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3/21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夢幻易經 --《易經》作者的意識之旅

在漢字文化中,對於讀書人來說,輕薄短小的《易經》是一本幾乎人人皆知,但是並非人人都能輕鬆理解的書。一方面,它被運用在占卜學、命理學、風水學上,披掛了一層神秘的外衣;一方面,它又和東方傳統醫學看似深奧的學理有所關聯,而其類似數學二進位陰陽分明的符號體系,也使得它帶有某種科學系統化的思考邏輯和資訊結構的表徵。
此外,以孔子 (公元前 551 年 ~ 公元前 479 年) 為首的儒學思想家又從《易經》聯想出許多修身養性、為政處世的道理,更讓它成為一種「小型雜貨店 + 大型量販店」式的、既繁雜多端又條理分明的、既知難行易又知易行難的、集各種複雜矛盾於一身的超級文本。
我倒覺得,真正搞懂《易經》原始意義的,有可能是後來那位名氣比孔子小了一大截、提及「不知蝴蝶夢到我?還是我夢到蝴蝶?」的夢幻大師 -- 莊子 (莊周,約公元前 369 年 ~ 公元前 286 年)。
証據在那裡呢?証據,就在「易」這個字。
「易」是「日」與「勿」的組合。其中,「日」代表「日光」,「勿」則是「物」的原生字,表示「物質現象的本質」,是一種介於「能量」和「物質」之間的東西,也代表微小或抽象的物質。因此,「易」的原始意義可以說就是「日光般的物質」,也就是如同「海市蜃樓」或「光影呈像」,例如鏡像光影、電視影像、電影視訊......等等一類的東西。用現在的話來說,「易」就是類似一種帶有「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性質的東西 --「虛擬物質」(virtual material)。
【附圖:易字演化】
【附圖:易字演化】
由於「易」在概念上帶有介於真實和虛幻之間的特質,又有替代品、慰藉物、中介物、媒介物、轉譯程式或翻譯程式的象徵性,因此「易」字後來也被引用在「交易」、「變易」、「容易」、「簡易」等帶有中介意義或化約意義的詞彙上。這也是為何《易經》會採用類似現在電腦中代表「斷電」和「通電」的「0 」與「 1」的、抽象化約的陰陽符號來詮釋意象和翻譯萬象的原因。
【附圖:《易經》的陰陽符號】
簡單的說,這個「易」就是 ie,i 就是 interface (介面)、就是 interchange (交易)、就是 interpret (詮譯)、就是 internet (網路);e 就是帶有「心靈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 of mind) 性質的、古人用來輔助迷惑徬徨的人進行「抉擇」(election) 或「探索」(explore) 等斟酌事情的簡便工具。
換句話說,呈現出「內在心靈的訊息交易」並且表現出「超四度空間虛擬實境」的「夢」(dream),也是人人幾乎都曾經身歷其境的夢幻世界,其實就是一種讓人為之喜怒哀樂、為之憂傷驚恐、為之困惑瘋狂、為之起起落落、為之洞悉人生、為之明心見智的「易」。
進一步言,漢字文化中的「龍」是一種拼湊式的、混合式的、籠統式的「虛擬動物」,也就是帶有類似潛意識在夢境中可以製作出虛擬式合成物質的性質,融合了禽、獸、蟲、魚等部份特徵和印象所製作出來的「夢幻動物」。《易經》開宗明義的以「龍」作為首兩卦「乾」、「坤」的主題,也說明了,有關人類心智運作的機制和內在心靈中「製作夢境的潛意識」和「維持身心自律運作的自我意識」之間交流互動的探討就是整本《易經》的概念和主軸。
【附圖:漢字文化傳統中最尊貴的夢幻動物 -- 龍】
此外,在古代學術的「六經 」(詩、書、禮、易、樂、春秋) 之中,《易經》本來可能就是作為翻譯、釋義、解惑的練習手冊,它的功能是在演練如何參透、翻譯和詮釋人類感官可以意識到的訊息,甚至兼顧人類感官侷限範圍之外的隱晦世界,這也是為何晚年發奮苦讀《易經》的孔子會領悟到《易經》可以通「鬼神」的原因。(註:這裡的「鬼神」指的是如同夢境般來自人體潛意識所製作的、人體感官可以意識到的光影呈像或幻覺現像。)
用現在的話來說,也就是,讀通《易經》二元陰陽符號的思維邏輯就能和潛意識進行某種程度的溝通、讀懂《易經》的機器語言或資訊處理程式就能整編和促進大腦的運算能力,使大腦成為連繫現實世界與夢幻世界的「多層次量子翻譯機」(multi-layer quantum translator)。
也因此,如果我們曾經思索夢境裡「自我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訊息交流或對話 ,再把《易經》的「卦辭」和「爻辭」視為《易經》作者探索夢境的心路歷程,那麼對於《易經》之中一系列看似深奧難解的文字,就能有一種感同身受和豁然開朗的體會。
由於《易經》六十四卦中的首兩卦「乾」、「坤」是唯一帶有「用爻」的兩個卦,「用爻」的「用」字在這裡的意思是通用、通識、通貫、多用途。「乾」、「坤」兩卦的「用爻」就相當於《易經》的總體大綱或基本概念,也等於是可以把意識抽離夢境的「醒卦」。因而,了解「乾」、「坤」兩卦的意思,就等於是掌握了《易經》作者對於夢境探索的概括心得。 (P.S.)
