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化的冰川,哭喊的地球:來自基督信仰的五個警示與盼望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序言:一份共同的朝聖,尋求生命之水

當我們展讀聯合國《2025年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這類充滿嚴峻警示的科學文獻時,心中湧現焦慮與無力感,是人之常情。我們以最深切的謙卑、慈悲與感恩之心,嘗試在此提供另一種視角,陪伴每一位關懷地球的讀者,共同踏上一場尋求生命之水的朝聖之旅。

在基督宗教神學中,上帝透過兩部偉大的「書」來啟示祂自己:其一是「聖言之書」(即聖經),其二是「造物之書」(即我們身處的自然世界)。聯合國的這份報告,可被視為當代科學家們對「造物之書」最嚴謹的一次閱讀。報告中所載的數據——融化的冰川、變異的河流、受威脅的生態——正是受造界本身在對我們說話。

因此,本文的使命並非重複科學事實,而是透過「聖言之書」的智慧,來深度詮釋這份來自「造物之書」的訊息。我們將從中提煉出五個關鍵的洞見,將水資源危機從一個純粹的技術問題,重新框架為一個深刻的靈性與道德挑戰,邀請我們共同省思,並在其中尋找行動的力量與最終的盼望

raw-image


第一點:科學數據的背後,是受造萬物的「歎息」

聯合國報告中那些令人心驚的數字與預測,並非冰冷的統計資料。從信仰的眼光看,它們是使徒保羅筆下那受苦的受造界,向造物主發出的深切「歎息」。報告中一句充滿悲憫的觀察,正是此歎息的科學註腳:

「我們從山脈獲得的水資源,實際上正在我們眼前融化消失。」

這段文字所描繪的景象,與《羅馬書》第8章22節的靈性洞見驚人地吻合:「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同受產難,直到如今。」科學數據,在此成為了神學真理的可聽見、可測量的回響。

報告中列舉的證據,讓這份歎息具體而沉重:

  • 安第斯山脈的淚水: 自1980年代以來,已經失去了30%至50%的冰川。
  • 非洲的傷痕: 肯亞山、盧文佐里山與吉力馬札羅山的標誌性冰川,預測若不採取行動,將在2040年完全消失。
  • 世界屋脊的崩塌: 被譽為「第三極」的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到2100年可能失去其高達50%的冰川體積。

這份歎息並非無聲,而是化為土石流的怒吼、山崩的巨響與冰湖潰決洪水的咆哮。當我們以此視角閱讀報告,數據就不再是絕望的來源,而是一份神聖的邀請,邀請我們去聆聽教宗方濟各在《願祢受讚頌》通諭中所稱的「地球這位姊妹」的哭喊,並以慈悲心回應她的苦難。

第二點:危機的根源非技術,而是我們敬拜的對象

報告將危機歸因於「不可持續的人類活動」,例如工業污染和採礦。然而,基督信仰的智慧要求我們追問更深層的「為何」:是什麼驅使我們進行這些不可持續的活動?

《聖經》早已給出了診斷。耶穌在《馬太福音》6章24節中指出,人類面臨一個根本的抉擇:「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瑪門」(Mammon)是財富與物質利益的人格化,當它成為我們敬拜的對象時,便會與對上帝的敬拜直接對立。

從這個神學視角來看,水資源危機的根源並非技術的匱乏,而是我們整個文明選擇了事奉瑪門,這必然導致對受造界的無情剝削。

  • 工業污染與拋棄文化: 教宗方濟各所批判的「消費主義」與「拋棄文化」,正是事奉瑪門的具體表現。它驅動了無止境的生產與消耗,其後果便是報告中所述的工業污染與廢棄物。
  • 黑碳的沉降: 報告中提到,工業與野火產生的「黑碳」沉積在冰雪上,加速了融化。這在靈性上,可以被視為一個以利潤為中心的系統所產生的「罪污」,實實在在地玷污了上帝純淨的創造。
  • 採礦的傲慢: 報告中詳述了如安第斯山脈的Pascua-Lama礦場爭議,此類大規模採礦常將短期經濟回報置於生態完整性之上,這是將受造物視為可掠奪的資源,而非需要服事與保護的神聖託付。

這個觀點之所以深刻,是因為它將責任從模糊的「管理不善」轉移到一個更個人、也更系統性的核心問題上。這將問題的核心從「我們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水資源?」轉變為一個更尖銳的內心拷問:「我個人在消費文化中的參與,是否正在服事那融化冰川的瑪門?」

第三點:為何我們明知故犯?《羅馬書》早已揭示內心的掙扎

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是所謂的「認知失調」:我們明明知道聯合國報告中的科學事實,卻在行為上背道而馳。我們知道應該減少碳排放,卻依然過著高消耗的生活。為何如此?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第7章15-23節中,對此一內心掙扎給出了千古以來最精準的描述。他坦誠地寫道:「因為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我看見我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戰,把我擄去,叫我附從那肢體中罪的律。」

這段經文完美地診斷了我們的當代困境:

