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選劇|《人選之人-造浪者》:細節滿滿,還有靈魂拷問──台灣民主化數十年終於等到的政治職人劇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由大慕影藝製作的《人選之人》實在是一部風格相當罕見、難以定義的類型劇。若是抱持《白宮風雲》、《紙牌屋》這類美劇風格的期待觀賞,恐怕會對本劇的調性感到失望,並且認為劇中呈現的「政治」太過淺碟。然而綜觀本劇,顯然林君陽導演與簡莉穎、厭世姬兩位編劇壓根沒有打算沿襲傳統政治劇的想像,而是選擇更細緻地切分「高層幕僚」與「基層幕僚」的身份,且以後者作為獨特的切面,另闢一條更加貼近常民生活的「政治職人劇」路線。

借鏡現實,卻又成功掌握虛構的平衡

本劇耗費兩年時間進行田野,光是角色背景的細節設定就非常具有說服力。例如由謝盈萱飾演的公正黨文宣部副主任暨發言人翁文方,出身於政治世家,父親是連任多屆的新北市立委,因為競選議員失利後才進入中央黨部工作;文宣部的基層黨工蔡易安則是社會系畢業,有著強烈的廢死立場,學生時代常跑社運場,和學弟們一起衝撞。甚至從立委身份開始進入政界的趙昌澤在劇中出現的維基百科資料也極其合理──法律系畢業、留美的碩/博士、回台後教授環境法,而他決定參選時所說的「讓懂做菜的人進廚房」這句話,我還真的曾經在大學的課堂上聽過。
若是平常對政治有所關注的觀眾,其實很容易在《人選之人》裡面意識到現實的借鏡。雖然對於兩岸議題與國族意識元素,本劇應是為了避免模糊焦點而選擇迴避,但劇中所帶出的性別、環境、死刑存廢等,則是扎扎實實地存在於近年台灣選戰的論辯中;此外,出櫃參選的議員、新住民二代身份的 Youtuber、因為單身無子女而遭受攻擊的女性總統候選人、溫和而專業但有明顯宗教色彩的副總統候選人⋯⋯等等,也彷彿都能讓人輕易聯想到特定的人選。
不過,編導的手法相當巧妙,即使揀選的議題、事件、角色幾乎皆能在現今的台灣找到對應,卻又與現實保持一定距離,成功架構出極為寫實的虛構世界。
這樣的寫實感,同時也來自於本劇增添的許多細節。舉例來說,我特別喜歡公正黨的總統候選人林月真受邀到台大演講的橋段,由於臨時被學代們突襲,要求開放接受現場提問,台下的特助在演講進行中與翁文方對上眼神,比了個在脖子橫劃一刀的手勢,一臉皮笑肉不笑的「你知死啊」的表情,而後者只好報以尷尬的乾笑。這些細節雖不具備推進劇情的實質意義,卻成功地讓角色互動更為活靈活現。

「妥協」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靈魂拷問

人們總說「政治是一門妥協的藝術」,選擇加入政黨、投身政界的那一刻開始,或許就必須不間斷地面對各種來自自我與他人的靈魂拷問:你的初衷是什麼?你想達成的目標是什麼?為了達成目標,你又願意退讓、妥協什麼?
