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渣文本的人渣論(八):善妒者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有種近年很常被提到的「感」,叫「相對剝奪感」。某些人反對這種「感」,認為這是幻覺或錯覺,只有打破這種「感」,認清自己的實力與錯誤,人才能真正成長;但也有人認為這種「感」來自於社會不公的真實困境,你必須正視這種感受的真正來源並尋求解決之道,才能讓自己的努力產生對應的回報。
相對剝奪感是個專有名詞,有其學術上的定義,這定義也有發展性和歧義,但多數人提及這概念時並沒有那麼專業,單純就是指那種「你有我沒有」的不爽。你有而我沒有的,就是各種條件的差距,從可量化的財產或技能,到難以量化的長相或榮耀,只要能夠比較,只要存在有無之別,人就會產生相關的「分別心」。
有些條件差距的確不太合理,像是涉及偷盜等不公平的手段(漢人騙走原住民土地),或是社會制度讓成員在「起跑點」上的落差永遠無法追近(你爸是誰決定一切),這時我們就會質疑這種差距的道德正當性。因此「相對剝奪感」也有可能會是種「正義感」,只是我們正巧就是不正義狀態的受害者本人。
但也有許多條件差距實在找不出有什麼道德問題。像是你完全不提升自我,只要看到朋友爬上人生高峰,就在那嫌東嫌西,認為這些人不是用了什麼賤招,就是社會大眾對你不公平,沒有給你合理的評價;不然就是怪罪運氣不好,但怪來怪去,就是不怪自己。這種「相對剝奪感」,恐怕就比較難以獲得廣泛的認同了。
可是就算怪東怪西,只要沒造成他人太嚴重的困擾,那也頂多是「小惡」。真正的大惡,是那種已成為病態人格的「善妒者」,他們的嫉妒是一種生活態度,他的相對剝奪感很可能已經成為「絕對剝奪感」。他就是認定整個世界都欠他,凡是比他擁有更多的人,就都是壞人。
這種人不見得會開口表述自己的想法,但總是帶著恨意與他人交流,想辦法把自身的負面情緒轉嫁到他人身上。你或許已想到一些朋友,他們往往被稱為「憤世嫉俗」,但其實也有什麼特別的價值堅持,他們就是覺得全世界都欠他一個公道。這種人,就是我要討論的善妒者。

沒有比較也有傷害

為了生存,人類社會永遠都存在著競爭,有些人會勝出,有些人會落敗。在這過程中,人類會慢慢找到方向,像是如何分配成果會更有效率、更能安撫人心。我們會把拚鬥的經驗轉化為成本更低的分配模式,讓願意合作的人能在損耗最小的狀況下,分到最多的合理資源。
因此大到國際層級,小到班級之類的社群,都會存在許多關於分配的規約,這些規約難以保持不變,因為外在環境與人類文明不斷發展,屬於落後指標的分配系統一追不上人類欲望的擴張速度,就難以讓所有人都滿意。或是說所有人都可能在某些向度覺得不滿意。
你滿意的地方會忘記,或是覺得理所當然;而你不滿意的地方,當然就會放大處理,呼天搶地。因此人人都可能覺得自己在某些人生面向「輸了」,因此厭世,只能羨慕別人命好。這也沒什麼萬全的解決方案,就算是修道人,也會羨慕前輩的修煉境界。要能完全不羨慕他人,那就成佛了。
但「羨慕」還不算是道德問題,因為這可以做為提升自我或改善社會分配體系的動力。如果不太羨慕他人處境,那就會過著非常清淡、斷捨離的生活,我認為這對於需要不斷創造價值來維持運作現代社會來說,並不見得是件好事。
可能存在道德風險的,是夾帶有憎恨之意的羨慕,我們雖然可能用之提升自我,但也可能用來害人。然而內心想想,口頭罵罵,做為一種偶爾的發洩,或許也算是種可被接受的解決方案,但如果引發真實的攻擊行動,就會成為被多數道德系統視為嚴重錯誤的「嫉妒」。
嫉妒的問題在於產出的正面價值太少。對當事人自身來說,嫉妒就算能成為自我改善的動力,但也是相對微弱的,而把這種動力轉變成罵人或害人的狀況更為常見,因為罵人或害人行動所創造出來的快感相當明確,能快速填補當事人心中的空虛。