【附圖:易經六十四卦方圓圖 / 圖片採自網路】
以下所述,就是我試著投入《易經》作者在「乾」、「坤」兩卦中探索夢境的概括心得,揉合卦象、卦辭、爻辭、爻象的變化,對它作出簡單的翻譯: (註:下述以「 1 」代表陽爻「一」、「0」代表陰爻「--」)
《易經》乾卦,卦辭是「元亨,利貞。」,卦象是「乾為天」 (111111)。意思是說:陽光普照的大白天裡,人體感官通常比較開放敏銳,潛意識的訊息也不容易顯現出來,所以意識或元神會完全亨通、通暢、興致勃勃而銳利敏感的專注於偵測或觀察的行為上。也就是說,此時意識會把精神完全投注在觀察各種外在環境的現象,如同天真的小孩一般,處在還未形成意識分解的精神狀態,心智上也沒有現實和夢境的分野或區劃。「乾卦」就是以「區劃」(apart 或 intersect 、compart 或 seperate) 的心智活動為主題,也是理性的自我意識建構發展並且伴隨著潛意識逐漸壘積與浮現的過程。
乾卦初九爻 ,爻辭是「潛龍勿用。」,變卦為「天風姤」 (111110)。意思是說: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由於理性的感官系統辨識能力的侷限或疏忽,有些比較細微或忽略的訊息和意念就堆積在內心深處的潛意識中。於是,有時候潛意識就會開始產生訊息回溯、出現一些像龍一樣的虛擬物質或是籠統含糊、難以理解的訊息,所以此時潛意識對於心智運作的影響只有表面的、微弱的作用,例如一些來自潛意識的反諷或暗喻,就像感覺到空氣中有一點微風、池子裡出現一層沉積的薄垢,也讓個體產生了自我意識。
乾卦九二爻,爻辭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變卦為「天火同人」(111101)。意思是說:逐漸的,自我意識的存在感如同形成植物種子一樣更加強化,也開始能像農人整理田地一般的理解潛意識發出的籠統混雜的訊息,於是逐漸感受到大人,即一般的成年人或大眾的心境,也就是大多數人的內心其實都存在著一個積壓著許多未經處理的訊息的潛意識資訊庫,其中包含各種潛在的欲念、渴望、憂慮、驚恐等等超出理性的感官系統可以感知的細微資訊或是自我意識忽略的意念情緒,於是明白了現實和夢境的分野,並且產生了同理心或同情心。
乾卦九三爻,爻辭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變卦為「天澤履」(111011)。意思是說:就這樣,一天又一天連續不斷的記錄觀察和知覺外在現實的事物,晚上睡覺時內心的潛意識又藉著夢境產生各種回溯的訊息,於是在這種現實和夢境的交相刺激之下,自我意識就如同植物受到陽光和澤水的刺激和潤澤而逐漸生長發芽,心智的運轉也開始加速進行,形成某種輔助現實意識行動的、自圓其說的道理或思維,對於陌生含糊的訊息也比較不會隨便錯怪或大驚小怪。
乾卦九四爻,爻辭是「或躍在淵,無咎。」, 變卦為「風天小畜」(110111)。意思是說:當自我意識對於潛意識發出的訊息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也對感性層面的訊息積蓄了更多清楚理解的心得,於是潛意識裡的訊息就像深淵裡混濁的水流蒸發出風動的氣流,心智的運作也躍昇到更高的層面,對於陌生含糊的訊息也會更加寬容,不會隨便錯怪,也不會少見多怪或隔絕於外。
乾卦九五爻,爻辭是「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變卦為「火天大有」(101111)。意思是說:自我意識終於能充分兼顧情理,就算含糊籠統的訊息蓋天而來,仍然心中有數、不憂不懼、通情達理,也能透徹的感受到大人,即一般的成年人或大眾的心境,甚至可以把這些訊息轉變成像太陽火熱的天然能量一般有用的資源,實現自我的理想。
乾卦上六爻,爻辭是「亢龍有悔。」,變卦為「澤天夬」(011111)。意思是說:夢想的實現達到了最高點,也就變成了現實的一部份。此時,如果受困於自己創造出來的現實而不知變通,自然會感到作繭自縛、自陷困境、悔不當初,自我意識甚至可能會因此而像水庫決堤一樣的瀕臨崩潰的處境。
乾卦用九爻,爻辭是「見群龍無首,吉。」, 變卦為「坤為地」(000000)。意思是說:自我意識崩潰之後,此時心智在處理資訊時就失去了理性和秩序,於是潛意識籠統含糊的感性訊息便會充滿全身,形成一種有待意識重組的、類似無厘頭的混亂局面。不過這樣的結果,通常也是心智再度躍昇成長的轉機、對外連結解困的機會,而自我意識也會從僵硬的機械性公式化運作變得像大地上的土壤一樣更加柔軟、更加有彈性。
