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AI + 6G無線行動通訊網路🌐》28/100 ⚡5G NSA / SA ⚡ — 超低延遲 + 高速率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AI時代系列(5):掌握AI + 6G無線行動通訊網路 —— 超高速、零延遲、智慧城市全攻略 🌐》

28/100 📌 第 3 周:蜂巢式行動網路演進-小區+頻率重用,提效又不斷線。

28:5G NSA / SA ⚡ — 超低延遲 + 高速率,讓 VR / 自駕車成真!

🎯 單元導讀

4G LTE-Advanced / Pro 已經把速率推到接近 1 Gbps,但對於 VR/AR、工業自動化、自駕車、遠距醫療等應用,延遲和可靠性要求更高。**5G New Radio(NR)**就是為此而生。初期業者多採 NSA(Non-Standalone,非獨立組網) 架構,利用既有 LTE 核心網快速部署;成熟後再進入 SA(Standalone,獨立組網) 架構,完全使用 5G 核心網(5GC),提供極低延遲、大連接數與彈性網路切片。

👉 一句話:5G = 超高速 + 超低延遲,NSA 快速上線,SA 全功能開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5G 核心概念

速率:下行理論峰值 10 Gbps 以上;上行可達數 Gbps。

延遲:目標 <1 ms(URLLC),比 4G 大幅降低。

容量:每平方公里可連接百萬裝置(mMTC)。

三大應用場景(ITU 定義):

o 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超高速寬頻。

o URLLC(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 超可靠低延遲通訊。

o 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大規模物聯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NSA 與 SA 架構

📑 NSA vs SA 架構條列比較

無線接取

o NSA(非獨立):5G NR 與 LTE eNodeB 共存,控制面依賴 LTE

o SA(獨立):純 5G NR 基站(gNodeB),控制與數據都走 5G

核心網

o NSA(非獨立):沿用 LTE EPC(4G 核心)

o SA(獨立):新建 5GC(5G 核心,SBA 架構)

優點

o NSA(非獨立):快速部署、投資成本低、可沿用現有設備

o SA(獨立):完整 5G 功能、低延遲、支援網路切片、適合專網

適用階段

o NSA(非獨立):5G 初期過渡階段或廣域快速佈建

o SA(獨立):5G 成熟期、企業專網、工業自動化與高端應用

元件:

gNodeB(Next Generation Node B):5G NR 基站,支援大頻寬、Massive MIMO、波束成形。

5GC(5G Core):服務化架構(SBA,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網路切片、雲原生、UPF(使用者平面功能)、AMF/SMF(控制面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5G NSA / SA 網路架構

📱 UE (5G 手機)

|

v

📡 gNodeB (5G NR 基站)

|

v

🏢 核心網:

├─ NSA:連至 LTE EPC

└─ SA :連至 5GC (SBA 架構)

|

v

🌐 Internet / Edge Cloud / 專網

在 5G 行動網路中,**UE(5G 手機)先透過gNodeB(5G NR 基站)**接入無線網路,再進入核心網進行控制與數據傳輸。若採用 **NSA(Non-Standalone,非獨立組網)**模式,5G 無線接取仍與原有的 LTE EPC 核心網連接,由 4G EPC 負責控制信令,5G NR 主要承擔高速數據傳輸;而 **SA(Standalone,獨立組網)**模式則直接連接全新的 5GC 核心網,採用 SBA(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服務化架構,支援低延遲、切片與邊緣雲等進階功能。

最終,資料可流向 Internet、Edge Cloud(邊緣雲)或企業專網,提供多樣化的 5G 應用服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技術亮點

Massive MIMO + 波束成形(Beamforming):提高頻譜效率、加強覆蓋。

高頻段(毫米波)+ 中頻段(Sub-6 GHz)+ 低頻段組合:提供廣覆蓋與大頻寬。

網路切片(Network Slicing):一張網路多個虛擬專網,針對不同業務需求調整。

邊緣運算(MEC):降低延遲,支援自駕車、AR/VR 即時反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模擬題

1️⃣ 專業題

NSA 與 SA 架構在核心網與基站部署上有何差異?

NSA(非獨立組網):5G NR 基站(gNodeB)需要與現有 LTE eNodeB/EPC 搭配,控制面仍由 LTE EPC 負責,5G 只提供高速數據傳輸,因此建設速度快、成本較低,適合過渡期部署。

SA(獨立組網):5G NR 基站直接連接新建的 5GC(SBA 架構),控制面與使用者面皆為 5G 核心,支援網路切片、超低延遲、mMTC 等完整 5G 功能,但需要額外投資建設新核心網與升級基站。

2️⃣ 應用題

如果客戶要在工業園區部署自動化生產線,你會建議 NSA 還是 SA?為什麼?

