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一件事,敘述方式一換,社會評價立刻翻盤。
「女大學生去當酒店小姐」被批墮落; 「酒店小姐考上大學」則被讚上進。 這種雙標不只存在於女性身上,放在男性世界裡,效應更為明顯。 許多男性在職場摸爬滾打十多年後,社會歷練與財力兼具,卻在情場上屢屢受挫。原因往往不在於條件不好,而是「環境錯位」——你把資源帶到了一個早已飽和的市場。但若反其道而行,回到年輕人聚集的場域,局勢就完全不同了。 回歸校園——尤其是日間部的大學——對三十到四十歲的男性而言,幾乎是「課金高玩重回新手村」。 那裡的學生雖年輕,卻多半缺乏社會經驗、經濟基礎、甚至現實感。而當一個成熟、有故事、有能力的男人出現在她們身邊時,自然而然會被視為「更高維度」的存在。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慕強效應(hypergamy):人傾向與更優勢的對象配對。這套機制在女性身上尤為明顯——從柯南與步美的設定,到重生系爽文的流行,本質都在訴說同一件事:「資源不對等會催生吸引力。」 當然,若重返校園成本過高,還有更現實的替代方案。
擔任實習生指導、或在大學擔任社團顧問,都是「間接重返校園」的方式。這些角色同樣具備權威與資源的不對等,還附帶「權勢濾鏡」與「成熟差異化」的加乘效果。對年輕女性而言,這樣的男人不只是「有魅力」,而是「有方向、有安全感」。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但現實更殘酷也更真實:當你本身就帶著黃金屋進書院,找到顏如玉的機率,自然高得多。 這並非倡導權勢遊戲,而是提醒: 情感市場從來不是公平競技,而是資源交換。 只是,有人拿青春,有人拿資本。 懂得換位思考的人,才會在錯位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優勢。 你各位細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