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寫出想說的話──「很努力長大的人並沒有辦法」

上一篇文章講到「好作文」,講到「好作文」這種東西沒有辦法讓人好好的說出心裡的話。討論文章時SOS編輯提到了一本書──葉聖陶《給中學生的十二堂作文課》,他擷取了一個段落給我:
「作文與說話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說話的經驗裡可以得到作文的啟示。倘若沒有什麼想要表白,沒有什麼發生感動,就不感到必要與歡喜,就不用寫什麼文字。一定要有所寫才寫,若不是為了必要與歡喜,而勉強去寫,這就是一種無聊又無益的事。」
這段文字的標題是「誠實的自己的話」。
啊……這不就是「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嗎?原來作文大師也這麼認為。所以「不想寫可以不要寫」根本不是什麼厲害或先進的想法,只是回到寫作最原先的本質而已。
寫作的本質是寫出想說的話,就如葉聖陶所說,「作文與說話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寫作與作文原本沒有什麼不同,他們指的是同一件事情。
但是現在,當我提到「作文」這個詞的時候,其實是把「作文」與「寫作」視為兩種不同的東西。「作文」指的是某一種只注重形式的文章,「寫作」才是說出心裡想說的話。可是這樣的區分其實不應該存在,因為寫東西這件事,本來就只該寫自己想說的,除此之外,別無意義。
這麼本質的東西,卻是我現在上寫作課花最多心力的事,我得花很多時間來讓小孩明白──怎麼想就怎麼寫,寫作就只是寫出心裡想說的話而已。
「寫出自己想說的話」為什麼重要? 我想起一個四年級小女生所寫的句子。其實我去年已經寫過一篇記錄分享了,但由於這個例子實在太過經典,而且它恰好可以說明「寫出自己想說的話的力量」,所以我決定再端出小茜所寫的話。
小茜寫出這幾句話的時候,我超驚訝的。又驚訝又有點難過。
那天一開始,我先選了幾首詩給小孩讀。幾個小孩一開始很吵,好不容易開始寫了,各自在角落寫。小茜說她不想寫,她想寫功課。我說,你那麼喜歡寫功課啊?小茜沒講話。
後來我給她一張紙,「你功課寫一寫,如果突然有靈感想要寫東西,看要不要寫在這張紙上。」我說。
小茜就開始寫功課了。
寫著寫著,我陪其他的小孩寫他們的東西。小茜突然問:「『並』怎麼寫?」過了一會她說:「我寫好了。」
「喔?你寫什麼?」我接過來看。
〈努力〉
很努力寫功課的人並沒有辦法。 很努力讀書的人並沒有辦法。 很努力長大的人並沒有辦法。
讀到這幾句話,我嚇一跳。
「很努力寫功課的人並沒有辦法......你的意思是?」我問。
「就是沒有辦法啊,很努力還是沒有辦法......」小茜說。
「沒辦法怎樣?」我又問。
「成績變好啊!」小茜說。
「喔......」我突然不知道該怎麼反應,只好繼續跟她討論她寫的東西。
「你寫 『並』沒有辦法,一開始我看不太懂耶,但你後來說『還是沒有辦法』,我就懂了。你是想說很努力做某件事還是沒有辦法,是這樣嗎?」我問。
「對呀。」小茜說。
「那你會想要把『並』改成『還是』嗎?你覺得這樣別人會不會比較讀得懂?」我問。
後來小茜改了,把「並」改成「還是」。
「你怎麼會想到寫這個?」我問。
「就功課寫一寫突然就想到啊!」她說。
「你知道嗎,你把一些很努力想做好某件事但卻沒辦法的人的心情,全寫出來了。」「你怎麼會寫這個?」我又問一次。
「我就是在寫我啊!」小茜說。
老實說,小茜還沒說「就是在寫我啊」的時候,我就在猜她應該是在寫自己。但我還是問了。
「你大概沒有感覺,但我覺得你真的寫得很好。因為你把你的心情寫出來了。」我說。
「是喔,這樣有很好喔?」小茜說。
「是啊,我覺得很好。」我說。
那天小茜還寫了〈堅強〉,這也在當時的那篇記錄中。其實那篇記錄還有後記,有興趣的人可以讀讀文末的延伸閱讀
我現在想說的是,在我分享小茜的作品之後,我所看到的後續效應,以及我對這件事的思考。
小茜讓我發現文字的力量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大。她那三句「並沒有辦法」簡直像古時候佚名的詩作,讀者不清楚作者是誰,但文字就那樣流傳下去──在我po到FB之後,一天內竟然有一千多則分享
在FB上被瘋狂分享有幾個可能──其中一個原因是你是個名人,所以隨便說幾句話都會有上千個讚上千則分享。但是小茜不是名人,我也不是名人,因此,被狂分享的原因應該就只有──那幾句話打進了人的心裡。
但小茜並不是為了感動別人而寫的,她只是寫出自己的感覺。她不是為了要得到高分,也不是為了得到讚美(她根本不曉得那幾句話在FB上引起波瀾,甚至有部分媒體看到高分享率就自行引用)。
所以,如果小茜是為了「作文」而寫,或是那天我要求她一定要寫些「什麼」,那麼她很有可能不會寫出這樣的東西來。
為了分數而寫,為了得獎而寫,為了讚美而寫,為了大人的期待而寫,為了規定而寫,為了許多為了而寫,而不為自己而寫,那麼不論寫得再怎麼漂亮,都不會是感動人心的東西。
當然,為了自己而寫的東西,也不見得一定會感動別人。但是,不為了什麼而寫,只為了自己想寫而寫,這是寫作最基本的事;如果後來得到了什麼,那也都是後來的事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