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溺之繭》藝術是獻祭,而我是你的祭品與神——間章·雙星溯源:靜默的繭房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簡一的世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由兩種顏色構成的。


  一種是醫院牆壁那種經年累月、被消毒水反覆漂洗後泛出的陳舊灰白。


  那是母親的顏色。她總是穿著柔軟的、顏色近似牆壁的家居服,像一縷安靜的遊魂,蜷縮在光線照不到的沙發角落。她需要絕對的靜謐,一絲突兀的聲響,都會讓她的眉頭痛苦地蹙起,彷彿承受著無形的重擊。


  於是,簡一學會了像貓一樣踮腳走路,學會了無聲地開合房門,學會了將咳嗽和哽咽死死壓在喉嚨深處。


  另一種,是父親書房裡那張厚重梨木書桌的深褐色,沉穩、權威,帶著墨水和舊紙張的氣息。


  父親是中學歷史教師,他的世界裡充滿了確鑿的年代、清晰的因果和不容置疑的定論。他愛簡一,用一種充滿責任感卻略顯笨拙的方式。


  他會仔細檢查簡一的作業,將不工整的字跡擦掉重寫;會在他安靜地吃完飯後,拍拍他的頭,說一句「很好」;會在他試圖分享學校裡某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時,溫和地打斷:「一一,專心吃飯,食不言。」


  愛是存在的,只是它被裝在一個名為「規矩」和「體面」的透明罩子裡,看得見,卻隔絕了溫度與聲息。


  他的家,是一座運轉精密的默片場。碗筷碰撞發出輕微的叮噹聲,已是噪音的極限。電視永遠維持著最低音量,如同背景裡一隻疲倦的蜜蜂在嗡嗡作響。


  笑聲是奢侈的,哭泣是失禮的。


  情緒,無論積極還是消極,都是一種需要被嚴格管理的、不合時宜的產物。


  他學會的第一個生存法則是:你的存在,不應成為他人的負累。


  於是,他開始壓縮自己——


  身體盡量佔用更小的空間,聲音盡量維持在氣音的程度,需求盡量降低到最小值。他成了班級裡那個「記不住名字的同學」,分組活動時總是多出來的那一個。


  他並不感到特別委屈,反而有一種達成目標的安心感。


  不被注意,意味著安全,意味著不會打擾到任何人,包括他那需要靜養的母親和專注於知識世界的父親。


  不過,他也並非沒有渴望⋯⋯


  小學三年級的春天,學校組織合唱比賽,音樂老師偶然聽到他跟著教室裡的錄音輕輕哼唱,驚訝於他清亮乾淨的嗓音,特意點名讓他站到第一排。那是他第一次被如此明確地「看見」。


  他緊張得手心冰涼,卻又按捺不住內心的雀躍。


  排練時,他唱得格外認真,感覺胸腔裡有什麼東西,隨著歌聲輕盈地舒展開來。


  正式比賽前,需要統一購買白襯衫和藍褲子。那天他捏著老師發下的通知單,在家裡的客廳躊躇了十分鐘,才遞給正在批改作業的父親。


  父親接過單子,看完,眉頭習慣性地微蹙:「一定要參加嗎?會不會影響學習?」


  他還沒來得及回答,母親虛弱的聲音從臥室飄出來:「是什麼活動?吵不吵?會不會很多人?」


  那一刻,他彷彿看到自己那點微弱的雀躍,像暴露在陽光下的肥皂泡,「啪」地一聲,無聲地碎裂了。


  他低下頭,看著自己的腳尖,用幾乎聽不見的聲音說:「……不,不用了。我…我不是很想去。」


  後來,他一個人躲在房間裡,聽著窗外操場上傳來的隱約合唱聲。


  他沒有哭,只是覺得心裡某個地方,悄悄地關上了一扇窗,並且從此再也沒有嘗試去推開。


  他的世界越來越小,最後濃縮成自己房間那個靠窗的書桌。


  他開始迷上看書,迷上畫畫——用最細的鉛筆,在課本和作業本的邊角,畫下極其精微、需要湊得很近才能看清的纏繞的線條。


  那些線條沒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是不斷地自我纏繞、盤旋,像一個無聲的、永無止境的迷宮。


  那是他唯一確定的、屬於自己的領地,一個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釋、也不需要得到任何人許可的靜默宇宙。