建議選擇 SA 架構,因為工業自動化對低延遲、高可靠、專網與切片需求很高,只有 SA(搭配 5GC)才能完整提供 URLLC(超高可靠低延遲通信)、本地邊緣雲計算與專網管理,確保自動化機器與感測設備穩定運作。

NSA 雖建設快,但受制於 LTE EPC 控制面,延遲較高、不易實現專網隔離,難以滿足工業級需求。

3️⃣ 情境題

假設一家電信公司希望提供超低延遲的雲遊戲服務,你會如何規劃 5G 邊緣運算與網路切片?

在全國主要城市與大型流量熱點建立 MEC(多接入邊緣計算)節點,將遊戲伺服器與渲染放在離用戶最近的邊緣雲,縮短回程延遲。

透過 SA 核心網啟用 網路切片(Network Slicing),為雲遊戲配置專屬低延遲、高帶寬的切片,與一般行動上網切片隔離,確保穩定體驗。

同時優化 gNodeB 與回程網容量,搭配 5G NR 特性(如大規模 MIMO、CA)以提供足夠頻寬和一致速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小結與啟示

5G NR + NSA/SA 是行動網路邁向「超高速、超低延遲」的新世代。

NSA:利用既有 LTE 核心網快速上線,適合初期大範圍部署。

SA:完整 5G 核心網(SBA),低延遲、高可靠,適合 VR/AR、自駕車、工業控制等專業應用。

Massive MIMO、網路切片、邊緣運算為 5G 開啟全新商業模式。

👉 一句話總結:5G = 超高速 + 超低延遲,NSA 快速上線,SA 全功能開花,讓 VR / 自駕車成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nsen W的沙龍
16會員
459內容數
AIHANS沙龍是一個結合AI技術實戰、產業策略與自我成長的知識平台,主題涵蓋機器學習、生成式AI、創業經驗、財務規劃及哲學思辨。這裡不只提供系統化學習資源與實作案例,更強調理性思維與行動力的結合。無論你是AI初學者、創業者,還是追求人生升維的行者,都能在這裡找到前進的方向與志同道合的夥伴。
Hansen W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30
LTE-Advanced / Pro 是 4G 的強化版,透過載波聚合(CA)、多天線(MIMO)與高階調變技術,大幅提升頻寬與速率,可達 Gbps 等級。支援 LAA、NB-IoT、LTE-M,兼顧高速與物聯網應用,成為通往 5G 的關鍵橋樑。
2025/10/30
LTE-Advanced / Pro 是 4G 的強化版,透過載波聚合(CA)、多天線(MIMO)與高階調變技術,大幅提升頻寬與速率,可達 Gbps 等級。支援 LAA、NB-IoT、LTE-M,兼顧高速與物聯網應用,成為通往 5G 的關鍵橋樑。
2025/10/30
4G LTE 採用 OFDMA、MIMO 與全 IP 架構,速率達數十 Mbps、延遲僅十餘毫秒。eNodeB 整合 RNC 並連接 EPC 核心網,支援 VoLTE 與多媒體服務。以高頻譜效率與低延遲實現行動寬頻化,成為智慧時代的關鍵基礎。
2025/10/30
4G LTE 採用 OFDMA、MIMO 與全 IP 架構,速率達數十 Mbps、延遲僅十餘毫秒。eNodeB 整合 RNC 並連接 EPC 核心網,支援 VoLTE 與多媒體服務。以高頻譜效率與低延遲實現行動寬頻化,成為智慧時代的關鍵基礎。
2025/10/30
NG-RAN 是 5G 的無線接取核心,將 gNodeB 拆分為 CU、DU、RU 三層。CU 集中控制、DU 負責低延遲處理、RU 負責射頻收發。此分層架構支援雲化與多場景應用,實現靈活部署、低延遲與高效率,為 6G AI 原生網奠基。
2025/10/30
NG-RAN 是 5G 的無線接取核心,將 gNodeB 拆分為 CU、DU、RU 三層。CU 集中控制、DU 負責低延遲處理、RU 負責射頻收發。此分層架構支援雲化與多場景應用,實現靈活部署、低延遲與高效率,為 6G AI 原生網奠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瑞祺電通 瑞祺電通(6416)未來營運:1)在網路安全產品方面,受惠新專案陸續於 24Q2、24Q3 進入量產,且大多數屬於高階產品,預估 2024、2025 營收將分別成長 20%、15%;2)在整合式通訊系統方面,由 ARM 平台跨足 x86 並取得美國電信客戶 6 年大單,高階
Thumbnail
#瑞祺電通 瑞祺電通(6416)未來營運:1)在網路安全產品方面,受惠新專案陸續於 24Q2、24Q3 進入量產,且大多數屬於高階產品,預估 2024、2025 營收將分別成長 20%、15%;2)在整合式通訊系統方面,由 ARM 平台跨足 x86 並取得美國電信客戶 6 年大單,高階
