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不在外—《楞嚴經》裡的心靈提醒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在修行與自我覺察的路上,我們常以為「魔」是一股外在力量,會來干擾我們、誘惑我們。但《楞嚴經》說:魔,其實源於心。

當我們在靜心中,看見光、聽見聲、感到法喜時,若心起了貪著、起了「我已超越」的念頭——那一刻,魔已生。

它不是黑暗的,而是披著光的假面。

這些所謂的「五十種陰魔」,其實映照的是人心的陰影面:

  • 貪著權力與控制,是色陰之魔;
  • 沉溺感受與愉悅,是受陰之魔;
  • 迷戀幻想與靈感,是想陰之魔;
  • 追求靈通與預知,是行陰之魔;
  • 執著空寂與自由,是識陰之魔。

從心理的角度來看,這不僅是修行的陷阱,也是人類潛意識中微妙的「犯罪心理」—

貪求成為「更好」的人,卻在不覺間被慾望操控。

佛陀提醒我們:

「若作聖解,即受群邪。」意思是:只要「認為自己得到了聖果」,就立刻會被魔所附。 這並非要我們懷疑自己,而是邀請我們學會溫柔地覺察—— 當心起驕慢時,回到呼吸; 當感覺特別靜謐時,提醒自己那只是心的流動。

🌑 魔,不在外:楞嚴經中的心靈犯罪學

在《楞嚴經》中,佛說有「五十種陰魔」,警示修行人:若心未清淨,光明中也藏著陷阱。這些「魔」其實不是外界的妖邪,而是內心慾望與恐懼的投影

每一種魔,都是人性在極端狀態下的「心理犯罪」。

貪著神通,是權力的誘惑; 執著光明,是名聲的陷阱; 自以為證果,是自戀的幻覺。

在心理學的角度,這些現象與犯罪心理學中「自我膨脹」「道德合理化」「現實逃避」極為相似。

當人沉浸於「我比別人更懂、更高、更清淨」的念頭時,魔便從心生

佛說:「若作聖解,即受群邪。」這句話,就像是對所有人類心智的一種警鐘—— 我們最容易犯罪的,不是手,而是「念」; 最可怕的魔,不在外,而在「自認清醒的我」。

修行不是除魔,而是看見魔即是心,當我們能坦然承認內心的黑暗,那份黑暗就不再能傷人。

🌿 真正的修行,

不在於驅魔,而在於看見魔就是心。

魔,不在外,而在心。 當我們在追求光明、寧靜、智慧的路上, 若起了「我懂了」「我得到了」的念頭, 那一刻,心就被執著輕輕遮住。

修行,不是驅逐魔影,而是學會在每一次起心動念時,看見它、理解它、溫柔地安住。 那些被我們稱為「魔」的,其實是內心的慾望、恐懼與驕慢在說話。 它們不是敵人,而是心靈未被照見的部分。

當我們願意不抗拒,去看見那份貪、嗔、慢、疑, 它們就會慢慢化為覺察的光。 魔不過是心的影, 看見影的那一刻,光便在。

正如《金剛經》所提醒:

「若以音聲求我,以色身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真正的覺悟,不在於外相的修法與神通, 而在於回觀自心。

魔即是心影,覺即是光。

附記:五陰魔境與五十陰魔概要

每一陰(蘊)各有十種魔境:

1️⃣ 色陰魔(十種)

修行中出現光明、見佛菩薩、神通、見天地開合、光耀照身等境界。

👉 陷阱:誤以為自己已證聖果、得神通,實際上是色陰未破,執著境界。

2️⃣ 受陰魔(十種)

覺受變異:忽冷忽熱、忽悲忽喜、似得法樂、似聞天樂。

👉 陷阱:貪戀法喜或感官的異常愉悅。

3️⃣ 想陰魔(十種)

心生幻化:見諸天、化身說法、聽天音、入光中、似證菩薩地。

👉 陷阱:被自心幻象所迷,認假為真。

4️⃣ 行陰魔(十種)

心念活動微細,出現預知未來、神通、似有自在。

👉 陷阱:著於靈通、預感、夢境、預兆,生我慢。

5️⃣ 識陰魔(十種)

