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天賦自由》給年輕的你: 這五點不改,會慢慢吞噬你的人生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你是否也曾有過在心情鬱悶、人在低谷裡時,常常問自己:

raw-image

為什麼我活到今日,讓自己的生活亂成一團?

為什麼我找不到想做的事、沒有熱情,也看不到未來的方向?

近日一直在看探索人生之類的書,就又溫習了這本《讓天賦自由》。給了我一個很直接的解釋——不是我們不夠好,而是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與社會框架,是一種溫水煮青蛙,而你不知不覺已被壓抑的滾瓜爛熟。

很多人以為自己「沒有熱情」「沒有方向」

但其實不是你沒有,而是你的天賦、你的偏好、你的天然強項從小就被壓抑著。


1.高學歷就是聰明嗎?

天賦,是潛藏的一種聰明方式。

其實不只是智力測驗或成績能量化的數字而已。

它可能是你對顏色的敏感、音樂的節奏感、身體的律動、觀察力、邏輯力、耐心……每個人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展現。

可惜的是,在我們的升學體制下,學業成績似乎成了衡量優劣、成敗的唯一標準。

其他像人格發展、自我探索、合作能力、創造力,反而被忽略了。

raw-image

事實上,我們的智力並不是衡量一切的標準。

它可能只代表你在數字、語言或邏輯上的能力可以被測量,但創意、溝通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實作力,這些同樣重要的才華,卻沒有簡單的工具可以量化。

我們常習慣用智力來判斷一個人聰不聰明,好像只要分數高,就能做得完美。但現實中,那些分數很高的人,也可能在團隊合作或生活實務上遇到困難。反過來,有些不擅長考試的人,卻能在藝術創作、社交互動或創新解決問題上展現出非凡的能力。

所以,比起問「你有多聰明」,更值得思考的是:「你擅長用什麼方式展現自己的聰明?」每個人的智慧都有獨特的樣子,只是還等著被發現。



2. 教育系統教你的是「標準答案」,不是發現自我天賦

從小學開始,我們被訓練的是:

照課本念、考出分數、不要出錯、不要太有個性、不要太突出、也不要太落後

這種系統會讓人漸漸失去對某件事的熱情、 對自己擅長什麼的敏感度

久了,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東西「能讓你活起來」。

讓你更透測了解自己的天賦系統:點擊我


3. 社會期待你變成「好用的人」,而不是「真正的自己」

raw-image

台灣的工作環境對年輕人投放的訊號是:

去找穩定工作、最好跟別人一樣、不要太有創造力、太冒險、太特別

你的價值=你的薪水

當你的人生被這些規則綁住時,你會自然變成:

「我應該某種樣子」的人,而不是「我是誰」的人。

結果就是──你突然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讓天賦自由》最大的重點就是:

每個人一生中真正擅長的其實只有 2〜4 件事。


但我們被社會逼著:

每件事都要勉強、每件事都要硬練。

結果大腦會變成:

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勁、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生活像一灘泥、熱情像被抽乾

不是你沒有天賦,是你太久沒有用到天賦了。

4. 隱形的科目等級

在學校裡,不只是考試分數會被比較,科目之間其實也有一種「隱形的排名」。

我記得小學的時候,班上有人得了數學競賽獎狀,大家都覺得他很聰明。可旁邊那個畫出精彩漫畫、寫出有趣短篇故事的同學,卻常被忽略,甚至被老師提醒「少畫,多念書」。那時候我才發現,好像創意、表達、動手能力這些天賦,天生就不被重視。

看看課表就知道,數理、語文占了大部分時間,音樂、美術、手作課卻少得可憐,甚至還會因為升學壓力被拿來考試。很多孩子的特長還沒發芽,就被教育系統默默壓縮、壓制了。


5. 科系≠人生

raw-image


升學制度之所以能長期存在,是因為大家普遍相信「選什麼科系,就決定了你的人生」。填志願就像擲骰子,好像人生的結果完全靠一次選擇。

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身邊有同學念了法律,卻成了咖啡店老闆;有人念了生物,最後跑去做旅遊企劃;還有藝術系畢業生,靠手作攤位養活自己,甚至有人轉行做軟體工程師。科系只是學習工具,並不代表未來必然的工作。

只要還抱著「科系=職業」的思維,升學壓力就會一直存在,教育也很容易忽略孩子真正的天賦。教育的本質應該是幫助每個人找到自己的強項,而不是只看分數或排名。


讀完《讓天賦自由》,我才真正明白,找到自己的天命,其實最重要的不是技巧,也不是知識,而是態度。你的態度決定你看世界的方式:同樣的事情,有人覺得是障礙,有人卻能看到機會;同樣的挑戰,有人退縮,有人勇敢踏出舒適圈。

