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將人關進鐵籠裡工作 : 亞馬遜的血汗專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今年7月19日亞馬遜 CEO 貝佐司(Jeff Bezos)以美金一千五百億的身價榮登世界首富。不僅如此,他還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富有的人。緊接著,8月27號亞馬遜市值曾經瞬間突破一兆美元,成為蘋果之後第二個晉身「兆」字輩的公司。
如果企業極度的成功靠的是對市場極度的彪悍,可想而知他們對內部員工的要求也是極度的無情——天下不會有外剛內柔的企業文化。
圖片來源 : AllThatsInteresting.com
在矽谷工作久了人來人往,跟來自各個知名企業的人都共事過,包括亞馬遜跳槽過來的工程師,所以對這些公司內部的第一手內幕也略知一二。在亞馬遜工作未必是你想像中的人生勝利組,不過這些要留到以後再談。今天要談的是他們最新被揭露的兩項專利。
過去幾年一再在媒體上讀到亞馬遜內部血汗的新聞——從出貨中心的操作員,到送貨的卡車司機,甚至到辦公大樓內高薪的工程師……竟然無一倖免。這個企業內部的血汗跟它外部的成就互相輝映著。如果把過去這幾年亞馬遜被主流媒體揭露的各種血汗新聞匯集起來,哪怕是蜻蜓點水似地帶過都可以寫好幾篇文章。
不過今天在這裡,我只要從亞馬遜最新被媒體揭露的兩項專利切入,來應證這家公司內部的血汗文化。

最新揭發的兩項血汗專利

讓我們先以亞馬遜一些驚人的統計數據開始,讓大家了解一下這家公司的規模與效率。
亞馬遜最驚人的規模不是在電商平台或雲端服務,而是在物流管理。他們在全球一共有150間出貨中心和五十多萬員工。2017年亞馬遜物流一共處理了50億件包裹。今年七月亞馬遜 Prime Day特賣日當天,平均每一秒鐘就要處理168件包裹。在終端客戶的螢幕上,電腦下單速度每慢0.1秒,亞馬遜一年就會損失近三億美元的收入。全美國50%的線上購物都被亞馬遜一家獨吞。
有了上面這些基本資訊,你應該不難了解為什麼這家公司完全是以績效掛帥。追求績效在亞馬遜已經變成一種膜拜式的信仰。其他一切都可以犧牲,包括人道。

鐵籠中的操作員 – 人將成為機器的一部份

操作員在一個直立而行動受限制的鐵籠裡面配合著機器運作。這個發明是讓人變成機器的一部分。(節錄自西雅圖時報)
亞馬遜工作鐵籠專利的草圖 圖片來源 : Seatle Times (西雅圖時報)
9月7號那天《西雅圖時報》報導亞馬遜申請的 工作鐵籠 正式得到專利局認可,而揭露了亞馬遜另一個血汗里程碑,並引發輿論的撻伐。
不過在當天亞馬遜立刻就對外宣布,這純粹只是一項紙上談兵的研究。他們不會把這項專利付諸實行。
要了解這個專利的背景與角色,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亞馬遜出貨中心運作的流程。
一個商品從貨架到包裝好上卡車,一共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找貨和取貨,第二個階段是掃描和包裝,第三個階段是出貨上卡車。取貨的階段最花費時間。亞馬遜巨大的出貨中心平均占地 23 英畝 (大約三萬五千坪),貨架與工作枱距離可能超過一百公尺。在還沒有自動化的出貨中心,取貨員平均每天來回要走十幾公里。一項商品從下單到出貨,平均要花60-75分鐘。這其中絕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第一階段。
在已經自動化的出貨中心,找貨是由機器人取代。這些機器人其實只是全自動化高速運轉的載重轉盤 (下面圖片中的桔紅色裝置)。機器人只知道商品的位置,但無法辨認商品,因為很多商品,比方像衣服鞋子及日用品,歸類非常困難,而且沒有固定的形狀,必須要靠人來辨識撿選。所以取貨仍舊是靠人工。
亞馬遜的機器人轉盤與貨架 圖片來源 : UK Business Insider
取貨的部分是由機器人把大約一人寬七尺高的貨架,整個搬到取貨員面前,由人工撿選,機器人再把貨架送回原位。在已經自動化的出貨中心,一項商品從下單到出貨,只要花25分鐘。有機器人的出貨中心,一年可以節省兩千萬美金的營運成本。如果推廣到150個出貨中心,亞馬遜一年的營運成本就可以減少30億。這對任何企業來講都是極大的誘惑。
可是亞馬遜對這個 25分鐘也許還是不滿意。因為整個貨架拿過來再送回去就為了一項商品,效率上不夠節約。他們要把它壓縮到更短,最好的方法就是讓機器人直接篩選。
下面這段短片可以讓你知道亞馬遜的機器人在出貨中心是如何運作的。