這種行為背後預設的是一種全面的無力感,因為認定自己爬不上去,所以要把你拉下來。所以這就難以轉變成為自我改善的動力,甚至連改善的動機都不算,你是罵過恨過就跳過,最後自己還是一樣窮或一樣爛。對自己沒長遠好處,對他人更是只有負面影響,那就算是利己主義者,也不會認為這種行為是對的。

認知偏誤

這種道德病態的起點並不在於「個性」。有些傳統論點認為某種人格就是生來特別善妒,不管是因為星座或是因為遺傳,這就是種無法改變的個人特質(甚至是性別特質),只能透過壓制的方法來改善。但因為這種說法缺乏客觀證據,我認為應該直接跳過不論。
我們絕大多數的嫉妒是種個人選擇,是自己決定成為一個善妒者的。所以就算是因為你是某某座或某某血型或某某面相或某某手相,你之所以會成為一個「憤世嫉俗」的人,完全就是因為你想「憤世嫉俗」,你選擇了「憤世嫉俗」。
那為何會做出這種選擇呢?我認為這是基於一連串認知上的偏誤,包括了對於現狀的錯誤評估,對於因果關係的錯誤詮釋,以及對於改善方案的錯誤認知。
首先是對於現狀的錯誤評估。善妒者認為自己現在「不好」,然後認為別人比較「好」。但真的存在這樣的條件落差嗎?或這種條件落差客觀嗎?
像是身高,多數人會主觀認定「高」比較好,矮比較不好,因此看到長得高的人,就認為他「命好」,他的許多具體利益也都是來自於這種天生條件,而不是靠努力,因此這並不公平,這個社會的相關價值標準也就都有問題。甚至長的較高的人也有問題,他應該覺得內疚,應該主動把「身高加成」的部分扣回來,也就是主動「讓利」。
但人生不是技擊類運動(靠體重分量級)­,人生也不是只比一個向度。高的人的確會有許多優勢,但矮的人也可能在其他的天生條件中創造出自己的主戰場,且在其中發展出遠超過高個的價值。所以善妒者的問題在於觀察角度太過片面,價值觀也太過單一,覺得現有價值觀不好,卻又用這種價值觀衡量自我與他人;又或是太過貪婪,矮的好處也要,高的好處也要。
由此也可以看出善妒者有點擺爛的氣質。他們的眼界不見得真如此狹小,而是刻意選擇的狹小,這種主動選擇的認知起點,讓他們之後的一連串判斷很難往良性結局來發展。
善妒者的第二問題是對於因果關係的錯判。絕大多數的嫉妒是因為認定自身負面條件或現況的責任不在於自己。這些困境都是他人用賤招(透過不踏實的方法賺到大錢),或是別人運氣好(生下來就長得高或長得正,或單純就是生在凱子家),又或是第三人(如自己父母)虧欠你,所以讓你「輸」了。
探討因果關係的學門很多,但普通人無法具備這麼多元的知識,我們只能就自己的經驗合理推估最可能的因果鏈。我相信一般人的經驗和推論能力應該不至於有太大的落差,不然可能早就死了(例如無法正確判斷紅綠燈的因果關係)。如果經驗和推理能力沒有太大落差,那問題就會是出在對於因果關係的細部詮釋。
假設你被許多人否定是「因為」長得太矮,像男生身高不到一百七十公分,或許就會被許多可能對象直接排除。這個因果鏈確實存在,但不見得真只有這條因果鏈:你「被排除」的這個結果還可能有其他原因。
像是你除了矮之外,可能整個人生都很失敗,而討厭你或排除你的人是因為你人生的失敗,矮只是一個不太重要輔助參考指標。你只看到矮這點,就是局部錯判了因果關係,那之所以會將「因」集中在「矮」之上,很可能是因為這不是你的責任,而其他的原因都是你自己的責任。
若你在每種各別困境中都不覺得自己有責任,那對整體現況就不會有責任感,這會形成一種判斷上的習慣,就算出現新的困境,也會將責任推給「不特定的他人」或「世界」。但人是透過完成自己的責任來體現自我,如果一直在推責任,最後你會不知道自己是誰,變成存在主義者所說的「虛無」,甚至讓自己成為負面要素大集合,連自己都看不到自己的優點。