書裡提到,很多人把成功歸功於幸運,把不順利怪罪環境。但我覺得,幸運其實是自己創造出來的——你先行動了,機會才會出現。

我以前聽過一句話:「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現在我換個說法:當你找到真正熱愛的方向,努力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動力。熱情本身,就是最好的燃料,讓你一路前行而不覺辛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諾貓的故事寶匣
56會員
55內容數
我是諾貓,一個熱愛文字與故事的小書迷📚。 🔹 自媒體經營|打造下班後的第二收入 🔹 吸引力法則 & 天賦探索|找到人生定位 🔹聊好書|深度閱讀心得與推薦 無論你是想提升寫作、尋找靈感,還是人生方向, 這裡或許能給你啟發與歸屬。 一起透過文字,找到更完整的自己!
諾貓的故事寶匣的其他內容
2025/11/13
你相信八二法則嗎? 比如全世界的80%財富是由20%的人所擁有;80%的成就是來自於20%的時間運用;投資上的盈虧則是80%的人是賠錢的,而20%的人是賺錢的 每天努力的上班,存款卻沒有顯著的改變,每月收到的薪資是自己唯一可以喘口氣的時間,這樣的你不禁懷疑自己——我真的值得擁有夢寐以求的人生嗎?
Thumbnail
2025/11/13
你相信八二法則嗎? 比如全世界的80%財富是由20%的人所擁有;80%的成就是來自於20%的時間運用;投資上的盈虧則是80%的人是賠錢的,而20%的人是賺錢的 每天努力的上班,存款卻沒有顯著的改變,每月收到的薪資是自己唯一可以喘口氣的時間,這樣的你不禁懷疑自己——我真的值得擁有夢寐以求的人生嗎?
Thumbnail
2025/11/11
經歷了與初戀傷心訣別的痛苦。 我有段時間,有時會在想:「要不要再去愛一個人。」 夜裡很安靜,手機螢幕亮著,常常會不自主想起從前。 「真愛只是人海裡,那位心理健康、自我完整,能有餘力照亮你的平凡人而已。」
Thumbnail
2025/11/11
經歷了與初戀傷心訣別的痛苦。 我有段時間,有時會在想:「要不要再去愛一個人。」 夜裡很安靜,手機螢幕亮著,常常會不自主想起從前。 「真愛只是人海裡,那位心理健康、自我完整,能有餘力照亮你的平凡人而已。」
Thumbnail
2025/11/07
在職場或生活中,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人? 他們不一定最會說話,也不一定最聰明, 但只要出現在場上,氣氛就會變得輕鬆、愉快, 大家自然而然想跟他合作、聽他說話、靠近他。 這樣的人,其實擁有一種看不見的能力——感召力。 到底什麼是感召力? 這不是天生的特質,而是一種可以被鍛鍊的影響力。
Thumbnail
2025/11/07
在職場或生活中,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人? 他們不一定最會說話,也不一定最聰明, 但只要出現在場上,氣氛就會變得輕鬆、愉快, 大家自然而然想跟他合作、聽他說話、靠近他。 這樣的人,其實擁有一種看不見的能力——感召力。 到底什麼是感召力? 這不是天生的特質,而是一種可以被鍛鍊的影響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你獲得啟發,你做的事也可能是他人的啟發,你也能看到自己最天然的狀態,並站在更高的層次做更豐富的貢獻
Thumbnail
當你獲得啟發,你做的事也可能是他人的啟發,你也能看到自己最天然的狀態,並站在更高的層次做更豐富的貢獻
Thumbnail
每個人都擁有獨特天賦,應跳脫標準框架,尊重個別差異,讓孩子依興趣探索、自在成長。
Thumbnail
每個人都擁有獨特天賦,應跳脫標準框架,尊重個別差異,讓孩子依興趣探索、自在成長。
Thumbnail
