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渣文本的人渣論(九):愚者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在生活或工作中,你或許經常暴怒。「易怒」常被視為一種惡行,但造成暴怒的背景情境或許更值得我們深究,因為你可能是針對社會上的不公義而怒,或是對眼下他人的道德錯謬感到不滿。
就我個人的觀察,正義之怒多數是指向「愚蠢」。做為台灣的用路人,你可能覺得開計程車的是白痴、開公車的是白痴、開自小客的是白痴、騎機車的是白痴、騎腳踏車的是白痴、行人是白痴,甚至指揮交通的也是白痴。不論是食衣住行育樂哪個領域,總是充滿白痴和笨蛋,他們影響你的權益,甚至威脅你的生命安全,你不生氣,那也會是笨蛋了。
不過,有些人顯得笨,似乎也不能怪在他們身上,對這種人生氣,好像反而是我們的不對。他可能天生智力表現就不如常人,又或是成長環境限制,讓他們難以獲得足夠的知識與經驗,我們非但不應該對他們生氣,甚至還有幫助與教育他們的道德責任。
但除此之外,的確還有一些笨人,他們的存在是種道德問題。因為他的笨是一種壞。我稱這種人為「愚者」,而他們有時會試圖化身為智者,因此要把這些人挑出來,可沒那麼容易。
自愚愚人
愚笨可能是天生的,因此常被視為應該尊重或保護的面向,如果其程度超過某種科學客觀的標準,還會被定義為社會弱勢或身心障礙者,能因此獲得多種肯定行動(政策上的保障)的支持,那這種愚笨原則上當然不是種道德問題。
不過,愚笨也有可能是種「選擇」,是當事人決定不去改善、提升,又或是故意呈現出愚笨的表象,以獲取利益。要在「真笨」與「擺爛笨」「裝笨」之間要劃出一條界線,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因為我們可能沒有自己認為的那麼聰明,但相關討論或許可以從一種德行來展開,那就是西方德行之王的「實踐理智」。
華人的德行體系中也有「智仁勇」三達德的論述,是少數把智擺在仁之前的,但在大多數狀況下,「仁」會是德行之王,是最重要的中樞德行。仁,是對他人處境的同情共感,這也讓我們傾向同情笨人,就算是不長進或裝笨的人,我們也比較會包容。
不過在西方,從古希臘開始,「智」或「實踐理智」就是個重要的中樞德行,甚至長期排在首位。實踐理智對華人來說是個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大致上是整合了「學能致用」與「由做中學」這兩個面向,再多加上「機靈」「善解人意」「長於溝通」等等,可說是內外兼備,一整個無敵。西方德行系統就是圍繞著實踐理智向外連結開展,少了這個概念,整個體系就無法運行。
換個角度來看,在以仁為核心的道德體系之中,沒有智也無法運行,因為徒有同情心卻不知該如何做,或是選了個錯誤的方法,只會造成悲劇。像是看到小朋友掉到井裡,你會有惻隱之心要救他,但如果是你自己也跳下去,那就是蠢到莫名,不可能是正確的行動。
「智」並不等同於「知」,因此耍笨很難只透過知識傳達來改善,需要搭配相當的實作經驗,以邊學邊做,不斷修正的方式來改善。這不只涉及日常生活的道德活動,也包括了大多數專業領域的技術操作。沒有真正上戰場,學到的東西根本記不住,等到真上了戰場,學校花四年學的,你往往一個月內就能上手。
因此,理論上人不可能一出生就擁有智這種德行或能力。就算你相對同齡者為強,你也必須持續改善或提升,才能一直被評價為擁有「智」這種德行。相對來說,任何人不去改善或提升自己的行為表現,無法保持進步,就會是種道德錯誤。
