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印卡
年度書市看似慘澹的去年,反而再次看到詩集蓬勃發展的面貌。去年《秘密讀者》以網路互動率的狀態以及語頻率分析了台灣流行的詩歌模式。然而在詩歌作為慰藉之道以外,從文學史與閱讀趣味來看,2016年有十本詩集值得讀者換個方向望向詩歌語言趣味。
這十本書含有三本翻譯詩集、選集:《當代美國詩雙璧:羅伯特・哈斯/布蘭達・希爾曼詩選》、《黑色的歌》、《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包括當代詩歌以及上個世紀現代詩歌嘗試的成果。其他七本詩集,如廖宏霖的作品《ECHOLALIA》有著受到楊牧影響傳統抒情詩歌的修辭面貌。《會飛的手》則是漢語散文詩在戰後台灣的嘗試。《地表上》則是孫維民現代主義作品中的另一次高峰。《第一人稱》在攝影與注詩的關係中一反奚密的噪音詩學開展了七行詩的形式遊戲。《我緊緊抱你的時候這世界好多人死》則是阿芒口語詩色彩濃厚的精彩之作。《閃神》開始離開陳育虹過去溫婉的語言方式,值得讀者們注意。去年底出版的唐捐《網友唐損印象記:臺客情調詩》則開啟了今年來的新詩風,也有不少詩人如陳柏伶因受影響而一改詩風。今年恰逢華語系(Sinophone )文學中白話文運動一百年,如何看到一百年後華語系文學在台灣的面貌,這十本在語言藝術中有所特長的詩集,恰好迎接著這文學運動的百年風景。
羅伯特・哈斯、布蘭達・希爾曼夫妻是加州詩人群的一員,正如讀者所熟悉的蓋瑞・施耐德,「自然」作為主題與生命如何和諧共處於世在他們兩人的作品中時常出現。這本詩選挑選了兩人過去詩集的佳作,提供讀者理解美國當代加州當代詩人的面目。其中羅伯特・哈斯曾翻譯過日本俳句與米沃什的作品,可窺見東方與米沃什神祕主義在其作品的影響,同時加州超過半個世紀的禪風與靈修文化,也可在這本詩選中見到蹤跡。詩歌作為智慧的一種表述,這本詩選給予了台灣讀者另一種文化之窗,同時美國詩歌中以敘事見長的手法在羅伯特・哈斯與布蘭達・希爾曼都有相當精彩的修辭,是一窺另一種詩歌文化的好機會。
印刻出版社提供
從阿岡本對於語言的關懷展開,廖宏霖在他第一本詩集《ECHOLALIA》中以失語症作為文明癥候的隱喻,訴說了沒有神的末世,人類的虛無處境。所謂的「Echolalia」是像鸚鵡學語的「仿說」,成為這本詩集「與你密談」、「與文法密談」、「與我(們)密談」從自我邁向集體意識的三個主題。這幾年台灣社會一直膠著於內容農場、資訊不透明與訊息單邊化的社會處境,詩人廖宏霖的關懷使得這本詩集歷經了台灣最近一波社會運動過後以詩歌討論了溝通的重要性。這既是一本詩人語言觀為基底的處女詩集,也是俗世之愛以語言習得為喻像展開的圖景,提醒著讀者在語言是溝通性的面目之前沒有人會是孤獨的。
廖宏霖提供
華語散文詩歷史在《會飛的手》打開了一扇風景。秀陶個人所打造的散文詩歌史,涉及到自由詩(free Verse)在中國文學中被譯為「自由韻文」的文學現代性的問題。散文詩的崛起從文學史來看涉及到了世界詩歌史往自由詩轉向的重要之鑰,關於散文詩的面目這本詩集也提供了秀陶本人的特殊詩觀。如何進入散文詩,讀者將可從秀陶作品中各詩段產生的敘事層進行聯想與比較,一窺秀陶如何從華語系「文」的傳統鍊出詩歌的靈感,並投射著個人生活經歷的面目。這是一本秀陶作為華語詩歌中散文詩詩人歷年的精彩之作以及散文詩詩歌史的特殊路徑。
Source: 有河book樂多日誌
《地表上》的意象,麻雀已不如《拜波之塔》中〈一隻麻雀誤入人類的房間〉受困在二元的世界觀點中,相反地〈麻雀之歌〉展開了孫維民以第三人稱鑄就的自由形象。以此,《地表上》的詩集透露著一種超脫的靈視觀點,一如王國維〈浣溪沙〉提及:「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在這本詩集中孫維民在華語中追尋到了他自己的史蒂文斯。「道」(logos)的現身使這本詩集有了比過去詩集更豁然的視野,讀者將可仔細透過那彷彿神之眼的敘事角度找到一種俗世的智慧。
聯合文學提供