改變了人與機器的主從關係

亞馬遜並沒有說明鐵籠設計的實際用途。不過從專利的圖解我可以合理猜測得出來,他們是打算把取貨員關在機器轉盤上的鐵籠裡,跟著機器人移動。在抵達貨架之後,由籠中的操作員利用機械手臂撿取需要的貨品。這樣就不需要把整個貨架搬到一百公尺以外的工作枱撿選,完了再把貨架送回去歸位。這種人機合一的鐵籠設計,不需移動貨架而且可以一次拿多樣商品。
23 英畝大的物流中心 圖片來源 : CBS News Youtube 截圖
這種設計營造的工作關係是由人來補強機器的不足。可是如果我們停下來思考一下,也許會覺得毛骨悚然。因為人已經變成機器的一部分,而且改變了主從的關係。我們好像不再控制機器,而是被機器控制。我們的角色淪為只是幫助機器,做它所不能做的事。
我們是不是該為了績效而拋棄人性 ?
坦白講,如果這項專利是把人放在一個玻璃控制室內,而不是鐵籠內,亞馬遜所遭受的批評也許不會這麼嚴厲。因為鐵籠所代表的涵義是動物。任何「人」,為了任何原因,都不應該在鐵籠內工作。無論亞馬遜在設計曝光之後,用千百個理由來自圓其說,都很難讓人信服。他們的理由是出貨中心到處都是機械手臂,把人放在鐵籠裡是為了操作員的安全。
問題是為什麼要用鐵籠 ? 鐵籠難道沒有羞辱的意義嗎 ? 這問題媒體沒有質問,亞馬遜也沒有解釋。我相信這麼做是因為鐵籠成本最低。他們的本意並沒有要羞辱任何人,只是亞馬遜可以為了成本而不在乎員工的感受。這就是他們的文化。
有一家叫做《晨間早報》(Morning Call) 的新聞媒體,曾經揭露亞馬遜賓州出貨中心,在攝氏40度的炎夏寧可僱用救護車在場外待命,也不願意安裝冷氣,因為這樣比較划算。如果員工中暑,就由救護站人員先行處理,恢復後就得回去繼續工作。情況嚴重的就抬上救護車送到醫院。這是幾年前另一個為了成本而不在乎人性的例子。
所以我合理地相信,這種成本決定一切的文化也左右了上面的鐵籠設計。

追蹤員工一舉一動的手環

試想,你的上司可以透過手環,知道你一天抓過幾次癢,手離開過工作枱多久,以及一天上過幾次廁所、每次上多久。(摘錄自西雅圖時報)
今年稍早,《西雅圖時報》揭露過亞馬遜引起極度爭議的另一項專利——那就是可以追蹤員工手臂位置,以及移動頻率的手環。如果手該動而沒有動,或移動速度不夠快而跟不上工作進度,手環就會自動發出震動的警訊。這使我想起在研究動物行為的實驗科學上,科學家們用發出微量電擊的頸環來控制動物的行為。
監控員工效率作為未來考績的參考是一回事,可是直接用手環振動來警告又是另一回事。如果監工在每天下班的時候用報表顯示給員工,告訴他們今天落後多少——即使同樣是用手環追蹤,這項專利的爭議性也許也不會這麼高。同樣地,這背後的意義是為了效率,我們可以用機器來管理人,警告人 ... 是不是將來也會用來懲罰人 ? 我們的界線到底在哪理 ?
當然手環也可以追蹤你所有的一舉一動,包括手臂有多少時間不是用在工作上,你去了哪些地方,上了幾次廁所,每次花多少時間。這個手環還嚴重暴露了個人隱私問題。只有機器人不需要隱私,也不會在乎羞辱。這項設計無疑是把員工當作機器人來管理。
想得更恐怖一點,如果哪天這兩項專利同時用在同一個人身上 ...