因此某些人可能在人生的一個時點,是相對旁人有智慧的,但他並未隨著時間提升自我,而被多數人超車,那他就會在之後的某個時點反轉為「愚者」。這種被時代淘汰的人實在多不可勝數,特別是在網路科技高速發展的今日,有太多昔日的社會賢達並未持續自我提升,也不知該藏拙,而被普通百姓當成笨蛋來嘲笑。這我就不特別舉例了,你心中應該有一串名單。
因此讀到博士、大教授,或是頗有成績的企業家,都可能是實實在在的「愚者」。換個角度來看,人離開自己熟悉且有把握的領域,也可能成為愚者,因為在某些領域非常先進的方法論,在其他領域可能行不通,或是很容易被誤用。這種隔行如隔山的狀況,是許多保守派人士也認同的,但他們並未意識到因為技術進展太快速,他們以為的「同行」,其實早就已經是「隔行」。
因此面對問題或任何無知的情狀,最佳的態度似乎是謙虛與探問,也就是「大智若愚」「每事問」;但因為這種態度會有明顯的外在表徵,因此頗容易與另一種有道德爭議的愚者混淆。那就是「裝笨」的人。
大智若愚
「裝笨」是種手段,手段的道德價值可能差距甚大,你可以裝笨渡過危機,也可能以裝笨以卸責害人,因此要判斷道德對錯,就要針對裝笨的脈絡細節來進行推敲。
我們會推崇大智若愚的人,也會敬重求知若渴之人,並不只是因為華人的獨特文化背景,這兩種行為模式通常也是跨文化的道德正確,原因正是可促成自我提升。
特別是「求知若渴」,西方學術系統或許做得更紮實。這是先承認自己的無知(也因此常被外人誤認為「笨」),接著努力向外尋求知識的解決方案,包括透過大量閱讀、提問,與研究來改善自身的知識或能力體系。
「求知若渴」者總是「每事問」,力求最多的資訊,並從中找出真正對自己有益的部分;而這種求知態度不論是在專業領域或統整性的日常生活上,都是持續進行的,一旦停頓下來,也就失去其正面的效果。
然而這種行為模式所帶來的益處,並不止於自身利益,而是帶有某種公共性,能在改善自我的過程中產生價值外溢的效果,像是創造出一些公共善,或是在交流的過程中協助他人提升自我。
而「大智若愚」是相對保守的行為模式,當事人看起來反應慢或遲頓,但不代表他沒有道德活動,而是以觀察和內在推理為主;看來愚笨遲頓的表象,是思考之後所呈現的最佳解決方案。
這表象是種決擇,而不代表必須永遠如此。當事人只是在需要「愚」的時候表現「愚」,這就有點類四前述的「無知」態度,然而這種無知不只是出發點,同時也是結果。
這種「愚」也不只是能創造個人利益,也同樣帶有相當的公益性。一個頗有學養的大師在討論會上,對於自己知道答案的各類問題並不直接解答,而是展現無知的態度,以請益的方式讓與會各方發表意見,並引導討論者形塑出共識。
因此「大智若愚」的態度在進行溝通或交流時會相對重要,可能需要擁有這德行或特質的人做為引領討論的中心主持,以免各方堅持己見而一無所成。
但因為是「結果」或「表象」,若不觀察行為者的目的,就可能會把「刻意裝笨來謀求己利的人」誤認為「大智若愚」。當「若愚」是為了提升自我並擴增公共善,那麼就是對的;但「若愚」是為了個人利益,甚至是要把責任推給其他人,那這種裝笨就是道德錯誤。
日常生活中充斥這種裝笨、裝可愛的人,他們只是想藉此對有能力者施以壓力,期許別人承擔原本屬於自己的責任。如果對於「中午到底要吃什麼?」這類問題而總是回答「隨便」「都好」,等別人代為選擇後又意見一堆的人,通常就是初階的裝笨者。
更嚴重的裝笨,是發生在資源更缺乏的環境中,像是軍隊。國軍之中有許多人裝笨,甚至出現裝笨大賽。這種裝笨是為了合理化自身的低效率表現,或讓他人承擔更多的責任。所以就算五分鐘能解決的事,也要笨到弄了兩個小時,這樣才不會在那一個小時五十五分接到更多的任務。
所以就算是理工博士,到了部隊也可能裝成沒聽過三角函數的笨蛋,以免之後所有數學都是他在算。只要有人發動裝笨,又缺乏反省監督能量,這種裝笨就會像傳染病一樣傳開,進而毀滅一個社群。
那該怎麼解決「愚者」所帶來的問題?
