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體需求狂飆】與NAND flash搭配的晶片

Goldie 小金鷹-avatar-img
發佈於🔼半導體產業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當市場只盯著「NAND 價格起飛」時,聰明的投資人,應該開始掃描整條供應鏈的放大效應。每一顆容量翻倍、速度升級的 NAND 背後,都意味著:更複雜的控制器晶片(SSD/eMMC/UFS Controller)、更高功耗與更多軌電壓需要的 PMIC / DC-DC / LDO、更高速介面帶來的 PHY / SerDes / 介面橋接 IC,以及為了可靠度與安全性增加的 溫度感測、安全加密 IC、ESD 保護元件 需求同步起飛

raw-image

撰文|編輯部|2025年11月


「NAND flash 搭配的晶片」分成幾大類來看,基本上只要是用到 NAND 的系統,通常都不是單獨一顆 NAND,而是一整組「控制+記憶體+電源管理+介面」一起出現。


一、最核心:控制類晶片(Controller / SoC)

這是跟 NAND 關係最直接的晶片族群。

NAND / SSD 控制器(NAND Flash Controller / SSD Controller)

  • 管理 NAND:讀寫排程、壽命管理(Wear leveling)、壞塊管理(Bad block management)
  • 強化資料可靠度:ECC / LDPC 編碼解碼
  • 寫入最佳化:寫入合併、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
  • 介面轉換:NAND ↔ 主機介面(SATA / PCIe / NVMe / ONFI / Toggle)

會出現的場合:2.5” / M.2 SSD、USB 隨身碟控制器、SD / microSD 卡控制器、工業用嵌入式模組(SATA DOM、mSATA、CFast…)

eMMC / UFS 控制器(通常是封裝內 SoC 一部分)

  • 對外:用標準介面(eMMC / UFS)跟 AP/SoC 溝通
  • 封裝內部:實際接 NAND die,負責所有 NAND 管理邏輯

出現場合:手機、平板、消費性裝置(相機、TV、機上盒、IoT)

應用處理器 SoC(內建 NAND 控制 IP)

某些 MCU / SoC 直接內建「NAND Flash Controller」IP:提供 NAND 介面(8/16-bit parallel NAND, ONFI 等)。ECC 引擎、壞塊管理由 SoC 韌體+硬體協同完成

出現場合:工控機、路由器、NAS、機上盒、Boot NAND(例如啟動程式放在 SLC NAND)


二、記憶體搭配:快取 & Buffer 類晶片

NAND 本身速度不穩定、寫入特性特殊,所以常常需要其他記憶體幫忙做 buffer。

DRAM / LPDDR(當作 SSD 或控制器的外掛快取)

FTL(Flash Translation Layer)表格儲存、Cache 讀寫資料

出現場合:

      • Client / Enterprise SSD:外掛一顆或多顆 DDR3/DDR4/DDR5 / LPDDR4/5
      • 高階 UFS/eMMC 內部也可能用 embedded DRAM / SRAM 當 Cache

SRAM(控制器內建)

放在控制器晶片裡,用來存暫存資料、指令隊列、metadata,所有 NAND 控制器幾乎一定內建 SRAM

Pseudo-SLC / SLC Cache(其實是 NAND,但被當成高速快取區)

不算額外一顆晶片,但在系統架構上會被當作「快取層」,補足 NAND 性能。


三、電源相關:供電 & 保護類晶片

NAND 對電壓、電源穩定度很敏感,周邊一定會配一堆電源 IC

PMIC(Power Management IC) / 電源管理晶片

專門負責:把 5V / 12V 轉成 NAND / 控制器所需的多組電壓(例如 1.2V / 1.8V / 3.3V);有些 SSD 控制器會搭配專用 PMIC(尤其 PCIe Gen4/Gen5 高功耗 SSD)

LDO / DC-DC Converter(穩壓、降壓

SSD PCB 上給 NAND / DRAM / Controller 個別供電;eMMC / UFS 模組封裝內或主板上為儲存系統供電。

SuperCap / Power-loss Protection 搭配控制晶片

高階企業級 SSD,附超級電容 + 保護控制 IC,斷電時讓控制器有時間把 DRAM 內資料寫回 NAND


四、介面 / 訊號相關晶片

讓 NAND 能穩定接上主機或平台的「橋樑晶片」。

PHY / SerDes / 介面收發器

跟哪些東西有關:PCIe PHY(PCIe SSD)、SATA PHY(SATA SSD)、ONFI / Toggle NAND 介面 PHY(NAND 與 Controller 間)

有些是內建在控制器 SoC 裡,有些則是獨立 IP / 模組

橋接晶片(Bridge IC)

USB-to-NAND / USB-to-SATA / USB-to-NVMe Bridge。PCIe Switch / Retimer 也可以算是間接相關(在大容量 SSD 系統或 JBOF 裡)