  ----


  高中時,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轉機,卻像一顆投入死水的石子,漾開了意想不到的漣漪。


  一位來代課的美術老師,偶然看到了他畫滿線條與幾何結構的筆記本邊角,並非驚為天人,而是若有所思。


  下課後,老師叫住了他。


  「這些線條,」老師指著一個複雜的、彷彿在自我搏鬥的纏繞結構,「你在畫什麼?」


  簡一侷促地低著頭,囁嚅道:「……不知道。就是…想畫。」


  老師沉默地看了他一會兒,沒有評價好壞,只是遞給他一張名片。


  「市美術館有個古典雕塑特展,『靜止的掙扎』。如果你有空,可以去看看。有些東西,光靠自己想,是想不通的。」


  那句話像一枚小小的鉤子,勾住了他沉寂的心。


  他鬼使神差地去了。


  美術館光線幽暗,冰冷的石雕與溫潤的銅像在射燈下靜默矗立。他走過古希臘諸神完美的軀體,走過羅馬帝國英雄堅毅的面容,並未停留。直到他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一尊名為《縛》的仿米開朗基羅奴隸像。


  那尊未完成的石雕,肌肉虯結,身體以一種極其痛苦卻又充滿內在張力的姿態扭曲著,彷彿正竭力要從沉睡的石塊中掙脫出來。


  石像的臉部尚未雕琢清晰,只有粗糙的輪廓,但那掙扎的力道,卻穿透了冰冷的大理石,直直擊中了他。


  簡一站在雕像前,久久無法動彈。


  他感覺自己就是那塊頑石,內部囚禁著一個渴望掙脫卻無能為力的靈魂。那些在他筆下纏繞不休的線條,第一次找到了對應的實體——不是平面的迷宮,而是立體的、充滿痛苦與渴望的身體。


  那天回家後,他第一次沒有順從地回到書桌前。他翻出那些畫滿線條的紙,盯著看了很久,然後開始瘋狂地搜索關於古典雕塑的一切。


  他知道了米開朗基羅「將靈魂從大理石中解放出來」的理念,知道了羅丹如何捕捉肌肉運動下的情感流變。


  一種前所未有的、近乎孤注一擲的念頭,在他心裡野蠻生長。


  當他向父親提出想報考藝術學院古典雕塑專業時,預想中的反對如期而至。


  父親的眉頭皺成深刻的溝壑:「雕塑?那是能當飯吃的嗎?簡一,我們是普通家庭,經不起你走這些彎路。」


  母親擔憂的聲音從房間傳來:「搞藝術…是不是很辛苦?聽說要搬很重的東西……」


  這一次,簡一沒有像往常那樣低頭沉默。


  他抬起眼,聲音不大,卻帶著一絲陌生的堅定:「我查過了,這個專業也需要很好的文化課成績。我會保證成績不落下。而且……雕塑,很安靜。」他最後補充了一句,知道什麼樣的說辭能稍稍觸動父母。


  父親看著他,似乎想從他臉上找出一時衝動的痕跡,卻只看到一片沉靜的執著。


  那場談話不歡而散。


  但簡一沒有放棄。


  他不再將畫稿藏起來,而是開始正大光明地在房間裡臨摹《大衛》的肌肉線條,研究《瀕死的奴隸》的動態平衡。他甚至用省下的零用錢買了陶土,在深夜偷偷揉捏,感受那冰涼、順從又充滿抵抗的質感在他指尖下變化。


  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反抗」,無聲,卻頑固。


  最終,或許是看到他文化課成績的確沒有下滑,或許是那句「很安靜」起了作用,又或許是父親在他緊閉的房門外,看到了那些鋪滿桌面的、精準而充滿力量的素描稿,感受到某種不同尋常的決心。


