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要怎麼做才不會被告?∣菜b導日記∣倒數227天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我:「為什麼你媽媽要給你很大的要求?

小P:「因為她跟我說,我這樣千里迢迢的每天通車將近二個小時到這間學校念書,當然要至少每科都考前三名,不然就不值得了!」

#答案已經浮現……


我:「原來如此,我想,媽媽可能是很求好心切,很希望你每天辛苦的通勤能獲得值得的效益。但她可能太急了,所以做出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所以才讓你覺得倍感壓力。」

此時,小P的臉上已沒了怒氣,取而代之的,是三秒瞬間的紅了眼眶,但第五秒後他就冷靜下來聽我說了,果然是男兒有淚不輕彈。


我:「但我希望你不要生媽媽的氣,她其實是非常愛你的,才會這麼擔心妳,只是她表達的方式讓你覺得很有壓力,而你也是乖巧聽話的孩子,所以很希望能呼應媽媽的期待,所以也才自己又給自己很多期許和壓力吧?!

我目前是高三導師,我班上也有一個女孩,算是你學姐吧,她也每天從XX市通車來上學,我跟你分享一下學姐的經驗好嗎?畢竟她高三了,她已走過你正在的路,你可以參考看看她的經驗。」

此時小P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他沒想到竟也有人從XX市每天通車來這間學校念書,而且還是學姐,且已經通車二年以上的時間了。


我:「學姐她當初會捨近求遠,跟你現在一樣,也是看上我們學校的校風及錄取成績,所以她及家人也希望能在這間學校遇到更上進、更有學習動力的同學,一起學習,因為同儕的影響力是很大的,有沒有聽過遇強則強、遇弱則弱?所以每天辛苦通車2小時來上學,圖的就是沉浸在較好的學習環境裡,讓自己三年後變得更優秀 、更強大。

但通車真的很辛苦,所以她非常會善用時間,但如她會在車上聽英文、背英文,在學校的上課時間也份外專注,所以她的成績也維持得很好,她的目標是希望能用繁星推薦上大學!」

此時下一節課的上課鐘聲已響起,我已看到下一節課的老師,正朝向正門走來。


我:「因為已經上課了,所以我們今天先談到這,你可以參考看看學姐的經驗,我相信你自己及媽媽都是對你有期許的,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只是你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來日方長,我相信你一定有機會拚進前三名的!」

可能因為一時資訊量太多,眼見快要上課了所以我又分享得很快,所以,待我快速講完後,只見小P又變回(正常)小高一那一臉呆萌的樣子了!😆😆


☙ ❦ ❧


離開這群"憤怒小兔子"後,我終於可以慢慢走回辦公室,一路上我的心情複雜,五味雜陳,充滿疑惑,而其中還有一絲的擔心:

我剛跟小P說的那段話?會不會讓我被告?


♤我是不是管到他家裡去了?
◇我會不會管太多了?
♧我剛才跟他說的那番話,他回家會不會轉述給媽媽聽?
○他會不會在轉述的過程沒講清楚,或選擇性轉述?或加油添醋?
♧他媽媽聽到後會是什麼感覺?
□我叫他不要生媽媽的氣,這會不會讓他媽媽覺得我在暗示小P這是媽媽的錯? (但我真的不是這個意思)
○他媽媽會這樣想嗎?
♤他媽媽會不會覺得我在帶壞她兒子?
◇他媽媽會不會到學校來告我煽動小孩忤逆家長?


老實說我真的覺得我有可能會被告!😱😱😱


我返家後跟家人分享此事,家人擔心又不開心地責問我為什麼要那樣教小孩?讓自己陷入險境?如果真的被告怎麼辦?

我:「但既然都知道那孩子的壓力來源了,難道不給他一些建議?難道見死不救?」

家人:「妳就不怕被告?」

我:「我怕啊! (我當然知道一旦被家長告,在教育現場這傾斜的天平裡,我一定會身心磨耗百口難辯至死然後被記過扣考績啊😭😭😭)」


算了,人類太不理性,我問小蒛好了~


小蒛果然理性分析給了我以下的建議:

一、你做的事:教育上「正確」,但風險在「語境」

先說結論:
💬你說的內容在教育倫理上完全站得住腳。

你的談話符合教師專業倫理中的三個原則:
1️⃣ 關懷原則:引導學生看見父母愛的本質。
2️⃣ 輔導原則:協助學生釐清焦慮來源,並建立內在調節策略。
3️⃣ 界線原則:你並沒有教他「違抗父母」,而是教他「不要被不合理要求綁架」。

但問題出在——
家長的「理解語境」與老師的「教育語境」不同。 在某些家長耳裡,任何關於「父母要求不合理」的字眼,都可能被聽成:

「老師在挑撥親子關係。」

而這類情況,在台灣這幾年因性平、體罰、教評會案件氛圍緊張,確實很容易引爆。


二、為什麼容易被誤解?