Thumbnail
當世界歷經生成式AI (人工智慧)引爆帶來的驚喜,讓科技與人類關係發生質變,同時也替行銷與媒體產業揭開了新篇章。科技革新驅使媒體和內容更加實用與個人化,消費者沉浸在更多開創性內容和獨特體驗中;品牌在快速變化的局勢下,積極活用AI技術進展帶來的機會,讓資訊環境朝著更精準、透明的方向前進,以利持續提升品
Thumbnail
當世界歷經生成式AI (人工智慧)引爆帶來的驚喜,讓科技與人類關係發生質變,同時也替行銷與媒體產業揭開了新篇章。科技革新驅使媒體和內容更加實用與個人化,消費者沉浸在更多開創性內容和獨特體驗中;品牌在快速變化的局勢下,積極活用AI技術進展帶來的機會,讓資訊環境朝著更精準、透明的方向前進,以利持續提升品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多智能體系統(MAS)在生成式AI領域中的應用,以及GenAI對於AI_MCU和Software defined hardware的影響。文章還總結了SDH設計模式對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影響,並提供了有關GenAI的一些額外信息。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多智能體系統(MAS)在生成式AI領域中的應用,以及GenAI對於AI_MCU和Software defined hardware的影響。文章還總結了SDH設計模式對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時代的影響,並提供了有關GenAI的一些額外信息。
Thumbnail
- AI機器人也能懂果實成熟度!5G遠端遙控成農村缺工解方 | 遠見雜誌 - 全球最大半導體展會上海閉幕 擺脫美國控制成焦點|工商時報 - 減少依賴中台技術!美國考慮和墨西哥合作開發半導體供應鏈|科技新報 - 中國政府機構禁用 Intel 和 AMD 台廠受惠、受害有限|經濟日報
Thumbnail
- AI機器人也能懂果實成熟度!5G遠端遙控成農村缺工解方 | 遠見雜誌 - 全球最大半導體展會上海閉幕 擺脫美國控制成焦點|工商時報 - 減少依賴中台技術!美國考慮和墨西哥合作開發半導體供應鏈|科技新報 - 中國政府機構禁用 Intel 和 AMD 台廠受惠、受害有限|經濟日報
Thumbnail
儘管 5G 技術還在發展和部署階段,但科技公司和無線通訊產業已著手開始發展更先進的 6G 數據技術,取代 5G,來滿足未來更快速、更可靠、更智能的無線通訊需求。下一代 6G 技術可能比 5G 快 100 倍,在速度方面顯著提升。同時 6G 允許設備、消費者和周圍環境之間進行更深層次的整合與即時通訊。
Thumbnail
儘管 5G 技術還在發展和部署階段,但科技公司和無線通訊產業已著手開始發展更先進的 6G 數據技術,取代 5G,來滿足未來更快速、更可靠、更智能的無線通訊需求。下一代 6G 技術可能比 5G 快 100 倍,在速度方面顯著提升。同時 6G 允許設備、消費者和周圍環境之間進行更深層次的整合與即時通訊。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 Rapidus 首家 2 奈米客戶,為 Tenstorrent 生產 AI 晶片|科技新報 - 俄烏戰爭歐美擴大管制工具機 經部擬4月更新實體名單|中央通訊社 - 機械公會發布產業白皮書 產值拚倍增 2035年衝3兆|經濟日報 - ASKUL -日本最強B2B電商|#Taisa的對策
Thumbnail
- Rapidus 首家 2 奈米客戶,為 Tenstorrent 生產 AI 晶片|科技新報 - 俄烏戰爭歐美擴大管制工具機 經部擬4月更新實體名單|中央通訊社 - 機械公會發布產業白皮書 產值拚倍增 2035年衝3兆|經濟日報 - ASKUL -日本最強B2B電商|#Taisa的對策
Thumbnail
本文分享半導體行業的營運展望,包括5G和物聯網、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汽車電子和高性能運算和數據中心等相關趨勢和展望。此外,也提及半導體設備與供應鏈族群展望及半導體庫存調整等相關資訊。
Thumbnail
本文分享半導體行業的營運展望,包括5G和物聯網、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汽車電子和高性能運算和數據中心等相關趨勢和展望。此外,也提及半導體設備與供應鏈族群展望及半導體庫存調整等相關資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