  父親妥協了,帶著一種無奈的嘆息:「隨你吧。但路是你自己選的,以後別後悔。」


  他沒有歡呼,只是默默地將那尊自己捏的、歪歪扭扭卻充滿掙扎力感的小陶俑,放在了書桌最顯眼的位置。


  ——他如願進入了藝術學院古典雕塑系。這裡並非他想像的避風港,石膏粉嗆入肺葉,沉重的泥料考驗著體力,雕刻刀劃破手指是家常便飯,但他甘之如飴。


  在長久與沉默的泥土、石膏、石材打交道的过程中,他訓練出了對人體結構、重心與動態的驚人洞察力。


  為了更精準地把握肌肉的牽引與骨骼的轉折,他需要長時間維持某個雕塑姿態進行素描,甚至親身模仿那些扭曲的、充滿張力的姿態。


  他的身體,在這種靜態的堅持與模仿中,意外地淬煉出極佳的核心力量、身體感知力與一種深層的、不為人知的柔韌。


  他以為自己會永遠沉浸在這個與靜默材料對話的世界裡,成為一個塑造凝固瞬間的匠人。


  直到那個黃昏,他在空無一人的階梯教室裡,為了撿起一支筆,無意中彎下了腰。


  那個瞬間,他並不知道,自己經年累月沉浸於古典人體美學所鍛造出的身體線條,在夕陽下會構成怎樣一幅打動偏執眼光的畫面。他更不知道,另一個追求極致動態美的靈魂,已經將他這座「行走的、未完成的雕塑」,視為了必須親手「雕琢」、令其「活過來」的終極藝術品。


  命運的齒輪,在那一刻,悄然扣合。


   ----


  直到那個黃昏,他在空無一人的階梯教室裡彎下腰,撿起那支掉落的筆。


  直到那個如同暴君、又如同造物主般的男人,用一種不容置疑的強硬姿態,闖入他精心構築的、絕對安全的繭房。


  淩灼的出現,是顛覆性的,他的強勢、他的偏執、他那些刻薄的言語和偶爾閃現的、如同鑽石糖般的溫柔,都與簡一過往十八年所認知的世界法則截然不同。最初是純然的恐懼,如同被天敵盯上的食草動物。但漸漸地,他發現,在這個男人面前,他那些習慣性的退縮、沉默與順從,統統失效了。


  淩灼不允許他透明,不允許他安靜,不允許他做一個安全的背景板。


  他強行撕開他的繭,將他暴露在灼熱的陽光和凜冽的寒風中。


  痛苦是真實的,眼淚是真實的,那種被強行打開、被審視、被塑造的羞恥與恐懼,也是真實的。


  但奇怪的是,在那些極致的痛苦間隙,當淩灼遞來那瓶擰開蓋子的溫水,當他用專業的手法按摩他痙攣的肌肉,當他在天台的夜風中,用指腹擦去他的淚水時……簡一死寂多年的內心,竟然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近乎殘酷的生機。


  他開始意識到,過去那種「不打擾」的生存哲學,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徹底的自我放棄。而淩灼,這個看似摧毀了他一切的男人,卻用一種近乎暴烈的方式,逼著他去正視自己身體裡潛藏的力量,逼著他去發出聲音,逼著他去存在。


  他依然害怕淩灼,害怕他那種吞噬一切的狂熱。但那種恐懼裡,漸漸混雜了一種連他自己都無法理解的沉迷。


  淩灼給他的,不僅是痛苦,還有一種極致的「在場證明」。


  在這個男人眼中,他不是透明的,不是多餘的,而是獨一無二的、值得被瘋狂投入和塑造的「胚料」。


  這份扭曲的「重視」,對於一個在情感荒漠中長大的少年來說,是毒藥,也是唯一的甘泉。


  所以,當他在舞台上,掙脫所有綢布的束縛,遵循本能奔向側幕的那個身影時;當他聽到那句石破天驚的「愛人」時,他混亂,他震驚,他不知所措。

但那或許,也是他被囚禁已久的靈魂,在無意識中為自己選擇的一條破繭之路。


  他走向淩灼,如同飛蛾撲向火焰。


  既是毀滅的預兆,也是他沉寂多年後,第一次為自己選擇的、熾熱的誕生。


  這不是誰的錯,只是一個孤獨的靈魂,在漫長的靜默之後,終於被另一團更熾熱、也更危險的火焰點燃。


  是劫是緣,尚未可知,但那搖曳的光,終究照亮了他原本注定了灰白無聲的世界。


《懸溺之繭》臨止 | A LinZhi Studio Book

《懸溺之繭》臨止 | A LinZhi Studio Book

【 關於《懸溺之繭》與其存在方式 】

這不是一個溫順的故事。它關於凌灼的偏執,簡一的掙扎,以及一場將痛苦淬煉成藝術的危險共舞。

若您在此間繭房中,窺見了令人戰慄的美,您的【點讚 ♥️】與【收藏 ⭐】是它被看見的基礎。而【打賞】支持,則是為這場華爾滋注入最直接的能量,讓極致的音浪得以持續迴響。