一行詩的歷史在台灣的歷史可追朔到羅青1986年8月在副刊上的嘗試。羅青、夏宇的創作過程中,不乏有著面對各式藝術作品寫就的詩歌,這一類詩歌廣義來說是所謂的藝詩(ekphrasis)。《第一人稱》的出版在夏宇的創作脈絡中,這本詩集從面對其他藝術家的作品回到了他自己拍攝的攝影,同時從過去《摩擦・無以名狀》透過文字剪貼的方式,《第一人稱》把觀看的作品轉換成自我的另外一種創作,這本詩集提供了感官綜合的面向,他是詩人自我透過文字與視覺圖式的對話所寫成的,同時由一行詩再次編撰而成的五・二七行詩則更謹慎地給予過去《磨擦無以名狀》剪貼到詩歌形態的個人詩歌史。
Source: 夏宇/李格弟官網
對於辛波絲卡來說,世界大戰後的這段時間,事實上也是波蘭社會以共產之名從沿續戰前卡廷大屠殺的悲劇變奏。《黑色的歌》這本詩選則跨足了辛波絲卡放棄舊有詩歌信仰的這一段時間。這份從由詩人前夫亞當(Adam Włodek)在1970年作為辛波絲卡生日禮物的打字稿,到今天增加到34首詩參照的《黑色的歌》,提供重現辛波絲卡年輕作品的面貌的線索。對辛波絲卡斷然放棄、受到社會主義汙染的作品中,這本詩選有意透過編選辛波絲卡早期作品開展了一種對照的閱讀樂趣,讀者除了閱讀譯者的註解之外,更可以從波蘭歷史以及辛波絲卡的處境中去聆聽社會主義詩歌真正的遺產。同時辛波絲卡今昔的作品若放在共產世界中流行歌曲的角色,或許讀者會對於辛波絲卡後來作品靈巧的音樂性有更多的默契。
聯合文學提供
藉由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上映的機緣,學者陳允元編選了《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兩冊的集子。藉由這次機會再次翻譯了水蔭萍〈貿易風〉、〈薔薇的皮膚〉、〈南方的房間〉等作品。同時除了平常大家熟知的台籍詩人之外,在詩選的部分也特別收錄了風車詩社日籍成員戶田房子的作品,補足了在八零年代風車詩社重新被發現卻看不見日籍創作者的遺憾。風車詩社作為三零年代台灣日語系文學本土社團的面貌,在這本書中補充了當時物質文化、報刊系統與藝術環境的資料,讓讀者更容易走進這一股文學前衛的時代裡頭。
行人出版社提供
社會的輿論語言有多精彩,阿芒的詩歌也就有多少面貌。阿芒在最近這一本詩集中以台灣社會許多流行的話題,如假日農場、兩岸戰事推演或是無差別殺人等話題在詩歌中的敘事片段出現。這本詩集保持著阿芒作品中一貫強悍的女性主題。女人問題既是幽默的容器也是台灣社會中性別不平等的來源──阿芒的詩往往就是有那個能耐徹底讓語言變成一場零和的賽局。社會事件對於詩人所產生的新主題,在阿芒這本詩集也就通常不做為社會控訴的形式,而是透過事件的荒謬連結了社會的群體,暗示著我們就是養大怪物的真正兇手──這正是《我緊緊抱你的時候這世界好多人死》所提供詩介入社會的方式。
黑眼睛文化提供
失算的科學術語可以帶來的誤會,在《閃神》中可以輕鬆找到。不過陳育虹的《閃神》重要的是延續了詩人自己在《索隱》語言的嘗試,在構造台灣生態想像的詩歌領域之餘接連了西洋神話的典故,並透過了時而疊踏、破碎的語感時而綿長的長句型賦予了人類災厄得以逃離的烏托邦。如果我們把《索隱》與當初D.H. 勞倫斯翻譯莎弗的企圖相對照,自然可以在《閃神》中發現意象主義對於句型長短間的思考如何再次浮現在陳育虹的詩歌中。而這一本詩集中描述著失去親人與愛貓的情感所擴大的世界關懷,任由藍貓行過詩行中的哀傷見證生命的時間。
如果有所謂的文言自由詩,那《網友唐損印象記:臺客情調詩》恐怕是值得觀察的對象了。這一本由詩人唐捐以臉書隨筆寫就的詩選,大量使用台灣現代詩的典故,是去年來台灣現代詩擬諧的佳作。另一方面詩人唐捐大量挪用文的傳統,將古文句法偷渡到詩歌當中,在語言今昔的縫隙當中,那些聯對、偶句有如桐城謬種、選學妖孽化作網路時代的地方精靈。在台灣現代漢語新詩一百年之際,這漢語散文傳統撐起的詩體提醒了我們偶句、排句在新詩史中的幽靈面目,也是這一個世紀文的傳統再一次補充現代韻文能量的嘗試了。
一人出版社提供
作者印卡為詩人、秘密讀者編委,詩歌作品散見於《自由時報》、《字花》、《衛生紙》、《創世紀》等刊物,曾被收錄於合集《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著有詩集《Rorschach Inkb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