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所有電影的初衷,主人翁走到人生死胡同,正是要去直面他的限制信念,不論是由價值觀、社會框架還是他人口中獲得的。 一如書中金句告訴我們:打破舊信念,替換上新衣,檢視過後重新去調整,未來將有無限可能。 在這裡,舊信念=限制信念,但我更喜歡視其為限制信念。因為砥礪良言說須征服舊信念,感覺舊通常是自己根深蒂固類似個性的慣習,與其征服克服擁有的本性,不如把長期限制自己的條條框框找出來,試圖突破,跌破眾人眼鏡。 勇敢地不採信其他人對自己的束縛,像是你不會這個……這不適合你……你這樣大概不可能會成功……。 我經歷過看見其他人的成功,腦內就浮出聲音批判我不會寫作、文字表達不行,再加以平時只被一勁稱讚有繪畫天份,從未有寫得好的稱讚,使我限制了文字創作的道路,變得畏首畏尾,也有點想放棄寫故事的夢,覺得終究徒勞無功,幹嘛還要做。 尤其是父親,總是用負面言語,提醒我只要沒有實際成果,就是沒用的,就是在浪費時間。會說:「寫那些又沒用也沒人看,整天盯著螢幕都不知道忙些什麼,哩毋效啦,那些攏毋效(台語)。」 這麼多聲音都在阻止我,我大概也無以為繼。但是內心微微的不甘,和某股自然動力,使我並未真正放棄。雖然寫的量少了,頻率銳減了,我依然保持著寫故事的星星之火,繼續以微弱的火苗編織成壯麗的煙火。 想送給大家一句話, 是樹瑾自己的話: 能夠征服自己的人,不一定得克服不堪弱點,反而是懂得征服懷疑論,在懷疑的聲浪下讓最初的聲音迸發出來,變得響亮 耀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