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開放編輯室(2)大選攝影面面觀(下):宋小海「選舉的劇場」

在<大選攝影面面觀(上)蕭嘉慶「大選攝影創新的企圖」>的文章中,攝影總監蕭嘉慶與我們分享,在倉促、急速、晃動的造勢場合中,攝影記者如何持他們的攝影眼,拍出對影像品質的堅持與生命力。下篇的大選攝影面面觀中,同樣是2016 總統大選報導募資計畫的攝影記者宋小海,持續分享這一路拍攝的歷程為何。

 

▲「2016總統大選募資報導計畫」是由讀者資助、支持的計畫,一起加入成為一份子吧!

 

 

以「選舉的劇場」為題,是因為很多的公開街頭事件就像是一個展演,特別紀錄這些事情時,與一般的商業攝影不同。宋小海在拍攝街頭運動時,發覺這些參與者經常有意無意地在表演,而拍攝這些「表演的畫面」足以代表一個事件。他希望在這行動過程之間,拍到更符合他們內心,或更人性的一些畫面。以下內文中的「我」,為攝影記者宋小海。

 

先舉318學運為例。如果像318也像個劇場,事件照著一定的劇本演出,我們又能從這次的選舉瞧出什麼端倪呢?

 

▼ 這張是「歷史事件的詮釋」。佔領立院退場在即,立院二樓成員在休息區等待總指揮陳為廷等人出面說明。有別於他們站在外面表現出「反對服貿、捍衛民主」的樣子,我想真實記錄他們內部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選舉就像是個劇場,拍攝時我比較聚焦於行動者,也就是主角(候選人)上,同時包括周邊相關的「演員」。不過,如果只看到造勢現場的表面,很快就會感到無趣,畢竟那是早被安排好的一場戲。如果我們從更深一層的角度去看,就會發現有所不同。

 

 

以深一層角度觀看台上「演員」,得到更多樂趣

 

▼ 以這張蔡英文宣布參選的記者會為例。記者問到蔡樂於回答的問題時,她頓時笑顏逐開,跟原本呆版的樣子不一樣。隨著選情的樂觀,蔡英文不管跟民眾互動或講話,越來越常露出這樣可愛、放鬆的表情。以這樣的方式觀察,在制式的造勢場合就會更有意思。

 

 

▼ 在徐、宋的造勢場合上可以發現,徐欣瑩與宋楚瑜合作,對民國黨來說是個利多的選擇,但宋相對地表情顯得有點無奈。在參選登記時,民國黨會有一批立委參選人披掛製式背心圍繞在宋、徐周圍,而親民黨的人穿著較不統一,顯得相對不明顯,這現象在參選登記後才比較少看到。

 

 

▼ 蔡英文參觀故總統嚴家淦冥誕紀念展。這「今昔對照」是被設定好的,一直拍到後來覺得挺沒意思,換個角度拍,想不到嚴家淦一下子就變得很小隻。其實這也是觀看劇場的本質:舞台上演員各司其職,舞台下一堆攝影記者不斷地拍攝,將這狀態記錄下來。

 

 

▼ 這是蔡英文參加板橋藝文特區的活動,可以看出她玩到後來是有點入神的。另外,桌上足球其實是經過刻意擺拍。正常的桌上足球是紅藍雙方一人一邊,但蔡的另一邊擠滿了攝影記者,他們只好都玩藍方。這些小細節當下或許不會發現,經過圖說就會理解現實與選舉演出的差異。

 

 

▼ 抓拍:朱立倫與民眾握手時,沒注意頭上的招牌差點直接撞上去,郝龍斌及身邊隨扈急忙阻擋,避免他的「亮點」撞傷。

 

 

▼ 社民黨立委登記參選記者會。候選人們揮舞著棒子、表現出很有氣勢的樣子。記者會差不多要結束時,陳尚志還在努力地揮棒,李宴榕在旁邊差點被揮到,因而露出驚嚇的樣子。

 

 

攝影採取的相對位置,會強化或賦予照片另一種意義

 

▼ 這張是講萬安與朱立倫共同造勢的活動,因為舞台旁有棵大樹的關係,因此朱立倫從頭到尾都籠罩在樹的陰影下。仔細看的話,就能發現舞台後方的房子有個斑駁的汽車廣告,配色是點點紅色加上藍、白,似乎在呼應國民黨這次選情舉步維艱的狀況。

 

 

▼ 民進黨與時代力量遲遲沒取得整合的共識。民進黨提名的參選人仍執意參選,因此馮光遠決定退出選戰。這是曲終人散後,馮光遠落寞地拿走自己牌子的模樣。這樣的畫面其實經過等待,才能有更好的呈現。

 

 

▼ 在蔡英文與蘇嘉全中間的空位原來是桃園市長鄭文燦。如果以這空位來隱喻副手的話,其實4年前的副手(蘇嘉全)已經離得很遙遠了。蘇現在是民進黨選舉總幹事,但與4年前相比,無法同日而語。

 

 

▼ 宋楚瑜記者會後繼續在會議室開會,這角度能同時看到宋的競選影片及他本人的畫面。他一轉過頭來,好像是在看我,又好像是在看他自己的影片。宋參選了這麼多次,透過毛玻璃模糊映照出來的影像其實有多重意義,下次總統大選,還會看到他的身影嗎?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宋小海。

 

撰文:葉菀菱

編輯:蔡宜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當特定人士不斷的以偏概全,媒體拿著大聲公放大極端事件,急著混淆真實的樣貌時,我們往往會忘記,媒體24小時放送、臉書塗鴉牆上不斷出現的,其實只是極為片段、少數、零碎,被斷章取義的事件和議題。台灣民眾看似享有全世界最開放的「新聞自由」,但這些大量無用的資訊,影響了人民對許多重要議題的認知。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