這種判斷模式有可能獲得一種自怨自艾的快感,就是透過判定全世界都欠自己,而獲得心靈上的安適。沒有責任,又有好康的,嫉妒可能快速惡化為心靈上的道德病態,而且當事人還沒有病識感。你可能會越來越憤怒,這種憤怒又成為進階嫉妒的燃料,最後嫉妒就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成為生活的主要動力。
這就可以看到善妒者的第三種認知偏誤,就是對於改善方案的錯誤認知。
當他們以憤怒為主要燃料的時候,這種嫉妒就可能越來越外顯,而成為具體的對外批判。他們以為責罵世界可以改善當下的狀況,像是用言語刺激他人去修正不公平的社會分配機制,或是改變對於內外在條件的現有價值標準。他們總想像自己罵一罵,就會有人推動修法來保障矮子,如同(前面說過的)技擊類運動以體重劃分量級那樣。
這種對外批判如果無效,就可能轉變成為針對特定對象的言語或行動的攻擊,像是跑去藝人的留言版開罵,來獲得一種心靈上的撫慰:你看他長得這麼漂亮或優秀,被我罵了之後,還不是像我一樣的痛苦。這就不只是無法提升自我了,更是企圖拉下其他的卓越者。
這種攻擊行動可能因為善妒者太多而形成群聚效果,變成霸凌,或超越法律的界線而成為犯罪團體。善妒者喜愛靠攏成群,一方面是自認弱勢而尋求群體保護,另外的原因則是良心可能不安,而訴求價值上的「客觀化」。但不論如何,這並不能真正證成他們的行動的合理性。
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只有一個,就是認知改善現狀是自己的責任,並且想辦法在現有條件中尋求出路。嫉妒只是在浪費自己所剩不多的資源與時間機會成本,所以頻發的嫉妒,就是嚴重的自殘。你至少應該先「停損」,再尋求止跌回升的機會。
其實善妒者若是停止嫉妒,所空出來的時間與資源絕對足以大幅提升自我,因為他們就是標準的正事不幹,都在幹鳥事。若是回頭幹正事,當然能創造出新的機會,而沒有透過這些新的機會,人就不可能真正改善自我的內外在條件。
而做為第三方,對付善妒者的解決方案也只有一個,就是指明他就是以嫉妒取樂,而不想面對自己的問題。有些人的善妒可能來自於高壓力的環境和不公平的體制,而解決這種不正義是大家共通的責任,但他對於自己的錯誤也有自身的責任。如果真的能力不夠,無法改善社會,那至少可以先改善自己。
可惜在善妒者眼中,並沒有真正的「善意第三方」,所有人都是「惡意的對手」。就算別人指明他只是嫉妒而不幹正事,他也總是將這些上帝派來的天使看成是追擊他的殺手,甚至反過來認為這些人就是嫉妒他。
這時該怎麼辦呢?也只能小心提醒自己,別變成這種沒人會嫉妒的廢物。

紙本渣誌5《宗教的兩張臉》正式開賣!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34內容數
<p>各位鄉親父老大家好,我是人渣文本,我要做一個超小型媒體,你可以視它為具有網路版與紙本的一人雜誌社,所有文字內容都由我產出。新年度我推出50-60篇左右的網路版文章,以及2期紙本雜誌書。網路版渣誌將以「系列文」探究倫理學、宗教,運動與政治議題,而紙本渣誌則以一期一主題的方式整理個人的相關想法,你可以將之視為「議題專書」。因此渣誌不是新聞評論媒體,而是以深入論述為主的知識性媒體。</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渣文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位因精神疾病住院十餘年的病患,突然發燒被送到急診。被叫來會診的A醫師建議要積極找原因並治療,但負責的醫療團隊對治療和檢查都非常消極。而在多年不見的病患家屬傳真放棄急救同意書後,負責的醫療團隊也就直接放棄病患,病患隨即死於敗血性休克。A醫師非常憤怒,但面對白色巨塔,他能做些什麼?