識陰未盡,出現「我法俱空」、「常光現前」等似涅槃相。

👉 陷阱:執著空相,以為究竟,其實仍在識陰的幻覺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聞覺本心的沙龍
41會員
194內容數
這裡會分享在生活中不論是情緒,病痛的出現,都可以藉由芬香療法的各種植物分子得到在生理與心理上的輔助。生理與心理的不平衡,帶給我們的其實是不同程度的痛苦,這是一個芳療師多年的案例與實務面分享,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朋友們。內容會提供更多臨床與專業資料,也可以直接使用配方去參考。
聞覺本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1
我們常渴望知道前世的因果,卻忽略了今生才是改變的關鍵。就像一部重播的劇,每一世的劇情相似,主角卻有機會選擇不同的結局。若我們無法覺察當下的自己,即使知道過去,也只是重演同樣的輪迴。修行的核心,不在追尋神通與前世,而在靜下心觀照自己,讓覺知成為生命的轉折點。
Thumbnail
2025/10/21
我們常渴望知道前世的因果,卻忽略了今生才是改變的關鍵。就像一部重播的劇,每一世的劇情相似,主角卻有機會選擇不同的結局。若我們無法覺察當下的自己,即使知道過去,也只是重演同樣的輪迴。修行的核心,不在追尋神通與前世,而在靜下心觀照自己,讓覺知成為生命的轉折點。
Thumbnail
2025/10/18
靈性覺醒並不只是找到光,而是先看清黑暗。 當我們開始覺察、轉化與提升,原本熟悉的人際關係也會悄悄鬆動。 你不再能輕易融入噪雜的群體,也對空洞的對話失去興趣。 這份疏離不是冷漠,而是靈魂的「頻率重組期」—— 舊有的能量離開,新的人與緣分尚未抵達。 孤獨正是蛻變的過程,當你學會安住於這份寂靜......
Thumbnail
2025/10/18
靈性覺醒並不只是找到光,而是先看清黑暗。 當我們開始覺察、轉化與提升,原本熟悉的人際關係也會悄悄鬆動。 你不再能輕易融入噪雜的群體,也對空洞的對話失去興趣。 這份疏離不是冷漠,而是靈魂的「頻率重組期」—— 舊有的能量離開,新的人與緣分尚未抵達。 孤獨正是蛻變的過程,當你學會安住於這份寂靜......
Thumbnail
2025/10/16
在命理裡,「敗局」並不是結束,而是一種提醒。化忌與化祿同宮也會呈現一個敗局。感情結束,畢業典禮或換下一個旅程都是叫一個結束,也會說敗局。 但一般格局的敗,往往不是命壞,而是「氣亂」—氣勢被耗、心性偏執、方向錯了。 當一個人失去中心,就像命盤中的用神失位,原本的優勢會轉成壓力。
Thumbnail
2025/10/16
在命理裡,「敗局」並不是結束,而是一種提醒。化忌與化祿同宮也會呈現一個敗局。感情結束,畢業典禮或換下一個旅程都是叫一個結束,也會說敗局。 但一般格局的敗,往往不是命壞,而是「氣亂」—氣勢被耗、心性偏執、方向錯了。 當一個人失去中心,就像命盤中的用神失位,原本的優勢會轉成壓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覺醒!在你之內的宇宙智慧 本次壁紙的主題,關於覺醒與宇宙智慧。 要知道,通往神真正的路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 我們每個人都有內在神性,我們都是神的單子體, 上帝的火花,我們也都有自己未被覺醒的內在智慧。 在你靈魂不斷成長中,內在智慧將開始逐步與宇宙的大智慧相連。 在這個世界,已經有一些可
Thumbnail
覺醒!在你之內的宇宙智慧 本次壁紙的主題,關於覺醒與宇宙智慧。 要知道,通往神真正的路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 我們每個人都有內在神性,我們都是神的單子體, 上帝的火花,我們也都有自己未被覺醒的內在智慧。 在你靈魂不斷成長中,內在智慧將開始逐步與宇宙的大智慧相連。 在這個世界,已經有一些可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你是否也想過,既然都是夢幻泡影,為何我們都很難醒過來呢? 為何都還是會深陷夢幻泡影? 因而以假為真,為了面子,為了錢,為了慾望,為了感情,而造惡業,痴迷痛苦和恐懼呢? 前幾天和朋友聊到這個話題,剛好朋友讀到「鏡像神經元」
Thumbnail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你是否也想過,既然都是夢幻泡影,為何我們都很難醒過來呢? 為何都還是會深陷夢幻泡影? 因而以假為真,為了面子,為了錢,為了慾望,為了感情,而造惡業,痴迷痛苦和恐懼呢? 前幾天和朋友聊到這個話題,剛好朋友讀到「鏡像神經元」
Thumbnail
最近閱讀傳道書時,偶然看見這句話,將作惡之人的生命形容為影子。
Thumbnail
最近閱讀傳道書時,偶然看見這句話,將作惡之人的生命形容為影子。
Thumbnail
當我剛進入靈性修習時,對能量非常敏感,會想躲避負能量的人事物,而且遇到許多靈性圈的朋友,對能量也有近乎神經質的敏銳,讓我經常懷疑情緒排毒的自己,是不是曾不經意的用負面能量污染到別人,也盡量避開負面的情境或言語,如此便加深了人我之間的分隔對立。 然後我進入擴大療癒法以及光的實修,發現這兩門課程頻
Thumbnail
當我剛進入靈性修習時,對能量非常敏感,會想躲避負能量的人事物,而且遇到許多靈性圈的朋友,對能量也有近乎神經質的敏銳,讓我經常懷疑情緒排毒的自己,是不是曾不經意的用負面能量污染到別人,也盡量避開負面的情境或言語,如此便加深了人我之間的分隔對立。 然後我進入擴大療癒法以及光的實修,發現這兩門課程頻
Thumbnail
無神論與玄學論的人生觀點差異 是對自我心靈的解讀及行徑 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歷程 仙神佛的玄學影響人生心態 除了心靈寄託的基本成因 更積極正向是有益於心靈的培養 效法仙神佛的無懼神聖精神 更有能量積極的面對實現人生價值 鬼魔的玄學效應 則是警惕心不生恐懼怨懟貪婪心 讓心靈能更
Thumbnail
無神論與玄學論的人生觀點差異 是對自我心靈的解讀及行徑 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歷程 仙神佛的玄學影響人生心態 除了心靈寄託的基本成因 更積極正向是有益於心靈的培養 效法仙神佛的無懼神聖精神 更有能量積極的面對實現人生價值 鬼魔的玄學效應 則是警惕心不生恐懼怨懟貪婪心 讓心靈能更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