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心得分享]-《搖擺男孩》之意識型態的無意識跟有意識攻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天跟朋友去看電影<搖擺男孩>,這部電影給了我一些啟發,個人覺得全世界的人們都可以看看這部電影,看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而這啟發就是:我們每天都在面對意識型態的無意識跟有意識攻擊
電影票根
「你就是不運動才會不健康!」說這樣的話的人很常見,但有沒有想過不運動的人是不想運動還是不能運動?
「你是個學生,所以你只能讀書,不能跟朋友一天到晚出去玩樂!」學生時代的每個人幾乎都聽過家長說過這樣的話,但每個人的學習理解能力不同,也許珍的準備好了呢?
「你這次投票投給XXX,你一定是XX黨的支持者吧!」但或許,他只是要權力的平衡,並沒有特意要支持某著政黨。
意識型態有時就像標籤一樣,框架住了每一個人,也框架住了我們看世界的角度,換句話說,只要有意識到他人跟自己不一樣的作法、想法等等,背後代表著價值觀的不同,而有的人會因為這樣的價值觀選擇去改變他人的價值觀,不能改變時,就透行為、言語、精神的壓力,嚴重時便走向暴力、殺人。
這部電影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難題,甚至國家代表的意識型態影響到他們的立場,但也刻劃出支撐戰爭的背後是國家堅守的意識型態,只是,多數人們想要的就只是生活、平靜的生活,如溫飽、家人、夢想……
電影的最後其實呈現的是現在世界的樣貌,不怎麼美好,但或許在這些不美好中,試著擺脫所有意識型態,全力投入於自己的天賦、夢想時,在久遠的一天到來時,每個人都會是和平喜樂,相互尊重與理解,而不再有任何的傷害。
現在的台灣很需要相互包容,無論是藍綠、台獨與否、同婚支持與否、無塑與否、什麼宗教(不包含惡意傷人的教意),一個地方的人若能彼此尊重,才會有下一步如何前進的共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講述有關職場的法令議題以及處理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所謂有意識的生活,是在他人的決定影響我們之前,為自己做主的本事。釐清超載思緒,化想法為行動,專注最重要的事,設計你想要的人生。
其實人有很多面向,當然我們可以多保持正向,但也不要去否定任何負面的想法,綜合所有的情緒,才會是完整的自己,這很難,但很重要。
Thumbnail
我在這部電影中看到的情緒議題,正好連結了我在正念中的學習。情緒沒有所謂的好壞,也沒有任何一個情緒可以全然的定義我是誰。透過正念練習,瞭解情緒的保護作用,學習應對焦慮的方法,覺察信念系統並自我療癒,選擇愛而非恐懼的力量,成為情緒的主人。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更聚焦在接納自己的所有情緒。當我們無可避免的長大後,更複雜的人際與社會關係中,許多因他人存在而誕生的情緒,看似沒有那麼討喜,還可能會讓你有點負面、甚至有時失控,但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嗎?同時也讓人不斷思考,單一面向的人格特質與價值觀,是不是已不再適用? ★文末加碼各情緒書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電影《腦筋急轉彎2》中的情緒內涵,並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青春期的複雜情緒和自我認同問題。文章提及了樂樂、憂憂、怒怒、厭厭和驚驚等角色,以及青春期焦慮、羨慕、厭倦、尷尬和念舊等情緒。推薦閱讀並瞭解如何正視這些情緒,並應對青春期的自我認同和價值體系重塑。
Thumbnail
新朋友【焦慮】為了保護主人公,認為【快樂】產生的自我意識,以不足以面對青春期後的主人公,因此利用各種能【符合現今社會的反應】生成了一個自我意識,而由焦慮一手打造的自我意識之花最終卻嶄放成【我很糟糕,我不夠好】...
Thumbnail
近日,我有幸參加了一場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所舉辦的「看電影學英文:英美澳紐腔及用字差異剖析」的講座,這次經驗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不同英語系國家語言和文化的窗戶。在這場講座中,我學到了許多關於英美澳紐腔以及用字差異的有趣知識,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這是一部由漫畫改編而成的電影,主要是由三位年紀相仿的年輕人,因緣際會聚在一起,組成一個小型樂團的故事。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有一種致命流感會在非法移民們間互相傳染,這是發生在韓國盆唐地區的故事,若是人類遭受此病毒的感染,會在36小時內死亡。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所謂有意識的生活,是在他人的決定影響我們之前,為自己做主的本事。釐清超載思緒,化想法為行動,專注最重要的事,設計你想要的人生。
其實人有很多面向,當然我們可以多保持正向,但也不要去否定任何負面的想法,綜合所有的情緒,才會是完整的自己,這很難,但很重要。
Thumbnail
我在這部電影中看到的情緒議題,正好連結了我在正念中的學習。情緒沒有所謂的好壞,也沒有任何一個情緒可以全然的定義我是誰。透過正念練習,瞭解情緒的保護作用,學習應對焦慮的方法,覺察信念系統並自我療癒,選擇愛而非恐懼的力量,成為情緒的主人。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2》更聚焦在接納自己的所有情緒。當我們無可避免的長大後,更複雜的人際與社會關係中,許多因他人存在而誕生的情緒,看似沒有那麼討喜,還可能會讓你有點負面、甚至有時失控,但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嗎?同時也讓人不斷思考,單一面向的人格特質與價值觀,是不是已不再適用? ★文末加碼各情緒書單!★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電影《腦筋急轉彎2》中的情緒內涵,並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青春期的複雜情緒和自我認同問題。文章提及了樂樂、憂憂、怒怒、厭厭和驚驚等角色,以及青春期焦慮、羨慕、厭倦、尷尬和念舊等情緒。推薦閱讀並瞭解如何正視這些情緒,並應對青春期的自我認同和價值體系重塑。
Thumbnail
新朋友【焦慮】為了保護主人公,認為【快樂】產生的自我意識,以不足以面對青春期後的主人公,因此利用各種能【符合現今社會的反應】生成了一個自我意識,而由焦慮一手打造的自我意識之花最終卻嶄放成【我很糟糕,我不夠好】...
Thumbnail
近日,我有幸參加了一場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所舉辦的「看電影學英文:英美澳紐腔及用字差異剖析」的講座,這次經驗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不同英語系國家語言和文化的窗戶。在這場講座中,我學到了許多關於英美澳紐腔以及用字差異的有趣知識,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這是一部由漫畫改編而成的電影,主要是由三位年紀相仿的年輕人,因緣際會聚在一起,組成一個小型樂團的故事。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有一種致命流感會在非法移民們間互相傳染,這是發生在韓國盆唐地區的故事,若是人類遭受此病毒的感染,會在36小時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