人只該對自己能做到的事負起責任,因此我們在道德上不應過份要求腦力不佳的人,反而有責任(這責任來自於我們相對較佳的能力)來協助他們提升自我或因應困難。
我們該針對的,是抗拒自我提升的「擺爛笨」與刻意示弱卸責的「裝笨」這兩面向。雖然這兩面向有點相似或重疊之處,但還是應該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
憤怒會是你碰到「愚者」的第一反應,但基於憤怒的指責往往不能「解決」愚者,因為憤怒也會讓你的智商下降。對付愚者,你必須展現自身的智慧才行。
針對擺爛不肯提升自我的愚者,這種人之所以懶於提升自我,是認為提升自我這事對他來說不合成本,所以總期待別人來救,又或是誤認當下的自我已經是最佳狀態,是文成武德,可以千秋萬載,一統江湖。
你必須讓他們瞭解自身在知識與技術上的落後,還有這種落後真正傷害的正是他們自身。若你直接指正他們,可能會讓他們產生抗拒的心態,反而遁入小圈圈的深處。因此把他們拖出同溫層,讓他們在公共場合,透過自身的觀察而察覺自已不足,是最有效觸發其內心不安的方式。有時光是站在陽光之下,客觀第三方的目光就能讓他們產生羞恥心。因為他們不是真笨,而是不長進;求長進需要動力,他人的目光一直都是最強的道德動力。
然而「出同溫層」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就算是積極上進者,也不太容易跳出自己工作生活的同溫層;我們很容易受到媒體或資訊來源的馴養,只能隨時保持警覺性,並且注意週遭環境還有什麼被遺漏的。
而要把人「拖出」他自己的同溫層,首先要自己能出同溫層,否則你將面對一個尷尬的問題:你以為愚者是困在同溫層而夜郎自大,但其實你也困在自己的同溫層,只不過是想把愚者拖來自己的同溫層而已。
先確定自己的眼界大於對方,而且確實存在相對更高的客觀性與應用性,才能透過公共展示知識與技能落差,來吸引對方離開原本的行為與判斷模式。
至於那些裝笨的愚者,因為他們是有意為之,所以單純展示某種客觀優勢是沒用的,他們仍會持續抗拒改變。他們就是專心努力的當寄生蟲,裝笨對他有利,所以你只能破壞這種利益來促成他的改變。
要破壞這種裝笨的利益,需要針對時空環境條件來構思制度性的保障。有時需要以更明顯的利益來誘使他改變,像是確保他掙得的一小時五十五分能做他想做的事,甚至還因此獲得額外獎勵;有時則是應該以社群力量來指正他寄生取利的事實。有賞,有罰,才能壓迫逐利者做出讓步。
那如果一個社群中絕大多數成員都是裝笨的寄生蟲,甚至有所成員都是寄生蟲呢?倫理學家還真的討論過這個問題,而且現有最新的討論正是卡在這個問題之上。依理來說,這社群將很容易崩解,但因為社群之中總還是有一些善心的人在勉力支撐,又或是這個社群受到某些制度保障(如國軍),而能透外部資源,將問題一拖再拖。
要徹底解決,或許只能透過廣泛的溝通,讓「宿主」(被寄生而不斷付出的人)真切認知道愚者是種問題,裝可愛並不是他們的貢獻,只是欺騙資源的手段,並因此停止資源供應時,愚者的末日才會真正到來。
但在大多數的狀況下,你生活中的愚者之所以還能生存,只是因為沒人指正他們而已。若有人肯當面指正,他們就會放棄裝笨或是擺爛。或許當我們因有人裝笨或擺爛而憤怒時,也忘記正是因為我們一直裝著沒看到他或放著讓他爛,才會讓事情惡化如此。
智慧是相對的,愚蠢也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34內容數
    <p>各位鄉親父老大家好,我是人渣文本,我要做一個超小型媒體,你可以視它為具有網路版與紙本的一人雜誌社,所有文字內容都由我產出。新年度我推出50-60篇左右的網路版文章,以及2期紙本雜誌書。網路版渣誌將以「系列文」探究倫理學、宗教,運動與政治議題,而紙本渣誌則以一期一主題的方式整理個人的相關想法,你可以將之視為「議題專書」。因此渣誌不是新聞評論媒體,而是以深入論述為主的知識性媒體。</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渣文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殺的人,在道德上到底該不該救?他理性自律的決定如果是死亡,但因為其他因素在自殺的過程中被發現並送醫,那醫護人員是否應該尊重當事人的求死意志?或是尊重大社會「幫當事人求生」的集體意志?
