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擴大氣候行動:結合澳洲再生能源與紐西蘭森林復育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前言

之前介紹科技巨頭的碳移除行動多集中在微軟身上,畢竟微軟市場參與程度就超過了整體表現的 90% 。在微軟的主導地位之外,近年 Google 的參與程度與新聞曝光度也持續在上升。

今天的新聞來看一下 Apple 的表現。 Apple 很早就定下了 2030 淨零目標,之前多集中於再生能源採購上,現在也開始逐步進入碳移除領域。

新聞原文網址連結請參考。

蘋果擴大碳移除布局

蘋果公司正進一步拓展其在澳洲與紐西蘭(奧特亞羅瓦)的潔淨能源與自然復育行動。公司在維多利亞州簽訂新的太陽能發電協議,並於紐西蘭南、北兩島啟動大規模森林復育計畫,作為其「2030 年實現產品與供應鏈全面碳中和」藍圖的重要一步。

這些投資不僅將為蘋果用戶提供更多可再生能源,也將推進公司在經過驗證的碳移除領域的實質貢獻。

蘋果環境、政策與社會倡議副總裁 Lisa Jackson 表示:「我們希望在 2030 年前,所有用來為 iPhone 充電或驅動 Mac 的能源,都能由潔淨電力相互抵銷。我們很自豪能協助澳洲推動電網轉型,並為當地社區與自然環境帶來正面改變。」

根據蘋果估算,澳洲的太陽能專案每年將產生超過 100 萬兆瓦時的潔淨電力,而紐西蘭的森林復育計畫則預計復育並保護約 8,600 公頃土地。

推動澳洲能源轉型

蘋果宣布與維多利亞州 Lancaster 太陽能計畫簽訂再生能源協議,這座電廠在全面運轉後,預計可提供 80 至 108 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容量。工程現已開工,預期數年內即可將首批電力輸入澳洲電網。

這是蘋果在澳洲簽署的首個大型電力採購協議(PPA)。公司將以潔淨電力對應澳洲用戶為 iPhone、Mac 等裝置充電所使用的電量,等同以再生能源抵銷其日常使用的碳足跡。

業界分析指出,企業 PPA 是推動澳洲能源轉型的關鍵力量。企業對潔淨電力的需求不僅支撐新專案的資金來源,也促進再生能源開發商擴大產能。透過長期購電承諾,蘋果將有助於提升澳洲電網穩定性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蘋果在維州的 108 MW PPA 雖屬重要里程碑,但相較市場巨頭規模仍屬中等。例如 Rio Tinto 與 Upper Calliope 太陽能電廠簽署的 1.3 吉瓦協議,裝置容量超過蘋果十倍。

儘管如此,這項新協議對蘋果而言意義重大,象徵科技企業正成為潔淨能源需求的領頭者,為電網帶來更高韌性,也加速減碳進程。

蘋果攜手紐西蘭推動原生林復育

蘋果透過 Restore Fund 投資於紐西蘭原生森林的修復與保護計畫,與 Climate Asset Management 攜手合作。該機構由 HSBC 資產管理公司與 Pollination 共同成立,專注於自然資產投資。

這項專案總面積約 8,600 公頃,涵蓋北島中部多個地點及南島一處基地。復育行動將包括重新種植原生樹種、強化森林管理與維護現有林地,以兼顧碳移除、生物多樣性與水資源品質的提升。

蘋果強調, Restore Fund 的所有專案皆遵循嚴謹的碳盤查標準,並由第三方機構驗證成果。除了碳儲存效益外,公司也預期能帶來可量化的生態與社區回饋。

原生林復育不僅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更能強化紐西蘭地景的自然防護力,減少洪水與土壤侵蝕,提升面對氣候變遷的整體韌性。

雙軌並進的減碳藍圖

蘋果採取「雙軌策略」,以太陽能專案減少電力排放,並透過森林復育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同時應對能源與土地利用帶來的碳排挑戰。

這一模式與蘋果的全球永續目標一致。公司目前已實現全球辦公室、門市與資料中心全面使用再生能源,但主要碳排仍來自產品製造與使用階段,必須仰賴創新方案才能進一步減碳。

澳洲與紐西蘭的計畫正聚焦於兩大目標:一是以再生能源為用戶裝置供電;二是以經驗證的碳移除專案抵銷剩餘排放。

追蹤影響 從能源到生態

蘋果承諾定期公開專案進度,並以具體指標衡量成果,包括:

  • 澳洲每年超過 100 萬兆瓦時的潔淨電力產出;
  • 紐西蘭 8,600 公頃的森林復育與保護面積;
  • 20 年內由原生林復育所產生的經驗證碳權;
  • 以及在地創造的工作機會,涵蓋太陽能建設、永續林業與生態監測等領域。

公司亦重視社區參與。在紐西蘭,蘋果與毛利 iwi 團體及地方政府合作,確保計畫符合土地使用及文化價值;在澳洲,則與在地承包商協作,不僅帶動短期建設工作,也創造長期維運職位。