Level Shifter / I/O Buffer

當主控端 I/O 電壓跟 NAND 不同時,需要電壓轉換。


五、保護、偵測、輔助功能 IC

這些不是主角,但在實際 SSD / NAND 模組設計上一定會看到。

ESD 保護元件 & 保護 IC

保護 NAND 及控制器 I/O 免於靜電損傷

溫度感測 IC / 熱管理相關晶片

SSD 裡很常見,用來監控 NAND / 控制器溫度,搭配韌體做 Throttling

安全 / 加密晶片(Security IC / TPM / Crypto Engine)

有些系統會搭:外掛加密安全 IC,做資料加密、金鑰管理,或控制器內建 AES / TCG Opal / eDrive 等加密引擎


這一波可能不是「只有 NAND 在漲」,而是整個「NAND 中樞 + 周邊神經系統」一同擴張:只要是能幫 NAND 寫得更穩、讀得更快、供電更安全、介面更高速的晶片廠商,都是這波 NAND 需求飆漲下,值得特別追蹤的成長受惠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x3 Research|掌握關鍵洞察
46會員
236內容數
Tx3是一個專注於產業財報分析、投資心法與國際趨勢解析的媒體,結合產業第一線脈動、數據驅動的思考,以及全球視野下的策略觀點。 我們不是單純報導新聞,而是以犀利的眼光挑戰框架,用簡明但深刻的語言解構複雜議題,幫助讀者掌握「看懂趨勢、預判未來、做出投資好決策」的核心能力。
2025/11/11
從系統端主晶片、記憶體模組周邊 IC、供電相關 Power IC,到各式搭配 DDR4 的橋接與應用晶片,逐一拆解「搭配 DDR4 的晶片有哪些」 撰文|編輯部|2025年11月 一、系統端:內建 DDR4 控制器的主晶片 這一類就是「拿 DDR4 當工作記憶體」的主角晶片,本身內建 DDR
Thumbnail
2025/11/11
從系統端主晶片、記憶體模組周邊 IC、供電相關 Power IC,到各式搭配 DDR4 的橋接與應用晶片,逐一拆解「搭配 DDR4 的晶片有哪些」 撰文|編輯部|2025年11月 一、系統端:內建 DDR4 控制器的主晶片 這一類就是「拿 DDR4 當工作記憶體」的主角晶片,本身內建 DDR
Thumbnail
2025/11/04
要把 AI 的「算力」變成可落地的「資料力」,儲存控制器是關鍵樞紐。它同時要打通三條高速通道:主機介面(Host)、快閃記憶體介面(NAND)、工作記憶體介面(DRAM/LPDDR),外加一整套基礎類比/實體 IP(PLL、溫度感測、標準元件庫、SRAM Compiler、I/O 等)。 M31
2025/11/04
要把 AI 的「算力」變成可落地的「資料力」,儲存控制器是關鍵樞紐。它同時要打通三條高速通道:主機介面(Host)、快閃記憶體介面(NAND)、工作記憶體介面(DRAM/LPDDR),外加一整套基礎類比/實體 IP(PLL、溫度感測、標準元件庫、SRAM Compiler、I/O 等)。 M31
2025/11/04
ONFI 這種「I/O 介面」主要是給 NAND Flash 控制器 ↔ 外部 NAND 顆粒 用的,所以只要有用到「原生 NAND 顆粒」而且需要高頻寬的產品,幾乎都會用到它或同級的規格。 可以把它想成: 放在控制器晶片裡的一組 PHY / I/O 介面,負責跟外面的 NAND Flash 顆
2025/11/04
ONFI 這種「I/O 介面」主要是給 NAND Flash 控制器 ↔ 外部 NAND 顆粒 用的,所以只要有用到「原生 NAND 顆粒」而且需要高頻寬的產品,幾乎都會用到它或同級的規格。 可以把它想成: 放在控制器晶片裡的一組 PHY / I/O 介面,負責跟外面的 NAND Flash 顆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探討雙十一購物節如何從血拼轉為理性補貨,並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透過日常購物累積小額被動收入。文章分享個人購物清單(貓罐頭、Snoopy口罩、康寧杯),並提供詳細的分潤計畫申請步驟與優勢,強調此為零壓力、零門檻的理財新方式。
Thumbnail
探討雙十一購物節如何從血拼轉為理性補貨,並介紹蝦皮分潤計畫,教你如何透過日常購物累積小額被動收入。文章分享個人購物清單(貓罐頭、Snoopy口罩、康寧杯),並提供詳細的分潤計畫申請步驟與優勢,強調此為零壓力、零門檻的理財新方式。
Thumbnail
