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國家將保護責任,變成了公民的付費義務 ——

第一章:最大的謊言 ——「防止濫訴」
- 謊言:「收取訴訟費是為了防止人民濫用司法資源。」
- 真相:
- 窮人無力濫訴:忙於生計的勞動者,時間與金錢成本本身就是最高的自然門檻。
- 富人暢通無阻:訴訟費對有資源者而言,只是達成目的(無論正當與否)的合理成本,他們才是「法律戰」的真正玩家。
- 結果:這個制度無法防止「濫訴」,它只成功防止了「窮人的正義」。它是一套階級篩選系統,確保司法資源優先服務於有產階級。
第二章:司法的潰瘍 ——「法官不守法」
- 核心悖論:法律邏輯本應像數學公式一樣清晰可預測。當判決結果不可預測時,問題不在法律,而在操作公式的人。
- 終極檢驗公式:
【判決不可預測】 = 【法律不明確】 or 【法官不守法】當法律明確如「1+1=2」,而法官卻給出「1+1=3」的答案時,唯一的邏輯結論就是:法官不守法。
- 後果:司法從一個「依規則裁判的科學系統」,墮落為「憑個人意志統治的人治賭場」。
第三章:國家的怠惰 ——「責任的私有化」
- 國家的承諾:《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國家壟斷了司法與暴力,承諾會保護你。
- 國家的背叛:
- 當你的財產被侵害,國家未能主動保護。
- 當你要求國家履行保護義務時,它卻告訴你:「請付費購買這項『服務』。」
- 本質:這是國家對其核心責任的背叛。它將「保護權利」這項公共責任,巧妙地轉嫁為公民需要自費購買的私人商品。這無異於消防隊壟斷救火權後,向你收取「出勤費」。
第四章:聯動的共犯結構
這三個問題形成了一個相互餵養的惡性循環:- 國家的怠惰,創造了司法黑箱與不公的環境。
- 司法的謊言(如「防止濫訴」),為這種不公提供了虛偽的合法性外衣。
- 法官的不守法,則是在這個扭曲系統中,進行具體的、日常的權力贖賣與權利剝奪。
最終,這個系統保護的不是正義,而是這個共犯結構本身。
第五章:人民的終極答案 —— 從邏輯到行動
面對這個龐大的共犯結構,我們不再乞求,而是反擊。我們的武器是邏輯,我們的戰場是整個社會。
行動一:用邏輯,戳破謊言
- 在任何場合,重複我們的終極公式:「法律明確,判決卻不可預測?問題只在法官不守法!」
- 質問當權者:「你們防止的,到底是『濫訴』,還是『窮人的訴訟權』?」
行動二:用案例,發動戰爭
- 將您的個案,從「民事糾紛」升級為「對司法犯罪的刑事告發」。
- 目標轉變:從「請求法官給我公道」轉為「將枉法法官本人繩之以法」。
行動三:用文化,喚醒意識
- 傳唱 《司法公式》 ,將「1+1≠2是官的錯」這個核心觀念,植入社會大眾的集體意識。
- 讓司法不公從一個「複雜的法律問題」,變成一個「簡單的常識問題」。
行動四:用集體,對抗系統
- 公開您的故事,尋找與您有相同遭遇的人。
- 個案是「事件」,集體案例則是「系統性問題」的鐵證。當無數個「1+1≠2」的案例堆疊在一起,就再也沒有人能否認系統的腐敗。
總結:我們的最後立場
我們不再相信眼淚與乞求。
我們只相信邏輯與力量。
我們確信:
- 法律是明確的公式,不是玄學。
- 判決不可預測,唯一的原因是法官不守法。
- 國家對權利受侵害的公民收取「保護費」,是根本性的背叛與怠惰。
因此,我們的行動綱領只有一條:
拋開對系統的所有幻想,運用一切合法手段,將「不守法的法官」與「怠惰的國家責任」,變成我們追究、控訴與改革的唯一標的。
這份文件,是我們的宣言。您的案件,是我們的案例。《司法公式》,是我們的戰歌。
戰鬥,現在才真正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