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曾聽人說過:「養小孩的好處,就是可以再過一次童年。」

由於我沒有小孩,所以只能靠想像體驗,但每當我想像,心裡就冒出一個懷疑:我的童年,真的值得再活一遍嗎?老實說,畢業十幾年了,但只要回想起校園生活,我依然覺得痛苦不堪。

我討厭「班級制」的環境。每個人都像被放進一個密閉的實驗箱,裡面的人你無法選擇,老師不能選、同學不能挑,而為了順利畢業,你得學會在這個小小社會裡生存。你不能太孤僻,否則會被排擠;也不能太顯眼,因為太活潑的人,最後通常也會被排擠(救命喔)

由於不想成為被孤立的人,群體裡總會有默契地形成各種「小圈圈」,即使你不想站邊,也逃不掉被分組的命運。老師為了課堂運作方便,總要大家分組報告、分組競賽,於是,圈圈的界線就這樣被畫了出來。

而我,幸也不幸地,成為小圈圈裡的「安全牌」。

我天生個性敏感,從小就會閱讀空氣,我總能輕易地察覺誰在不開心、誰說話帶刺。每當氣氛微微不對,我就會立刻調整態度,努力維持表面的和諧。這樣的「生存能力」,讓我免於成為被孤立或是被霸凌的對象,但我內心深知,它同時讓我變得壓抑。

說難聽一點,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個雙面人。

「以和為貴」成了我交朋友的法條,我總覺得,委屈自己總比與人交惡好。久而久之,我成了我最討厭的模樣,那個總是小心翼翼,害怕說錯話,變得無法展現自己的「小媳婦」。

你是不是在生我的氣?

而這種小媳婦性格,特別容易在剛認識的圈子裡展露無遺。

一開始,大家因為新鮮感聊得很開心,但只要對方突然不回訊息,或者態度變得冷淡,我的大腦就會自動進入災難模式:我是不是說錯話了?我冒犯到他了嗎?還是我做錯什麼事情?

是的,每當嗅到一點「不對勁」,我的第一反應總是:「他是不是在生我的氣?」

天啊,回想起來,我與對方不過才認識幾個禮拜,到底哪來的自信,覺得別人的情緒都因我而起?學生時期的我,總把人際關係看得太重,又把自己的感受放得太小,我的情緒就像過度敏銳的雷達,風吹草動都能引發警報。

總之,學生時期的人際圈對我而言,像一張看不見的網,交織著歡笑和焦慮。我總在「怕別人不開心」和「做自己」之間拉扯,討厭自己的討好型人格,又不希望真的弄僵關係。

滾開吧,那些不重要的人際關係

進入社會後,當然還是有許多需要融入群體的場合。但經過學生時期的洗禮,我慢慢認清自己那種容易變成「小媳婦」的個性,也因此學會一開始就看清彼此的邊界,篩選適合的圈子。

我的邏輯是這樣的,既然改變不了自己愛討好人的個性,也難以調整敏感的情緒雷達偵測器,不如就先學會篩選人際圈,只讓適合的人留著;畢竟小媳婦要服務的對象,可是有限量的!

直到有一天,我無意間看到《被討厭的勇氣》裡的一句話:「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我才恍然大悟——

啊哈!原來我現在比較不內耗,是因為我人際關係變小了啊!(掌聲加尖叫)

回想過去,我總想成為每個圈子裡的安全牌,渴望獲得認可,結果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但事實是,那些人際關係根本沒那麼重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狀態,而那不一定和你有關:訊息沒回、態度冷淡,或者聚會沒邀請你,背後可能有各種原因;甚至也可能只是對方懶。

學會不在乎,內心才會輕鬆。

我不需要害怕被討厭,也不必為了那些隨時可能結束的關係而心累。我要做的,是篩選出健康的環境,留下讓我心安的人,把時間與精力花在真正值得的關係上。

現在,人際圈變得單純,心卻變得更大了。因為我終於明白,與其努力讓很多人喜歡你,不如先喜歡自己,然後,讓世界只留下那些讓你舒服的人。

只選擇和喜歡的人在一起

「不重要的人事物,就滾吧!」

有時候,我會在心裡想像自己的只贏宇宙,把讓我心煩的事情丟出去,不再讓它們出現在生活裡。我逐漸明白,真正為你好的人,不僅會讓你越活越有自信,也不會讓你懷疑自己做錯什麼。

如果你和某個人相處後,總是感到內耗,或是需要擔心多餘的事情,那麼這段關係可能並不適合自己。就我看來,真正重要的人會挺你、支持你,你也會在這樣的關係裡,慢慢越來越喜歡自己。

那種生活中只留下「對的人、事、物」的感受,是一種平靜;而這份平靜,也將帶你通往自由。


後記

其實至今我仍覺得學校體制很壓迫。一班三十幾個同學,幾乎每堂課都要分組,而且要密切相處好幾年。在我那個年代,每次考完試,老師甚至會把成績貼在佈告欄上,人人都能看到。人際關係壓力好大,升學壓力也好大,我真的很慶幸自己終於成年,完全不想再重過一次童年。

