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實小說:巴巴拉的季節 Babara Starts Her Life Season

在土地與四季的變化裡,她重新體會信仰、勞動與時間的意義——從夏天的播種到冬天的禱告,從孤單的靜默到靈魂的重生。
這是一篇寫給「仍想開始新的生活季節的人」的文字,關於生命、信念與季節的哲學。
我們一家認識她是在一次市鎮大廳前廣場上農產市場(Farmer's Market)上。我的孩子們很喜歡她製作的草莓醬。我知道她依然決然的離開多倫多和我們一家在1999年時也做的類似決定一樣。那時,我們是最初可知的一兩家華人。時間一晃就是二十多年。三個孩子們一個個長大,離家上大學,工作,成家,飛到各處,他們有他們的生活。2018年,我們一次短宣(STM)泰國和柬埔寨,決定爲著神去宣教,於是我們離開這個國家來到全新的柬埔寨鄉村開始新的人生季節的「開始」。一想我們在柬埔寨已經滿滿六年了。
⸻
第一部分:離開的理由
芭芭拉六十八歲那年,終於對窗外的天灰色感到厭倦。那是多倫多的一個早春早晨,街道還殘留著融雪的痕跡,屋簷下的冰柱滴答作響。
她站在窗前,端著那杯老式的黑咖啡,看著對面住戶的窗戶一扇扇關著,彷彿整個世界都被困在某種柔軟卻冷硬的沉默裡。
「妳的生命,不該在這樣的靜止中結束。」她對自己說。
------
自從五年前她的丈夫保羅去世後,她的生活被時間磨得如冰面一般平滑——
每天七點泡咖啡,十點去多倫多中區唐人街Chinatown的超市,下午兩點坐在客廳的搖椅上,看舊劇《Coronation Street》。
日子平靜而安全,像一條結冰的湖。她知道只要小心不摔跤,什麼都不會變。
但她忽然開始懷念「滑倒」的感覺。
------
那天下午,她對妹妹瑪麗說:「我要搬去北邊,去Barrie。」
瑪麗震驚得幾乎打翻茶杯:「妳瘋了?那裡冬天零下三十度,兩湖之間是有名的雪帶地區,一冬天積雪會到兩米多!」
「去種菜。」巴巴拉平靜地答。
「妳種菜?」
「是啊,種菜總比讓生活種滿灰塵好。」
-------
兒子傑森從溫哥華打來電話:「媽,妳是不是遇到詐騙?那聽起來像Netflix裡那種邪教。」
巴巴拉笑著說:「就算是邪教,至少他們種有機番茄,不收靈魂稅。」
------
當搬家卡車停在門口時,鄰居老太太探出頭:「Barbara,你不害怕嗎?這年紀重新開始太遲了。」
她微笑:「遲不遲不是看年紀,是看妳還有沒有要開始的勇氣。」
-------
車子沿著Yonge街,這條世界上最長的大街,駛出多倫多,CN Tower的影子漸漸遠去。Yonge街在出了多倫多以後稱爲11號公路。窗外的原野灰暗、泥濘,一座座農地裏的房子似乎揮著她旋轉,但她心裡輕盈,自由和美好。這次,她是真的「出發」了。
第二部分:Barrie的夏天
初夏的Barrie,空氣帶著湖水的清甜。那座位於Simcoe湖畔的小鎮,早晨時霧氣在地面飄浮,像一層溫柔的夢。

農場是在去Huron湖Wasaga沙灘方向的一座舊大穀倉改建的共享屋,住著六個年輕人。最小的二十三歲,最大的三十二。他們學環境科學、藝術、農業哲學,工程等專業的大學畢業生,還有一個自稱「靈性刺青師」的女孩。這個女孩的爸爸是一個商人,願意出資購買了這個大農場,供他們在此去實踐他們的“綠色環保有機”理念。
-------
第一天傍晚,他們用院子裏點燃的篝火,以及扁豆湯和吉他迎接她。
「Barbara,妳冥想嗎?」
「冥想?」她笑著,「我只會對番茄講話,這算不算?」
眾人大笑,那笑聲像風一樣乾淨。
-------
最初的幾天,她感覺自己像被放進一間新潮設計店的老式座鐘。年輕人們講的話充滿奇怪的詞——「manifest」、「grounding」、「chill」。她聽不太懂,只是靜靜觀察。
幾天後,大家準備播種。沒人會處理種子,她熟練地教他們分類、包裝、標記。他們開著拖拉機開墾土地,施肥。
「種子是有記憶的。」她說,「如果你帶著焦慮種下,它會長得急躁;如果你帶著平安,它就會穩。」
從那天起,他們開始叫她「Barbara姐」。 她教他們做果醬、烘麵包,教他們如何在大雨後排水。 他們教她開Instagram帳號,教她怎麼用AirDrop傳照片,用Google Map設定路綫。
傍晚,他們圍著火堆吃飯。有人問她:「Barbara,妳覺得快樂是什麼?」 她答:「快樂是能夠不計較的時候。」 「那妳以前不快樂嗎?」 她沉默片刻:「我以前太懂計算,什麼都怕失去。」
火光映在她臉上,年輕人忽然覺得,這位白髮的女人,比他們誰都年輕。從那天起,他們叫她「Barbara姐」。她教他們做果醬、烘麵包,也教他們在勞動中禱告。
「上帝讓人流汗,不是懲罰,是提醒我們還活著。」
-------