融入 2030 淨零藍圖

自 2015 年以來,儘管營收持續成長,蘋果的總排放量已下降超過 45%。公司目標在 2030 年達成全面淨零,透過直接減排為主、可信賴的碳移除為輔,消除剩餘排放。

蘋果於 2021 年成立 Restore Fund,首期投入 2 億美元,2023 年再追加同額資金。該基金由 Goldman Sachs 與 Climate Asset Management 聯合管理,專注於全球自然基礎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投資,追求與經驗證碳效益掛鉤的財務回報。紐西蘭的森林復育計畫是該基金目前在亞太地區最大型的投資之一。

在能源端,蘋果與供應鏈合作夥伴已在全球建立超過 16 吉瓦的再生能源產能。澳洲的 PPA 將為這張綠電網絡再添一環,進一步推動公司全價值鏈使用潔淨電力的願景。

帶動南半球氣候轉型 蘋果投資注入新動能

對澳洲與紐西蘭而言,蘋果的投入不僅帶來資金,也提升國際關注度,加速氣候相關市場的發展。在澳洲,蘋果、Amazon 與 Microsoft 等科技巨頭的進場,推動太陽能與風電專案快速成長。2024 年再生能源供電比例已突破 35%,創下歷史新高。

在紐西蘭,森林復育是達成國家減排目標的關鍵。政府設定在 2030 年前種植與復育 10 億棵樹的計畫,私部門資金對填補資源缺口相當重要。蘋果的 Restore Fund 不僅協助國家達標,更促進生物多樣性復甦,並為地方社區創造可持續的經濟機會。

科技新標竿

蘋果最新的布局展示了科技、再生能源與自然解方之間的融合潛力。透過把澳洲的太陽能計畫與紐西蘭的森林復育相結合,蘋果正打造一套覆蓋整個大洋洲、具體可衡量的氣候行動方案。

未來幾年將檢驗這項藍圖能否落實,包括太陽能發電量是否達標、森林復育是否持續擴大。蘋果表示,公開透明的成果報告、第三方驗證,以及與地方社群的合作,將是確保公信力的三大關鍵。

