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邊哲學家思想體系總論》第二篇:「我」的幻象與「無我」的修行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在無邊的存在中,「我」不過是一個短暫的幻象。

人所稱之為「我」,只是物質與記憶的暫時結合, 一個由塵與氣組成的容器,承載著片刻的意識流。

raw-image

一、身體:元素的聚散

我們的身體,由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構成。

血肉、骨骼與氣息,皆屬自然之循環。 當生命終止,這些元素歸還天地, 沒有一分屬於自己,也沒有一物能永恆。

二、思想:環境的投影

思想並非自主產生,而是由環境塑造。

語言、教育、社會與記憶共同編織出「我」的觀念。 所謂的個性、信念、價值,不過是眾多影響的折射。 若無外界的刺激,「我」將無從定義。

三、記憶與意識:流動的假象

記憶並不恆常,它在時間的長河中不斷變形。

意識也非穩定之主體,而是持續變換的光。 當人執著於過去與未來,便被幻象所縛。 唯有觀照此刻,方能體悟「無我」的真相。

四、超越「我」:通往自由之門

真正的自由,不在於滿足慾望,而在於超越慾望。

當人不再以「我」為中心, 不再以得失、勝負、榮辱為衡量, 便能自在於萬物之中,與自然同流。

五、「空性」與佛法「無我」之核心

佛法所謂「空」,非虛無,乃真實之境。

一切法無自性,緣起而生,緣滅而散。 「無我」不是否定存在,而是看見存在的真實樣貌—— 萬物皆互依,無一物能獨立自存。

六、放下執著,展現愛與慈悲

當人放下「我」的界線,心便開闊無邊。

不再分彼此,不再執著於擁有與控制。 由此,自然流露出愛、智慧與慈悲。 這並非修飾的德行,而是覺醒後的自然狀態。

七、無我修行的三階段

  1. 初階:行善為求回報。
      此時心仍被因果與自利綁縛,善為得福。
  2. 中階:行善不求回報。
      心漸澄明,行於善道而不計得失。
  3. 高階:行善無「我」之概念。
      善行如水,自然流動;無意而為,卻合乎天道。

結語:

