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奇蝦工作室的人渣文本,我又來解題啦。我們超渡莊子的第四關【不良房】,到底要怎麼脫逃呢?
正確答案是,幫那個cosplay不良牛的傢伙脫掉他的乳牛裝。
理由是什麼呢?
(B級關卡所有人都能看到解答)
難度為B,只和一個章節相關。和本題相關的,當然就是「庖丁解牛」啦!
看看原文: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摘要:庖丁用刀支解牛,就像配合董資董資音樂跳舞一樣流暢。)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摘要:庖丁是用心之眼來看牛,所以刀都可以走骨頭間的中路。)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閒,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摘要:庖丁支解牛完全是意識流,流程順到連自己都覺得屌。)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摘要:聽庖丁嘴砲然後王就會養生了)
這故事你在國文課中有機會學到,我就不深入講解。反正要解決問題,就要順著問題「本身的空隙」去解決,不要「硬拚」。那要怎麼「軟拚」?
光看這個故事本身,可能還是不太能掌握其深意。這故事前面還有一段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人生命有限,知識(學海)卻無涯,你不回頭,就掛定了。重點在下一句,我的直譯是:
做善事不求名,做壞事以不被罰為準,做事原則要「走精神的中道」,就可保身全命,可以養「神」,活到應有的壽命。
爭議會發生在兩個引號。養生是要「走中道」,但這中道指什麼?
「督」是現在多數人都聽過的脈,打通「任督二脈」嘛,但這個脈的概念在莊子的時代還非常原初,沒有現在那麼複雜。督脈主要是從下腹走脊椎到頭臉的中央,所以指是「中道」。
問題是在延伸意義的部分。有些學者主張督脈是「虛」,所以是指「虛靜的中道」,也有人認為指的就是中庸之道,沒有虛不虛。而且如果是中庸之道,就可以和後面的「養親」這儒家觀念整合在一起。他們把「養親」視為「能活到奉養父母終生」。
但「道家基本教義派」對於儒家思想滲入會很不爽,他們認為就文意脈絡來看,「養親」上面是「全生」,下面接「盡年」,都很道家基本教義,中間卻多了儒家的孝養概念,很怪。所以他們認為這個「親」是指人的內心精神狀態,養親應該就是「養精神」、「養真君」。
哪種說法有道理?搭配庖丁解牛來看,我認為是道家基本教義派比較有理,但他們也有推論太過度的問題。經脈理論後來發展得很複雜,但在春秋戰國並沒有那麼深,要說是「虛靜中道」「養真君」,就有點腦補了。
好,那這和過關有什麼關係?
幾乎沒有關係,我只是要趁機告訴你其他學者腦補過度這件事,感謝您的撥冗閱讀。我們再來繼續解題。
那怎麼理解這關啦?怎麼過這關啦?
前一關的蝴蝶,是讓他真的睡著,睡著就不會在「醒」與「裝睡」、「人」與「蝶的」兩端之中不上不下,真的化了。
那這一關呢?一個人cos成牛,然後什麼都不知道,不知道要怎麼結束這個困境,想滑手機也不能滑,想出去也不能出去,不能尿不行吃不能喝不能休息,怎麼辦?
他身旁的工具有:一隻長約二十五公分的塑膠蛋糕刀,兩個普通大小的白瓷飯碗,三隻藍原子筆,還有一台可以正常運作、上網的筆電。
這刀子不能切牛,沒辦法切,碗也不能裝血了。說是如NPC講的用原子筆畫上骨頭位置,也還是執著於形體、肉體。
如果過關的重點一直都是「出去」,而這「牛人」又沒辦法自己出去,那該怎麼辦?
幫他啊。不然咧?
他不都說自己沒辦法出去,自己沒辦法開拉鍊,那就幫他開吧。這人卡在工作的狀況中,沒辦法喝水上廁所休息,無法「順性而為」。庖丁解牛,是順著牛骨中的縫隙去突破難題,這關更簡單了,你要「解牛」,拿塑膠刀硬幹當然不行,就幫忙他把不良牛cos服脫了,不就「解牛」了?整個牛形都化了啊。
不只是肉體困境解決了,精神上也超越了。
那「緣督以為經」呢?中道哪裡去了?
COS服或布偶裝的拉鍊,通常就是在衣服背的中間啊,不就是督脈所在的脊椎?這個切入點有沒有很讚?
下一關還是B級,各位惠施們,大步向前衝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