完全不在乎「人」的感受

《西雅圖時報》訪問了亞馬遜在英國物流中心的幾位員工。在英國類似的裝置已經早先開始使用。員工的回答是他們早就覺得自己已經是機器人了,不同的是他們只是個有血肉的版本。如果你的手放在不該放的地方,隨身的裝置都會發出警告。公司規定每一位包裝員,一個小時必須處理一定數量的包裹。如果落後,裝置也會發出警告——包括上廁所耽擱太久。有員工抱怨上廁所次數太多,或時間過久都會被扣分處罰。扣分點數集滿到六點就會被開除。
這種裝置只是把人當作機器人來管理使用。就像一位匿名的員工所說的「員工對他們來說就是機器人。在科技還沒有辦法完全取代人之前,他們卻已經全面化把人當作機器來管理。」在亞馬遜,人與機器的界線似乎越來越模糊。
亞馬遜一直沒有對這項專利提出任何評論和辯解。

挾持著兩億極度滿意的客戶繼續狂熱追求績效

我必須承認亞馬遜是極度成功的企業,而且我也是它的白金會員(Prime member)。我們家每星期最少有三到四個包裹是來自亞馬遜。我只是全球一億分之一的白金會員。我憎惡這家公司近乎沒有人性的管理文化,可是身為消費者,亞馬遜的確有不可抗拒的魅力,這種魅力已經大到足以讓社會大眾願意忽視他們對員工的不人道。
每次看到媒體披露這些血汗內幕,大家在一陣震驚之後,也許隔天又回到網上繼續購物,沒有人想到要去抵制。如果血汗工廠出現在中國,美國人馬上走上街頭呼籲大家抵制血汗產品。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雙重標準,不過這也是亞馬遜最成功的地方。他們顧客絕對至上的原則,早就把全球兩億多客戶的心收買得服服貼貼。世界上只有對馬遜抱怨的員工,沒有對亞馬遜抱怨的消費者 -- 這是他們背後靠著撐腰的武器。
另外亞馬遜的出貨中心都是蓋在美國中西部比較落後的鄉下。那些地方本來就沒有任何形式的經濟規模或工作機會。這些員工在失業與不人道的管理文化之間,除了忍氣吞聲似乎沒有其他的選擇,這也給外界落了個願打願挨的口實。所以這樣的文化就沒有阻攔地持續下去。
有了兩億客戶撐腰,有了為績效作藉口,對於幾十萬員工血汗管理的批評,亞馬遜一路走來都只是見招拆招。這是文化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所以看來短期內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讓數據左右人性 ?

企業追求利潤與績效是天經地義的事,只是這個代價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 企業的一切都以數據衡量 -- 從盈收到效率到產能 ... 無一倖免。只是不要忘記,人性不能,也永遠不應該,拿來放在天秤的另一端衡量。