厭倦了單純消費?這篇文章帶你認識「蝦皮分潤計畫」,將你的購物習慣轉化為額外收入。從德州撲克牌組、實用晒衣架的購物經驗,到雙11購物清單與省錢技巧,作者分享如何利用分潤機制,讓每一筆花費都可能變現,實現「邊買邊賺」的雙贏局面。同時提供註冊指南與網賺優勢,邀請你也一同加入。
Thumbnail
厭倦了單純消費?這篇文章帶你認識「蝦皮分潤計畫」,將你的購物習慣轉化為額外收入。從德州撲克牌組、實用晒衣架的購物經驗,到雙11購物清單與省錢技巧,作者分享如何利用分潤機制,讓每一筆花費都可能變現,實現「邊買邊賺」的雙贏局面。同時提供註冊指南與網賺優勢,邀請你也一同加入。
Thumbnail
AI 產業正從訓練轉向推論,帶動記憶體與儲存需求爆發。SK海力士與 Seagate 兩家公司在最新的財報中展現歷史性獲利。 AI 推論如何改變儲存需求、技術突破的關鍵角色,以及未來產能策略與市場展望,揭示 AI 儲存生態系統的階層架構與長期增長潛力。
Thumbnail
AI 產業正從訓練轉向推論,帶動記憶體與儲存需求爆發。SK海力士與 Seagate 兩家公司在最新的財報中展現歷史性獲利。 AI 推論如何改變儲存需求、技術突破的關鍵角色,以及未來產能策略與市場展望,揭示 AI 儲存生態系統的階層架構與長期增長潛力。
Thumbnail
台股今(30)日開高走高,台積電、記憶體、Ai 族群走強,以及 PCB 族群買氣回籠,指數漲逾 300 點,站上 10 日線,一度進逼 26000 點大關,不過台積電最後一盤爆出 1.32 萬張大量,股價從 1320 元摜壓至 1305 元作收,大盤指數漲點收斂至 240.22 點。
Thumbnail
台股今(30)日開高走高,台積電、記憶體、Ai 族群走強,以及 PCB 族群買氣回籠,指數漲逾 300 點,站上 10 日線,一度進逼 26000 點大關,不過台積電最後一盤爆出 1.32 萬張大量,股價從 1320 元摜壓至 1305 元作收,大盤指數漲點收斂至 240.22 點。
Thumbnail
美光(Micron) 近期美光股價強勁上漲,反映出市場對其在AI浪潮中所扮演角色的高度期待。花旗銀行將其目標價由150美元上調至175美元,並重申「買進」評級,成為這一波股價上攻的直接催化劑。這不僅凸顯出分析機構對美光基本面的信心,也體現出整體市場對記憶體產業景氣復甦的期待。
Thumbnail
美光(Micron) 近期美光股價強勁上漲,反映出市場對其在AI浪潮中所扮演角色的高度期待。花旗銀行將其目標價由150美元上調至175美元,並重申「買進」評級,成為這一波股價上攻的直接催化劑。這不僅凸顯出分析機構對美光基本面的信心,也體現出整體市場對記憶體產業景氣復甦的期待。
Thumbnail
威剛2025年的預期也已經都達標了,這個都在第二季講過了 而現在是看2026年預期有沒有更好的價值或是已經沒更大的成長空間 來看2026年 2025年第三季DRAM(DDR4、DDR5)與NAND Flash價格齊揚,客戶訂單能見度持續樂觀 公司預期記憶體產業景氣持續回溫
Thumbnail
威剛2025年的預期也已經都達標了,這個都在第二季講過了 而現在是看2026年預期有沒有更好的價值或是已經沒更大的成長空間 來看2026年 2025年第三季DRAM(DDR4、DDR5)與NAND Flash價格齊揚,客戶訂單能見度持續樂觀 公司預期記憶體產業景氣持續回溫
Thumbnail
如果你想在 AI 世代掌握半導體產業的核心動向,或正考慮投資、觀察資料中心與雲端儲存的趨勢,那麼這篇文章絕對值得收藏。接下來的內容會帶你一次看懂 Micron Technology—從公司背景、業務分類、主要產品線,到 SSD 技術演進、最新財報表現與熱門新聞。
Thumbnail
如果你想在 AI 世代掌握半導體產業的核心動向,或正考慮投資、觀察資料中心與雲端儲存的趨勢,那麼這篇文章絕對值得收藏。接下來的內容會帶你一次看懂 Micron Technology—從公司背景、業務分類、主要產品線,到 SSD 技術演進、最新財報表現與熱門新聞。
Thumbnail
當投資人面對科技產業中琳瑯滿目的公司時,創見資訊或許不是最常被提及的名字,但它穩定的財務體質、長年穩健的股利政策,以及深耕工業應用與嵌入式市場的經營策略,卻讓它在競爭激烈的記憶體產業中,維持一席之地。隨著AI、5G、車用電子等應用興起,創見如何調整產品結構、面對市場轉變並維持獲利能力,值得深入探究。
Thumbnail
當投資人面對科技產業中琳瑯滿目的公司時,創見資訊或許不是最常被提及的名字,但它穩定的財務體質、長年穩健的股利政策,以及深耕工業應用與嵌入式市場的經營策略,卻讓它在競爭激烈的記憶體產業中,維持一席之地。隨著AI、5G、車用電子等應用興起,創見如何調整產品結構、面對市場轉變並維持獲利能力,值得深入探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