    總統和立委大選預計在2020的1月舉行,但黨內初選現在就開跑啦!民進黨方面,蔡英文火力四射,顯然熱身完成,而賴清德則暫時下台沉潛,綠營局勢看來趨於穩定。但國民黨在牌桌上的朱王吳馬四人,到底誰天聽?誰相公?誰又在牌桌之外急著想插花?柯文哲、韓國瑜這兩個人氣王,又會不會跳出來亂呢?
    〈勸和論〉能成為選文,應是基於其訴求族群和諧的本旨。我們雖然已經很久沒有砍來砍去,但族群之間的矛盾其實仍然存在,或是消退的非常慢,也很容易在政治意識形態對立的格局之下突然升高。他所講的解決方案,到底有沒有效呢?
    已成為病態人格的「善妒者」,他們的嫉妒是一種生活態度,他的相對剝奪感很可能已經成為「絕對剝奪感」。他就是認定整個世界都欠他,凡是比他擁有更多的人,就都是壞人。
    有位因精神疾病住院十餘年的病患,突然發燒被送到急診。被叫來會診的A醫師建議要積極找原因並治療,但負責的醫療團隊對治療和檢查都非常消極。而在多年不見的病患家屬傳真放棄急救同意書後,負責的醫療團隊也就直接放棄病患,病患隨即死於敗血性休克。A醫師非常憤怒,但面對白色巨塔,他能做些什麼?
    讀〈勞山道士〉時我有點卡卡的。我不是卡在故事本身,而是卡在蒲松齡的感想那部分。蒲松齡對故事的聯想讓我有點「斷線」,邏輯上接不太起來。這故事本身自有一套寓言的價值理路,但蒲松齡的個人解讀卻是往某個非常偏的方向去推論。
    自殺的人,在道德上到底該不該救?他理性自律的決定如果是死亡,但因為其他因素在自殺的過程中被發現並送醫,那醫護人員是否應該尊重當事人的求死意志?或是尊重大社會「幫當事人求生」的集體意志?
    總統和立委大選預計在2020的1月舉行,但黨內初選現在就開跑啦!民進黨方面,蔡英文火力四射,顯然熱身完成,而賴清德則暫時下台沉潛,綠營局勢看來趨於穩定。但國民黨在牌桌上的朱王吳馬四人,到底誰天聽?誰相公?誰又在牌桌之外急著想插花?柯文哲、韓國瑜這兩個人氣王,又會不會跳出來亂呢?
    〈勸和論〉能成為選文,應是基於其訴求族群和諧的本旨。我們雖然已經很久沒有砍來砍去,但族群之間的矛盾其實仍然存在,或是消退的非常慢,也很容易在政治意識形態對立的格局之下突然升高。他所講的解決方案,到底有沒有效呢?
    已成為病態人格的「善妒者」,他們的嫉妒是一種生活態度,他的相對剝奪感很可能已經成為「絕對剝奪感」。他就是認定整個世界都欠他,凡是比他擁有更多的人,就都是壞人。
    有位因精神疾病住院十餘年的病患,突然發燒被送到急診。被叫來會診的A醫師建議要積極找原因並治療,但負責的醫療團隊對治療和檢查都非常消極。而在多年不見的病患家屬傳真放棄急救同意書後,負責的醫療團隊也就直接放棄病患,病患隨即死於敗血性休克。A醫師非常憤怒,但面對白色巨塔,他能做些什麼?
    讀〈勞山道士〉時我有點卡卡的。我不是卡在故事本身,而是卡在蒲松齡的感想那部分。蒲松齡對故事的聯想讓我有點「斷線」,邏輯上接不太起來。這故事本身自有一套寓言的價值理路,但蒲松齡的個人解讀卻是往某個非常偏的方向去推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奧古斯丁對於人類思想與理性的論述,並闡述了人類如何達致讓思想控制自己的平和狀態,防止超越限度的索取成為蠢貨。
    有句俗話說:「天公疼憨人」,而為什麼天公會疼惜憨人?