盛夏時,她每天清晨五點起床,在田裡彎腰除草。太陽升起時,露水在她的指縫間閃光。 有時她會停下,望著遠處的湖面,心裡有種久違的悸動。 「原來,身體勞動的時候,靈魂才會安靜。」她想。
她想起詩篇裏的一句:「清晨我要讚美祢。」
那時她明白,勞動的節奏與祈禱的節奏,其實是一樣的——慢、誠實、專注。
第三部分:甜蜜與人群
八月的Barrie陽光熱烈,農貿市集周六早晨在市政大廳前的廣場舉行。
「Barbara姐,妳一定要帶一些自己做的果醬去那裏賣!」
她準備了三十罐——藍莓、藍莓,蔓越莓,黑醋栗、蘋果肉桂,貼上標籤:
“Resilience Jam — 為倖存與重生準備的果醬。”
人潮湧動,空氣裡混著烤玉米香與吉他聲。
一位當地blogger嚐了她的果醬:「妳是誰?這味道甞起來有故事。」
「我只是讓水果藉此多活了一次。」她笑說。
那位blogger將照片上傳後,芭芭拉的Instagram一夜爆紅。
「妳紅了!」年輕人興奮地喊。
她淡淡回答:「讓人想起夏天的味道,那才叫紅。」
-------
夜裡的火堆旁,有人問:「妳覺得人到妳這年紀,還能改變世界嗎?」
她微笑:「改變世界太難,能不被世界改壞就很好。
種下一棵樹、做一罐果醬、對人溫柔一點,這就是信仰。」
--------
那句話成了牆上的格言。
她發現,當人願意分享愛,世界會靜靜改變。
第四部分:雪的來臨
十月初各處楓葉紅遍,雪也就悄然來到。每年十一月底,Simcoe湖面就開始結冰。十二月初雪覆蓋整個農場和整個城市的溝溝壑窪。

Barbara第一次在零下二十度的夜裡醒來。風吼得像野獸,她裹著毛毯禱告:「主啊,讓我們在冷裡仍有火和溫暖。」
艾莉問她:「妳真的相信有上帝嗎?」
Barbara答:「我不懂神學,但我相信生命不是偶然。有次我看見一株在冰裡冒芽的百里香,就明白——上帝的手一直在泥土裡。」
那個冬天,他們被困在屋內。她每天烤麵包、唱老歌、帶他們讀詩篇。
夜裡,他們圍爐禱告,談各自的失落。
「信仰不是逃避,而是學會在黑暗裡點燈。」她說。
雪下了七週。屋外白茫茫,屋內的火光溫柔。
Barbara對窗外望去輕聲說:「保羅,我沒有停止生活,只是換了地方繼續愛。」

第五部分:春天再一次
四月,雪開始慢慢融化。田地泥濘而新鮮。
Barbara帶年輕人重新翻土。她忽然想起多倫多的舊屋——那裡有牆、有秩序;
但這裡有風、有泥、有笑聲。她對他們說:「安全不是生命的全部,能呼吸才是上帝的恩典。」
那天她烤了蘋果派,放在桌上寫了張紙條:“For spiritual emergencies — 為靈魂急救準備。”
傍晚,他們在湖邊看夕陽。有人問:「妳後悔賣掉多倫多的房子嗎?」她搖頭:「那裡有牆,這裡有天空。牆給庇護,天空給自由。」
夜色漸深,她在Instagram上發文:「人不是老了才學會慢,而是慢了才懂得活。在Barrie,我重新學會用雙手認識世界,用心去種時間。我仍然會老,但我不會再停下。」
--------
那年夏天,農場新建了一間小木屋,門口掛著她刻的木牌:
“For those who still want to begin.”(獻給仍想開始的人)
--------
風穿過樹林,她聽見雪的回聲。那聲音像一首老詩——
「生命仍在生長,只是換了季節。」
0225-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