情心。



8. 順直而察聽:性情柔順正直,能聽納諫言。



9. 臨事而絜正:處事清潔端正。



10. 慎察而絜廉:謹慎洞察而廉潔。



11. 好謀而知務:善謀事理,明於政務。



12. 接給而廣中:應對靈活,胸懷寬厚。



13. 猛毅而獨斷:果敢堅定,能獨自決斷。




3. 白話文


王說:「啊,要謹慎啊!你要小心不要違背自己的良心,也要謹慎不要錯待他人。人有六種可觀察的徵兆,當這六徵具備後,就能觀察出九種可用之才。九種才能確立後,就能明辨用人之道。第一,要選取心地平和仁厚且周慮的人;第二,要取慈愛惠人而又明理的人;第三,要取正直且忠誠、有同情心的人;第四,要取柔順正直且能聽諫之人;第五,要取臨事清潔端正之人;第六,要取謹慎洞察而廉潔之人;第七,要取善謀事理、懂得政務之人;第八,要取應對靈敏、胸懷寬厚之人;第九,要取果敢堅毅、能獨立決斷之人。這九種人,便是用人之道所需者。」


4. 總結


此段言用人之道,強調慎於心與人,察人必觀徵象,任人須辨德才。九用之人皆兼具仁、智、正、廉、勇等德,方可輔政濟世。


啟示


為人當守本心,不失仁義。


用人須明察德行,兼取其長。


九用之道,可為領導與自修之準。





五三、


1. 原文


平仁而有慮者,使是治國家而長百姓;慈惠而有理者,使是長鄉邑而治父子;直愍而忠正者,使是蒞百官而察善否;慎直而察聽者,使是長民之獄訟,出納辭令;臨事而絜正者,使是守內藏而治出入;慎察而絜廉者,使是分財臨貨主賞賜;好謀而知務者,使是治壤地而長百工;接給而廣中者,使是治諸侯而待賓客;猛毅而獨斷者,使是治軍事為邊境。因方而用之,此之謂官能也。


2. 注釋


1. 平仁而有慮:心地平和仁厚,思慮周全。



2. 治國家而長百姓:治理國政、安撫人民。



3. 慈惠而有理:仁慈而講理。



4. 長鄉邑而治父子:管理地方,使上下親和。



5. 直愍而忠正:剛正忠誠,富於惻隱。



6. 蒞百官而察善否:監督百官,考察善惡。



7. 慎直而察聽:謹慎正直,善於聆聽。



8. 長民之獄訟,出納辭令:主持訴訟,掌管法令與公文。



9. 臨事而絜正:處事清潔端正。



10. 守內藏而治出入:掌管財庫與收支。



11. 慎察而絜廉:謹慎洞察,廉潔無私。



12. 分財臨貨主賞賜:分配財物與管理獎賞。



13. 好謀而知務:善於謀劃,通曉政務。



14. 治壤地而長百工:掌管土地與百工生產。



15. 接給而廣中:應對靈活,寬厚待人。



16. 治諸侯而待賓客:管理諸侯與接待外賓。



17. 猛毅而獨斷:剛強果斷。



18. 治軍事為邊境:統率軍隊,鎮守邊疆。



19. 因方而用之:依其才能所長加以任用。



20. 官能:各職分之才能與職責。




3. 白話文


心地平和仁厚而有周慮的人,應讓他治理國家、領導百姓;仁慈惠人而明理的人,適合管理鄉邑、使上下親睦;剛正忠誠且憐憫的人,應讓他監察百官、辨別善惡;謹慎正直且善聽諫言的人,適合主持訴訟、處理辭令;處事清潔端正的人,應管理內庫、掌收支出;謹慎廉潔的人,應負責財貨分配與賞賜;善於謀略且熟政務的人,應治理土地、領導百工;應對靈活而胸懷寬厚的人,應治理諸侯、接待賓客;剛毅果斷的人,應統率軍隊、鎮守邊境。能依其性質與才能分職任用,這就叫「官能之道」。


