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陣子 F1 電影上映,口碑與票房皆獲豐收。F1 在商業上的成功讓更多人認識到這項運動品牌,也連帶擁有更深遠的影響力。
Carbon Herald 新社論討論到在 F1 中帶入更多碳移除的可能性。
目前 F1 設定下的目標是 2030 淨零排放,難度相當高。除了賽事過程,場地搭設、設備維護、行政運作以及賽季期間的物流運輸都帶有相當大的碳排量,尤其是物流與旅行的部分更是其中大宗。除了本身使用各種減量措施,盡可能降低排放量之外,搭配各種碳移除方案同樣是可行做法。科技巨頭砸錢養出 F1 的碳排問題,也意外開出轉型永續的大好機會
Oracle 每年斥資 1 億美元,將品牌大喇喇地印上 Red Bull 的 F1 賽車;Google 也對 McLaren 投入相當預算;Microsoft 則支持 BWT Alpine F1 Team。
但無論是哪支車隊,F1 本身的競速魅力和驚人性能,其實都建築在高碳排的燃料之上。
事實上,科技巨頭們自己也有碳排問題。隨著 AI 資料中心迅速擴建,這些科技公司消耗的電力暴增,再加上大量使用水泥與鋼材建設設施,碳足跡急遽飆升。為了解套,他們正將目光轉向碳移除。
這項技術能從大氣中直接移除二氧化碳,並將其長期封存,相當於將碳排「反轉」,把對氣候變遷的影響降到零。Microsoft、Google、Stripe 和 Shopify 等企業早已把碳移除納入策略,抵銷難以避免的排放來源。Microsoft 更承諾採購高達 1,860 萬噸的碳移除量。
如果 F1 願意參考科技業的淨零手法,不但能緩解自身的碳排問題,還有機會強化它作為氣候科技創新場域的角色,在永續賽道上跑得更遠。F1 為減碳已投入不少資源,這點值得肯定。多年來,這項運動斥資數百萬美元開發永續燃料、導入油電混合技術,甚至也開始小規模採購碳移除服務,目標是在 2030 年達成重大減排。
然而,寄望生質燃料的路線卻卡關了:目前最先進、預計用於 F1 的生質燃料,每公升價格高達 300 美元,是傳統燃料的 10 倍,碳排放改善卻只有些微差距。如此高昂的成本,卻無法帶來顯著環境效益,對任何非財力雄厚者來說,實在難以接受。
反觀科技巨頭所採取的碳移除解法,如果用來處理 F1 的燃料排放,只需每公升額外增加 30 美元,減碳效益卻遠優於生質燃料,性價比高出十倍。
不只科技業看好這條路,政府也開始動起來。英國政府正在考慮把碳移除納入碳交易制度,一旦實施,從大氣中移除 CO₂,將與「不排放」獲得同樣的減碳認定。英國氣候變遷委員會預估,到 2050 年,全國每年需達到 3,580 萬公噸的碳移除量。
這樣的轉變將產生重大影響,而 F1,正好處在能引領這場革命的理想位置。
在所有運動賽事中,F1 的碳足跡大概是被放大檢視得最徹底的——每一克燃料燃燒都被登錄、每一段運輸行程都有精準追蹤、每一場比賽都吸引超過 5 億觀眾,而這些觀眾如今越來越關心賽事背後的碳排放與環境代價。若要找一個最適合作為碳移除技術試驗場的場域,F1 幾乎是不二人選。
更重要的是,F1 並不需要等著被推動。這項運動本身每年就創造 25 億美元營收,光是沙烏地阿拉伯大獎賽就貢獻 1 億美元——資金早已到位,缺的只是觀念的轉變:碳移除不是支出,而是賽車歷史上最值得投入的研發投資。
問問任何一位 F1 車隊領隊,他都會告訴你,F1 向來就是一場「技術轉移」的實驗。碟煞系統、碳纖維結構、混合動力引擎……這些今日普遍應用於消費市場的技術,最初都是在 200 英里的時速下被淬鍊出來的。
碳移除是下一個能讓 F1 展現創新領導力的重大舞台。這不再只是紙上談兵,不是又一個學術報告或試驗計畫,而是真刀真槍的實戰——在高壓下完成部署,由頂尖車隊彼此較勁,誰能做得更多、更快、更有效。
試想一下:Mercedes、Aston Martin、Red Bull 除了拚圈速,還能比拚誰減掉的 CO₂ 公噸數更多,還有經過第三方認證的碳移除量。當全球最厲害的工程團隊,將 F1 的創新精神延伸到「清理大氣」這個新戰場,後果將非同小可。
這並不是什麼漂綠行銷,而是一個切實可行、經濟合理的永續解方。
F1 每週高達 5 億的觀賽人數,本身就構成一個空前的擴散機會——讓碳移除被看見,也讓 F1 成為氣候行動的領跑者。這場比賽已經起跑,而這一次,人人都有機會站上頒獎台。
相關文章
歡迎留言分享,也期待你追蹤並加入沙龍,一起關心氣候變遷與碳移除。
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連結整理如下:
Mercedes F1 車隊投資 Chestnut Carbon 碳權,推動永續發展新里程
英國擬將負排放納入碳交易機制
英國與歐盟碳交易體系連結:減碳關鍵與挑戰
英國政府推出自願性碳權市場誠信原則
法拉利的永續競賽,能像他們的超跑一樣迅速嗎?
Google 於印度簽訂史上最大規模生物炭碳權交易
微軟與簽署 1,800 萬噸碳權合約,推動碳市場邁向成熟
從創新基金到第一座木造資料中心,微軟的負碳雄心如何實現?
Microsoft 斥資 8 億美元投入 BECCS 碳移除計畫
Microsoft 與 Carbon Direct 推動海洋碳移除新標準
AI浪潮下的碳排責任:Microsoft的350萬碳權承諾與永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