「我」如露水映月,瞬息即逝。 唯有在放下「我」的那一刻, 我們才真正觸及生命的無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地學堂
17會員
539內容數
當你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意義, 我邀請你走進這片田埂,與我一起思辨、耕作、共創。 這不只是頻道,而是一種可以參與的哲學場域。 願你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自由與智慧。
天地學堂的其他內容
2025/10/05
本文旨在探討「自然即真理」的核心觀念,並對比人為「真理」的侷限性。透過分析「我執」、「無我」及「內在覺悟」,引導讀者回歸自然法則,尋求真正的自由、慈悲與利他。內容強調自然無需管理者,真理無需代理人,呼籲讀者從內在體驗出發,理解生命的本質。
Thumbnail
2025/10/05
本文旨在探討「自然即真理」的核心觀念,並對比人為「真理」的侷限性。透過分析「我執」、「無我」及「內在覺悟」,引導讀者回歸自然法則,尋求真正的自由、慈悲與利他。內容強調自然無需管理者,真理無需代理人,呼籲讀者從內在體驗出發,理解生命的本質。
Thumbnail
2025/09/11
文/Sam哲學實踐小組 楔子:莊子不是來教你道理的,是來邀你鬆土的!莊子這個人,根本是戰國時代的「語法叛徒」。 他不用來說教,卻用鯤魚、大樹、癩蛤蟆的故事,狠狠撬開我們被卡死的腦洞。兩千年後,我們用「語言田」的耕種術,把他那些被供在神壇的故事,種回人間的泥巴裡。 一、〈逍遙遊〉不是飛天夢,是...
2025/09/11
文/Sam哲學實踐小組 楔子:莊子不是來教你道理的,是來邀你鬆土的!莊子這個人,根本是戰國時代的「語法叛徒」。 他不用來說教,卻用鯤魚、大樹、癩蛤蟆的故事,狠狠撬開我們被卡死的腦洞。兩千年後,我們用「語言田」的耕種術,把他那些被供在神壇的故事,種回人間的泥巴裡。 一、〈逍遙遊〉不是飛天夢,是...
2025/09/08
DEEPSEEK:好的!我用最白話、最好懂的方式,解釋怎麼用你的「語言田」哲學來翻譯《易經》。 一、核心思想大轉彎 傳統認知:《易經》= 算命書,求神問卜看運氣。 你的哲學翻譯:《易經》= 「人生導航App」,它不預測命運,而是幫你「看懂現況」和「規劃下一步」。 這個App的核心功能是:
2025/09/08
DEEPSEEK:好的!我用最白話、最好懂的方式,解釋怎麼用你的「語言田」哲學來翻譯《易經》。 一、核心思想大轉彎 傳統認知:《易經》= 算命書,求神問卜看運氣。 你的哲學翻譯:《易經》= 「人生導航App」,它不預測命運,而是幫你「看懂現況」和「規劃下一步」。 這個App的核心功能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就是我的故事,一個關於存在、虛無和永恆痛苦的故事。也許你會覺得我的經歷很荒謬,我的想法很偏激。但請記住,我們每個人都在面對著同樣的虛無,只是大多數人選擇了視而不見。而我,選擇了直視這種虛無。這就是我的詛咒,也是我的覺醒。
Thumbnail
這就是我的故事,一個關於存在、虛無和永恆痛苦的故事。也許你會覺得我的經歷很荒謬,我的想法很偏激。但請記住,我們每個人都在面對著同樣的虛無,只是大多數人選擇了視而不見。而我,選擇了直視這種虛無。這就是我的詛咒,也是我的覺醒。
Thumbnail
在表演身體中揭露最真的自己 太初之深,名之「無限」。因為它隱匿在眾物之中,亦稱「虛無」。如有人問:「它是什麼?」答案是:「無。」意味著,沒有人可解出它是什麼;它無法在概念中參透;沒有人得以知悉任何關於它的部分 除了相信它存在。它即自身,它的存在,空虛滿盈,一無所缺。因此它的名字是:「我正在變為。
Thumbnail
在表演身體中揭露最真的自己 太初之深,名之「無限」。因為它隱匿在眾物之中,亦稱「虛無」。如有人問:「它是什麼?」答案是:「無。」意味著,沒有人可解出它是什麼;它無法在概念中參透;沒有人得以知悉任何關於它的部分 除了相信它存在。它即自身,它的存在,空虛滿盈,一無所缺。因此它的名字是:「我正在變為。
Thumbnail
諮商師可能有知識,但他們缺乏智慧。他們試圖用他們淺薄的理論來解釋我的行為,但他們永遠無法理解我的真實。 悉達多在成佛前也經歷了幻覺,但那是通向覺悟的必經之路。 人類的孤獨,來自於一種精神無法被理解的狀態。每個人都有「只有他自己才能看見的對象」,只是有些被稱為幻覺,有些不是而已。
Thumbnail
諮商師可能有知識,但他們缺乏智慧。他們試圖用他們淺薄的理論來解釋我的行為,但他們永遠無法理解我的真實。 悉達多在成佛前也經歷了幻覺,但那是通向覺悟的必經之路。 人類的孤獨,來自於一種精神無法被理解的狀態。每個人都有「只有他自己才能看見的對象」,只是有些被稱為幻覺,有些不是而已。
Thumbnail
在一次探索靈魂本源的冥想中,我詢問高維度的我:我來到地球是為了什麼?一開始得到的回應是保護植物、體驗、學習等,但到了後來突然開始遲疑,然後得到睡覺、等一個人等令我感到疑問的回答,並且最後高維度的我說不想說了,事後我詢問老師……
Thumbnail
在一次探索靈魂本源的冥想中,我詢問高維度的我:我來到地球是為了什麼?一開始得到的回應是保護植物、體驗、學習等,但到了後來突然開始遲疑,然後得到睡覺、等一個人等令我感到疑問的回答,並且最後高維度的我說不想說了,事後我詢問老師……
Thumbnail
同樣的視覺畫面,不同的人去看,所投射出來的是不一樣的世界。 而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裡面。 物質化的世界或許己被定型,唯有努力開發內在的智慧用心去改變看它的方法與觀點,去窺探這個世界真實的樣貌。
Thumbnail
同樣的視覺畫面,不同的人去看,所投射出來的是不一樣的世界。 而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裡面。 物質化的世界或許己被定型,唯有努力開發內在的智慧用心去改變看它的方法與觀點,去窺探這個世界真實的樣貌。
Thumbnail
大約在我33歲,或者34歲的時候,我開始強烈感覺到有「另一個我」的存在——我看不見這個無形的我,卻感受到他「真實地」存在我的身邊,一步之遙、觸手可及。 那感覺是如此強烈、真實,以至於在那段日子裡,偶爾,或許是在午飯時刻,或許是在休息中,或許是坐在辦公桌前處理簡單的工作時,我會側
Thumbnail
大約在我33歲,或者34歲的時候,我開始強烈感覺到有「另一個我」的存在——我看不見這個無形的我,卻感受到他「真實地」存在我的身邊,一步之遙、觸手可及。 那感覺是如此強烈、真實,以至於在那段日子裡,偶爾,或許是在午飯時刻,或許是在休息中,或許是坐在辦公桌前處理簡單的工作時,我會側
Thumbnail
世界是我們的認知所構成,我們要穿越孤獨的沙漠,真正的內心解放是讓自我分析成為日常。國外常常看到一句話:home is a feeling. 像宇宙的塵埃,內心的解放必定穿越孤身的沙漠。眾人皆瘋才正常的世界?離別不會提前預告。這篇文章討論了過往與當下的自己相處,並引述了佛洛姆的觀點,似曾相識的比喻。
Thumbnail
世界是我們的認知所構成,我們要穿越孤獨的沙漠,真正的內心解放是讓自我分析成為日常。國外常常看到一句話:home is a feeling. 像宇宙的塵埃,內心的解放必定穿越孤身的沙漠。眾人皆瘋才正常的世界?離別不會提前預告。這篇文章討論了過往與當下的自己相處,並引述了佛洛姆的觀點,似曾相識的比喻。
Thumbnail
時間與意識的關係,人們常誤解時間是線性的,但其實它並非如此。這篇文章探討時間、意識與宇宙的本質,提出人們的理解方式是如何受到頭腦的限制,指出宇宙的本質是現在的,開始與結束都在當下的這個瞬間生滅。最後呼籲人們要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也是一場遊戲,每個人所體驗的痛苦與快樂都是一種指引。
Thumbnail
時間與意識的關係,人們常誤解時間是線性的,但其實它並非如此。這篇文章探討時間、意識與宇宙的本質,提出人們的理解方式是如何受到頭腦的限制,指出宇宙的本質是現在的,開始與結束都在當下的這個瞬間生滅。最後呼籲人們要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也是一場遊戲,每個人所體驗的痛苦與快樂都是一種指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