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13 的 iOS 演講與教學影片

13-avatar-img
發佈於📦 SwiftUI & TCA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前兩天公告的內嵌 YouTube 影片跳轉位置的功能,我發現在手機上無法操作,已經修好了。

說到 YouTube,趁機跟會員介紹一下我的 iOS 演講與教學影片有哪些、可以在哪裡看到。一方面是簡單回顧,一方面是我最新的教學影片有公開,請看到最後。

iPlayground 2019 | 初代 SwiftUI 就用來寫 Watch App 吧!

生平第一次在研討會演講是 iPlayground 2019,也就是 SwiftUI 推出那年。因為 2018 舉辦第一屆 iPlayground 時,看到許多講者活躍的表現,激起我挑戰講台。

為什麼題目我選了用 SwiftUI 做 Watch app 呢?據說 SwiftUI 本來是為了 watchOS 而開發的。因為 Apple Watch 需要非常節能,不能直接把 UIKit 搬過去,最早的運算甚至是在 iPhone 上進行的,Apple Watch 只負責顯示。這個架構非常難開發,所以才有了 SwiftUI。

當時 SwiftUI 才剛開始,用的人少、拿來寫 Watch app 就更少了,有夠邊緣的,我甚至用了「末梢開發」這個詞。不過,第一版的 SwiftUI 在 watchOS 上的問題遠比 iOS 少,是個很有趣的開發平台。這個題目是所有我演講過最喜歡的。

iPlayground 2020 | iOS 開發者 13 倍速技巧

第二次在 iPlayground 演講,我從加速工作流程的角度分享各種技巧。

當時的很多實踐精神,到現在也都延續著。回頭看這場演講的話,應該可以看到不少 13+ 文章的前身。

MOPCON 2021 | SwiftUI 導覽狀態探究

iPlayground 因為疫情的緣故停辦。MOPCON 則是改成線上舉行,邀請我分享。

當時 SwiftUI 的 Navigation 機制不太好用,許多開發者在研究如何有效管理狀態。

後來 Apple 推出了新的 Navigation 機制,所以這場演講的內容已經過時,剩下考古價值。

iPlayground 2024 | Why SwiftUI? Why TCA?

這場演講,13+ 的讀者應該比較熟悉,因為之前的文章分享過了。想再被推坑一次 TCA 的話就來複習吧!

我當時所在的團隊是台灣少數積極使用 TCA 的團隊,我們覺得很值得推薦,所以去推坑。當然那也不是我第一次公開講 TCA,早就在 YouTube 上連載「配飯吃」系列了。

很高興到了隔年的 iPlayground 2025,TCA 成為架構題目的顯學。連 iPlayground 的開源 iOS App 也是用 TCA 寫的(try! Swift Tokyo 的 App 也是用 TCA,所以我是有點互相切磋的意思)。細節可以回顧這篇📖為什麼現在是學習 TCA 的最好時機?

至於 iPlayground 2025 的演講,影片目前沒有公開,不過可以看這篇💪為何我選擇「個人軟體時代」作為 iPlayground 閉幕題目。希望可以緩解一些工程師的 AI 焦慮或職業倦怠。

