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何謂行銷漏斗?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在人們的學習動機中,「主動」與「被動」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當學習動機不足,且帶有「被迫」的成分時,雙方往往會形成某種利害關係。

此時,行為的驅動不再源自內在需求,而轉變為一種「任務導向」——

人們只想把事情完成,而非真正去理解或改進。

在這樣的情境下,投訴、客訴,甚至消費者的體驗感受,

往往成為衡量成效的主要依據。

整體運作因此傾向於「完成任務」而非「優化過程」。

然而,若能在這個循環中持續調整與回饋,

便能逐步形成一種「迭代」的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敏捷思維」。

相對地,當一個人具備「主動性」時,

他的能動力與自我驅動也會更強。

他不僅回應問題或執行任務,

更會主動尋找改進的方向,探索新的可能。

這樣的心態,不僅讓行銷漏斗中的各階段更為順暢,

也讓學習與成長成為一個持續推進、優化的過程。

這類型的人往往對人生抱持積極的態度,

面對不熟悉的事物也願意不斷嘗試、精益求精。

然而,人終究會遇到自己不擅長的領域。

在那樣的時候,最重要的不是逃避,而是停下來思考——

找出問題、尋找答案,並在過程中理解自己。

以我自身的經驗而言,當第一次接觸新的事物時,

我會花時間去思考「該怎麼做比較好」。

有時因為不熟悉,思考的時間會拉得較長,

但那段猶豫與摸索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自我探索。

在面對期限壓力時,

我們更能觀察自己在不同階段的反應——

是一小時前才開始緊張,還是三小時前就已準備?