《人選之人》以剛畢業不久的蔡易安與投身總統選戰的林月真,作為不同階段的從政者的強烈對照。兩人世代不同,卻同樣面對不只是妥協本身,更是與過往體制外的戰友之間價值觀落差的課題。與怒氣沖沖地衝去與社會系學弟嗆聲的蔡易安相比,已在政壇打滾多年的林月真顯然早已習以為常,也圓融得多,當曾經在法務部前一同抗議、支持廢死的王老師表示無法諒解她不參與連署的行為,她只是冷靜而略帶無奈地重申在選舉的敏感時刻無法表態;在聽見翁文方嘟囔自己依舊希望有所堅持的時候,她則是微微一笑,像極了睿智的長者:「聽起來,你就是不夠想贏嘛。」
這不代表林月真沒有她的憤怒。當發生在黨內的性騷擾事件紙再也包不住火,不得不上報到主席辦公室,林月真惱火地對秘書長咆哮,譴責秘書長的失職,並要求黨內循合法途徑召開調查委員會。她所憤怒的對象,不只是性騷擾的慣犯簡成力,也是組織部主任、副秘書長到秘書長的環環包庇,還有身處於共犯結構當中的自己。
由夏靖庭飾演的秘書長戲份不多,不過和林月真之間的幾場對手戲都相當有意思。承接了林月真的滿腔怒氣之後,秘書長並未離去,而是靜靜地在辦公室門外等候,從林月真對特助「還在外面?」的探問,也反映了兩人對彼此的行為模式其實心照不宣,立場看似衝突,卻有種奇特的默契,各自明白對方「妥協」的平衡點與界線。
然而縱使成熟如林月真,或許也有她的迷惘。「贏了,我就可以做我想做的事了吧?」這句話乍看之下是對秘書長的詰問,但也是林月真的自我懷疑。「贏了,就可以。」──投入選戰的每一個人,都不得不抱持著這樣的信念才能說服自己持續前行,只是現實,恐怕更接近秘書長聽畢後不置可否的笑容──加油吧,到了那個位置之後,你自己去看看。

鮮明的女性群像

在看《人選之人》之前,我沒有預期到這部劇的女性角色如此吃重。本劇主線劇情皆是以女性為核心,除了由袁子芸飾演的記者工具性較強之外,其餘就算是戲份相對少的配角,也都在編導安排與演員詮釋之下擁有豐沛、鮮明的角色曲線,女性幕僚的困境更是刻畫得相當立體。
前文提到的性騷擾事件就是其中一例。一般戲劇通常在騷擾者離職、林月真承諾未來會妥善處理的橋段之後,就會選擇將這段劇情劃上句點,《人選之人》則是令人激賞地並未將這個議題輕輕放下,而是更貼合現實地延伸了申訴的後續,讓為了下屬出頭的翁文方在黨部承受各種打壓,新升任的兩名發言人縮減她的表現空間,副秘書長又不斷將她擠壓到二線的工作崗位。最巧妙的是,本劇恰到好處地呈現了副秘書長的打壓手法的「若有似無」,所有的調動都有著看似合理的說詞,就連翁文方本人在氣惱之餘都不禁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多心。
由王淨詮釋、被拍攝裸照的張亞靜則是另一種女性幕僚困境的代表,也是我認為本劇層次最豐富、最具厚度,又最難拿捏描繪方式的角色。在導演和編劇的訪談裡曾經提及,基於這個角色所背負的復仇主線,最初張亞靜的形象其實很貼近「龍紋身的女孩」,但隨著拍攝過程的推進,才意識到這個角色的類型感太過強烈,與本劇的寫實基調並不相容,因此逐步微調細節,增添更多柔軟,這才有了現在觀眾所看到的張亞靜。
我很喜歡張亞靜的調整。她固然是為了報復而選擇加入公正黨、接近趙昌澤的女兒,但比起單純不顧一切的復仇,她的身上多了更多躊躇、更多對他人造成傷害的不安,更容易召喚觀眾的共感。
曾經拍攝《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林君陽導演向來擅長以溫柔的敘事基調處理複雜議題,在他的調度之下,角色塑造不會非黑即白,而是多了一分曖昧的灰感。張亞靜這個角色被安放了受害者的自我懷疑與譴責,翁文方充滿力量的支持,使她終於放下那些「我也有錯」、「如果不是我當時⋯⋯」的糾結;卻也是在同一段對話裡,當張亞靜希望在 LIVE 訪談裡描繪關於裸照的完整敘事,卻被翁文方要求調整成簡化版的內容,因為群眾沒有時間理解故事,只能理解一個完美的受害者。翁文方確實真心在乎張亞靜,遭受騷擾和壓迫的相同經歷讓她在後者身上看見自己的投射,更希望拉著張亞靜逃出泥淖;然而她當然也有她的私心,作為黨工,她需要盡可能避免張亞靜的發言對公正黨所造成的傷害,若是能夠藉此逆轉選情,那更是再好不過。畢竟在社會結構裡,人從來都不只有一種身份。
