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首席分析師追蹤報告】創意(3443)Q3 財報驗證「低品質增長」:營收強勁,但毛利率崩落侵蝕獲利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追蹤報告:更新摘要與觀點變化

核心觀點變化 (Thesis Chan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39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歐印前的慢熬|深度個股洞察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歐印前的慢熬
102會員
133內容數
你的投資焦慮,往往來自於市場的噪音。我的「慢熬」研究,希望能成為你決策時的定心丸。這不只是一個人的專欄,更是一個社群,讓我們一起,慢慢地,把事情做對。
歐印前的慢熬的其他內容
2025/11/01
Q3財報與法說會強烈驗證「AI驅動系統商價值重估」的核心論述。AI產品組合優化帶動獲利能力強勁提升,產能吃緊更凸顯其護城河。
Thumbnail
2025/11/01
Q3財報與法說會強烈驗證「AI驅動系統商價值重估」的核心論述。AI產品組合優化帶動獲利能力強勁提升,產能吃緊更凸顯其護城河。
Thumbnail
2025/11/01
Q3營收季增31.6%驚人增長,再次驗證AI液冷需求的「加速度」遠超市場線性預期。市場核心偏誤在於低估了三點:(1)高營運槓桿將營收高效轉化為超額利潤的能力;(2)從GB300到Rubin平台升級帶來的價值量結構性躍升;(3)ASIC等非NVIDIA業務的戰略韌性。
Thumbnail
2025/11/01
Q3營收季增31.6%驚人增長,再次驗證AI液冷需求的「加速度」遠超市場線性預期。市場核心偏誤在於低估了三點:(1)高營運槓桿將營收高效轉化為超額利潤的能力;(2)從GB300到Rubin平台升級帶來的價值量結構性躍升;(3)ASIC等非NVIDIA業務的戰略韌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企業今年一半的營收和獲利基本上已定下來,對於投資人來說,就是要等待8月份公布的Q2財報,到時候便可以看看企業今年上半年的獲利表現如何,但是我們還是先從月營收來一窺公司的表現如何
Thumbnail
企業今年一半的營收和獲利基本上已定下來,對於投資人來說,就是要等待8月份公布的Q2財報,到時候便可以看看企業今年上半年的獲利表現如何,但是我們還是先從月營收來一窺公司的表現如何
Thumbnail
以下為5月陸陸續續撰寫,故些許資訊有延後或錯誤,請見諒 有默契了吧,都是我自己的碎碎念紀錄,所以沒有任何投資建議 大成 大成第一季EPS為1元,相較去年的0.9成長了11% 毛利率 14.24% 營業利益率 4.93% 淨利率 4.4% 看起來相對去年大成今年的狀況好蠻多的,跟第四季的
Thumbnail
以下為5月陸陸續續撰寫,故些許資訊有延後或錯誤,請見諒 有默契了吧,都是我自己的碎碎念紀錄,所以沒有任何投資建議 大成 大成第一季EPS為1元,相較去年的0.9成長了11% 毛利率 14.24% 營業利益率 4.93% 淨利率 4.4% 看起來相對去年大成今年的狀況好蠻多的,跟第四季的
Thumbnail
產品組合對毛利率的變動率影響。
Thumbnail
產品組合對毛利率的變動率影響。
Thumbnail
24Q1的財報業績公布: 營收年增 21%,季增 4%,達到 6.34 億美元 商業收入年增 27%,季增 5%,達到 2.99 億美元 政府營收年增 16%,季增 3%,達到 3.35 億美元 GAAP 營運收入為 8,100 萬美元,利潤率為 13%,調整後營運收入則為 2.26 億美元
Thumbnail
24Q1的財報業績公布: 營收年增 21%,季增 4%,達到 6.34 億美元 商業收入年增 27%,季增 5%,達到 2.99 億美元 政府營收年增 16%,季增 3%,達到 3.35 億美元 GAAP 營運收入為 8,100 萬美元,利潤率為 13%,調整後營運收入則為 2.26 億美元
Thumbnail
本篇將試圖透過8大財務指標中的稅後淨利率、營業毛利率與月營收年增率挑選出營收與營運獲利之財務成長潛力股,並搭配外資買賣超狀況進行潛力股判斷。
Thumbnail
本篇將試圖透過8大財務指標中的稅後淨利率、營業毛利率與月營收年增率挑選出營收與營運獲利之財務成長潛力股,並搭配外資買賣超狀況進行潛力股判斷。
Thumbnail
在歷經連續三天大跌超過900點後的反彈之際,三月營收與去年第四季財務數字全部出爐後是否能於等待的過程中找出下一波的業績與營運成長個股進行觀察就顯得非常重要!
Thumbnail
在歷經連續三天大跌超過900點後的反彈之際,三月營收與去年第四季財務數字全部出爐後是否能於等待的過程中找出下一波的業績與營運成長個股進行觀察就顯得非常重要!
Thumbnail
有人會問說營收又不等於獲利,那為什麼大家又會追營收呢?主要就是大部分的公司都會在每季的財務報表才會公布營收,譬如最近剛過完第一季,第一季的獲利要等到5月15日各公司公布財報才會知道,這樣時間過太久了,那有沒有甚麼簡化的方法可以大概估計獲利會不會成長呢?
Thumbnail
有人會問說營收又不等於獲利,那為什麼大家又會追營收呢?主要就是大部分的公司都會在每季的財務報表才會公布營收,譬如最近剛過完第一季,第一季的獲利要等到5月15日各公司公布財報才會知道,這樣時間過太久了,那有沒有甚麼簡化的方法可以大概估計獲利會不會成長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