  • 「心中的律」: 聯合國報告所代表的科學共識與倫理呼籲,就是我們「心中的律」。我們知道保護水塔是「善」的。
  • 「罪的律」: 然而,我們的行為卻常常被一個更強大的力量所捆綁——即是第二點所分析的「貪婪」與「驕傲」之律。

這帶來一個極其重要的結論:僅僅提供更多的科學數據、出版更多的報告,是不足以解決危機的。因為問題的核心不在於「知識」的缺乏,而在於我們的「意志」已被捆綁。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能夠「釋放意志」,使其重獲自由去行善的力量。

第四點:出路是回歸最古老的誡命:「修理看守」

面對危機,聖經提供的道路並非某種新穎的政治綱領,而是回歸人類最古老的原始使命。在《創世記》第2章15節,上帝將人類安置在伊甸園中,「使他修理,看守」。

這兩個希伯來動詞的深意,為我們的環保行動提供了神學基石:

  • 'Avad (修理): 這個詞不僅是「工作」,其字根更常被用來表達「服事」。這意味著我們與受造界的關係,不是主宰與被主宰,而是僕人對主人的服事。
  • Shamar (看守): 這個詞意味著「保護」、「護衛」與「珍惜」。這是一種帶著愛的責任,如同守護珍寶。

因此,「創造關懷」(Creation Care)並非一個現代的環保潮流,而是回歸上帝對人類最根本的神聖誡命。

這份誡命同時也與公義的呼聲緊密相連。先知阿摩司曾發出振聾發聵的宣告: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阿摩司書 5:24)

在這位先知的視野裡,「水」與「公義」在神學上是等同的。因此,當聯合國報告揭示全球仍有35億人缺乏安全的衛生設施時,這本身就是最確鑿的、不公義的證據。為水資源而奮鬥,就是為公義而奮鬥,這是信仰對我們不容推諉的命令。

而這份不公義,正不成比例地落在報告所記錄的山區原住民與在地社群(IPLCs)身上。他們是這個時代的「貧窮人與困苦人」,先知正是為他們發聲。當冰川融化、生態失衡,他們失去的不僅是水源,更是賴以為生的狩獵路徑、具有文化意義的物種,以及代代相傳的家園記憶。為他們爭取環境正義,不僅是資源分配問題,更是捍衛他們的文化與尊嚴,這是實踐先知性公義最具體的行動。

第五點:最終的盼望——在「新天新地」中,上帝親自成為「生命之水的河」

面對如此巨大的生態危機,我們很容易陷入「生態焦慮」與絕望。然而,基督信仰提供了一份超越性的終極盼望。這份盼望並非逃離這個苦難的世界,而是對這個世界將被徹底更新與救贖的莊嚴應許。

《啟示錄》第21章宣告了一個「新天新地」的異象。這並非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來取代舊的,而是上帝要親自降臨,使這個正在「歎息」的受造界「更新」,恢復其原有的榮耀。

在這終極的盼望中,聖經的最後一章以一個關於水的壯麗異象作結,圓滿地回應了聯合國報告的危機:

  • 那裡有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上帝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
  • 在這異象中,終極的「世界水塔」不再是脆弱、會融化的高山冰川,而是上帝自己。
  • 這生命之水的目的,是為了「醫治萬民」。

這份終末的盼望,賜予我們在今日的掙扎中,永不枯竭的力量與勇氣。它讓我們明白,我們今日為公義與醫治所做的一切努力,無論多麼微小,都是在預嚐並參與那終將到來的、上帝親自成就的完全恢復。

結語:一場邁向「生命之河」的慈悲行動

聯合國《2025年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所揭示的科學之「苦」,在基督信仰的光照下,成為了一份深刻的靈性邀請。它證實了受造界在罪的重壓下的「歎息」,並呼喚我們回歸「修理看守」的管家職分,踐行「公義如江河滔滔」的先知使命。