另外值得大力讚美的,是由本劇其餘女性配角所帶出的家人/伴侶互動。翁文方和女友朱儷雅之間相互照顧又不將對方幼體化的關係、翁文方的媽媽有智慧地調停丈夫和女兒之間的衝突(替「翁委員」做選民服務的角色扮演太令人印象深刻!),加上文宣部主任陳家競的妻子平和又不失堅定的溝通方式,都再再反映了編劇的性別意識:女性角色早就不該只有「纖細」與「陽剛」的刻板兩極形象,多元的女性姿態應該存在、已經存在,如果你的身旁未曾出現這些樣貌,那麼我想《人選之人》更是為你而寫,請務必細細品味《人選之人》嘗試勾勒的女性群像。

結語:紀錄當代台灣,娛樂性與教育性兼具的大型公民課

《人選之人》之於我並非沒有缺點,雖然是如此高規格的製作,還是存在令我出戲的部分,比如偶有出現解釋性意味過於明顯的台詞、張亞靜賃居的住所對於在文宣部工作的台北青年而言高級到完全不合理、最後一集競選衝刺的畫面剪輯太像投票宣傳影片⋯⋯然而這些小小的瑕疵都無礙於我對本劇的喜愛。這是一部我已經等待太久的劇。在台灣民主轉型之路開展了數十年後,我們終於迎來了一齣如此具有當代性,同時又富有在地文化特色的作品,將「政治」以如此貼近常民的形態呈現,讓人們意識到從政者也有著人性化的糾結,更得以重新省思劇中帶出的各種辯證及現象,不論是議題或價值取捨。
由 Leo 王和陳嫺靜合作的片尾曲《得意的一天》以迷幻嗓音反覆吟唱著「全新的一天、得意的一天、勝利的一天⋯⋯」,《人選之人》裡面的眾人,都同樣懷抱著對那一天的渴求前行。勝利是零和的,通往那一天的道路卻又這麼狹窄,為了擠到前頭而為的隱瞞、操作、傷害,真的是必須而且值得的嗎?
《人選之人》沒有答案,畢竟這件事本來就沒有絕對的答案。它所做的,是呈現不同角度拉鋸之後的「妥協」,觀眾更支持誰、同理誰,都是個人的選擇。不過,《人選之人》還是溫柔地提醒著我們:「得意的一天」終究只是日常裡的某個節點,為了什麼而選擇追逐,才是政治最核心的自我扣問。
全文劇照提供:Netflix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雖然遙望對面的《造后者》大灑狗血、激情四射,但轉頭看《人選之人》是如此溫柔地接住每一個對於人生、對於社會、對於理想追逐過但也墜落過的人們,享受《人選之人》追劇的滿足感是無法化約為一句競選口號那麼簡單的。世界觀眾的胃口怎樣我們或許不知道,但台灣人看《人選之人》絕對能夠得到共感。
若以心理學的視角來看,憤怒作為一種激發行動的原始情緒,經常是關於不滿的本能反應,例如飢餓、貧窮或是受到侵犯。也因此,憤怒的本質在於拒絕、控制,甚至是顛覆,個體試圖藉由外放的攻擊性能量,進一步擺正傾斜的生命。由此可知,憤怒的核心訴求,不只是情緒宣洩,更還有追求改變。
台劇唯有更好才有未來,在台劇文藝復興的這十年內黃金關鍵期,有著《模仿犯》這樣不論是在硬技術與軟實力面都表現亮眼的 2023 台灣影集代表作存在,作為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地板」之後,說這部台劇上到台劇「二樓」是非常夠格且令人興奮的。
Netflix 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揭露四名自稱「救世主」的邪教領袖,透過洗腦宣傳來蠱惑人心,從而達成其誘姦、斂財及殺人的醜惡願望。《以神之名》一經播出後,便在台灣社會引起重大風波,在網路論壇上有人爆料攝理教在台灣的活躍度高,教會目前仍持續阻止信徒觀看「抹黑」教主的紀錄片。