    現今時代,做聰明人實在是絕路。應該說,自命聰明的人必遭群毆,下場悲慘。有見及此,本文旨在教大家做個笨蛋。做笨蛋的好處如下:   一、聰明人從來悲天憫人,自以為看破世事,結果抑鬱太過,反而招致內傷。所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如此聲聲入耳,耳朵還不過勞?笨蛋則獨善其身……
    Thumbnail
    超越智商:為什麽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高智力≠高理性 智力測驗並沒有測量理性,這就是聰明人會做蠢事的原因:所謂的「聰明」僅僅是高智力,而非高理性。高智力≠高理性。 理性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 很多人認為即使沒有解決教科書中邏輯問題的能力,自己也能生活下去,也有人認為理性與情感相矛盾,會降低
    這不是宗教用語,就很單純是光明磊落、正人君子的作為! 一個人是善是惡、是邪是正,那本性可能是與生俱來,老天爺給的。但是方法絕對是後天學來的,這些應該不能歸咎於天了吧! 我被坑了一次或害過一次以後,腦海裡就會想出十種以上的方法,被坑害這麼多次,我最恨的不是那些羞辱,而是我成了想法很不單純的人。我常
    Thumbnail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 顛覆高智商等於絕對聰明的常理, 助你找出決策的關鍵智慧 David Robson  2020 商業周刊 解釋為何聰明的人會犯下某些愚蠢的過錯,需要使用何種預防措施。
    2010年5月25日 笨和蠢究竟差在那  笨 是因為根本聽不懂  所以殺傷力很小  頂 多氣氣人  蠢 就比較嚴重啦!以為有聽懂  拼了老命去作完全不一樣的動作  還自以為是 不只氣人 還會死人  笨的人 有 時候還滿可愛的  蠢的人 自以為天真可愛  還以為很聰明  積了一堆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
    Thumbnail
    我們從小學習,就是為了懂更多知識,讓自己更聰明,卻也因此對自己是善是惡,感到糾結痛苦。
    要會說胡話、漂亮話,也要會說有深度、智慧的話,“因材施教”。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奧古斯丁對於人類思想與理性的論述,並闡述了人類如何達致讓思想控制自己的平和狀態,防止超越限度的索取成為蠢貨。
    有句俗話說:「天公疼憨人」,而為什麼天公會疼惜憨人?
    現今時代,做聰明人實在是絕路。應該說,自命聰明的人必遭群毆,下場悲慘。有見及此,本文旨在教大家做個笨蛋。做笨蛋的好處如下:   一、聰明人從來悲天憫人,自以為看破世事,結果抑鬱太過,反而招致內傷。所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如此聲聲入耳,耳朵還不過勞?笨蛋則獨善其身……
    Thumbnail
    超越智商:為什麽聰明人也會做蠢事 高智力≠高理性 智力測驗並沒有測量理性,這就是聰明人會做蠢事的原因:所謂的「聰明」僅僅是高智力,而非高理性。高智力≠高理性。 理性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被大大低估了。 很多人認為即使沒有解決教科書中邏輯問題的能力,自己也能生活下去,也有人認為理性與情感相矛盾,會降低
    這不是宗教用語,就很單純是光明磊落、正人君子的作為! 一個人是善是惡、是邪是正,那本性可能是與生俱來,老天爺給的。但是方法絕對是後天學來的,這些應該不能歸咎於天了吧! 我被坑了一次或害過一次以後,腦海裡就會想出十種以上的方法,被坑害這麼多次,我最恨的不是那些羞辱,而是我成了想法很不單純的人。我常
    Thumbnail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 顛覆高智商等於絕對聰明的常理, 助你找出決策的關鍵智慧 David Robson  2020 商業周刊 解釋為何聰明的人會犯下某些愚蠢的過錯,需要使用何種預防措施。
    2010年5月25日 笨和蠢究竟差在那  笨 是因為根本聽不懂  所以殺傷力很小  頂 多氣氣人  蠢 就比較嚴重啦!以為有聽懂  拼了老命去作完全不一樣的動作  還自以為是 不只氣人 還會死人  笨的人 有 時候還滿可愛的  蠢的人 自以為天真可愛  還以為很聰明  積了一堆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
    Thumbnail
    我們從小學習,就是為了懂更多知識,讓自己更聰明,卻也因此對自己是善是惡,感到糾結痛苦。
    要會說胡話、漂亮話,也要會說有深度、智慧的話,“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