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線~沙鹿車站
這次終於可以把台鐵海線中「台中段」的車站串聯起來!
接下來只剩下大肚到彰化這一小段,就能完成整個海線徒步旅行。我們這次的路線從龍井、經過梧棲、沙鹿、清水,最終走到台中港與大甲。
除了欣賞台灣十大建設之一的「台中港」外,在查資料的過程中,我意外發現:這片看似平靜的海岸,曾經與「樟腦戰爭」有所關聯。

大甲溪
樟腦戰爭的前奏:梧棲事件
樟腦是近代台灣的重要出口商品。
當時,集集與埔里地區出產的樟腦,會經由梧棲港轉運到淡水出口,是北台灣僅次於茶葉的出口品。
1860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天津條約》,開放台灣通商。
洋行、領事館、教會陸續進駐港口城市,台灣社會開始出現前所未有的衝擊。
1867年,怡記洋行(英商)廈門總店派遣必麒麟來台經營樟腦生意。

當時美國對樟腦的需求暴增,價格飆漲兩倍以上。1868年,必麒麟在梧棲設立「長成號」,與地方蔡氏家族合作收購樟腦,開啟了洋商與地方勢力合作的新頁。
然而,問題隨之而來。
清政府實施「樟腦官賣制度」,與《天津條約》中的自由貿易原則互相衝突。
1868年2月,蔡氏族人運樟腦途中被攔截,引發糾紛。
必麒麟出面交涉,結果雙方多次在梧棲爆發槍戰。雖然後來鹿港同知出面協調達成停火,但暗地裡卻派人企圖刺殺必麒麟。他在接獲密報後連夜逃往淡水,狼狽抵達寶順洋行,向英國副領事報告。
同年7月,英方採取強硬談判策略,與台灣官員談判破裂後,英國海軍甚至一度封鎖安平港。
11月,英艦「阿爾吉利亞號」抵台,再度交涉未果,英軍依據「萬國公法」佔領安平,事件最終演變成軍事衝突,造成安平水師副將自殺。
最後,清政府被迫與英商達成協議,廢除樟腦官賣制度,並賠償必麒麟的損失。

必麒麟手繪梧棲倉庫,取自《歷險福爾摩沙》
梧棲港與台中港的轉變
進入日本時代後,梧棲港的重要性再次被看見。
1897年,日本政府發布第一號律令,指定梧棲為特別輸出入港,設立稅關與警察派出所。

但好景不長。
隨著鐵路運輸普及、基隆與高雄兩大港崛起,梧棲港逐漸失去商業功能。再加上港口水淺、不易停泊大船,1932年梧棲港被撤銷特別輸出入港資格
直到1939年,日本政府因軍事與經濟考量,重新啟動「梧棲開港計畫」,並暫名「新高港」。
可惜因二戰爆發,工程中斷。
三十年後,政府重新規劃,1983年「台中港」正式啟用。
從廢港到重生,梧棲終於躍升為台灣第三大國際港。如今在梧棲老街散步,仍可見許多外國遊客的身影,似乎在見證這座港口的命運輪轉。

宣教士為何積極傳教
《天津條約》開港後,基督教長老教會也隨之進入台灣。
宣教士相信:「信耶穌是人得救的唯一途徑。」因此他們積極向未信者傳道,認為這是出於對生命得救的責任與愛。
南臺灣最早由馬雅各醫師在臺南展開宣教。
直到1895年,宣教士才來到清水建立清水教會。1940年代,梧棲已有十餘戶信徒,但因離清水太遠,蔡篤學先生便慷慨提供自家住所作為聚會所。民國50年,梧棲教會正式成立,也成為今天「台中港教會」的前身。

台中港教會
從徒步旅行的腳步,走進一段段被海風掩埋的故事。
從洋商與清官的角力、港口興衰,每一步都讓我更理解這片土地的複雜與美麗。
當我們走過梧棲,不只是走過一個地名,
而是走進台灣近代歷史的轉捩點。
#徒步旅行 #鐵道旅行 #海線風景 #梧棲事件 #樟腦戰爭 #台灣近代史 #歷史散步 #信仰之路 #台中港
參考資料
清代樟腦涉外事件初探。作者:李孟珉。國立大甲高中。高二3班。黃淑華。國立大甲高中。高二3班。指導老師:閔郁晴老師
梧棲鎮志:p92~p101,p618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chatgpt、《歷險福爾摩沙》
方格子:
vocus.cc/user/suhsiaoshon
FB:
https://www.facebook.com/JacobFinding
Youtube:
https://youtube.com/@zhanglihan318
膝關節訓練戶外課程:
https://senior.104.com.tw/c/688977f18b5cd5f28df4af0c
秀朗整復:
https://www.threads.com/@xiulangzhengfu?igshid=NTc4MTIwNjQ2YQ==
Line:
https://line.me/ti/p/IGsrdvLW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