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0月的最後一天,「萬聖節」已經成為商人賺錢的好時機,加拿大感恩節一過,「萬聖節」的各種商品很快就在各大小商店上架了,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知道或關注,這個看似很有趣及歡樂的節日背後真正的意義?
「萬聖節」,All Saints Day 或作 All Hallows Day 源於四世紀,歐洲教會透過盛宴和敬拜儀式來紀念早期受迫害而殉道的基督徒,不同世紀和不同國家,活動日期都會稍有不同。到了九世紀時,因為愛爾蘭天主教士的重大影響,教庭決定以 Celtic 亡魂節Samhain的日子(10月31日至11月2日),將異教節慶的重心從通靈、火祭及占卜等習俗轉移到紀念先前的殉道聖者,11月1日定為 All Saints Day「諸聖節」,而翌日的All Souls Day,則代表基督徒的靈魂已經離開肉體,返回天家,並没有如異教徒所信的靈魂游走在陰間,在每年10月31日回到人間申寃搞事。

南瓜燈沒有鬼臉,卻充滿溫暖的聖愛。(photo credit: 筆者女兒夫妻倆的南瓜雕刻創作。)
1. 當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說「你們應當悔改的時候」,祂是說信徒一生應當悔改。
2. 這句話不是指著告解禮,即神甫所執行的認罪和補罪說的。
3. 這句話不是僅僅指內心的悔改而言,因為內心的悔改若不產生肉體外表各種的刻苦,便是虛空的。
4. 所以罪惡的懲罰是與自恨同長久,因為這才是真正內心的悔改,而一直繼續到我們進入天國。
5. 教皇除憑自己的權柄或憑教條所科的懲罰以外,既無意也無權免除任何懲罰。

十六世紀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網路圖片)
繼馬丁路德之後不久,英國也來了一埸宗教改革,脫離了羅馬天主教會而自建立「聖公會」,不過在英王亨利八世與教廷決裂之前,語言學家 William Tyndale (威廉·丁道爾) 於 1525年成功把聖經由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翻譯成英語,為英國的宗教改革鋪路。不過1525年的英文聖經只是零碎的翻譯版本,全本新約及舊約摩西五書要到翌年才可以完成,因為當時丁道爾是在被追殺下秘密工作,我曾撰文有關他的生平簡介,請點閱這裡:
五百多年已經過去,宗教改革之後的今天西方國家,在屬靈的事上是進步了還是倒退呢?眼見現在的政治環境和社會氛圍,國與國之紛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似乎只有增加而沒有減少,金錢和私慾已經成為很多人心裡的「神」,人類似乎已經越來越遠離上帝了。
今年趁著丁道爾首次印刷英文新約聖經五百週年的同時,我們是否需要深思一下靈魂的問題呢?這位現代英語先驅,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在極度危險情況下把聖經翻譯成英文,希望讓更多人能夠有機會讀到聖經而開啟心靈,讓上帝的話照亮我們的黑暗,喚醒昏睡的靈魂,而最終得到出人意料的平安和喜樂。

我們是基督教家庭,雖然不主張扮鬼扮馬,但也會在「萬聖節」的黃昏時分,準備好一大堆糖果零食送給來叩門的鄰居孩子們,跟他們分享福音信息。
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formation_Day
https://cdn-news.org/News.aspx?EntityID=News&PK=0000000000652e59c391b226ebe2004a82e47ffa7aa74b4e
https://www.christiantoday.com/news/celebrating-500-years-since-the-first-printed-english-new-testa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