4. 總結


此段明示「因才授職」之理,九用之才各有職司,唯依德配位、才稱職者,國政方能調和有序。


啟示


用人當審其才,授職須得其所。


治國之道在於分工明確,才德相稱。


官能之設,貴在知人善任,因方而用。





五四、


1. 原文


九用有徵,乃任七屬:一曰國則任貴,二曰鄉則任貞,三曰官則任長,四曰學則任師,五曰族則任宗,六曰家則任主,七曰先則任賢。


2. 注釋


1. 九用有徵:九種才能之人(前文所述九用)都有可考察的憑據。



2. 任七屬:依據才能分配於七類職位或層面。



3. 國則任貴:在國家層面上任用尊貴之人以領導。



4. 鄉則任貞:在地方治理中任用貞正之人。



5. 官則任長:在官職中任用有領導能力的人。



6. 學則任師:在學校教育中任用學識淵博之人為師。



7. 族則任宗:在宗族中任用德高望重的宗長。



8. 家則任主:在家庭中任用能主持家務之人。



9. 先則任賢:在先導領袖位置上任用賢明之人。




3. 白話文


九種才能的人都有跡可循,因此在社會的七個層面上應加以合理任用:治理國家要任用尊貴之人;治理地方要任用貞正之人;管理官府要任用能領導的人;教育學校要任用有學識的老師;統理宗族要任用有德的宗長;主持家庭要任用能主事之人;引領眾人要任用賢德之士。


4. 總結


此段說明九用之才應對七層任職,強調「德位相稱、才職相宜」,以確保社會各層次皆有其相應之才。


啟示


人才必須各安其分,方能成就整體秩序。


從國至家,皆需依德授任,不可亂序。


明察才能、因位而任,是政治與社會長治久安的根本。





五五、


1. 原文


正月王親命七屬之人曰:「於乎!慎維深,內觀民務,本慎在人。女平心去私,慎用六證,論辨九用,以交一人,予亦不私。女廢朕命,亂我法,罪致不赦。」三戒然後及論,王親受而考之,然後論成。


2. 注釋


1. 正月:指歲首之月,象徵萬事更新、政教之始。



2. 王親命七屬之人:國君親自命令七類主管之人(前文所述七屬:國、鄉、官、學、族、家、先)。



3. 慎維深:慎重而深思,不可草率。



4. 內觀民務:由內心觀察人民的事務與實情。



5. 本慎在人:治政的根本在於用人謹慎。



6. 平心去私:保持公正心,去除私意。



7. 慎用六證:謹慎運用六種考察方式以辨人(指觀志、視中、觀色、觀隱、揆德、考志等)。



8. 論辨九用:根據九種才能分析辨別人才。



9. 以交一人:與每一人往來交接,都須依此法度。



10. 予亦不私:君主自言亦不以私心用人。



11. 女廢朕命:若你們違棄我的命令。



12. 罪致不赦:罪大不可赦免。



13. 三戒然後及論:三次告誡之後,方才議論人事。



14. 王親受而考之:君主親自接納考察結果加以審核。



15. 然後論成:最後確定任用之論斷。




3. 白話文


正月裡,君王親自命令七類主管說:「唉呀!務必慎重深思,從內觀察民情,治國的根本在於謹慎用人。你們要保持公正無私,謹慎運用六種考察方法,分析九種才能,以此與人交往,我也絕不以私心行事。若有人違背我的命令、擾亂法度,罪不可赦。」三次重申警戒後,方才討論任用之事。君王親自接納報告並加以考察,然後決定人事任命。