不過我想,這一切都是小媳婦的宿命吧。

小媳婦天生易焦慮,什麼都想做好,怕被討厭、怕犯錯、怕被冷落。但長大後才認知到,人生真的不用什麼事情都在意,真正重要的人不多,只需要給他們滿滿的愛就好。

關於學生時期的內心戲,還有好多可以慢慢分享,不過礙於篇幅,今天就先分享到這裡啦,你也曾經是個小媳婦嗎?歡迎小媳婦們寫信或留言和我交流(招手)謝謝你看到這裡,我是只贏,我們下次見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只贏推推的沙龍
126會員
131內容數
💫在速食資訊橫行的時代,長文成了奢侈品,但我依然熱愛文字間的留白,以及標點符號裡的自由。
只贏推推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7
大家連假過得好嗎? 我過得不錯,幫映映安排了慶生,我們吃飯聊天,再一起逛周年慶。 我是一個很重視慶生的人,不是因為我覺得生日有多重要,而是這個時候,總能合理化地吃喝玩樂,對自己好,也對喜歡的人好,更重要的是享受壽星優惠(選我正解)。 這次慶生,我選了一間位在台中科博館附近的無菜單鐵板燒,這
2025/10/27
大家連假過得好嗎? 我過得不錯,幫映映安排了慶生,我們吃飯聊天,再一起逛周年慶。 我是一個很重視慶生的人,不是因為我覺得生日有多重要,而是這個時候,總能合理化地吃喝玩樂,對自己好,也對喜歡的人好,更重要的是享受壽星優惠(選我正解)。 這次慶生,我選了一間位在台中科博館附近的無菜單鐵板燒,這
2025/10/24
小時候,我超怕看牙。 每次美英帶我走進牙醫診所,我就開始緊張、手心冒汗,甚至想找藉口逃跑。那個「鑽牙機」一響起,我就全身僵硬,彷彿那聲音不是鑽牙,而是鑽進腦子裡。 但媽媽總有她的妙招。她會蹲下來,看著我說:「沒事啦,看完牙,我們就去買巧克力。」就這樣一句話,就能讓我安靜下來。 那時候家裡很
2025/10/24
小時候,我超怕看牙。 每次美英帶我走進牙醫診所,我就開始緊張、手心冒汗,甚至想找藉口逃跑。那個「鑽牙機」一響起,我就全身僵硬,彷彿那聲音不是鑽牙,而是鑽進腦子裡。 但媽媽總有她的妙招。她會蹲下來,看著我說:「沒事啦,看完牙,我們就去買巧克力。」就這樣一句話,就能讓我安靜下來。 那時候家裡很
2025/10/21
上週五、六,是第 60 屆金鐘獎頒獎典禮。 我是一個熱愛看「三金」的人,金鐘、金曲、金馬,年年不缺席。每次典禮開始前,我都會準備好飲料,手機打開 PTT 的 Golden-Award 版,筆電連上 YouTube 直播聊天室,一邊看典禮、一邊看網友的即時反應。 從下午五點紅毯開始,一路看到頒
2025/10/21
上週五、六,是第 60 屆金鐘獎頒獎典禮。 我是一個熱愛看「三金」的人,金鐘、金曲、金馬,年年不缺席。每次典禮開始前,我都會準備好飲料,手機打開 PTT 的 Golden-Award 版,筆電連上 YouTube 直播聊天室,一邊看典禮、一邊看網友的即時反應。 從下午五點紅毯開始,一路看到頒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對孩子來說,大多期待自己能趕緊成年,離開原生家庭獨立生活,因為那是自己成長的證明,也是開始能掌控自己人生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等到出社會一段時間,也許碰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成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在雙方步入禮堂的那一刻,相信每一對新人都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未來會像童話故事裡的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Thumbnail
對孩子來說,大多期待自己能趕緊成年,離開原生家庭獨立生活,因為那是自己成長的證明,也是開始能掌控自己人生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等到出社會一段時間,也許碰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成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在雙方步入禮堂的那一刻,相信每一對新人都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未來會像童話故事裡的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Thumbnail
即使我們的童年過得悲慘不幸,但是跟我們不如意十常八九的成人世界相比,我們的童年生活,相對還是單純許多,相對還是比較少憂愁。
Thumbnail
即使我們的童年過得悲慘不幸,但是跟我們不如意十常八九的成人世界相比,我們的童年生活,相對還是單純許多,相對還是比較少憂愁。
Thumbnail
生活的真諦不在於取悅所有人,而在於忠於內心;不在於耀眼的成就,而在於每一天的充實與滿足。與其被動地接受強加的重擔,不如主動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這個過程也許艱難迷茫,但那都是成長必經的階段。學會獨行,學會同行;學會堅持,也學會放棄。學會接受生命的困境,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接受、處理與放下。
Thumbnail
生活的真諦不在於取悅所有人,而在於忠於內心;不在於耀眼的成就,而在於每一天的充實與滿足。與其被動地接受強加的重擔,不如主動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這個過程也許艱難迷茫,但那都是成長必經的階段。學會獨行,學會同行;學會堅持,也學會放棄。學會接受生命的困境,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接受、處理與放下。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Thumbnail
雖然我的原生家庭稱得上圓滿,但我一直都有種心理隔閡,因此我從小時候什麼都不說,經過學習和練習,這幾年比較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了,但每次遇到衝突時,我的內在小孩就會搶先出現,不被愛、生氣、自卑的情緒就會爆棚噴出,然後就想用攻擊式的方式反擊,像是生氣的頂嘴,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想法。 然而最近我的生活
Thumbnail
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願意生小孩的不願意教,生不出小孩的有些過得自在逍遙,有的則一直干涉別人孩子的決定,有的生小孩的年輕人,寵孩子,捨不得打罵... 當孩子的,就像上面的文章一樣,左右...為難。 看書看到這頁文,心中感觸極深,想...有一天要為這頁文寫寫... 我想...在家人眼中,被看見
Thumbnail
現在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願意生小孩的不願意教,生不出小孩的有些過得自在逍遙,有的則一直干涉別人孩子的決定,有的生小孩的年輕人,寵孩子,捨不得打罵... 當孩子的,就像上面的文章一樣,左右...為難。 看書看到這頁文,心中感觸極深,想...有一天要為這頁文寫寫... 我想...在家人眼中,被看見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