這份信仰的視角,並非要取代科學,而是要賦予科學數據更深層的意義,將其從冰冷的統計數字,轉化為一份來自上帝的、充滿慈悲的行動呼召。

當我們下次閱讀到關於氣候的警訊時,我們能否不僅將其視為一個待解決的技術「問題」,更視其為一個神聖的邀請,邀請我們重新省思我們敬拜的對象、我們身為看守者的職分,以及我們最終的盼望究竟在何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間淨土與極樂之光的沙龍
1會員
682內容數
2025/11/02
這篇文章並非要給出一個最終的答案,而是一份謙卑的獻禮,一份感恩的嘗試。我們將從基督信仰的深邃智慧中,汲取四個令人驚訝且充滿力量的見解。它們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問題的根源,更為我們指明了一條通往醫治、和解與真正平安的前進道路。
Thumbnail
2025/11/02
這篇文章並非要給出一個最終的答案,而是一份謙卑的獻禮,一份感恩的嘗試。我們將從基督信仰的深邃智慧中,汲取四個令人驚訝且充滿力量的見解。它們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問題的根源,更為我們指明了一條通往醫治、和解與真正平安的前進道路。
Thumbnail
2025/11/02
本研究採用跨學科的比較方法,融合比較宗教學、歷史學、社會學與榮格心理學的視角,對兩位聖者進行深度分析。研究發現,媽祖的成聖是一條「由人至神」的德行圓滿路徑,其神聖性植根於儒家倫理的極致實踐;而瑪利亞的神聖性則源於一條「由神至人」的恩典降臨路徑,她是上帝「道成肉身」的關鍵承載者。
Thumbnail
2025/11/02
本研究採用跨學科的比較方法,融合比較宗教學、歷史學、社會學與榮格心理學的視角,對兩位聖者進行深度分析。研究發現,媽祖的成聖是一條「由人至神」的德行圓滿路徑,其神聖性植根於儒家倫理的極致實踐;而瑪利亞的神聖性則源於一條「由神至人」的恩典降臨路徑,她是上帝「道成肉身」的關鍵承載者。
Thumbnail
2025/11/02
這張古老的聖網,並非遙遠的神話。它就是我們此刻身處的這個時代——全球數位供應鏈——最真實、最深刻的樣貌。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手中的每一件物品、我們心中的每一個念頭,都是這張網上的一顆寶珠,相互輝映,彼此依存。
Thumbnail
2025/11/02
這張古老的聖網,並非遙遠的神話。它就是我們此刻身處的這個時代——全球數位供應鏈——最真實、最深刻的樣貌。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手中的每一件物品、我們心中的每一個念頭,都是這張網上的一顆寶珠,相互輝映,彼此依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境挑戰。從氣候變化到資源枯竭,保護地球已經成為每個人的責任。而“投資我們的星球-地球”正是這樣一個倡議,旨在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可持續發展和環保行動。本文將探討我們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為地球的未來投資。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境挑戰。從氣候變化到資源枯竭,保護地球已經成為每個人的責任。而“投資我們的星球-地球”正是這樣一個倡議,旨在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可持續發展和環保行動。本文將探討我們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為地球的未來投資。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Thumbnail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Thumbnail
本文探討氣候變化的根源、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呼籲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以保護地球生態。
Thumbnail
本文探討氣候變化的根源、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呼籲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以保護地球生態。
Thumbnail
號召《地球花園行動》協力建設方舟基地,共工學習〔小屋森活〕〔水陸共耕生態生產區〕以及各種自給自足永續生活的知識技能和實作,透過《地球花園守護者支持方案》募集建設資源,集眾人之力及資源,創造與自然共生共好的示範教育園區,讓人們有能力改變環境與未來! 這是一場自我賦能-生活轉型運動,期待您一起參與!
Thumbnail
號召《地球花園行動》協力建設方舟基地,共工學習〔小屋森活〕〔水陸共耕生態生產區〕以及各種自給自足永續生活的知識技能和實作,透過《地球花園守護者支持方案》募集建設資源,集眾人之力及資源,創造與自然共生共好的示範教育園區,讓人們有能力改變環境與未來! 這是一場自我賦能-生活轉型運動,期待您一起參與!
Thumbnail
世界地球日,提醒了我們,地球只有一個、地球不只有人類,還有其他自然生物生存,不應僅以人類發展追求為目標,而應該以與自然環境共榮共存為發展追求的目標。今天,讓我們暫且抬頭環視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思考自身在環境中的位置以及如何從自身行動實踐創造永續環保的目標。 人類每分每秒的開發、消耗資源,
Thumbnail
世界地球日,提醒了我們,地球只有一個、地球不只有人類,還有其他自然生物生存,不應僅以人類發展追求為目標,而應該以與自然環境共榮共存為發展追求的目標。今天,讓我們暫且抬頭環視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思考自身在環境中的位置以及如何從自身行動實踐創造永續環保的目標。 人類每分每秒的開發、消耗資源,
Thumbnail
還記得2023年的夏天有多炎熱嗎? 那時全球平均溫度打破人類10萬年來的最高溫,讓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提出了嚴正警告:全球暖化的時代已經結束,我們正式進入了全球沸騰的時代!
Thumbnail
還記得2023年的夏天有多炎熱嗎? 那時全球平均溫度打破人類10萬年來的最高溫,讓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提出了嚴正警告:全球暖化的時代已經結束,我們正式進入了全球沸騰的時代!
Thumbnail
面對氣候變遷等環境議題,你是否感到焦慮或抗拒? 我發現,我感到悲觀,但我換個角度,逐漸意識到,這些挑戰也是讓人類重新覺醒和轉變的機會。 從我對於生育孩子的疑慮,延伸到對於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深刻思考。 其實,我們可以勇敢面對焦慮和恐懼,積極參與轉變的過程,並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Thumbnail
面對氣候變遷等環境議題,你是否感到焦慮或抗拒? 我發現,我感到悲觀,但我換個角度,逐漸意識到,這些挑戰也是讓人類重新覺醒和轉變的機會。 從我對於生育孩子的疑慮,延伸到對於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深刻思考。 其實,我們可以勇敢面對焦慮和恐懼,積極參與轉變的過程,並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