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碳移除遇上F1:科技巨頭與賽車運動的新氣候實驗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言

這陣子 F1 電影上映,口碑與票房皆獲豐收。F1 在商業上的成功讓更多人認識到這項運動品牌,也連帶擁有更深遠的影響力。

Carbon Herald 新社論討論到在 F1 中帶入更多碳移除的可能性。

目前 F1 設定下的目標是 2030 淨零排放,難度相當高。除了賽事過程,場地搭設、設備維護、行政運作以及賽季期間的物流運輸都帶有相當大的碳排量,尤其是物流與旅行的部分更是其中大宗。除了本身使用各種減量措施,盡可能降低排放量之外,搭配各種碳移除方案同樣是可行做法。

科技巨頭砸錢養出 F1 的碳排問題,也意外開出轉型永續的大好機會

Oracle 每年斥資 1 億美元,將品牌大喇喇地印上 Red Bull 的 F1 賽車;Google 也對 McLaren 投入相當預算;Microsoft 則支持 BWT Alpine F1 Team

但無論是哪支車隊,F1 本身的競速魅力和驚人性能,其實都建築在高碳排的燃料之上。

事實上,​科技巨頭們自己也有碳排問題。隨著 AI 資料中心迅速擴建,這些科技公司消耗的電力暴增,再加上大量使用水泥與鋼材建設設施,碳足跡急遽飆升。為了解套,他們正將目光轉向碳移除。

這項技術能從大氣中直接移除二氧化碳,並將其長期封存,相當於將碳排「反轉」,把對氣候變遷的影響降到零。MicrosoftGoogleStripeShopify 等企業早已把碳移除納入策略,抵銷難以避免的排放來源。Microsoft 更承諾採購高達 1,860 萬噸的碳移除量。

如果 F1 願意參考科技業的淨零手法,不但能緩解自身的碳排問題,還有機會強化它作為氣候科技創新場域的角色,在永續賽道上跑得更遠。F1 為減碳已投入不少資源,這點值得肯定。多年來,這項運動斥資數百萬美元開發永續燃料、導入油電混合技術,甚至也開始小規模採購碳移除服務,目標是在 2030 年達成重大減排。

然而,寄望生質燃料的路線卻卡關了:目前最先進、預計用於 F1 的生質燃料,每公升價格高達 300 美元,是傳統燃料的 10 倍,碳排放改善卻只有些微差距。如此高昂的成本,卻無法帶來顯著環境效益,對任何非財力雄厚者來說,實在難以接受。

反觀科技巨頭所採取的碳移除解法,如果用來處理 F1 的燃料排放,只需每公升額外增加 30 美元,減碳效益卻遠優於生質燃料,性價比高出十倍。

不只科技業看好這條路,政府也開始動起來。英國政府正在考慮把​碳移除納入碳交易制度,一旦實施,從大氣中移除 CO₂,將與「不排放」獲得同樣的減碳認定。英國氣候變遷委員會預估,到 2050 年,全國每年需達到 3,580 萬公噸的碳移除量。

這樣的轉變將產生重大影響,而 F1,正好處在能引領這場革命的理想位置。

在所有運動賽事中,F1 的碳足跡大概是被放大檢視得最徹底的——每一克燃料燃燒都被登錄、每一段運輸行程都有精準追蹤、每一場比賽都吸引超過 5 億觀眾,而這些觀眾如今越來越關心賽事背後的碳排放與環境代價。若要找一個最適合作為碳移除技術試驗場的場域,F1 幾乎是不二人選。

更重要的是,F1 並不需要等著被推動。這項運動本身每年就創造 25 億美元營收,光是沙烏地阿拉伯大獎賽就貢獻 1 億美元——資金早已到位,缺的只是觀念的轉變:碳移除不是支出,而是賽車歷史上最值得投入的研發投資。

問問任何一位 F1 車隊領隊,他都會告訴你,F1 向來就是一場「技術轉移」的實驗。碟煞系統、碳纖維結構、混合動力引擎……這些今日普遍應用於消費市場的技術,最初都是在 200 英里的時速下被淬鍊出來的。

碳移除是下一個能讓 F1 展現創新領導力的重大舞台。這不再只是紙上談兵,不是又一個學術報告或試驗計畫,而是真刀真槍的實戰——在高壓下完成部署,由頂尖車隊彼此較勁,誰能做得更多、更快、更有效。

試想一下:MercedesAston MartinRed Bull 除了拚圈速,還能比拚誰減掉的 CO₂ 公噸數更多,還有經過第三方認證的碳移除量。當全球最厲害的工程團隊,將 F1 的創新精神延伸到「清理大氣」這個新戰場,後果將非同小可。