人的欲望經常失控,而一旦失控,就會生出貪吃、好色、愛財之類的惡行。雖然表面上,這些惡行各有特色,但都是對「佔有過程」的迷戀,這些人可能認為自己看重的是「結果」,但焦點其實全都落在「手段」之上。他們根本沒想清楚自己在幹嘛,要的是什麼,就埋頭往前衝。
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利用破壞目標基因的技術,「成功」(該團隊宣稱成功)的讓實驗胚胎受孕且順利出生,也就是製造出「基因編輯人」,引發廣泛的關注與批判。許多報導也已經提過醫療倫理學界的簡要看法,因此我認為不如先跳出個案,來談談醫療倫理學界對此的堅持及其理由。
從政治圈到商業界,許多掌權的不受教者所捅出來的包,都是可以及早控制的,等旁人大罵「不受教」時,他們已經產出不可挽回的傷害。不受教者所帶來的負面後果,往往是拉著旁人一起跳水,個人過錯眾人擔,甚至「全民擔」,還稱之為歷史共業。
這是渣誌的全新系列,是由來自醫界的高額訂戶贊助推出。在本系列中,我將跳脫傳統醫療倫理的架構安排,探討激進議題或新聞事件中的醫療倫理概念與原則:醫學可能有標準答案,但倫理學沒有,只有到目前為止看來最佳的解決方案或判斷標準。
道德納粹之所以有病,是因為他們將手段視為目的,把「糾正」看得比「改正」更重要,並且堅持這世界上存在道德的標準答案,而這答案正是他心中的那一個。
有位因精神疾病住院十餘年的病患,突然發燒被送到急診。被叫來會診的A醫師建議要積極找原因並治療,但負責的醫療團隊對治療和檢查都非常消極。而在多年不見的病患家屬傳真放棄急救同意書後,負責的醫療團隊也就直接放棄病患,病患隨即死於敗血性休克。A醫師非常憤怒,但面對白色巨塔,他能做些什麼?
人的欲望經常失控,而一旦失控,就會生出貪吃、好色、愛財之類的惡行。雖然表面上,這些惡行各有特色,但都是對「佔有過程」的迷戀,這些人可能認為自己看重的是「結果」,但焦點其實全都落在「手段」之上。他們根本沒想清楚自己在幹嘛,要的是什麼,就埋頭往前衝。
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利用破壞目標基因的技術,「成功」(該團隊宣稱成功)的讓實驗胚胎受孕且順利出生,也就是製造出「基因編輯人」,引發廣泛的關注與批判。許多報導也已經提過醫療倫理學界的簡要看法,因此我認為不如先跳出個案,來談談醫療倫理學界對此的堅持及其理由。
從政治圈到商業界,許多掌權的不受教者所捅出來的包,都是可以及早控制的,等旁人大罵「不受教」時,他們已經產出不可挽回的傷害。不受教者所帶來的負面後果,往往是拉著旁人一起跳水,個人過錯眾人擔,甚至「全民擔」,還稱之為歷史共業。
這是渣誌的全新系列,是由來自醫界的高額訂戶贊助推出。在本系列中,我將跳脫傳統醫療倫理的架構安排,探討激進議題或新聞事件中的醫療倫理概念與原則:醫學可能有標準答案,但倫理學沒有,只有到目前為止看來最佳的解決方案或判斷標準。
道德納粹之所以有病,是因為他們將手段視為目的,把「糾正」看得比「改正」更重要,並且堅持這世界上存在道德的標準答案,而這答案正是他心中的那一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嫉妒 它是一種醜陋的東西 讓自己放大別人的缺點 懷疑別人是否真的言行合一 嫉妒 是他人對自己能力的不滿意 透過讓你不舒服的方式拉低你的頻率 他若無法提升,只好把你拉下來,達成某種恐怖平衡 嫉妒 是一種幫助靈性成長的東西 認識他人對自己的嫉妒 進以更提升自己對自己的認知
(分享網路文章) 有一種負能量叫做「見不得別人好」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當別人比他優秀時,他嫉妒;當別人比他差的時候,他又看不起人。 當別人得到獎金的時候,就會暗自在背地裡議論人家只是運氣好;當別人拿到了證書,就只會說證書有什麼用,工作也用不上…… 沒錯,這世界總有一些人看到別人比自己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嫉妒心是一個內心不夠愛自己的表現,希望每個人都好好愛自己,這樣的人能量太低了。文章主要內容是關於嫉妒心的危害以及愛自己的重要性。
Thumbnail