4. 總結


此段說明君王親臨選任之制,強調用人要「公正、審慎、無私」,並以制度約束臣下行為。


啟示


治政之道在於慎選人才,公心為本。


君臣皆須自戒去私,才能維持政治清明。


制度與慎思並重,方能保障用人公正無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17會員
650內容數
雷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15
二一、 1. 原文 四曰民有五性:喜、怒、欲、懼、憂也。喜氣內畜,雖欲隱之,陽喜必見。怒氣內畜,雖欲隱之,陽怒必見。欲氣內畜,雖欲隱之,陽欲必見。懼氣內畜,雖欲隱之,陽懼必見。憂悲之氣內畜,雖欲隱之,陽憂必見。五氣誠於中,發形於外,民情不隱也。 2. 注釋 1. 五性:指人性
2025/10/15
二一、 1. 原文 四曰民有五性:喜、怒、欲、懼、憂也。喜氣內畜,雖欲隱之,陽喜必見。怒氣內畜,雖欲隱之,陽怒必見。欲氣內畜,雖欲隱之,陽欲必見。懼氣內畜,雖欲隱之,陽懼必見。憂悲之氣內畜,雖欲隱之,陽憂必見。五氣誠於中,發形於外,民情不隱也。 2. 注釋 1. 五性:指人性
2025/10/15
一、 1. 原文 王曰:「太師,慎維深思,內觀民務,察度情偽,變官民能,歷其才藝,女維敬哉。女何慎乎非倫,倫有七屬,屬有九用,用有六微:一曰觀誠,二曰考志,三曰視中,四曰觀色,五曰觀隱,六曰揆德。」 2. 注釋 1. 太師:指掌國政、教化與禮樂之高官。 2. 慎維深
2025/10/15
一、 1. 原文 王曰:「太師,慎維深思,內觀民務,察度情偽,變官民能,歷其才藝,女維敬哉。女何慎乎非倫,倫有七屬,屬有九用,用有六微:一曰觀誠,二曰考志,三曰視中,四曰觀色,五曰觀隱,六曰揆德。」 2. 注釋 1. 太師:指掌國政、教化與禮樂之高官。 2. 慎維深
2025/10/12
一、 1. 原文 公曰:「誥志無荒,以會民義,齋戒必敬,會時必節,犧牲必全,齊盛必潔,上下禋祀,外內無失節,其可以省怨遠災乎?」 子曰:「丘未知其可以省怨也!」 2. 注釋 1. 誥志無荒:誥,告誡;志,志向;荒,怠慢。意為「誡勉志向不可荒廢」。 2. 會民義:使
2025/10/12
一、 1. 原文 公曰:「誥志無荒,以會民義,齋戒必敬,會時必節,犧牲必全,齊盛必潔,上下禋祀,外內無失節,其可以省怨遠災乎?」 子曰:「丘未知其可以省怨也!」 2. 注釋 1. 誥志無荒:誥,告誡;志,志向;荒,怠慢。意為「誡勉志向不可荒廢」。 2. 會民義:使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這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出自他的《終南別業》。
Thumbnail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這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句,出自他的《終南別業》。
Thumbnail
見識深又能低調,不完美而有彈性。
Thumbnail
見識深又能低調,不完美而有彈性。
Thumbnail
不死心神身歸土 財情名戀時轉無 解執鬆結己主宰 形有所忘德充符
Thumbnail
不死心神身歸土 財情名戀時轉無 解執鬆結己主宰 形有所忘德充符
Thumbnail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章節回顧 道是天地萬物運行之道理,有其本質、原則與特徵行為。循序了解前六章的過程,慢慢在心田中蘊育一個
Thumbnail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章節回顧 道是天地萬物運行之道理,有其本質、原則與特徵行為。循序了解前六章的過程,慢慢在心田中蘊育一個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天冷雨細細,夜黑風微微 復聞撞鐘聲,響徹雲霄中 若聲無往來,不聚亦不散 若耳往聲處,趨善亦趨惡 若聲來耳邊,有集亦有滅 聞識與聞聲,在於修己心 三千法界心,理事則無礙 人與禽獸之別,在於有識 識之所以為業,不辨是非 是非舉措之難,未受師說 尊師明道之禮,文化之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天冷雨細細,夜黑風微微 復聞撞鐘聲,響徹雲霄中 若聲無往來,不聚亦不散 若耳往聲處,趨善亦趨惡 若聲來耳邊,有集亦有滅 聞識與聞聲,在於修己心 三千法界心,理事則無礙 人與禽獸之別,在於有識 識之所以為業,不辨是非 是非舉措之難,未受師說 尊師明道之禮,文化之
Thumbnail
有個官員命令道士來求雨,求了好久都沒有雨,官員懷疑道士沒有禁慾⋯⋯
Thumbnail
有個官員命令道士來求雨,求了好久都沒有雨,官員懷疑道士沒有禁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