這並不是什麼漂綠行銷,而是一個切實可行、經濟合理的永續解方。

F1 每週高達 5 億的觀賽人數,本身就構成一個空前的擴散機會——讓碳移除被看見,也讓 F1 成為氣候行動的領跑者。這場比賽已經起跑,而這一次,人人都有機會站上頒獎台。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Mercedes F1 車隊投資 Chestnut Carbon 碳權,推動永續發展新里程
英國擬將負排放納入碳交易機制
英國與歐盟碳交易體系連結:減碳關鍵與挑戰
英國政府推出自願性碳權市場誠信原則
法拉利的永續競賽,能像他們的超跑一樣迅速嗎?
Google 於印度簽訂史上最大規模生物炭碳權交易
微軟與簽署 1,800 萬噸碳權合約,推動碳市場邁向成熟
從創新基金到第一座木造資料中心,微軟的負碳雄心如何實現?
Microsoft 斥資 8 億美元投入 BECCS 碳移除計畫
Microsoft 與 Carbon Direct 推動海洋碳移除新標準
AI浪潮下的碳排責任:Microsoft的350萬碳權承諾與永續挑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細雨徐行-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31會員
276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細雨徐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7/08
歐盟執委會提出至204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削減90%的新氣候目標,首次開放最多3%可透過高品質國際碳權達成。此舉在兼顧產業壓力與氣候承諾間尋求平衡,引發支持者與批評者間激辯。改革亦將影響2035年巴黎協定更新承諾及全球碳市場發展。歐盟計劃2026年制定統一碳權標準,強調透明性與完整性,防止漂綠。
Thumbnail
2025/07/08
歐盟執委會提出至204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削減90%的新氣候目標,首次開放最多3%可透過高品質國際碳權達成。此舉在兼顧產業壓力與氣候承諾間尋求平衡,引發支持者與批評者間激辯。改革亦將影響2035年巴黎協定更新承諾及全球碳市場發展。歐盟計劃2026年制定統一碳權標準,強調透明性與完整性,防止漂綠。
Thumbnail
2025/07/07
本文介紹全球氣候行動與巴黎協定目標之間的差距研究,著重於公平的國家排放配額計算。分析了科學不確定性、全球減緩策略和公平性原則(責任、能力、平等)等多重因素對排放配額的影響,並運用數值模型計算不同情境下的國家排放配額,揭示許多國家現行減排目標與公平配額之間的顯著差距,並指明瞭國際氣候融資的需求與潛力。
Thumbnail
2025/07/07
本文介紹全球氣候行動與巴黎協定目標之間的差距研究,著重於公平的國家排放配額計算。分析了科學不確定性、全球減緩策略和公平性原則(責任、能力、平等)等多重因素對排放配額的影響,並運用數值模型計算不同情境下的國家排放配額,揭示許多國家現行減排目標與公平配額之間的顯著差距,並指明瞭國際氣候融資的需求與潛力。
Thumbnail
2025/07/04
本文探討美國碳移除產業在川普政府上任後所面臨的挑戰與轉變。在拜登政府時期,CDR 產業蓬勃發展,獲得大量政府資金支持;然而,川普政府的政策轉向,導致聯邦政府資金縮減,政策支持減弱。儘管如此,部分業者仍持樂觀態度,認為自願性碳市場的成長以及全球對潔淨能源的需求,將持續推動 CDR 產業發展。
Thumbnail
2025/07/04
本文探討美國碳移除產業在川普政府上任後所面臨的挑戰與轉變。在拜登政府時期,CDR 產業蓬勃發展,獲得大量政府資金支持;然而,川普政府的政策轉向,導致聯邦政府資金縮減,政策支持減弱。儘管如此,部分業者仍持樂觀態度,認為自願性碳市場的成長以及全球對潔淨能源的需求,將持續推動 CDR 產業發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周一晚間川普與馬斯克在X平台上的談話,提到相關政策看法,整體包括重要的企業減稅、支持核電(或改名扭轉市場對安全性的擔憂)、傳統汽車與電動車的平衡可能性、加快FDA工作(新藥)、攔截飛彈系統等,可能目標在全面性的政策平衡,有助淡化企業與個人稅制擔憂、製造活動、國防、能源與替代能源、生技製藥等推展。
Thumbnail
