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源頭的立足點
還記得我們在上一章說過,
真正讓人疲憊的不是推石頭的重量,
而是那顆石頭根本不是自己的。
同樣地,
當你開始用 CLAY 記錄時,
如果出發點仍然是「我還不夠好,要變得更好」,
那麼,不論你多努力記錄、整理、學習,
最後得到的仍是焦慮與比較。
這是因為,
CLAY 的起點不是要改變什麼,
而是歸回。
歸回那個「原本就完美的你自己」。
而這樣的歸回,
只能建立在一個字上:
LOVE。

為什麼說是愛呢?
在羅勃・弗利慈所寫的《最小阻力之路》書中,寫了這麼一段深深地觸動了我的話,
他說:
「你之所以願意把某個東西創作出來,是因為你愛它,樂見它的存在。... ...你何苦把自己不愛的東西創造出來,看著它存在呢?」
是啊~
如果我不愛它,何苦把它創造出來,
看著它存在呢?
也就是從這段話中,我體悟到,
原來我們都是上帝完美的創造,
都是在愛中被創造出來的。
而這正是 CLAY 的起點:所有創造都始於愛。
既然我已經是完美的,
為何還要不斷追求更好呢?
這就是 CLAY 最核心的哲學:
「不是變得更好,而是不斷發現自己為何被造得如此完美。」
當我真正領悟到這句話的時候,
我的思考開始往更深處延伸──
如果一切創造都源於愛,
那麼,愛本身又是什麼?
它又由哪些層面構成?
因此,我為這個 LOVE 賦予了四層意義:
L - Loved(被愛創造的)
你不是因為「有用」才被創造,
而是因為「被愛」才存在。
當你知道自己是被愛創造的,
你就能放下「被認可」的焦慮。
因為你不再需要努力證明自己夠好,
而是開始享受這個被愛的存在。
當我知道自己是被愛創造的, 就不再有夠不夠好的問題了。
CLAY 的第一步「Capture」,
正是這份愛的見證。
它讓你看見:
原來那些細碎的日常、
那些讓你有感覺的瞬間,
都是被愛的證據。
你願意開始記下這些被愛的證據嗎?
O - Originally Perfect(原本完美的)
當世界不斷告訴你:「你要更好」,
CLAY 卻說:「你本就完美。」
「完美」不是結果,而是起點。
因為一切創造都從完整開始,
只是過程中被塵土覆蓋了光。
CLAY 的第二步「Link」,
就是幫你從過去的塵埃中,
重新看見那道光。
你不需要改變什麼,
你只是要讓原本完美的自己顯現出來。
成長不是修正缺陷, 而是擦亮原本的光。
V - Vision of God(上帝的眼光)
如果說「被愛」給了我們存在的理由,
那麼「上帝的眼光」則給了我們觀看的角度。
上帝不看你的缺點,
祂看的是你被創造時的樣子。
CLAY 的第三步「Action」提醒我們:
行動不是為了彌補不完美,
而是為了活出那份完美的本質。
當你開始以愛的眼光看自己,
你也會自然以同樣的眼光看他人。
於是,關係變得柔軟、世界變得清晰。
用愛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成為一座創造的樂園。
E - Explore(探索發現)
最後一個原則,是「探索」。
探索不是逃離現狀,
而是以好奇心重新發現當下的豐盛。
CLAY 的第四步「Yield」——收穫,
並不是「我終於成功了」,
而是「我又發現了一點美好」。
這樣的探索,沒有終點。
它讓人生從「任務」變成「探險」,
讓每一次記錄都變成一次旅程。
因為被愛創造的人生,本該是一場充滿驚奇的探險。
不追求更好,只探索更真。

在 LOVE 中書寫,在 PLAY 中生活
當你帶著 LOVE 的四個原則去書寫,
你不會再覺得日記是一場考核,
而會看見這是一場完美自己的走秀。
這條路沒有對錯,
只有發現與喜悅。
當愛成為起點,生活就成了創造。
CLAY in LOVE creates PLAY。
明天,讓我們從 C 開始...
(未完待續)
p.s.歡迎訂閱《橘胖 50+ | CLAY日記》天天都有「心」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