追蹤我的創作基地 IG:@linzhi.studio,捕捉更多幕後光影與獨家更新。


如果你也喜歡這場危險又迷人的救贖,請來留言區告訴我,你被哪一句話擊中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臨止_LinZhi.Studio
9會員
38內容數
臨止|Aven Nocturne|故事策展人。有人問我:故事從何而來。它始於一次內在的破裂,一道寂靜的閃光。就像一場,莊嚴的爆蛋。 藝術需以靈魂獻祭 — — 有時,那祭品正是藝術家自己。 人間溫柔與戰慄,與您一同測繪。 歡迎您共同成為它們的下一位見證與創造者。
臨止_LinZhi.Studio的其他內容
2025/11/07
當「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問題。一段無法被任何現有關係定義的深刻親密,一個隱藏在溫柔背後,關於「存在」本身的禁忌祕密。《餘溫》—— 永恆不滅的餘溫,本就該由你,親自揭開謎底。《餘溫 EMBER》探索情感深淵,作者臨止_LinZhi 帶您進入永恆不滅的愛戀。
Thumbnail
2025/11/07
當「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問題。一段無法被任何現有關係定義的深刻親密,一個隱藏在溫柔背後,關於「存在」本身的禁忌祕密。《餘溫》—— 永恆不滅的餘溫,本就該由你,親自揭開謎底。《餘溫 EMBER》探索情感深淵,作者臨止_LinZhi 帶您進入永恆不滅的愛戀。
Thumbnail
2025/11/06
《懸溺之繭》是臨止_LinZhi 的新作,探討藝術家對極致之美的追求,以及由此產生的殘酷、佔有與共生的危險關係。故事圍繞舞蹈天才和他所捕獲的雕塑系少年繆斯展開,兩人的關係既是毀滅與創造的碰撞,也是依賴與救贖的纏繞。這是一首關於執念、蛻變與愛慾的幽暗羅曼詩,挑戰傳統的藝術與愛情定義。
Thumbnail
2025/11/06
《懸溺之繭》是臨止_LinZhi 的新作,探討藝術家對極致之美的追求,以及由此產生的殘酷、佔有與共生的危險關係。故事圍繞舞蹈天才和他所捕獲的雕塑系少年繆斯展開,兩人的關係既是毀滅與創造的碰撞,也是依賴與救贖的纏繞。這是一首關於執念、蛻變與愛慾的幽暗羅曼詩,挑戰傳統的藝術與愛情定義。
Thumbnail
2025/11/06
《懸溺之繭》是臨止_LinZhi 的新作,探討藝術家對極致之美的追求,以及由此產生的殘酷、佔有與共生的危險關係。故事圍繞舞蹈天才和他所捕獲的雕塑系少年繆斯展開,兩人的關係既是毀滅與創造的碰撞,也是依賴與救贖的纏繞。這是一首關於執念、蛻變與愛慾的幽暗羅曼詩,挑戰傳統的藝術與愛情定義。
Thumbnail
2025/11/06
《懸溺之繭》是臨止_LinZhi 的新作,探討藝術家對極致之美的追求,以及由此產生的殘酷、佔有與共生的危險關係。故事圍繞舞蹈天才和他所捕獲的雕塑系少年繆斯展開,兩人的關係既是毀滅與創造的碰撞,也是依賴與救贖的纏繞。這是一首關於執念、蛻變與愛慾的幽暗羅曼詩,挑戰傳統的藝術與愛情定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Sunkronizo 的 Playful Heart 是一款帶著明亮果香與柔和木質調的甜感香水,特別適合星期四使用。前調活潑、尾韻沉靜,陪你從忙碌過渡到週末的輕鬆心情。適合喜歡果香、花果香調的女性,也很適合作為溫暖又有個性的送禮選擇。可於官網、Pinkoi 選購,11 月底起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寄售。
Thumbnail
Sunkronizo 的 Playful Heart 是一款帶著明亮果香與柔和木質調的甜感香水,特別適合星期四使用。前調活潑、尾韻沉靜,陪你從忙碌過渡到週末的輕鬆心情。適合喜歡果香、花果香調的女性,也很適合作為溫暖又有個性的送禮選擇。可於官網、Pinkoi 選購,11 月底起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寄售。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根據美國電影協會(MPA)主辦的「串流服務如何推動臺灣創意經濟」論壇內容,深入探討串流平臺對臺灣影視產業的影響、數據分析、政府政策建議、內容國際化策略,以及臺灣與「韓流」的差距。文章提出 awwrated 在串流生態系中的潛在角色,強調數據、策略與自信是臺灣影視產業發展的關鍵。