在《黑暗榮耀》的第一季,當復仇的聚光燈照在文同珢蒼白無血色的臉,我們的心卻蒙上了一層深邃的暗影,暗影裡埋伏著世界上所有的惡意,以及無法與之抵抗的脆弱與委屈。早在最開始我們就知道文同珢的復仇之路會走向什麼結局,那就是惡有惡報,但,《黑暗榮耀》絕對不是一部復仇爽劇而已。
從 2013 年開始播出的《進擊的巨人》動畫,即將在十週年之際迎來句點。從爆紅至今,即使經歷十年之長,本作仍憑藉著峰迴路轉、跌宕起伏的故事廣受關注與喜愛,透過原作者諫山創精細、縝密的伏筆和細節處理,讓整體十分完整,如同一張細密的圓網,在劇情的編排上承先啟後,同時又扣回初始核心。
雖然遙望對面的《造后者》大灑狗血、激情四射,但轉頭看《人選之人》是如此溫柔地接住每一個對於人生、對於社會、對於理想追逐過但也墜落過的人們,享受《人選之人》追劇的滿足感是無法化約為一句競選口號那麼簡單的。世界觀眾的胃口怎樣我們或許不知道,但台灣人看《人選之人》絕對能夠得到共感。
若以心理學的視角來看,憤怒作為一種激發行動的原始情緒,經常是關於不滿的本能反應,例如飢餓、貧窮或是受到侵犯。也因此,憤怒的本質在於拒絕、控制,甚至是顛覆,個體試圖藉由外放的攻擊性能量,進一步擺正傾斜的生命。由此可知,憤怒的核心訴求,不只是情緒宣洩,更還有追求改變。
台劇唯有更好才有未來,在台劇文藝復興的這十年內黃金關鍵期,有著《模仿犯》這樣不論是在硬技術與軟實力面都表現亮眼的 2023 台灣影集代表作存在,作為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地板」之後,說這部台劇上到台劇「二樓」是非常夠格且令人興奮的。
Netflix 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揭露四名自稱「救世主」的邪教領袖,透過洗腦宣傳來蠱惑人心,從而達成其誘姦、斂財及殺人的醜惡願望。《以神之名》一經播出後,便在台灣社會引起重大風波,在網路論壇上有人爆料攝理教在台灣的活躍度高,教會目前仍持續阻止信徒觀看「抹黑」教主的紀錄片。
在《黑暗榮耀》的第一季,當復仇的聚光燈照在文同珢蒼白無血色的臉,我們的心卻蒙上了一層深邃的暗影,暗影裡埋伏著世界上所有的惡意,以及無法與之抵抗的脆弱與委屈。早在最開始我們就知道文同珢的復仇之路會走向什麼結局,那就是惡有惡報,但,《黑暗榮耀》絕對不是一部復仇爽劇而已。
從 2013 年開始播出的《進擊的巨人》動畫,即將在十週年之際迎來句點。從爆紅至今,即使經歷十年之長,本作仍憑藉著峰迴路轉、跌宕起伏的故事廣受關注與喜愛,透過原作者諫山創精細、縝密的伏筆和細節處理,讓整體十分完整,如同一張細密的圓網,在劇情的編排上承先啟後,同時又扣回初始核心。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本來只想在中秋節找個韓綜配飯,沒想到點開瞬間便勾起了二十多年前每週準時收看《鐵人料理》的回憶!Netflix於9月17日上架的競賽實境節目《黑白大廚》融入了《廚神當道》的隱世高手多人競技以及《鐵人料理》的兩兩PK廝殺,完美結合兩大經典廚藝競賽節目的看點,為廚藝比賽類型再次注入新活力。
彷彿通往轉生異世界的超高速卡車那樣,直直衝撞我心的經典日劇🚛 還有電影、記錄片,裝傻+吐槽,讓人哈哈大笑的日綜~
《無聲蛙鳴》劇情圍繞全煐夏的民宿與具相俊的摩鐵展開。隨著可疑訪客的到來,角色們的平靜生活被打破,逐步捲入一場無法預測的危機。導演透過精湛的鏡頭語言與深刻的諺語意涵,構築出一部令人著迷的作品,帶來視覺與心理上的雙重享受。高旻示突破性的精湛演技更為作品增添了無限魅力。
全劇共8集,劇情簡介:20年前的「湖景汽車旅館」因連續殺人魔的入住而導致老闆一家人家庭破碎,20年後另一家在森林中的民宿,某日也在一名謎樣女人的到訪後,讓他們一家人捲入了一場風暴之中,而一連串的殺人離奇事件最後能否與警察合作解開謎團,保衛自己的民宿和平靜的生活?
“在無人的森林裡···一棵大樹倒下,咚,它發出聲音了嗎?還是寂寂無聲?”