教學授課影片

自從 2024 年起,我開始接到 Apple 台灣教育團隊的邀請與合作,到校園授課,包括學生比賽的講座。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91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 實用技巧、📦 SwiftUI & TCA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13+
2.1K會員
126內容數
13 以 10+ 年 iOS 開發經驗為基礎撰寫,助你在 AI 時代成為更有自信的技術工作者。 ❤️ 支持 13 創作! 🤖 AI 工具實戰經驗與深度思考 🧠 軟體開發思維、職涯發展建議 💡 實用技巧與踩坑經驗分享 😔 開發者身心健康與職業傷害
13+的其他內容
2025/11/12
這場 Meet with Apple 研討會不但內容超級實用,而且少見採用現場活動兼直播形式,讓人回想到以前的 WWDC!我幫你把重點位置都標記好,可以直接在 13+ 網頁點連結跳轉。
2025/11/12
這場 Meet with Apple 研討會不但內容超級實用,而且少見採用現場活動兼直播形式,讓人回想到以前的 WWDC!我幫你把重點位置都標記好,可以直接在 13+ 網頁點連結跳轉。
2025/11/05
我讓 Claude Code 讀了 13+ 專欄。它推坑說:這不是「教學文件」,而是「資深開發者的經驗分享」。對於想成長的 iOS 工程師來說,訂閱這個專欄的 ROI 遠高於買一本技術書,因為內容更新、更貼近實戰、更有人味。
Thumbnail
2025/11/05
我讓 Claude Code 讀了 13+ 專欄。它推坑說:這不是「教學文件」,而是「資深開發者的經驗分享」。對於想成長的 iOS 工程師來說,訂閱這個專欄的 ROI 遠高於買一本技術書,因為內容更新、更貼近實戰、更有人味。
Thumbnail
2025/11/04
整理我最常修改、實用度最高的 Xcode 設定,順便分享幾個容易忽略的技巧。相信你看完會學到新招。
Thumbnail
2025/11/04
整理我最常修改、實用度最高的 Xcode 設定,順便分享幾個容易忽略的技巧。相信你看完會學到新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有夠好運🍀🍀🍀 Kuma要來分享之前入手的好物🎁 以及輕鬆讓自己平時可以加薪的好方法👍 🎞️創作者必備這神助攻好物 身為Youtuber影音創作者(如果還不認識我的朋友😆歡迎去訂閱我的YT:熊星人Kuma), 影片素材檔案多到爆炸是日常💥 以前出門旅拍,
Thumbnail
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有夠好運🍀🍀🍀 Kuma要來分享之前入手的好物🎁 以及輕鬆讓自己平時可以加薪的好方法👍 🎞️創作者必備這神助攻好物 身為Youtuber影音創作者(如果還不認識我的朋友😆歡迎去訂閱我的YT:熊星人Kuma), 影片素材檔案多到爆炸是日常💥 以前出門旅拍,
Thumbnail
學齡前可隨興塗鴉探索,不宜過度訓練寫字。練字宜於6至8歲開始,關鍵在於骨骼與精細肌肉發展是否成熟。錯誤執筆易致肌肉痠痛或關節變形。寫字活動需精準控制與眼手與身體協調,林冠傑教育學博士建議寫字教育的三個精準練習法則:由大入小、由易入難、由硬入軟,循序漸進開發寫字潛能,進而奠定正確的書寫觀念與基礎。
Thumbnail
學齡前可隨興塗鴉探索,不宜過度訓練寫字。練字宜於6至8歲開始,關鍵在於骨骼與精細肌肉發展是否成熟。錯誤執筆易致肌肉痠痛或關節變形。寫字活動需精準控制與眼手與身體協調,林冠傑教育學博士建議寫字教育的三個精準練習法則:由大入小、由易入難、由硬入軟,循序漸進開發寫字潛能,進而奠定正確的書寫觀念與基礎。
Thumbnail
今年又被邀約至碩專班做專題演講,我還是想玩點新花樣,畢竟都過了一年如果還是講同樣的題目,那不就代表自己這一年來都沒什麼進步嘛。一般來說針對聽眾的背景差異,我在選擇演講題目時的傾向性會比較明顯;像在職專班都是業界人士,我就會思考比較專業與深入的主題。
Thumbnail