若這項模式成功,蘋果不僅能在企業淨零轉型上領先,也將為全球科技業樹立範例——證明企業可同時投資潔淨能源與自然修復,為真正的氣候進展帶來實質改變。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多倫多,北美新一代氣候科技與永續城市典範
當碳移除遇上F1:科技巨頭與賽車運動的新氣候實驗場
Google 投資美國首座碳捕捉電廠,為 AI 提供低碳穩定電力
Google 於印度簽訂史上最大規模生物炭碳權交易
Microsoft 斥資 8 億美元投入 BECCS 碳移除計畫
Microsoft 與 Carbon Direct 推動海洋碳移除新標準
AI浪潮下的碳排責任:Microsoft的350萬碳權承諾與永續挑戰
2025 高品質碳移除專案報告:微軟與 Carbon Direct 合作制定 CDR 評級準則
微軟採購永續林業管理碳權,為企業淨零立下新標竿
全球最大生物炭碳移除交易,微軟與 Exomad Green 的氣候行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43會員
348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細雨徐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1/10
碳移除技術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資金困境。即使科學已證實其可行,政策不穩卻讓投資人退卻,美國氣候基礎建設資金急凍,導致眾多專案停擺。生物炭等成熟技術因規模不足與風險評價偏高而陷入融資斷層。專家呼籲應效法太陽能早期的金融架構,由銀行、企業與投資人分擔風險,建立標準化長期合約。
Thumbnail
2025/11/10
碳移除技術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資金困境。即使科學已證實其可行,政策不穩卻讓投資人退卻,美國氣候基礎建設資金急凍,導致眾多專案停擺。生物炭等成熟技術因規模不足與風險評價偏高而陷入融資斷層。專家呼籲應效法太陽能早期的金融架構,由銀行、企業與投資人分擔風險,建立標準化長期合約。
Thumbnail
2025/11/07
2025 年的 COP30 將於巴西亞馬遜門戶貝倫舉行,象徵全球氣候治理走向「自然、社會與經濟並進」的新階段。峰會焦點包括更新 2030 與 2035 年減排目標、建立新氣候融資框架、推動公正能源轉型與森林保育合作。貝倫的象徵在於:唯有將減碳、自然保護與人類福祉並重,才能讓 1.5°C 的希望延續。
Thumbnail
2025/11/07
2025 年的 COP30 將於巴西亞馬遜門戶貝倫舉行,象徵全球氣候治理走向「自然、社會與經濟並進」的新階段。峰會焦點包括更新 2030 與 2035 年減排目標、建立新氣候融資框架、推動公正能源轉型與森林保育合作。貝倫的象徵在於:唯有將減碳、自然保護與人類福祉並重,才能讓 1.5°C 的希望延續。
Thumbnail
2025/11/06
Gold Standard 首次將馬拉威清潔炊具專案的碳權標註為符合「國際航空碳抵換與減量方案」(CORSIA)第一階段使用資格,象徵巴黎協定第六條下國際合作的新進展。馬拉威政府同步完成對應調整(corresponding adjustments),成為全球第二個、非洲首個獲認定國家。
Thumbnail
2025/11/06
Gold Standard 首次將馬拉威清潔炊具專案的碳權標註為符合「國際航空碳抵換與減量方案」(CORSIA)第一階段使用資格,象徵巴黎協定第六條下國際合作的新進展。馬拉威政府同步完成對應調整(corresponding adjustments),成為全球第二個、非洲首個獲認定國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新手媽媽,育兒生活讓你無法逛街?別擔心!本文精選多款網購必備母嬰用品,包含寶寶粥、尿布、玩具、童書、衣物和育成椅,並分享實用的省錢購物技巧,讓你輕鬆購得好物,享受聰明網購樂趣。另有蝦皮雙11購物節與分潤計畫介紹,幫助你省荷包,開創斜槓收入。
Thumbnail
身為新手媽媽,育兒生活讓你無法逛街?別擔心!本文精選多款網購必備母嬰用品,包含寶寶粥、尿布、玩具、童書、衣物和育成椅,並分享實用的省錢購物技巧,讓你輕鬆購得好物,享受聰明網購樂趣。另有蝦皮雙11購物節與分潤計畫介紹,幫助你省荷包,開創斜槓收入。
Thumbnail
為什麼企業開始為「空氣」計價? 想像一下,你是一家製造業的老闆,過去生產成本帳上列的是原料、水電、人事。但從今以後,你的帳本上可能會多出一項令人頭疼的支出:「碳費」。為什麼原本看不見、摸不著的「碳」,突然間有了價格,成為企業必須精算的成本?
Thumbnail
為什麼企業開始為「空氣」計價? 想像一下,你是一家製造業的老闆,過去生產成本帳上列的是原料、水電、人事。但從今以後,你的帳本上可能會多出一項令人頭疼的支出:「碳費」。為什麼原本看不見、摸不著的「碳」,突然間有了價格,成為企業必須精算的成本?
Thumbnail
碳定價機制的引進為全球經濟帶來了新的動能,各國相繼設立碳權交易所,推動碳權交易市場的發展。碳交易不僅為高碳排企業提供了靈活的排放管理工具,也為金融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商機。以下是圍繞碳權交易、金融創新及其潛在影響的深入探討。 碳權交易的市場驅動 碳權交易是一種市場化的經濟誘因機
Thumbnail
碳定價機制的引進為全球經濟帶來了新的動能,各國相繼設立碳權交易所,推動碳權交易市場的發展。碳交易不僅為高碳排企業提供了靈活的排放管理工具,也為金融業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商機。以下是圍繞碳權交易、金融創新及其潛在影響的深入探討。 碳權交易的市場驅動 碳權交易是一種市場化的經濟誘因機
Thumbnail
今天(2024/10/07)是國內第六次碳費審議會議,碳費審議結果出爐,碳費徵收即將步上軌道,碳交易制度未來也可能進行,然而在談如何取得碳權之前,先把取得減量額度和溫盤過程中,大家常搞混、難懂的名詞理解一番,才不會越讀越混亂。
Thumbnail
今天(2024/10/07)是國內第六次碳費審議會議,碳費審議結果出爐,碳費徵收即將步上軌道,碳交易制度未來也可能進行,然而在談如何取得碳權之前,先把取得減量額度和溫盤過程中,大家常搞混、難懂的名詞理解一番,才不會越讀越混亂。
Thumbnail
瞭解碳權與碳交易的重要性是企業在面對2025年碳費徵收的關鍵。本文介紹碳權的基本概念、強制性和自願性市場的運作方式,以及如何取得碳權。現今臺灣的碳權交易所與國際標準接軌,企業可以積極應用碳權減少排碳費用,改善環境責任。透過真實案例,我們將分析臺灣企業如何在碳交易平臺中實現其減碳目標。
Thumbnail
瞭解碳權與碳交易的重要性是企業在面對2025年碳費徵收的關鍵。本文介紹碳權的基本概念、強制性和自願性市場的運作方式,以及如何取得碳權。現今臺灣的碳權交易所與國際標準接軌,企業可以積極應用碳權減少排碳費用,改善環境責任。透過真實案例,我們將分析臺灣企業如何在碳交易平臺中實現其減碳目標。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大家都在談論「碳金」,它是怎麼賣的?企業只要減少碳排放就能賺錢嗎?碳值是多少錢? 碳交易是怎麼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什麼機制可以防止漂綠跟炒碳金? 碳費跟碳稅傻傻分不清楚?
Thumbnail
大家都在談論「碳金」,它是怎麼賣的?企業只要減少碳排放就能賺錢嗎?碳值是多少錢? 碳交易是怎麼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什麼機制可以防止漂綠跟炒碳金? 碳費跟碳稅傻傻分不清楚?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