本來只想在中秋節找個韓綜配飯,沒想到點開瞬間便勾起了二十多年前每週準時收看《鐵人料理》的回憶!Netflix於9月17日上架的競賽實境節目《黑白大廚》融入了《廚神當道》的隱世高手多人競技以及《鐵人料理》的兩兩PK廝殺,完美結合兩大經典廚藝競賽節目的看點,為廚藝比賽類型再次注入新活力。
彷彿通往轉生異世界的超高速卡車那樣,直直衝撞我心的經典日劇🚛 還有電影、記錄片,裝傻+吐槽,讓人哈哈大笑的日綜~
《無聲蛙鳴》劇情圍繞全煐夏的民宿與具相俊的摩鐵展開。隨著可疑訪客的到來,角色們的平靜生活被打破,逐步捲入一場無法預測的危機。導演透過精湛的鏡頭語言與深刻的諺語意涵,構築出一部令人著迷的作品,帶來視覺與心理上的雙重享受。高旻示突破性的精湛演技更為作品增添了無限魅力。
全劇共8集,劇情簡介:20年前的「湖景汽車旅館」因連續殺人魔的入住而導致老闆一家人家庭破碎,20年後另一家在森林中的民宿,某日也在一名謎樣女人的到訪後,讓他們一家人捲入了一場風暴之中,而一連串的殺人離奇事件最後能否與警察合作解開謎團,保衛自己的民宿和平靜的生活?
“在無人的森林裡···一棵大樹倒下,咚,它發出聲音了嗎?還是寂寂無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劉慈欣說,他所講述的故事是關於人類的好奇心、以及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危機。比方那張名為「黯淡藍點」的照片,那是「旅行者一號」在走過六十億公里後回頭拍攝的一張照片,在這張照片裡,地球就只是太空中的一個點,而我們所生活的地方不過是一顆沙粒般渺小。然而,正正是人類知道了自己的渺小,才會越想接近無垠宇宙的盡頭。
Thumbnail
一直到全劇結尾,當 Donny 聽著 Martha 的獨白而痛哭時,那並非是騷擾終於結束後的鬆一口氣,而不是受傷後準備痊癒的自我釋放。那是在漫長(且並不一定能痊癒)的修復過程中,即將開始的第一步:發現他人有著和自己相似的創傷經驗,因此感覺到自己並不是那麼孤單,有點幸福,有點悲哀,有點病態的倖存之感。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能用「量子糾纏」的故事,將簡慶芬與 Rebecca、Rebecca 與何瑞之、何瑞之與簡慶芬之間的糾纏拍得那麼細膩又感性,各自成立也平衡了彼此的善良指數,這何嘗不是一種台灣人情味的寫實與具現?而且,當用科學來比喻一件事,卻還是依然很浪漫的時候,那這件事果真是很不得了的浪漫吧?
Thumbnail
《八尺門的辯護人》透過故事向觀眾傳達,真相就像個多重宇宙,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個人情感和經歷的影響,因為看待事件的角度存在盲點,因此應保持謙卑與開放的心態,不隨意下定論,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維,積極尋求更多資訊,從不同角度去了解事件。
Thumbnail
總體來講,《舞伎家的料理人》作為是枝裕和久違的電視作品,雖然並非每一集都由他執導,但主軸終究不脫療癒。沁入心脾的清爽感,令人毫無負擔,甚至多了一些調皮感,好比把殭屍跟舞妓這兩項衝突元素結合,眾人打打鬧鬧,觀眾這才想起眼前的舞妓,也不過是正值青春的貪玩少女,卻韌性十足,矢志貫徹心中的道。
Thumbnail
《我的出走日記》所呈現的,或多或少皆是現代人走過的曲折,例如跨越不了的生離死別、難以相通心意的家人嫌隙、越走越迷惘的人生規劃,但那不會是全部;結局的開放性,更是闡明人生充滿未完待續。不要再為自己打分數,不要再把自己限制在某個範圍內,試著從他人的定義中出走,轉身投入生活,細細體驗每一份喜悅與疼痛
Thumbnail
即使他們沒有同住,依然可以是互相關心的家人,擁有比普通朋友更加親密的、非關愛情的關係,因為之所以成為家人,是因為想擁有依靠,也成為對方的依靠,而若這份關係反倒阻礙了彼此追求幸福,不就適得其反了嗎?「家人」不再需要外在的束縛,也不需要外在的證明,僅需在心底為他標記出一個重要的位置。
Thumbnail
千萬不要在半夜看《昨日的美食》:看史朗端出特製涼麵我就想吃涼麵、看史朗做草莓果醬我就想試著做草莓果醬、看史朗跟父母親吃炸天婦羅跟炸豬排我就想:「家裡附近哪裡有好吃的炸天婦羅?!」、看聖誕夜史朗和賢二嗑千層麵我就想:「對呴,好久沒吃千層麵了!」、看賢二自己弄一鍋配料超豐富的快煮拉麵,我也好想如法炮製⋯
