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設計不算差,顏色配得不錯、辨識度也高;但我第一眼以為是在廣告「法國觀光」(因為那個圖形很像法國國土的形狀),後來才知道是曾競逐丁守中競選視覺識別、但未獲採用的設計。
接下來就是我的問題了:設計者在說明文章中寫了一大篇各種隱喻、隱藏字樣、25度角等等;但很抱歉我得這麼說:雖然設計者很用心、也做了不少功課,但這些都是設計者和業主自爽的材料(這句話沒有貶意,只是直接敘述我的感覺)。
先射箭再畫靶
有些設計案(不見得是不好的設計)在進行定義、以及撰寫設計的靈感來源和理念時,經常會「先射箭再畫靶」;雖然主設計來自一個相當直覺明瞭的概念,但為了讓自己和業主都更容易被說服,所以加上了一些後來增補、或是修訂設計過程中想到,可以附會上去的背景故事。
這種作法非常常見,我相信大多數在某個規模(例如十幾萬台幣)以上的設計案中,大家為了讓業主覺得設計有內涵、設計師有做功課,值得這個價碼,都會加一些這種料進去。
包括我自己在內也是(所以我說實際上沒有貶意)。
但設計這種東西,有時候是結果論的;如果基本上大多數人喜歡這個設計、欣賞這個概念,而且大致上可以看得出來,那麼就是加分。如果大家不太喜歡這個設計,那這就只是用來說服「喜好跟一般大眾可能有點距離」的業主掏錢驗收的必要工具。
以下這篇是設計者的理念說明,但請在先看完本文之後再點過去閱讀:
「30%理解度」的簡單測驗
作為一個典型受眾(好吧,就算你也是專業設計師好的),請你不要點進去看連結文章,先仔細端詳這個設計半小時;然後再點進上面的說明文章,看看你有沒有猜到這些涵意。
一般來說,設計要讓你能用眼睛就感受到100%的理念,是不太可能的,但至少來個30%吧,請你看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慧根,我是沒有。
視覺與心態均衡
另外一個小地方:我不確定原設計者有沒有這樣做,但因為圖形中的橫向白色斜線的角度一直變化,所以視覺上的高度是都不一樣的,所以必須在較大尺寸的版本上做些微調,讓高度看起來比較一致(名片之類的小尺寸用途則必須將高度稍微拉大),否則看起來會不太協調。
另外,這個版本的設計有個令我稍微在意的地方,就是作為核心用途的主標誌(上面大圖右下角搭配「拼台北驕傲」的版本)為什麼只用「台北市中心」的紫色部分,而不是上面的「全圖版」呢?
如果說全圖版「太大」,我覺得並不至於;如果是標示「這是候選人的主要票倉所在」,那我就不欣賞了。希望設計者有更好的理由來做這樣的選擇。
柯P的K
至於有人說柯文哲的「K」標誌比較簡單單調,而且會一直聯想到高雄市,確實如此,而且我自己會一直想到的是高雄捷運的標誌。
不過相較之下,「K」在這個用途上就簡單明瞭得多,雖然我也不知道中間的色塊移位有什麼特別內涵、下列的說法也不是一看就猜得到:
主視覺設計中的大寫字母「K」以對話框堆疊而成,象徵柯文哲用雙腳走讀台北傾聽市民,……大寫字母「K」象徵柯文哲對對話型政治文化的堅持。
但至少看到「K」就想到「柯」,應該是蠻直覺的,對大多數看得懂英文字母的人來說也不太會有理解上的困難;但如果要說「因為它是簡單的設計,當然犯錯機率比較低」,當然也是可以的。
(雖然這應該已經是常識,不過還是提一下:結果簡單的設計,背後的設計理念和發想過程並不一定簡單;有時候「一看就懂」的設計反而是最難、收費最貴的。)
至於有沒有符合前面說的「30%以上」就見仁見智(但可能不是姚文智),看你的慧根如何、是不是業主心中的目標顧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