封面圖片來源:thesun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9K會員
202內容數
全世界都是向 Google 看,向臉書看,沒有人往矽谷的另一邊看。所以我要帶你看矽谷很少有人知道的另一面。矽谷不是你想的那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鱸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矽谷白吃的午餐正史無前例地受到法律的挑戰. 原本只是單純的員工福利,現在卻造成附近商家難以維持生計。矽谷各大城市紛紛考慮修法禁止免費午餐,也許午餐 ... 將不能再白吃了。
你可以讓陌生人來你家過夜,讓陌生人坐你的車子,為什麼不能讓陌生人來你家吃飯 ? 馬上你就可以了。
"網路世界充滿了光彩絢麗的虛,卻提供給我們奇妙的飽足感" ... 美國年輕世代平均每天查看手機 150 次,每天花費 2.5 小時在手機上 - 也就是美國平均每人一生注定要奉獻十年生命給手機。
這一則謊言你我都不知道說過多少次。每當我們下載或安裝軟體,或在網站開設帳戶的時候,我們都被迫重複這一則謊言。沒有人會去閱讀那些長篇大論繁文縟節的法律條文,可是我們各個都睜眼說瞎話,說我讀了而且同意。
每次有人點擊的時候我都是高興中帶著心驚肉跳。當我看著點擊數慢慢上升,臉書對我的收費也跟著上漲的時候,我才深深體會到為什麼臉書會成為市值五千億美金的超級企業。我深切感受到全球 22 億用戶並不是他們的客戶,而是他們的免費勞工,是他們的無本商品。
<p>Hotel 22並不是旅館。它只是一條公車路線,也是整個矽谷路線最長,唯一24小時營運的公車路線。只要有8塊美金,你就可以一整夜來回不停地坐巴士,把這裡當作全世界最廉價的旅館,這也就成了遊民每天晚上過夜的地方。</p>
矽谷白吃的午餐正史無前例地受到法律的挑戰. 原本只是單純的員工福利,現在卻造成附近商家難以維持生計。矽谷各大城市紛紛考慮修法禁止免費午餐,也許午餐 ... 將不能再白吃了。
你可以讓陌生人來你家過夜,讓陌生人坐你的車子,為什麼不能讓陌生人來你家吃飯 ? 馬上你就可以了。
"網路世界充滿了光彩絢麗的虛,卻提供給我們奇妙的飽足感" ... 美國年輕世代平均每天查看手機 150 次,每天花費 2.5 小時在手機上 - 也就是美國平均每人一生注定要奉獻十年生命給手機。
這一則謊言你我都不知道說過多少次。每當我們下載或安裝軟體,或在網站開設帳戶的時候,我們都被迫重複這一則謊言。沒有人會去閱讀那些長篇大論繁文縟節的法律條文,可是我們各個都睜眼說瞎話,說我讀了而且同意。
每次有人點擊的時候我都是高興中帶著心驚肉跳。當我看著點擊數慢慢上升,臉書對我的收費也跟著上漲的時候,我才深深體會到為什麼臉書會成為市值五千億美金的超級企業。我深切感受到全球 22 億用戶並不是他們的客戶,而是他們的免費勞工,是他們的無本商品。
<p>Hotel 22並不是旅館。它只是一條公車路線,也是整個矽谷路線最長,唯一24小時營運的公車路線。只要有8塊美金,你就可以一整夜來回不停地坐巴士,把這裡當作全世界最廉價的旅館,這也就成了遊民每天晚上過夜的地方。</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Amazon在2018年於美國西雅圖推出第一間無人便利店,透過「天眼」系統,以及店內無數的感應器、偵測器,自動辨識客戶拿了什麼物品,踏出店家的時候自動從帳戶扣款,全程完全不需要人力,在全球大缺工的情況下,成為近年來的新趨勢。
Thumbnail
你記得亞馬遜的「無人超市」Amazon GO 嗎?這家店號稱以前衛的技術、拿了就走的購物體驗曾經吸引無數目光,顧客在確認亞馬遜帳號後,就可以自由拿取商品並離店,在離店後就能自動完成結帳。
Thumbnail
在過去的十年裡,沃爾瑪一直是全美營收最高的公司。去年,它的銷售額高達6480億美元,相當於每分鐘超過120萬美元的收入。 這樣的地位帶來了諸多好處,使沃爾瑪在與產品製造商的談判以及與政府官員處理政策問題時擁有優勢。同時,這也是一種自豪感的來源:工作招聘廣告中經常以在“Fortune 1”公司工
Thumbnail
掏金熱時,賣產子的通常是最能賺到錢的,筆者在研究一個產業時最優先思考的問題,如果一個產業夠蓬勃,競爭者多,這樣誰能夠穩穩地把錢賺進口袋?   這篇文章來談談筆者研究AI產業時所找到的鏟子公司,筆者對鏟子公司的定義為(1)競爭者相對少(2)門檻相對高或對手不容易進入(3)最好是獨攬或幾家獨大(4)獲
Thumbnail
電子商務與雲服務巨頭亞馬遜 AMZN,於上個月底發布了今年 2024 第一季的財報,交出了非常亮眼的成績單,無論是營收與獲利都超過市場預期。當然,市場最關心的點,莫過於在 AI 大戰中似乎稍微落後的亞馬遜,能否開始趕上競爭對手。所以,接下來就讓本期的科技巨頭解碼,來深入閱讀本次亞馬遜的財報.....
Thumbnail
為何很多公司很怕Amazon? 亞馬遜有大筆資金可以侵入其它公司的專業領域 擁有電商平台、Alexa助理,進而可以搶走Google search或其他網站上搜索流量然後掌握顧客數據 亞馬遜本質上不是一家電商或科技公司,他是一家基礎設施(雲端計算、物流)公司所以具有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Amazo