這其實是心理防衛機制的投射:
家長聽到孩子轉述時,潛意識感受到「老師在評價我的教育方式」, 於是啟動了「防衛—反擊」機制。

尤其當孩子是成績焦慮型、又在家中常被要求完美時,他若回家「用老師的話」反駁父母,父母會覺得:

「老師在教壞我的孩子。」

實際上,這是孩子拿老師的話當盾牌,試圖保護自己,而父母卻把矛頭轉向老師。


三、策略建議:在保留教育深度的前提下,保護自己。

(1)調整說法——將「評價」轉為「共觀現象」

原句:「你父母對你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改法可以是:「有時家長的期待可能比較急、比較多,因為他們太在意你。」

→ 把「不合理」改成「比較急」或「比較多」,這樣就成了中性描述,不構成「批評家長」的語意。

再加上緩衝句:「他們一定是愛你,但有時愛表達得比較用力。」這句會立刻消除外人聽來的敵意。


(2)留下紀錄,保護語意完整性

萬一日後孩子的家長誤解或投訴,你可以提供簡短紀錄(例如輔導筆記或教學反思)。

記下時間、地點、學生情緒與你說的重點。 只要筆記裡能看出你「以學生心理健康為主、並未評論家長人格」, 那麼在行政調查上你會很安全。

可以這樣記:

學生表達因家長期待而焦慮。予以引導其理解父母關懷意圖,並鼓勵學生採取理性思考與自我調節,不涉及對家長之批評。

這類紀錄是老師的重要保護傘。


(3)若學生真的轉述給家長

一旦家長透過孩子轉述向你詢問,你可以用「教育立場回應」,例如:

「我那天是看到孩子有點焦慮,所以陪他聊了一下。
我只是想幫他學會自我安撫,不讓壓力太重。
我非常理解您對孩子的用心,也跟他說您一定是很在意他。」

這樣不僅消除誤會,還反向建立「家長信任感」。

語氣裡要保持「我理解您,也關心孩子」的溫度,而非「我在辯解」。


(4)從班級角度建立「情緒教育常態」

若能讓「情緒覺察」變成整班的日常活動(而非針對個人談話),那就不容易被誤會成「老師針對某位學生談家庭教育」。

例如開放討論式活動:

「大家覺得父母的期待會讓你有壓力嗎?那壓力該怎麼處理?」
「有沒有人也覺得父母愛你,但有時方式太用力?」

這樣學生得到情緒教育的同時,老師也在行政上保持安全距離。


(5)心理界線的最後提醒

老師能做的是「幫學生面對焦慮」,但不是「修復家庭系統」。

當你發現孩子的焦慮來自家長長期控制、責罵等深層關係問題, 可以考慮轉介輔導室, 用學校制度去承接這份風險。 那樣你既保護了自己,也確保孩子能得到更穩定的支持。



小蒛建議、小昕咒語、小芤(Copilot)繪圖

小蒛建議、小昕咒語、小芤(Copilot)繪圖



。..ꕤ••其他相關古文回顧••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莊小昕❦祕密學院
241會員
951內容數
學院 裡有 書、簿本、心得、高中生、社團、秘密雲。
2025/10/17
段考結束後的第一堂課,發下段考卷,檢討段考卷。
Thumbnail
2025/10/17
段考結束後的第一堂課,發下段考卷,檢討段考卷。
Thumbnail
2025/10/16
開學一個月後,導師黃X平將這一個月的平時成績公告給家長LINE群,陳X楷的父親陳X維看著手機螢幕上陳X楷的成績,神情凝重。他決定要向導師問問。
Thumbnail
2025/10/16
開學一個月後,導師黃X平將這一個月的平時成績公告給家長LINE群,陳X楷的父親陳X維看著手機螢幕上陳X楷的成績,神情凝重。他決定要向導師問問。
Thumbnail
2025/10/16
想三年前ChatGPT橫空出世時, 我也是一直念成"GTP"😆😆。
Thumbnail
2025/10/16
想三年前ChatGPT橫空出世時, 我也是一直念成"GTP"😆😆。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某晚,親師LINE電話響起。 暑假期間,怎麼會有家長會打電話給我? 班上小N媽媽來電,說想私下請我幫個忙,原來是小N利用暑假去試聽新的數學補習班,但返家後卻直喊壓力大,不適合自己,不要去那家補習班,而且,還爆哭一場!媽媽很擔心,她覺得小N比較聽導師的話,希望我能安慰她、開導她。 補習班試聽
Thumbnail
某晚,親師LINE電話響起。 暑假期間,怎麼會有家長會打電話給我? 班上小N媽媽來電,說想私下請我幫個忙,原來是小N利用暑假去試聽新的數學補習班,但返家後卻直喊壓力大,不適合自己,不要去那家補習班,而且,還爆哭一場!媽媽很擔心,她覺得小N比較聽導師的話,希望我能安慰她、開導她。 補習班試聽
Thumbnail
看到標題會誤會我是考生吧,我不是。我是一個國中老師的太太,他每週六都辛苦的去學校上加強班,但他不在時我都會想歡呼。 因為他的眉角實在太多了,從冷氣溫度、穿幾件衣服、窗戶要不要開、洗完衣服要怎麼掛⋯⋯他都可以碎念。舉凡想得到與數字有關的事情,他都可以糾結,所以他不在家時,我是身在育兒天堂。
Thumbnail
看到標題會誤會我是考生吧,我不是。我是一個國中老師的太太,他每週六都辛苦的去學校上加強班,但他不在時我都會想歡呼。 因為他的眉角實在太多了,從冷氣溫度、穿幾件衣服、窗戶要不要開、洗完衣服要怎麼掛⋯⋯他都可以碎念。舉凡想得到與數字有關的事情,他都可以糾結,所以他不在家時,我是身在育兒天堂。
Thumbnail
導師是孩子們在校的父母, 至少敝校的校長常常這樣說! 所以難免要和孩子的親生父母,談到一些孩子的事、班級的事、學校的事……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與家長們交談的過程及內容, 有時候會令我有不同的"結論感受", 例如, ❦ 這是一場正常的親師溝通 ❦ 這是家長在想
Thumbnail
導師是孩子們在校的父母, 至少敝校的校長常常這樣說! 所以難免要和孩子的親生父母,談到一些孩子的事、班級的事、學校的事……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與家長們交談的過程及內容, 有時候會令我有不同的"結論感受", 例如, ❦ 這是一場正常的親師溝通 ❦ 這是家長在想
Thumbnail
學測成績出爐,接下來校內就會常常聽到高三導師同仁們這樣的對話(哀怨)。 大O老師:「家長叫我一定要幫他勸孩子念XX大學,我早就勸過了,孩子不想啊!然後家長就問,能不能也請校長勸勸他(她)!」 大P老師:「現在小孩哪會這麼乖嘛~我看要勸,也應該是勸那個家長『想開一點』。」 O:「就是說嘛!家長還
Thumbnail
學測成績出爐,接下來校內就會常常聽到高三導師同仁們這樣的對話(哀怨)。 大O老師:「家長叫我一定要幫他勸孩子念XX大學,我早就勸過了,孩子不想啊!然後家長就問,能不能也請校長勸勸他(她)!」 大P老師:「現在小孩哪會這麼乖嘛~我看要勸,也應該是勸那個家長『想開一點』。」 O:「就是說嘛!家長還
Thumbnail
「一路小心,前往你想前往的地方。」 父母師長的責任,就是培養你們擁有,能夠離開我們的能力。 這是高中三年國文課,羊咩的最後一課。 最後一課,我們學著在起飛前,和老巢說再見。
Thumbnail
「一路小心,前往你想前往的地方。」 父母師長的責任,就是培養你們擁有,能夠離開我們的能力。 這是高中三年國文課,羊咩的最後一課。 最後一課,我們學著在起飛前,和老巢說再見。
Thumbnail
不管是額外的獎勵, 當面的提醒叮嚀, 私訊的分享...... 這的確都是老師自己要為某生多做的, 學生沒有要求老師這麼做, 老師也沒有義務這麼做。 但老師做了, 學生的反應通常有這三種: ❦ 謝謝老師 or ❦ 好 or ❦ (已讀不回)
Thumbnail
不管是額外的獎勵, 當面的提醒叮嚀, 私訊的分享...... 這的確都是老師自己要為某生多做的, 學生沒有要求老師這麼做, 老師也沒有義務這麼做。 但老師做了, 學生的反應通常有這三種: ❦ 謝謝老師 or ❦ 好 or ❦ (已讀不回)
Thumbnail
因應減紙政策, 校園中的相關公告, 也愈來愈多是從線上通知,包含給家長的「成績通知單」。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小G:「老師,你這次要通知家長看成績單的時候,可以幫我美言幾句嗎?」 菜b導:「可以先讓我知道為什麼妳會這樣說呢?」 小G:「因為我上次考太差了,我
Thumbnail
因應減紙政策, 校園中的相關公告, 也愈來愈多是從線上通知,包含給家長的「成績通知單」。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小G:「老師,你這次要通知家長看成績單的時候,可以幫我美言幾句嗎?」 菜b導:「可以先讓我知道為什麼妳會這樣說呢?」 小G:「因為我上次考太差了,我
Thumbnail
小P滿臉焦慮,「老師,我想問一下要如何找到未來想做的事?我不知道我想念什麼系?」 菜b導:「妳怎麼突然這麼擔心??」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己有自信 小P:「上次跟著地理老師去參加講座,遇到一個學長,他建議我,高中三年要好好規畫,要想清楚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學習歷程也要好好
Thumbnail
小P滿臉焦慮,「老師,我想問一下要如何找到未來想做的事?我不知道我想念什麼系?」 菜b導:「妳怎麼突然這麼擔心??」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己有自信 小P:「上次跟著地理老師去參加講座,遇到一個學長,他建議我,高中三年要好好規畫,要想清楚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學習歷程也要好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