周一晚間川普與馬斯克在X平台上的談話,提到相關政策看法,整體包括重要的企業減稅、支持核電(或改名扭轉市場對安全性的擔憂)、傳統汽車與電動車的平衡可能性、加快FDA工作(新藥)、攔截飛彈系統等,可能目標在全面性的政策平衡,有助淡化企業與個人稅制擔憂、製造活動、國防、能源與替代能源、生技製藥等推展。
Thumbnail
整體串流媒體、廣告、雲端等數字服務的收入表現維持增長,特斯拉儲能業務年增翻倍,成為業務成長動能,抵銷汽車收入小幅下滑但季度小幅回升的週期表現,Google雲端業務的營運獲利表現保持高增長,市場維持多頭震盪整理、巨型股仍有多頭突破壓力,影響指數,中小型股相對表現。
Thumbnail
整體串流媒體、廣告、雲端等數字服務的收入表現維持增長,特斯拉儲能業務年增翻倍,成為業務成長動能,抵銷汽車收入小幅下滑但季度小幅回升的週期表現,Google雲端業務的營運獲利表現保持高增長,市場維持多頭震盪整理、巨型股仍有多頭突破壓力,影響指數,中小型股相對表現。
Thumbnail
福斯大舉投入新一代電動車與汽車軟體,Waymo開放舊金山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市場仍將關注今年AI車用與自動駕駛,昨日市場輪動震盪並以科技股主要表現,債券維持表現,整體維持中性偏強,靜待市場表態格局。
Thumbnail
福斯大舉投入新一代電動車與汽車軟體,Waymo開放舊金山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市場仍將關注今年AI車用與自動駕駛,昨日市場輪動震盪並以科技股主要表現,債券維持表現,整體維持中性偏強,靜待市場表態格局。
Thumbnail
特斯拉股東會後市場反應、Omniverse 應用前景和未來的軟硬體整合。文章提供了有助於投資者理智冷靜地應對市場變化的建議。 不過這篇文章的SEO表現需要改善。想要進行SEO優化的關鍵字將針對文章的投資相關主題展開。
Thumbnail
特斯拉股東會後市場反應、Omniverse 應用前景和未來的軟硬體整合。文章提供了有助於投資者理智冷靜地應對市場變化的建議。 不過這篇文章的SEO表現需要改善。想要進行SEO優化的關鍵字將針對文章的投資相關主題展開。
Thumbnail
抵達目的地前,飛機降落時,從機窗俯瞰,直到地平線的盡頭,都是廣袤的雨林。
Thumbnail
抵達目的地前,飛機降落時,從機窗俯瞰,直到地平線的盡頭,都是廣袤的雨林。
Thumbnail
探討特斯拉的投資理由、未來機會、全自動駕駛(FSD)監管問題、AI訓練投入,以及最新的財報表現。了解特斯拉如何在電動車和AI市場中創造未來,並對特斯拉的未來前景進行深入分析。
Thumbnail
探討特斯拉的投資理由、未來機會、全自動駕駛(FSD)監管問題、AI訓練投入,以及最新的財報表現。了解特斯拉如何在電動車和AI市場中創造未來,並對特斯拉的未來前景進行深入分析。
Thumbnail
法拉利偷學馬斯克噴射推進? 近日,義大利著名跑車製造商Ferrari向外界展示了一項前所未見的創新專利技術,這項技術被認為能夠大幅提升超級跑車的操控性能。該專利描述了一種嶄新的"氣體推進系統"。
Thumbnail
法拉利偷學馬斯克噴射推進? 近日,義大利著名跑車製造商Ferrari向外界展示了一項前所未見的創新專利技術,這項技術被認為能夠大幅提升超級跑車的操控性能。該專利描述了一種嶄新的"氣體推進系統"。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去年也說明過了,就是機器人的產業崛起想像 我們目前頂多習慣LEVEL 2~3 而下一個等級是系統全自動,這需要更多的法規還有硬體+軟體進步 我還是跟2020年看法一樣.電動車2025年群雄割據結束後,就會邁入下一個階段 之後就是軟體也會開始有成長期空間 2020年說要先硬體普及後才能開
Thumbnail
提供對歐洲對小朋友友善政策、家庭生活哲學、DIY文化、投資策略、及蘋果電動車計劃終止等主題的深入探討。探討ESG概念對企業的影響,文章涵蓋了家庭、投資、及科技三大領域的關鍵趨勢。透過專業分析,AI技術在未來發展中的角色。此外,還探討了汽車產業的未來趨勢,包括對新興電動車市場的影響。
Thumbnail
提供對歐洲對小朋友友善政策、家庭生活哲學、DIY文化、投資策略、及蘋果電動車計劃終止等主題的深入探討。探討ESG概念對企業的影響,文章涵蓋了家庭、投資、及科技三大領域的關鍵趨勢。透過專業分析,AI技術在未來發展中的角色。此外,還探討了汽車產業的未來趨勢,包括對新興電動車市場的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