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下的碳排責任:Microsoft的350萬碳權承諾與永續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前言

這兩年最火熱的產業和技術當數AI莫屬,而AI諸多產品與服務背後都需要強力的雲端資料中心支援,隱含著龐大能源需求及碳排

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自備再生能源或採購再生能源憑證,但畢竟整個資料中心產業鏈並不只有能源消耗有碳排,而且很多情境底下,再生能源的供應量短時間可能跟不上需求。

此時諸多碳權方案有可能是配套選項之一。但漂綠的爭議永遠會跟在後頭,無論是再生能源憑證或採購碳權皆是。

源頭終究會落在透明度與公信力上,新聞原文請參考

摘要翻譯

Microsoft 購買 350 萬碳權,對抗 AI 成長帶來的碳排放問題

Microsoft 再次在永續發展上展現前瞻性,與 Re.green 攜手合作,承諾在未來 25 年內購買 350 萬碳權。此計畫的重點在於修復巴西各地的退化土地,平衡因 AI 技術快速發展而增加的碳排放量。

AI 的蓬勃發展推高了能源需求,Microsoft 的這項投資再次表明了其實現 2030 年「碳負排放」目標的決心。為此,公司已採取再生能源與碳權交易等多管齊下的策略來減少環境影響。

然而,隨著 AI 應用與數據中心規模不斷擴大,這些策略的實際成效仍然面臨挑戰,也引發外界的質疑。

AI 碳排放壓力升高:Microsoft 是否能迎接這波挑戰?

生成式 AI 的快速崛起大幅增加對資料中心的依賴,這些中心是 AI 模型訓練與部署的關鍵支柱。然而,這些設施耗能驚人,數千台伺服器日夜運轉,帶來巨大的電力消耗。

自 2020 年以來,Microsoft 的碳排放量激增近 30%,其中大部分來自新資料中心建設與設施配備所產生的間接排放,即所謂的範疇三排放,這一部分占了公司總碳足跡的 96% 以上。Microsoft 今年針對基礎設施擴建投入高達 800 億美元,進一步凸顯了 AI 成長對基礎設施的龐大需求。

這並非 Microsoft 獨自面臨的問題。Morgan Stanley 的研究顯示,生成式 AI 的蓬勃發展可能使全球資料中心的溫室氣體 (GHG) 排放量在 2030 年前增加三倍。AI 查詢的能耗遠高於傳統查詢,平均高出 10 倍,不僅對全球能源網路造成壓力,也使科技公司履行永續承諾變得更加困難。Morgan Stanley 預估,到 2030 年,數據中心將排放 25 億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氣體。其中,美國數據中心的擴建每年可能增加 2 億公噸的排放量,佔全球新增排放的一半以上。

全球範圍內,資料中心的規模若增加 200%,可能額外排放 4 億公噸二氧化碳。這進一步凸顯了 AI 能源需求迅速增長對環境帶來的挑戰,也讓 Microsoft 等科技巨頭面臨更大的應對壓力。

Re.green 合作計畫:森林復育與碳排放抵消的新典範

為了實現碳排抵換目標,Microsoft 積極透過碳權交易推動相關計畫,其中與巴西公司 Re.green 的合作尤為引人注目,致力於恢復退化土地並種植當地原生物種。

根據雙方在 2025 年簽署的最新協議,Microsoft 將在 25 年內獲得 350 萬噸碳移除權益,而這項計畫是 2024 年另一份協議的延續,後者規劃在 15 年內交付 300 萬噸碳權。兩項合約合計將使巴西 16,000 公頃的土地栽種 1,070 萬株樹苗

Re.green 專精於生態修復與高品質碳抵換計畫,並與 Microsoft 合作共同恢復亞馬遜與大西洋森林地區共 33,000 公頃的土地。自 2024 年 5 月啟動合作以來,雙方已成功在 11,000 公頃的退化土地上種植超過 440 萬株本地樹苗,涵蓋多達 80 種原生物種。

最新的計畫聚焦於亞馬遜地區的馬拉尼昂州西部與帕拉州東部,以及大西洋森林的巴伊亞州南部和帕拉伊巴河谷地區,目標是透過強化景觀連結性,促進生態平衡。計畫將支持物種移動、基因多樣性,並加強種子散播與授粉等關鍵生態過程。

Re.green 執行長 Thiago Picolo 表示,這次合作不僅驗證了碳權市場的存在,也展示了該市場在巴西的巨大潛力。他說道:

「這項合作是碳權市場確實存在且具備顯著增長潛力的實質證明。」

此外,根據 Financial Times 的市場分析,這筆交易估值達到 2 億美元,顯示其在經濟與環境影響上的重要性。

碳權交易與「漂綠」爭議

儘管碳權交易被視為抵換碳排放的重要工具,但外界對其批評聲浪不斷。反對者認為,這讓企業可以繼續排放溫室氣體 (GHG),卻將減排的實際責任轉嫁給其他人。這種行為被批評者稱為「漂綠」( greenwashing ),而報導指出 Microsoft 的 AI 和雲端服務曾被推銷給化石燃料產業,用於資源開發,更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批評。