那種對時間感與焦慮的覺察,

其實就是「了解自己」最真實的練習。

轉換率與行銷動能

行銷漏斗的核心,在於「轉換率」——

也就是如何讓潛在顧客逐步了解你、信任你,

最終願意採取行動,例如訂閱、報名或成為會員。

以健身房為例,業者常透過開設新分店吸引新會員。

在行銷策略上,除了傳統的發傳單與地推方式外,

也會結合不同世代的媒介習慣,

透過 KOL 推薦、新聞報導、短影音、文宣素材或 YouTube 長直播等形式,

提升品牌曝光與話題熱度。

在這個過程中,SEO(搜尋引擎優化)成為關鍵。

如何讓受眾從「被動搜尋」轉為「主動了解」,

再藉由課程推薦、口碑介紹或轉介紹機制,

形成自然的擴散效應——

這正是行銷漏斗中「轉換」的核心所在。

組織與人才的連動

仍以健身產業為例,

一般而言,業務開發約佔三成,課程服務約佔七成。

若顧客的課程體驗未達滿意,

便需重新規劃適合的教練與人才培育機制。

新上任的教練或主管,往往希望盡快展現成果,

於是將「團體績效」轉化為「個人成績」,

試圖透過情感連結或說服來凝聚團隊。

然而,「情感拉入」雖能在短期內產生效果,

若僅依賴過往的人情與熱血,

終究難以形成長期穩定的成長結構。

真正的轉換與留存,仍需回到制度設計與學習機制本身——

讓每一位成員都能在「理解 → 實踐 → 反思 → 優化」的循環中,

成為主動的行動者,而非被動的執行者。

但若組織長期停留於情感層面的經營,

而未能導入專業制度或組織思維,

甚至出現為了個人利益而犧牲團隊目標的狀況,

便容易導致資深教練離職,造成組織震盪。

這樣的現象自古皆然——

多數組織最終仍需要具備調和能力的「仕紳型人物」出面,

以理性與文字的力量作為溝通與斡旋的橋樑,

平衡情感與制度,

也讓組織得以重新回到專業與信任的軌道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走讀城市創生─許正賢的沙龍
33會員
238內容數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2025/10/17
2025 年的策展,對我而言是一個重要的記錄節點。 這次我們嘗試在「盲人體驗」主題中導入 NFC(近場通訊)的概念, 希望觀眾能透過簡單的感應行為,直接觀看使用者的影片,或進入特定的互動介面。 這個操作模式看似簡單——手機輕觸即可啟動內容, 但對第一次接觸 NFC 的觀眾而言,卻是一項不容易理
Thumbnail
2025/10/17
2025 年的策展,對我而言是一個重要的記錄節點。 這次我們嘗試在「盲人體驗」主題中導入 NFC(近場通訊)的概念, 希望觀眾能透過簡單的感應行為,直接觀看使用者的影片,或進入特定的互動介面。 這個操作模式看似簡單——手機輕觸即可啟動內容, 但對第一次接觸 NFC 的觀眾而言,卻是一項不容易理
Thumbnail
2025/10/12
對於運動這件事情,我的記憶總是從家族裡的午後開始。那時我們還小,家裡前面有一條筆直的巷子,堂弟、弟弟與我常常在那裡比誰跑得快。起跑的時候總是喧鬧,腳底踢起灰塵,空氣裡混雜著汽油味與陽光的熱氣。跑完一趟,我們會趴在膝蓋上大口喘氣,假裝彼此在意輸贏,其實只是享受那股「活著」的氣息——汗水、心跳、笑聲,構
Thumbnail
2025/10/12
對於運動這件事情,我的記憶總是從家族裡的午後開始。那時我們還小,家裡前面有一條筆直的巷子,堂弟、弟弟與我常常在那裡比誰跑得快。起跑的時候總是喧鬧,腳底踢起灰塵,空氣裡混雜著汽油味與陽光的熱氣。跑完一趟,我們會趴在膝蓋上大口喘氣,假裝彼此在意輸贏,其實只是享受那股「活著」的氣息——汗水、心跳、笑聲,構
Thumbnail
2025/10/11
在教學現場中,我常常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在看別人時,是不是也同時暴露了自己? 不論是學生在課堂上、老師在觀課時、或我們自己在讀書會中給意見時,那種「觀看他人」的姿態,其實都暗藏著自我意識的位置。這也是我在帶課與參與討論過程中,最常觀察到、也最想提醒學生的一件事。 一、評審姿態與學習落差 在課堂中
2025/10/11
在教學現場中,我常常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在看別人時,是不是也同時暴露了自己? 不論是學生在課堂上、老師在觀課時、或我們自己在讀書會中給意見時,那種「觀看他人」的姿態,其實都暗藏著自我意識的位置。這也是我在帶課與參與討論過程中,最常觀察到、也最想提醒學生的一件事。 一、評審姿態與學習落差 在課堂中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拚命地想深化自己的學識與技能、開啟一段新的感情、開發新的人脈關係、跟從多數人的談論踩進熱門的領域,藉此填補心中不足的空缺,……很快地便想偷懶停下,拖延的想法縈繞內心,……才踏出了一步……因為誘惑太大而節外生枝,最後才發現被愚弄的是自己,搞得心力交瘁、萬念俱灰。
Thumbnail
拚命地想深化自己的學識與技能、開啟一段新的感情、開發新的人脈關係、跟從多數人的談論踩進熱門的領域,藉此填補心中不足的空缺,……很快地便想偷懶停下,拖延的想法縈繞內心,……才踏出了一步……因為誘惑太大而節外生枝,最後才發現被愚弄的是自己,搞得心力交瘁、萬念俱灰。
Thumbnail
你明白甚麼是「課題分離」嗎?對你而言這個觀念有哪些意義? 容易被影響、總是希望符合他人期望、或很用力的為他人付出型的人,學習「課題分離」,絕對是擺脫自己精神內粍及無止盡付出的重要觀念。 我們把對權威的尊重視為一種必須順從的潛規則,對相異之處、相異的人產生排斥,對人跟對事的判斷被捆綁在一起。 覺
Thumbnail
你明白甚麼是「課題分離」嗎?對你而言這個觀念有哪些意義? 容易被影響、總是希望符合他人期望、或很用力的為他人付出型的人,學習「課題分離」,絕對是擺脫自己精神內粍及無止盡付出的重要觀念。 我們把對權威的尊重視為一種必須順從的潛規則,對相異之處、相異的人產生排斥,對人跟對事的判斷被捆綁在一起。 覺
Thumbnail
做著一件看似沒有結果的事,除了要面對自己時不時的靈魂烤問,還要承受他人投來異樣的眼光。 不管不顧放手一博的創業家,即使犯錯跌倒了,身邊的人還是會給予支持及肯定。 一個深思熟慮,追求心靈層面及自我成長的人,要得到認同就顯得比較困難。 追求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型態。 「物質欲望」與「心靈欲望
Thumbnail
做著一件看似沒有結果的事,除了要面對自己時不時的靈魂烤問,還要承受他人投來異樣的眼光。 不管不顧放手一博的創業家,即使犯錯跌倒了,身邊的人還是會給予支持及肯定。 一個深思熟慮,追求心靈層面及自我成長的人,要得到認同就顯得比較困難。 追求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型態。 「物質欲望」與「心靈欲望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動機式晤談 概念、觀點、運用的相關理論
Thumbnail
動機式晤談 概念、觀點、運用的相關理論
Thumbnail
在行動經濟學上,花力氣就是成本,學習技術是受到利益和成本平衡所推動,惰性是深深烙印在我們的本性上。 觀察我在一個小時的寫作時間裡看了幾次電子郵件,可以合理推論,這是一種想要逃避的慾望,也可以說持續寫作所需要的自制力,高於我能輕易動用的自制力。心流: 一個完全不花力氣得專注狀態,你深陷其中,完全
Thumbnail
在行動經濟學上,花力氣就是成本,學習技術是受到利益和成本平衡所推動,惰性是深深烙印在我們的本性上。 觀察我在一個小時的寫作時間裡看了幾次電子郵件,可以合理推論,這是一種想要逃避的慾望,也可以說持續寫作所需要的自制力,高於我能輕易動用的自制力。心流: 一個完全不花力氣得專注狀態,你深陷其中,完全
Thumbnail
其實有一件事情我不是很能理解,就是關於有些人「不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為什麼不是基於自己「不想做」或「不能做」,而是把理由推給別人或是外部因素呢? 舉例來說,有些人會說之前興致勃勃做某件事是因為有很多人給予正面的回應,但現在不做同一件事是因為缺乏認同或是社群能見度低落,但我比較想問的是:「難
Thumbnail
其實有一件事情我不是很能理解,就是關於有些人「不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為什麼不是基於自己「不想做」或「不能做」,而是把理由推給別人或是外部因素呢? 舉例來說,有些人會說之前興致勃勃做某件事是因為有很多人給予正面的回應,但現在不做同一件事是因為缺乏認同或是社群能見度低落,但我比較想問的是:「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