Thumbnail
我們想要對家人表達關愛,必以生理、物質作為包裝的外衣,才能順理成章地表達愛。我們習慣游移在無關緊要的問題上,總是詢問對方有沒有溫飽睡好,關心有沒有足夠的零用錢生活,卻不願說出對方最在意體貼的話。又或者,以為提供物質所需、照顧生理需求,對方就應該感受到滿滿的疼愛,於是徹底省略最核心的同理才應該被說出口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劉慈欣說,他所講述的故事是關於人類的好奇心、以及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危機。比方那張名為「黯淡藍點」的照片,那是「旅行者一號」在走過六十億公里後回頭拍攝的一張照片,在這張照片裡,地球就只是太空中的一個點,而我們所生活的地方不過是一顆沙粒般渺小。然而,正正是人類知道了自己的渺小,才會越想接近無垠宇宙的盡頭。
Thumbnail
一直到全劇結尾,當 Donny 聽著 Martha 的獨白而痛哭時,那並非是騷擾終於結束後的鬆一口氣,而不是受傷後準備痊癒的自我釋放。那是在漫長(且並不一定能痊癒)的修復過程中,即將開始的第一步:發現他人有著和自己相似的創傷經驗,因此感覺到自己並不是那麼孤單,有點幸福,有點悲哀,有點病態的倖存之感。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能用「量子糾纏」的故事,將簡慶芬與 Rebecca、Rebecca 與何瑞之、何瑞之與簡慶芬之間的糾纏拍得那麼細膩又感性,各自成立也平衡了彼此的善良指數,這何嘗不是一種台灣人情味的寫實與具現?而且,當用科學來比喻一件事,卻還是依然很浪漫的時候,那這件事果真是很不得了的浪漫吧?
Thumbnail
《八尺門的辯護人》透過故事向觀眾傳達,真相就像個多重宇宙,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個人情感和經歷的影響,因為看待事件的角度存在盲點,因此應保持謙卑與開放的心態,不隨意下定論,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維,積極尋求更多資訊,從不同角度去了解事件。
Thumbnail
總體來講,《舞伎家的料理人》作為是枝裕和久違的電視作品,雖然並非每一集都由他執導,但主軸終究不脫療癒。沁入心脾的清爽感,令人毫無負擔,甚至多了一些調皮感,好比把殭屍跟舞妓這兩項衝突元素結合,眾人打打鬧鬧,觀眾這才想起眼前的舞妓,也不過是正值青春的貪玩少女,卻韌性十足,矢志貫徹心中的道。
Thumbnail
《我的出走日記》所呈現的,或多或少皆是現代人走過的曲折,例如跨越不了的生離死別、難以相通心意的家人嫌隙、越走越迷惘的人生規劃,但那不會是全部;結局的開放性,更是闡明人生充滿未完待續。不要再為自己打分數,不要再把自己限制在某個範圍內,試著從他人的定義中出走,轉身投入生活,細細體驗每一份喜悅與疼痛
Thumbnail
即使他們沒有同住,依然可以是互相關心的家人,擁有比普通朋友更加親密的、非關愛情的關係,因為之所以成為家人,是因為想擁有依靠,也成為對方的依靠,而若這份關係反倒阻礙了彼此追求幸福,不就適得其反了嗎?「家人」不再需要外在的束縛,也不需要外在的證明,僅需在心底為他標記出一個重要的位置。
Thumbnail
千萬不要在半夜看《昨日的美食》:看史朗端出特製涼麵我就想吃涼麵、看史朗做草莓果醬我就想試著做草莓果醬、看史朗跟父母親吃炸天婦羅跟炸豬排我就想:「家裡附近哪裡有好吃的炸天婦羅?!」、看聖誕夜史朗和賢二嗑千層麵我就想:「對呴,好久沒吃千層麵了!」、看賢二自己弄一鍋配料超豐富的快煮拉麵,我也好想如法炮製⋯
Thumbnail
我們想要對家人表達關愛,必以生理、物質作為包裝的外衣,才能順理成章地表達愛。我們習慣游移在無關緊要的問題上,總是詢問對方有沒有溫飽睡好,關心有沒有足夠的零用錢生活,卻不願說出對方最在意體貼的話。又或者,以為提供物質所需、照顧生理需求,對方就應該感受到滿滿的疼愛,於是徹底省略最核心的同理才應該被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