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在今日祕魯安地斯山區的高原上,瓦里(Wari)人建立了南美最早的帝國之一。
他們的城市有高牆圍起的庭院、排列整齊的屋舍,還有能容納數百人的大院子——那裡,是舉行盛宴的地方。
在這些宴會中,人們不只是吃東西,當然還要喝酒。
考古學家在這些院落裡發現了上千顆被壓碎的祕魯胡椒樹的紅色果子(Schinus molle,molle),以及盛裝酒的陶壺殘骸。
但更令人驚訝的是,在某些酒壺旁邊,還出現了另一種種子——蛇狀柯拉豆(Anadenanthera colubrina),在當地被稱為 vilca。
這是一種迷幻植物,種子含有與死藤水(ayahuasca) 類似的致幻成分。
跟古代的歐洲人一樣,瓦里人每天都在喝酒,但不是我們熟悉的啤酒,也不是烈酒。
他們把 molle 的果實煮爛、壓碎、加水發酵,釀出一種甜中帶香的低度酒精飲料。
這是他們的「日常飲料」,大人小孩都可以喝。
酒精濃度不高,反而比生水安全,也能在炎熱的高地保存更久。(這個道理跟以前的歐洲人把啤酒當飲料是一樣的)
然而,那種加了 vilca 種子粉的版本,並不是每天都出現。
它的殘留物只出現在城內最高階的建築群裡,特別是舉辦宴會的大庭院。
民居裡、日常垃圾堆裡,完全沒有發現它的蹤影。
這讓考古學家推測:這種「加料酒」只在特殊的日子、由特定的人飲用。
為什麼要加這種「料」?
Vilca 種子含有 bufotenin 與 DMT 類分子,會引發幻覺與情緒高漲。
但若直接吃下去,大多數成分會被腸胃中的酵素分解掉。
巧的是,molle 果酒裡可能天然含有能抑制這些酵素的化合物(如萜類),讓 vilca 的迷幻成分能夠保留更久。
換句話說,對Vilca來說,molle 酒是完美的「載體」。
當瓦里人把少量 vilca 粉混進酒裡時,效果不像吸食迷幻粉那麼劇烈,卻能讓整場宴會進入微妙的「共享幻覺」——
輕微暈眩、心情開朗、時間感變慢,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間的距離被拉近了。
參考現代神經科學的發現,研究團隊指出,迷幻物質會暫時改變大腦的連結方式,促進神經可塑性。
服用者在「自我消融」後,常感覺更有共感、更願意傾聽他人。
這些效應不僅當下出現,還能持續數週。這就是所謂的afterglow(餘暉)。
對瓦里人而言,這種餘暉不只是心理現象,更是一種政治工具。
當被征服的地方首領、外族貴族受邀參加宴會、與瓦里貴族一起飲用這種「特製果酒」時,他們不只是喝下酒,也喝下了一份被巧妙操控的情感連結。
宴會結束後,那種溫暖、融洽、願意合作的心情還會持續。
瓦里帝國的統治範圍橫跨高山與沙漠,語言、習俗、神明各不相同。
要讓這些人合作,光靠武力是不夠的。
Keer 與 Jennings 提出:
瓦里菁英或許懂得利用這種「加料果酒」的社交力量——在一場又一場盛大的宴會中,他們用笑聲、音樂、祈禱與微醺的幻覺,把陌生人變成盟友,把征服變成親近。
每一次的共飲,都是一次「重新編織人際網絡」的化學行動。
特殊的日子,特殊的酒
考古證據告訴我們:
vilca 種子只出現在精英的儀式空間;
酒壺裡大多數是普通 molle 果酒,只有少數含有迷幻成分。
這些線索共同指向同一個結論——
瓦里人只在特別的時刻、為了特別的關係,才喝那種「會改變人心」的酒。
或許對他們來說,這樣的「加料」不只是讓人興奮,
更是一種祈禱——祈求友誼、信任與帝國的延續。
參考文獻:
Keer, J., & Jennings, J. (2025). Afterglow: Vilca Beer, Pro-Social Feelings, and Wari Geopolitics in the Ancient Andes. Revista de Arqueología Americana, 43, 205–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