  作者:華蟲   作品一:【推理群像劇】人渣聊天室   類型:社會寫實、黑暗、懸疑、驚悚   我想,如果哪天我鄰居爆出什麼埋屍案,我大概會嚇死。   一個神秘的聊天室,成員各自有良好職業,陽光形象,社會正義人士的外表。可,事實真是那樣嗎?無法卸載的APP,一個又一個的成員消失,一
Thumbnail
『讓我們回到深夜過路魔第一次犯案的現場,到底——這名嫌犯傷人的動機是什麼?』   『現在各位可以看到,這條巷子就在商店街的旁邊,附近有許多的酒吧或熱炒店,過了晚上9點正是最熱鬧的時候,而嫌犯,似乎就是看準這附近的巷道現存的監視器都是擺設或是年久故障,因此選擇這裡當作第一次下手的地方。』  
Thumbnail
趕在Netflix下架前看完這部由《我推的孩子》漫畫作畫的橫槍萌果老師的原作漫改,本來以為只是約炮片而已,一看不得了,一點進去就直接一口氣看完12集,實在是太好看了,感謝Netflix讓我能翻到這部寶藏作。
相對剝奪感指的是個人或是群體的一種心理狀態,一個人意識到他得不到某種自己想要擁有的東西,而且他還覺得自己「理當」擁有那樣東西,卻被某人奪走了,相對剝奪感就產生了。
Thumbnail
#討戰文長慎入 因為盧駿逸開「論述課」關係,我自己跳坑針對人渣小周的 Peppa Pig 硬拗文來做作業,加上我們家阿皮是 Peppa Pig 重度使用者,我是洗腦巧虎和公主王子的抵制者,阿狗是被我母職霸凌回家沒有電視可看的電視兒童,我覺得這次網路廣傳的「得獎卡通的道德倫理」文章很需要被除蟲⋯⋯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嫉妒 它是一種醜陋的東西 讓自己放大別人的缺點 懷疑別人是否真的言行合一 嫉妒 是他人對自己能力的不滿意 透過讓你不舒服的方式拉低你的頻率 他若無法提升,只好把你拉下來,達成某種恐怖平衡 嫉妒 是一種幫助靈性成長的東西 認識他人對自己的嫉妒 進以更提升自己對自己的認知
(分享網路文章) 有一種負能量叫做「見不得別人好」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當別人比他優秀時,他嫉妒;當別人比他差的時候,他又看不起人。 當別人得到獎金的時候,就會暗自在背地裡議論人家只是運氣好;當別人拿到了證書,就只會說證書有什麼用,工作也用不上…… 沒錯,這世界總有一些人看到別人比自己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嫉妒心是一個內心不夠愛自己的表現,希望每個人都好好愛自己,這樣的人能量太低了。文章主要內容是關於嫉妒心的危害以及愛自己的重要性。
Thumbnail
  作者:華蟲   作品一:【推理群像劇】人渣聊天室   類型:社會寫實、黑暗、懸疑、驚悚   我想,如果哪天我鄰居爆出什麼埋屍案,我大概會嚇死。   一個神秘的聊天室,成員各自有良好職業,陽光形象,社會正義人士的外表。可,事實真是那樣嗎?無法卸載的APP,一個又一個的成員消失,一
Thumbnail
『讓我們回到深夜過路魔第一次犯案的現場,到底——這名嫌犯傷人的動機是什麼?』   『現在各位可以看到,這條巷子就在商店街的旁邊,附近有許多的酒吧或熱炒店,過了晚上9點正是最熱鬧的時候,而嫌犯,似乎就是看準這附近的巷道現存的監視器都是擺設或是年久故障,因此選擇這裡當作第一次下手的地方。』  
Thumbnail
趕在Netflix下架前看完這部由《我推的孩子》漫畫作畫的橫槍萌果老師的原作漫改,本來以為只是約炮片而已,一看不得了,一點進去就直接一口氣看完12集,實在是太好看了,感謝Netflix讓我能翻到這部寶藏作。
相對剝奪感指的是個人或是群體的一種心理狀態,一個人意識到他得不到某種自己想要擁有的東西,而且他還覺得自己「理當」擁有那樣東西,卻被某人奪走了,相對剝奪感就產生了。
Thumbnail
#討戰文長慎入 因為盧駿逸開「論述課」關係,我自己跳坑針對人渣小周的 Peppa Pig 硬拗文來做作業,加上我們家阿皮是 Peppa Pig 重度使用者,我是洗腦巧虎和公主王子的抵制者,阿狗是被我母職霸凌回家沒有電視可看的電視兒童,我覺得這次網路廣傳的「得獎卡通的道德倫理」文章很需要被除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