Thumbnail
長大後我們才發現,原生家庭的影響,像一套潛藏的程式,默默編寫著我們的情緒反應、價值觀與人生選擇。 這篇分享我看見父母的影響,並走向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長大後我們才發現,原生家庭的影響,像一套潛藏的程式,默默編寫著我們的情緒反應、價值觀與人生選擇。 這篇分享我看見父母的影響,並走向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父親節近了,只是,沒有爸爸的父親節,算起來也不過四個年頭。父親離世前的幾年,是我們父子關係最為和諧、密切的幾年。對比先前數十年的「相敬如冰」,雖不完美,也稍可欣慰了。 親子關係是何其珍貴,誰都希望盡可能享受「父慈子孝」的天倫之樂,可偏偏老天爺就不讓人如願。 回想起來,這已經是超過半個世紀前的事了
Thumbnail
父親節近了,只是,沒有爸爸的父親節,算起來也不過四個年頭。父親離世前的幾年,是我們父子關係最為和諧、密切的幾年。對比先前數十年的「相敬如冰」,雖不完美,也稍可欣慰了。 親子關係是何其珍貴,誰都希望盡可能享受「父慈子孝」的天倫之樂,可偏偏老天爺就不讓人如願。 回想起來,這已經是超過半個世紀前的事了
Thumbnail
與爸爸的互動總是被侷限在短短幾句話內,分享在一次薩提爾模式工作坊中,深刻體會到爸爸對我們指責的背後隱藏著愛與關懷,以及在表達愛的方式上力不從心的無奈。
Thumbnail
與爸爸的互動總是被侷限在短短幾句話內,分享在一次薩提爾模式工作坊中,深刻體會到爸爸對我們指責的背後隱藏著愛與關懷,以及在表達愛的方式上力不從心的無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一位在困難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如何面對父母的爭吵、母親的離世以及在學校遭受的羞辱。儘管面對孤獨和歧視,她學會了依賴自己並從逆境中尋找力量。這段旅程雖充滿挑戰,但最終促使她成為堅強與韌性的個體,並對未來充滿希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敘述了一位在困難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如何面對父母的爭吵、母親的離世以及在學校遭受的羞辱。儘管面對孤獨和歧視,她學會了依賴自己並從逆境中尋找力量。這段旅程雖充滿挑戰,但最終促使她成為堅強與韌性的個體,並對未來充滿希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與奶奶之間跨世代的關係,以及在臺灣的傳統家庭中女性所面臨的期待與矛盾。作者回憶了奶奶在戰後社會的角色和教育影響,並反思了性別角色與家庭責任如何影響她們的生活。透過這段回憶,作者試圖理解並與奶奶的傳統價值觀和過去的掙扎和解,展現代溝與女性覺醒之間的衝突與聯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與奶奶之間跨世代的關係,以及在臺灣的傳統家庭中女性所面臨的期待與矛盾。作者回憶了奶奶在戰後社會的角色和教育影響,並反思了性別角色與家庭責任如何影響她們的生活。透過這段回憶,作者試圖理解並與奶奶的傳統價值觀和過去的掙扎和解,展現代溝與女性覺醒之間的衝突與聯繫。
Thumbnail
父親是我們內在權威的象徵,也是原生家庭中主要的印記課題,如果和父親相處上有某種無法改變的慣性互動或壓力對話,不如來看看,到底內在裡有什麼課題需要看見,以及和爸爸相處上的建議。
Thumbnail
父親是我們內在權威的象徵,也是原生家庭中主要的印記課題,如果和父親相處上有某種無法改變的慣性互動或壓力對話,不如來看看,到底內在裡有什麼課題需要看見,以及和爸爸相處上的建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