Microsoft 並非唯一遭到檢視的科技巨頭。一份研究報告揭露,包括 Microsoft、Amazon 和 Google 在內的主要雲端服務商,其碳排放數據缺乏透明度。此外,資料中心的實際碳排放量常被低估,可能遠高於這些大科技公司對外公佈的數字。

根據 The Guardian 的分析,2020 至 2022 年期間,Google、Microsoft、Meta 和 Apple 擁有的自營資料中心實際碳排放量可能比其公開數據高出 7.62 倍。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在於使用再生能源憑證 ( RECs ),這讓企業即使未直接在現場使用可再生能源,仍可聲稱使用了綠能。透過 RECs,公司得以報告「基於市場」( market-based ) 的排放數據,而非「基於地點」( location-based ) 的數據。前者通常大幅低於後者,因為「基於地點」的排放更接近資料中心實際產生的碳排放量。

若排除 RECs 和碳抵換憑證,Microsoft 及其他科技巨頭的真實碳排放數據顯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若將這些公司視為一個國家,其 2022 年的總碳排放量在全球排名第 33 位,介於菲律賓與阿爾及利亞之間。這突顯了資料中心需求快速增長對環境的影響,也對碳排放報告的透明性提出質疑。

在 AI 創新與永續發展間的平衡挑戰:Microsoft 的抉擇

Microsoft 將 AI 創新與永續發展並列為核心目標,突顯技術進步與環境責任之間的矛盾與挑戰。該公司在基礎建設與碳權上的巨額投入,展現了其面對環境挑戰的決心。

然而,AI 技術的迅猛發展可能超越這些努力,使其實現 2030 年負碳目標充滿困難。儘管碳權交易與再生能源投資等行動邁出了重要一步,但 AI 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反映了需要更全面的系統性改革。

達成氣候目標不僅需要資金支持,更需要在透明度與問責上做出長期承諾。Microsoft 如何應對這些多重挑戰,不僅將影響自身發展,更將對科技領域的永續創新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AI革命的隱藏成本,能耗與碳排有多少?

2024自願性碳市場總回顧

Google 於印度簽訂史上最大規模生物炭碳權交易

生態系統復育後的土壤碳匯變化研究

2027 會是碳市場的重要轉折點?

2024 會是碳權市場低迷氛圍的盡頭嗎?

Frontier:推動碳移除技術創新的採購聯盟

數位監測:推動碳權市場的未來

可口可樂下修 2035 環境目標

淨零轉型:企業面對的壓力與機會

從創新基金到第一座木造資料中心,微軟的負碳雄心如何實現?