今年又被邀約至碩專班做專題演講,我還是想玩點新花樣,畢竟都過了一年如果還是講同樣的題目,那不就代表自己這一年來都沒什麼進步嘛。一般來說針對聽眾的背景差異,我在選擇演講題目時的傾向性會比較明顯;像在職專班都是業界人士,我就會思考比較專業與深入的主題。
Thumbnail
做為一個領導者,我算是相對失敗的,除了作者所說的「授權」與「卸責」分不清楚外,有時候我真會認為某件事已經交待給誰去做了,做不好是他的問題而不是我的問題。另外,就是「教育訓練」時,發懶而不去檢查團隊的工作內容,總是認為別人可以很好的完成工作,這是一廂情願,而且時間越久傷害越大。
Thumbnail
做為一個領導者,我算是相對失敗的,除了作者所說的「授權」與「卸責」分不清楚外,有時候我真會認為某件事已經交待給誰去做了,做不好是他的問題而不是我的問題。另外,就是「教育訓練」時,發懶而不去檢查團隊的工作內容,總是認為別人可以很好的完成工作,這是一廂情願,而且時間越久傷害越大。
Thumbnail
嚴格來說我也不算是科班出身,但對於作者所說的大多數優缺點都是認同的;至於成本的部份,因為美國跟台灣還是有所差異,從「教育成本」的角度來看,在台灣讀一個相關學位應該是相當值得才對。不管是在哪個領域或專業,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教育」或「學習」負最大責任,努力爭取機會,創造讓自己有「實務學習」的舞台。
Thumbnail
嚴格來說我也不算是科班出身,但對於作者所說的大多數優缺點都是認同的;至於成本的部份,因為美國跟台灣還是有所差異,從「教育成本」的角度來看,在台灣讀一個相關學位應該是相當值得才對。不管是在哪個領域或專業,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教育」或「學習」負最大責任,努力爭取機會,創造讓自己有「實務學習」的舞台。
Thumbnail
不管是個人或許企業,都需要可以執行和追蹤的計畫,而不是瞎忙一場,最後也沒任何產出。終生學習的概念跟作者永遠都要學習新事物的想法雷同,其實總歸就是要「自律」,才會帶來「自由」。我們在討論事情時總是說要考慮「長期價值」,但在做決定時總是先想到「短期利益」,這中間的平衡就要靠智慧來取捨。
Thumbnail
不管是個人或許企業,都需要可以執行和追蹤的計畫,而不是瞎忙一場,最後也沒任何產出。終生學習的概念跟作者永遠都要學習新事物的想法雷同,其實總歸就是要「自律」,才會帶來「自由」。我們在討論事情時總是說要考慮「長期價值」,但在做決定時總是先想到「短期利益」,這中間的平衡就要靠智慧來取捨。
Thumbnail
作者說的沒錯! 其實不止軟體開發人員,據我觀察只要是工程師,內心都有點抵觸「行銷自己」的想法,認為有硬功夫才是王道。包括我自己也是這種想法,因此在 MBA 的班上屬於邊緣人的狀態。引用「原子習慣」的說法:「創造讓自己容易達成目的的環境,比壓抑自己的本性還更有機會成功。」
Thumbnail
作者說的沒錯! 其實不止軟體開發人員,據我觀察只要是工程師,內心都有點抵觸「行銷自己」的想法,認為有硬功夫才是王道。包括我自己也是這種想法,因此在 MBA 的班上屬於邊緣人的狀態。引用「原子習慣」的說法:「創造讓自己容易達成目的的環境,比壓抑自己的本性還更有機會成功。」
Thumbnail
作者講的「快速學習法」,其本質上應該就是我先前做過重點摘要的「費曼學習法」,想要教授一樣技能或技術給他人時,自己就要徹底理解問題或技術的本質,然後收集相關的資料,用自己的話重新詮釋問題及解決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就能把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理解,從而跟自己的知識樹相連接,存在腦海深處變成本能。
Thumbnail
作者講的「快速學習法」,其本質上應該就是我先前做過重點摘要的「費曼學習法」,想要教授一樣技能或技術給他人時,自己就要徹底理解問題或技術的本質,然後收集相關的資料,用自己的話重新詮釋問題及解決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就能把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理解,從而跟自己的知識樹相連接,存在腦海深處變成本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