Thumbnail
據報導,貝佐斯擠下馬斯克 ,重登世界首富寶座(See:中央社,2024-03-05,貝佐斯擠下馬斯克 重登世界首富寶座)。貝佐斯主張,我們要對抗熵增。我們永遠要保持在「第一天(Day One)」!:亞馬遜要成為「什麼都賣的商店」!最終,我們的選擇,決定我們是什麼樣的人。要為自己創建一個精彩的故事!
Thumbnail
跨境電商交易主要依賴於第三方平台,其中國際上的主要電商平台包括Amazon、eBay、Rakuten和Walmart等,這些都深受人們喜愛。本文將深入探討其中的佼佼者——亞馬遜。
Thumbnail
  全球化的資本主義讓人們追求效率最佳化,但什麼是效率的核心?自動點餐、自動登機、自己DIY家具、自己收碗盤、自己買一隻幾萬塊的手機以下載APP使用免費的優惠券等,這些標示自動化效率或自己動手的樂趣,背後都是商人為了掠奪世界最大的資源─時間。   人類自古以來是以日月星辰、氣象季節形成
Thumbnail
電商與雲服務巨頭亞馬遜 Amazon,在上個月底正式發表了其去年第四季的財報,交出了非常優異的成績單 – 無論是營收或者是獲利,都超越了市場上的預期。在走過艱辛的 2022 之後,亞馬遜似乎已經正式站起,並且重新啟動了往前衝刺的引擎。究竟 Amazon 本季成績單該如何解讀,未來的展望又是如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Amazon在2018年於美國西雅圖推出第一間無人便利店,透過「天眼」系統,以及店內無數的感應器、偵測器,自動辨識客戶拿了什麼物品,踏出店家的時候自動從帳戶扣款,全程完全不需要人力,在全球大缺工的情況下,成為近年來的新趨勢。
Thumbnail
你記得亞馬遜的「無人超市」Amazon GO 嗎?這家店號稱以前衛的技術、拿了就走的購物體驗曾經吸引無數目光,顧客在確認亞馬遜帳號後,就可以自由拿取商品並離店,在離店後就能自動完成結帳。
Thumbnail
在過去的十年裡,沃爾瑪一直是全美營收最高的公司。去年,它的銷售額高達6480億美元,相當於每分鐘超過120萬美元的收入。 這樣的地位帶來了諸多好處,使沃爾瑪在與產品製造商的談判以及與政府官員處理政策問題時擁有優勢。同時,這也是一種自豪感的來源:工作招聘廣告中經常以在“Fortune 1”公司工
Thumbnail
掏金熱時,賣產子的通常是最能賺到錢的,筆者在研究一個產業時最優先思考的問題,如果一個產業夠蓬勃,競爭者多,這樣誰能夠穩穩地把錢賺進口袋?   這篇文章來談談筆者研究AI產業時所找到的鏟子公司,筆者對鏟子公司的定義為(1)競爭者相對少(2)門檻相對高或對手不容易進入(3)最好是獨攬或幾家獨大(4)獲
Thumbnail
電子商務與雲服務巨頭亞馬遜 AMZN,於上個月底發布了今年 2024 第一季的財報,交出了非常亮眼的成績單,無論是營收與獲利都超過市場預期。當然,市場最關心的點,莫過於在 AI 大戰中似乎稍微落後的亞馬遜,能否開始趕上競爭對手。所以,接下來就讓本期的科技巨頭解碼,來深入閱讀本次亞馬遜的財報.....
Thumbnail
為何很多公司很怕Amazon? 亞馬遜有大筆資金可以侵入其它公司的專業領域 擁有電商平台、Alexa助理,進而可以搶走Google search或其他網站上搜索流量然後掌握顧客數據 亞馬遜本質上不是一家電商或科技公司,他是一家基礎設施(雲端計算、物流)公司所以具有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Amazo
Thumbnail
據報導,貝佐斯擠下馬斯克 ,重登世界首富寶座(See:中央社,2024-03-05,貝佐斯擠下馬斯克 重登世界首富寶座)。貝佐斯主張,我們要對抗熵增。我們永遠要保持在「第一天(Day One)」!:亞馬遜要成為「什麼都賣的商店」!最終,我們的選擇,決定我們是什麼樣的人。要為自己創建一個精彩的故事!
Thumbnail
跨境電商交易主要依賴於第三方平台,其中國際上的主要電商平台包括Amazon、eBay、Rakuten和Walmart等,這些都深受人們喜愛。本文將深入探討其中的佼佼者——亞馬遜。
Thumbnail
  全球化的資本主義讓人們追求效率最佳化,但什麼是效率的核心?自動點餐、自動登機、自己DIY家具、自己收碗盤、自己買一隻幾萬塊的手機以下載APP使用免費的優惠券等,這些標示自動化效率或自己動手的樂趣,背後都是商人為了掠奪世界最大的資源─時間。   人類自古以來是以日月星辰、氣象季節形成
Thumbnail
電商與雲服務巨頭亞馬遜 Amazon,在上個月底正式發表了其去年第四季的財報,交出了非常優異的成績單 – 無論是營收或者是獲利,都超越了市場上的預期。在走過艱辛的 2022 之後,亞馬遜似乎已經正式站起,並且重新啟動了往前衝刺的引擎。究竟 Amazon 本季成績單該如何解讀,未來的展望又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