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FI 這種「I/O 介面」主要是給 NAND Flash 控制器 ↔ 外部 NAND 顆粒 用的,所以只要有用到「原生 NAND 顆粒」而且需要高頻寬的產品,幾乎都會用到它或同級的規格。
可以把它想成:
放在控制器晶片裡的一組 PHY / I/O 介面,負責跟外面的 NAND Flash 顆粒用 ONFI 5.1(NV-DDR3 / NV-LPDDR4,最高 3600 MT/s)溝通。撰文|編輯部|2025年11月
1. M31矽智財,規格與速度:一路做到 ONFI 6.0、頂規速率都有踩滿
- M31官方 ONFI I/O 產品線從 ONFI 3.2 → 4.0 → 4.1 → 5.0 → 5.1 → 6.0 全部列出,速度從 533 MT/s 一路拉到 4.8 GT/s(ONFI 6.0)。
- 對 ONFI 5.1,M31 在 TSMC 5nm / 6nm / 7nm 上做到 3.6 GT/s(= 規格峰值 3600 MT/s),等於把 5.1 的速度規格「吃滿」。
- 對 ONFI 6.0,則在 TSMC N3 / N6 / N7 提供 4.8 GT/s I/O,已經對齊下一代高階 SSD / AI 儲存控制器的需求。
對 SSD 控制器或客製 SoC 來說,你要做 PCIe Gen4/Gen5 甚至 Gen6,NAND 端 ONFI 速率不能拖累整體吞吐,M31 的優勢就是:ONFI 速度規格跟得很前面,而且有現成、矽驗證過的 IP。
2. 製程與晶圓廠覆蓋:55nm~3nm 一條龍,TSMC / Samsung / UMC 都有
M31 的 ONFI I/O 有非常細的 process / foundry matrix:
- TSMC:
- ONFI 3.2:55LP / 40LP
- ONFI 4.0:28HPC+
- ONFI 4.1:22ULL / 22ULP / 12FFC / 16FFC
- ONFI 5.0:12FFC / 16FFC
- ONFI 5.1:N7 / N6 / N5
- ONFI 6.0:N7 / N6 / N3
- Samsung: ONFI 5.1 on SF8(8nm)
- UMC: 40LP、28HPC+、22ULL 都有對應的 ONFI 3.2 / 4.0 / 4.1 解決方案
再加上 7nm ONFI 5.1 已完成矽驗證、並且往 5nm ONFI 5.1 與 3nm ONFI 6.0 推進,官方新聞也有明講。
這代表什麼?
- 客戶前期可能選 28/22/16/12nm,未來想要 平移到 7/6/5/3nm,都可以在同一套 IP 供應商底下做「多世代一致性設計」。
- 做大客戶(如 AI SSD 控制器、資料中心 SoC)時,對 multi-foundry、多世代重用的要求很高,M31 這種「55nm 到 3nm 一條龍,全家桶方案」是很大的競爭利基。
3. 不只賣 I/O:賣的是「ONFI Total Solution(I/O + PHY + SI + Layout 指南)」
M31 在年報和新聞裡很強調:ONFI(I/O + PHY) Total Solution,不是只給你一顆標準 cell。
ONFI 方案特點包括:
- I/O + PHY 組合:
- 除了 ONFI I/O,還有 ONFI PHY / NAND PHY(支援 ONFI 6 & JESD230G),對 high-speed SSD controller 來說,可以直接把 PHY + controller 整合。
- Signal Integrity(SI)強化:
- 官網寫明提供 FFE / DFE solution,並有 TX eye diagram 測試數據。
- 實作輔導:
- 官方新聞提到會幫客戶做 pad sequence arrangement、bumper arrangement、substrate routing suggestion,也就是封裝/佈局層面的顧問服務,替客戶處理高速 ONFI bus 的負載與損耗問題。
與許多只交一顆 IP、剩下由客戶自己「踩雷」的供應商比,M31 更像是:
「ONFI 專門顧問+IP 供應商」的混合體,主打降低整體整合風險、縮短 time-to-market。
4. 已有 AI / SSD 客戶案例背書
- 早在 2019 年,英韌科技(InnoGrit)就採用了 M31 的 PCIe 4.0/3.0 + ONFI 4.1 I/O,用在 AI 大數據應用的 SSD 控制器,雙方還強調會建立長期合作。
- 2023–2024 年的 ONFI 5.1 / 5nm / 3nm 新聞中,也有提到已獲「美國一線大廠採用」,鎖定 AI、邊緣運算與大數據儲存市場。
對後面的新客戶來說,這等於是:
- 已經有實際在雲端 / AI 儲存市場跑的Controller Tape-out 成功案例。
- 對做 Data Center SSD、AI Accelerator Local NAND、Enterprise Storage SoC 的廠商,更容易說服內部採用M31 ONFI IP 。
5. 與其他高速介面、Foundation IP 的協同效應
M31 在年報裡把 ONFI 歸在 DDR / high-speed interface 家族裡,同一家公司也提供:USB4、PCIe 5.0、LPDDR4/5、MIPI、SerDes 等一整套介面,外加 cell library、memory compiler、analog IP。
對 SSD / SoC 設計公司來說:
- 可以在同一供應商底下,同時買到:PCIe PHY + ONFI I/O/PHY + LPDDR + Foundation IP。
- 介面 IP 之間的時序/功耗/layout 統一風格,加上 M31 自家的 IP integration service,可以減少 multi-vendor integration 的風險與溝通成本。
6. 產品特性貼近 ONFI 實務痛點
ONFI I/O 產品本身也做了一些「實戰型」設計:
- 支援所有主要 ONFI 版本(3.2~6.0),且 backward compatible。
- 多種驅動強度選擇、多種接收器(Schmitt trigger + LVCMOS)可選,方便適配不同板階負載與系統 Noise。
- 內建 ODT(on-die termination)與 ZQ calibration,減少外掛電阻、簡化設計。
- 提供 CTT / LTT 模式,對應 NV-DDR3 / NV-LPDDR4 類型的 ONFI 介面。
這些都對「高頻寬、多通道 SSD 控制器」很有實際幫助:高速 ONFI 介面最怕 SI 跑不過,M31是把這些「麻煩事」先在 IP 端做完。
M31 在 ONFI 的競爭優勢:「多製程、多晶圓廠、從 55nm 到 3nm 全版本 ONFI 的 total solution 供應商,已被 AI / 大數據 SSD 客戶實戰驗證,並提供從 I/O、PHY 到封裝佈局、SI 調校的一站式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