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渡古文

含有「超渡古文」共 1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勸和論〉能成為選文,應是基於其訴求族群和諧的本旨。我們雖然已經很久沒有砍來砍去,但族群之間的矛盾其實仍然存在,或是消退的非常慢,也很容易在政治意識形態對立的格局之下突然升高。他所講的解決方案,到底有沒有效呢?
Thumbnail
讀〈勞山道士〉時我有點卡卡的。我不是卡在故事本身,而是卡在蒲松齡的感想那部分。蒲松齡對故事的聯想讓我有點「斷線」,邏輯上接不太起來。這故事本身自有一套寓言的價值理路,但蒲松齡的個人解讀卻是往某個非常偏的方向去推論。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羅克克
以前在學時讀過這篇文章,以我自己的立場來看覺得「卡卡的」,跟不上蒲松齡的評論;後來再三思考,終於想到蒲松齡指桑罵槐的可能性。現在我只好奇:到底是罵誰,讓他這麼生氣?
乍看之下,〈晚遊六橋待月記〉只是篇「下重料」的遊記,把塞滿普羅大眾的西湖講成好像不去會死一樣的聖地,但若把這文章放在更大的脈絡中,許多細微之處就會突然「亮」起來。
Thumbnail
人當然不可能真和過往的自己對話,我們頂多是和和自己的回憶對話;但這過程是有意義的,能讓我們找到自己真正重視的東西。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就是這樣的嘗試,他透過面對十七歲的自己,細細的品味了那些表面不痛,卻能痛穿表面的情感。
Thumbnail
杜光庭應該是超渡古文系列八篇以來知名度最低的作者。就算我提了他的名字與代表作〈虯髯客傳〉,多數台灣人可能還是想不起來自己曾經「讀過這個人」。 其實他是位知名的道士,宗教作品也很多,在道教發展史上更有一
Thumbnail
avatar-avatar
play
結論很有趣www 話說文中有一段「為什麼中華民國國民教育要節選這一篇文章做為教材?」的提問,文中沒給答案,不過我在猜這也跟結論的目地差不多吧~ 就是為了信仰www 很低能的那種XD 這篇文章的結尾是人們為了相信道義或正義的存在,所以創造了大俠與英雄。 但中華民國將這篇文章列為國民教育,估計是為了相信他們擁有正統、可以挾持台灣人「反攻」「大陸」吧~XD 法西斯(信仰)主義萬歲!XD
「遊艇趴」。看到這三個字,你腦海會浮現什麼景象?多金企業主載著滿船的美酒和比基尼辣妹,搭配著董資董資的BGM,快樂出航囉!是這樣嗎?我想大多數人心中的「遊艇趴」應該就是這樣子的。蘇東坡的代表作〈赤壁賦〉所描述的事件,正是近千年前的長江遊艇趴!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趙小丹
人渣大您好:很喜歡您這一系列反思古文的文章,您文中提到蘇軾玩不玩得起遊艇趴的問題剛好有些資料可以補充。因為自己是作宋代史,前幾年有在網路上跟幾個也是同樣作歷史研究的網友討論過如何換算宋代的薪水。那時候網友提到比較簡便的算法是用黃金購買力,北宋中葉以後大概1兩(宋制,約今日的40公克)黃金是10貫(宋錢,當時遭貶後蘇軾的本職黃州團練副使每月的職錢是20貫,可以買80公克的黃金,目前黃金近年1克都在臺幣1200元上下,大概是近十萬臺幣左右。這筆薪水跟當時最頂級的文官─月入300貫的宰相比,雖然有相當一段的距離。但如果跟一般最低階月領七貫的縣主簿,或者月領1貫以下的基層士兵相比,其實蘇軾的薪水仍是相當優渥的。另外一個可以參考的資料,當時汴京小吃店中一盤青菜大概是10文,一貫因為省陌的關係大概是900多文左右。所以只要蘇軾不要在首都汴京居住的話,他每個月都要開遊艇趴應該不成問題。
〈師說〉的內容雖然看來「道貌岸然」,卻是在韓愈年輕時寫成的。年輕人畢竟是年輕人,這文章所提出的思想理論,真的夠「硬」嗎?有硬到足以成為教學理論的核心嗎?我認為狀況或許沒有「古文迷」所想得那麼樂觀。
Thumbnail
avatar-avatar
play
韓愈的《師說》的確講了一些滿有道理的片語,不過深入剖析之後,還真有許多世俗的八卦www 聊這些八卦是感覺很親切、即視感啦~XD 不過深入解析文章的真實內容,可能就沒辦法符合文言文教對文言文神聖der想像惹~XD
歷代研究《桃花源記》的文本很多,我無法一一詳細介紹,但會偷渡前人的部分研究成果,並想辦法在剩下的空隙中談一些我認為較少人注意到的部分。我會帶大家在各種可能性之間繞來繞去,試著找出陶淵明這位邊緣阿伯內心的黑暗面。
Thumbnail
avatar-avatar
Ka
想看你對暗戀桃花源的分享~ 😂😂
才聊到秦帝國興起,秦帝國就掛掉啦!我們超渡古文的第四篇,就要來看到《史記》中的〈鴻門宴〉。相對於其他歷史事件,司馬遷給了鴻門宴(時間上前後只有一天,前後脈絡頂多一個月)相當長的篇幅。為什麼他要花這麼多字來談這場晚宴呢?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林威廷
以前都沒思考到戰略面的部分,只是單純以武俠小說的氣氛在看鴻門宴故事,這同人故事確實寫得很精彩
超渡古文的第三篇,終於要來超渡孔子囉。我們要看的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與小康〉。這篇乍看之下沒啥特別的,就是孔門一貫的「古代好棒棒,現代……啊不就好棒棒」的基調,但中間還是有些值得一談的部分,像是儒家為什麼需要一個架空的上古中國?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