avatar-img
14會員
143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細雨徐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介紹自願碳市場 (VCMs) 中碳權的品質評估方式。Sylvera 公司提出其評估碳權品質的三大核心支柱:穩健的碳會計、外加性以及持久性,並額外考量共同效益。文中詳細說明 Sylvera 如何利用實地研究、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模型評估近 200 個碳專案。
Gold Standard 推出全球碳市場法規追蹤工具,協助企業、政府和投資者更有效掌握碳抵換相關法規。此工具涵蓋自願性碳市場及《巴黎協定》第 6 條下的國際合作機制,追蹤已實施的法規及規範。Gold Standard 也與新加坡及 Verra 合作,推動第 6.2 條碳權協議開發,簡化工作流程。
本文探討非洲碳權市場的現況、潛力與挑戰。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在氣候融資和基礎設施方面卻有所不足。自願碳市場 (VCMs) 被視為吸引氣候融資和促進綠色發展的工具,但其過去曾飽受質疑。非洲碳市場倡議 (ACMI) 的啟動為非洲碳市場帶來新的希望,但仍需克服政治、經濟、社會和結構性等多重挑戰。
川普再次退出巴黎協定,突顯美國對氣候領導角色的放棄;此舉將助長其他國家削弱承諾,引發對國際合作信任質疑。美國缺席可能阻礙全球減碳進程,影響依賴美國資金與技術的國家。川普推動化石燃料政策,對清潔能源和長期環境永續構成威脅,雖有部分排放減少的預估,實際影響仍需觀察,全球正密切關注其政策對氣候行動的影響。
本文介紹「海洋生物質儲存方法學」草案,此方法為將生物質儲存在缺氧海洋盆地中,以實現長期二氧化碳移除的標準和流程。草案詳細說明了生物質的資格要求、風險評估、監測方法、碳儲存量和排放量的計算方法,以及不確定性評估。其目標是確保海洋生物質儲存的可靠性和持久性,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和社會的負面影響。
日本積極參與碳市場並結合國內努力與國際合作,成為氣候行動的全球典範。與印尼簽署雙邊協議展示了如何通過合作解決供應鏈問題並推動能源轉型,像 Marubeni MOL Forests 的專案凸顯自然基礎解決方案在環境與經濟之間的平衡潛力。這些舉措與永續經濟的目標一致,其影響將顯著推進氣候變遷應對。
本文介紹自願碳市場 (VCMs) 中碳權的品質評估方式。Sylvera 公司提出其評估碳權品質的三大核心支柱:穩健的碳會計、外加性以及持久性,並額外考量共同效益。文中詳細說明 Sylvera 如何利用實地研究、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模型評估近 200 個碳專案。
Gold Standard 推出全球碳市場法規追蹤工具,協助企業、政府和投資者更有效掌握碳抵換相關法規。此工具涵蓋自願性碳市場及《巴黎協定》第 6 條下的國際合作機制,追蹤已實施的法規及規範。Gold Standard 也與新加坡及 Verra 合作,推動第 6.2 條碳權協議開發,簡化工作流程。
本文探討非洲碳權市場的現況、潛力與挑戰。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在氣候融資和基礎設施方面卻有所不足。自願碳市場 (VCMs) 被視為吸引氣候融資和促進綠色發展的工具,但其過去曾飽受質疑。非洲碳市場倡議 (ACMI) 的啟動為非洲碳市場帶來新的希望,但仍需克服政治、經濟、社會和結構性等多重挑戰。
川普再次退出巴黎協定,突顯美國對氣候領導角色的放棄;此舉將助長其他國家削弱承諾,引發對國際合作信任質疑。美國缺席可能阻礙全球減碳進程,影響依賴美國資金與技術的國家。川普推動化石燃料政策,對清潔能源和長期環境永續構成威脅,雖有部分排放減少的預估,實際影響仍需觀察,全球正密切關注其政策對氣候行動的影響。
本文介紹「海洋生物質儲存方法學」草案,此方法為將生物質儲存在缺氧海洋盆地中,以實現長期二氧化碳移除的標準和流程。草案詳細說明了生物質的資格要求、風險評估、監測方法、碳儲存量和排放量的計算方法,以及不確定性評估。其目標是確保海洋生物質儲存的可靠性和持久性,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和社會的負面影響。
日本積極參與碳市場並結合國內努力與國際合作,成為氣候行動的全球典範。與印尼簽署雙邊協議展示了如何通過合作解決供應鏈問題並推動能源轉型,像 Marubeni MOL Forests 的專案凸顯自然基礎解決方案在環境與經濟之間的平衡潛力。這些舉措與永續經濟的目標一致,其影響將顯著推進氣候變遷應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境挑戰。從氣候變化到資源枯竭,保護地球已經成為每個人的責任。而“投資我們的星球-地球”正是這樣一個倡議,旨在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可持續發展和環保行動。本文將探討我們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為地球的未來投資。
Thumbnail
【因應 2050 年淨零排放政策的推展,企業面臨能源轉型,朝向永續目標前行。(圖/ 巨茂應材提供)】 (記者李婉如報導 )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抬頭,ESG(環境保護 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 Social、公司治理 Governance)也愈發受到重視,除了聯合國通過《全球海洋公約》
在當今世界,環境保護和資訊安全已成為個人與企業無法忽視的重要議題。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和日益頻繁的數位威脅,使得降低碳足跡與提升資安成為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每個人都知道地球在發燒,個人的力量雖然很微小,卻也是守護地球的大力量,大企業們更是不敢懈怠,除了研發各種專利降低汙染外,在商標佈局上也是不遺餘力,在我國又以統一企業申請案量最高。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建伸智慧綠建築以創新、誠信、服務為宗旨,致力提供最好的專業服務,使每棟建築都能展現智慧綠色革命(圖/建伸智慧綠建築提供)】 【李婉如/ 報導】全球碳排放量,約40%由建築產業所貢獻,在世界高度環保意識倡導下,全球已有130多個國家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面對趨勢的演變,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環境挑戰。從氣候變化到資源枯竭,保護地球已經成為每個人的責任。而“投資我們的星球-地球”正是這樣一個倡議,旨在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可持續發展和環保行動。本文將探討我們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為地球的未來投資。
Thumbnail
【因應 2050 年淨零排放政策的推展,企業面臨能源轉型,朝向永續目標前行。(圖/ 巨茂應材提供)】 (記者李婉如報導 )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抬頭,ESG(環境保護 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 Social、公司治理 Governance)也愈發受到重視,除了聯合國通過《全球海洋公約》
在當今世界,環境保護和資訊安全已成為個人與企業無法忽視的重要議題。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和日益頻繁的數位威脅,使得降低碳足跡與提升資安成為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每個人都知道地球在發燒,個人的力量雖然很微小,卻也是守護地球的大力量,大企業們更是不敢懈怠,除了研發各種專利降低汙染外,在商標佈局上也是不遺餘力,在我國又以統一企業申請案量最高。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減碳、碳排、碳權的議題近年來備受矚目,然而碳權交易對大環境減碳目標效果有限。為了有效因應減碳趨勢,生產製造業應該從源頭推動減碳的活動,包括改善生產製程、整備舊設備、使用環保材質、減量/再生/再利用(3R)等。優質、快速的生產製造管理改善是減碳課題的核心基礎功課。
Thumbnail
【建伸智慧綠建築以創新、誠信、服務為宗旨,致力提供最好的專業服務,使每棟建築都能展現智慧綠色革命(圖/建伸智慧綠建築提供)】 【李婉如/ 報導】全球碳排放量,約40%由建築產業所貢獻,在世界高度環保意識倡導下,全球已有130多個國家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面對趨勢的演變,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