當今的世界變化快變遷之快速,如何更有效、更健康的去應對這些排山倒海而來的生活壓力,「教育」是舉足輕重的一環。 【讓天賦自由】這本書,旨在讓我們知道:絕大部分的人,都有足夠的能力活得比現在的自己更加精采,讓我們一起身歷與作者一起經歷探索天命的過程。
Thumbnail
當今的世界變化快變遷之快速,如何更有效、更健康的去應對這些排山倒海而來的生活壓力,「教育」是舉足輕重的一環。 【讓天賦自由】這本書,旨在讓我們知道:絕大部分的人,都有足夠的能力活得比現在的自己更加精采,讓我們一起身歷與作者一起經歷探索天命的過程。
Thumbnail
「改變你的思維模式,你的世界也會跟著改變。」十年教學紫微斗數經驗的辰昕老師,「我常跟學生說改變過程其實很痛苦,因為第一個你必須接受自己的缺點,你還要能夠做到改變,有勇氣去調整。改變自己,是一個先否定、失去,再重獲新生的過程。丟掉舊我,過去的自己,你才可以變成你理想中的自己,或是活出你本來的面貌。」
Thumbnail
「改變你的思維模式,你的世界也會跟著改變。」十年教學紫微斗數經驗的辰昕老師,「我常跟學生說改變過程其實很痛苦,因為第一個你必須接受自己的缺點,你還要能夠做到改變,有勇氣去調整。改變自己,是一個先否定、失去,再重獲新生的過程。丟掉舊我,過去的自己,你才可以變成你理想中的自己,或是活出你本來的面貌。」
Thumbnail
初春迎接德國白瓷赫昀柏林創辦人Stefanie Hering來抱雲齋,昨天在《演化-Evolution》赫昀柏林30週年相談甚歡,展覽追溯Stefanie 作為工匠、、設計師、企業家和藝術生涯,並和抱雲齋創辦人江心靜進行當代水墨和當代瓷器的交流,呼籲女性創意人需要結盟。
Thumbnail
初春迎接德國白瓷赫昀柏林創辦人Stefanie Hering來抱雲齋,昨天在《演化-Evolution》赫昀柏林30週年相談甚歡,展覽追溯Stefanie 作為工匠、、設計師、企業家和藝術生涯,並和抱雲齋創辦人江心靜進行當代水墨和當代瓷器的交流,呼籲女性創意人需要結盟。
Thumbnail
隱身嘉義東市場巷弄,在從荒廢四十多年的老房子改造的「蘭井三合院」廳堂,法蘭克・伯納德 博士以一把 1680年英國製造的大提琴,傾心演奏。 法蘭克強調他兩年來透過臉書關注,我的當代水墨作品深深觸動了他。聽到演奏,清晰感知線條在空中自由飛舞,如電腦動畫,流暢的線條在平面延展變化,又飛起在立體空間中變形
Thumbnail
隱身嘉義東市場巷弄,在從荒廢四十多年的老房子改造的「蘭井三合院」廳堂,法蘭克・伯納德 博士以一把 1680年英國製造的大提琴,傾心演奏。 法蘭克強調他兩年來透過臉書關注,我的當代水墨作品深深觸動了他。聽到演奏,清晰感知線條在空中自由飛舞,如電腦動畫,流暢的線條在平面延展變化,又飛起在立體空間中變形
Thumbnail
用文字挖掘原生家庭創傷,完成母女和解的過程,往往敲打鍵盤如飛,字句爭先恐後湧出,匍匐寫作二十年,第一次感覺到-寫,是我的狂歡節。在創作上,從此自由了。 想到媽對家人的控制欲,就像我對文字,如果沒有文字,我還是我,就像我本來沒有藝術,沒有得失心,涉足藝術就像是遊戲,舉重若輕,隨著輕煙飛舞,自由自在。
Thumbnail
用文字挖掘原生家庭創傷,完成母女和解的過程,往往敲打鍵盤如飛,字句爭先恐後湧出,匍匐寫作二十年,第一次感覺到-寫,是我的狂歡節。在創作上,從此自由了。 想到媽對家人的控制欲,就像我對文字,如果沒有文字,我還是我,就像我本來沒有藝術,沒有得失心,涉足藝術就像是遊戲,舉重若輕,隨著輕煙飛舞,自由自在。
Thumbnail
非常喜歡這本書的中文書名,短短五個字裡蘊含了生命力,同時亦有遨遊天際的自由奔放,本書最早於2009年翻譯出版,距今已過了13個年頭,現在讀來仍然感到意義深遠,也有感於在教育這條路上仍有很長的路需要持續努力前進。
Thumbnail
非常喜歡這本書的中文書名,短短五個字裡蘊含了生命力,同時亦有遨遊天際的自由奔放,本書最早於2009年翻譯出版,距今已過了13個年頭,現在讀來仍然感到意義深遠,也有感於在教育這條路上仍有很長的路需要持續努力前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