《易經》坤卦,卦辭是「元亨利貞,利牝馬之貞。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卦象是「坤為地」(000000)。意思是說:當自我意識置身在迷濛混雜的資訊環境中返樸歸真、重整思緒,就像牝馬一樣雖然走在前頭卻能身段柔軟並且顧全大局的進行偵察探索,剛開始有如身陷迷霧或迷宮之中,卻能逐漸理出頭緒。循序漸進而心平氣和的解開問題、面對問題,就能逐步和潛意識連結起來,使它成為朋友;但是如果用逃避排斥的心態去凍結問題、背對問題,則會喪失連結潛意識為助力的機會。「坤卦」就是以「連結」(interest 或 interact、connect 或 link) 的心智活動為主題,也是理性的自我意識再建構發展並且與潛意識形成建設性連結的過程。
坤卦初六爻,爻辭是「履霜,堅冰至。」, 變卦為「地雷復」(000001)。意思是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自我意識僵化的公式化反應是導致無法處理潛意識中複雜資訊的原因,所以纔會因為發生一點變動或變異而感受到震盪或震驚的強烈影響,不過這也是理性的自我意識逐漸恢復柔軟彈性,並且和感性的潛意識重新建立連結的轉機。
坤卦六二爻,爻辭是「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變卦為「地水師」(000010)。意思是說:本能上,理性的自我意識會以過去養成的習慣,用直覺性高的、方法性強的、大而化之的態度和感性含糊的潛意識進行交流互動,此時原本僵化慣性的自我意識當然會感到不太習慣,但是不去和潛意識進行推理互動或擴大理性格局的連結溝通,心靈是不會增長獲益的。
坤卦六三爻,爻辭是「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變卦為「地山謙」(000100)。意思是說:輕含自我意識既有的章法或原則去偵察探索潛意識發出的訊息,不要固守自我原本既存的道理,把自我意識的領域稍微開放一些來從事和現實面與潛意識之間的「三識合一」的腦神經網路連結工作,就像「一個豎畫」貫通「三個橫畫」的「王」字一樣,保留一些糢糊的不確定空間,不求百分之百都完成,只求可以長久延續、邁向化解潛意識的終點目標。
坤卦六四爻,爻辭是「括囊,無咎,無譽。」, 變卦為「雷地豫」(001000)。意思是說:對於潛意識呈現的訊息要謹慎客觀的理解,掌握它概括的含意和要點,不須要一味的錯怪它或糾正它,也不須要過度的讚譽它或表揚它。把夢境當作是一種把自我意識投入「虛擬實境般充滿象徵性、影像感的戲劇表演」(即「豫」) 中,或是寓教於樂的休閒活動。
坤卦六五爻,爻辭是「黃裳元吉。」 ,變卦為「水地比」(010000)。意思是說:由於和感性的潛意識頻繁的互動交流,又懂得用如同金黃色稻穀般成熟光明的態度去修飾和化解潛意識發出的種種訊息,此時自我意識就能逐漸走出困境和迷障,得以親密、朋比、貼心的和潛意識通暢的連結起來。
坤卦上六爻,爻辭是「龍戰于野,其血玄黃。」, 變卦為「山地剝」(100000)。意思是說:當自我意識過度自信的以為完全了解所有潛意識發出的訊息之時,籠統含糊的訊息又會如同從遙遠的野外反彈般的襲捲而來,此時如果自我意識為了保守既成的金黃色稻穀般成熟光明的理想狀態,企圖像城池以溝洫和外界隔離而劃地自限,那就如同身體中的血液流通受阻,免不了會讓自身成熟光明的外表蒙上一層玄奧晦暗的感覺,但是面對自己的內心,仍然不得不剝除神秘高深的表相,露出空虛薄弱的本質。
坤卦用六爻,爻辭是「利永貞。」 ,變卦為「乾為天」(111111)。意思是說:自我意識經過上述與潛意識互動過程的經驗,於是通常會得到這樣的心得:永遠保持天真好奇、光明磊落、悠游自在而不固執於一己偏見的態度,就能專注而永續的偵察探索莫測諱深有如江湖海洋般的潛意識,順應實實虛虛變化萬千的世界了。
值得一提的是,《易經》由「乾陽、坤陰」的簡單排列組合開始,經由八個卦象的交乘而成為六十四個卦象,其中每個階段都還是有「乾」和「坤」。這透露了,《易經》不是一種把個體的自我意識從所在的世界完全抽離出去再回頭觀察世界的靜態思想,而是一種兼顧客觀與主觀、兼顧觀察與體驗的心智運作。因為,在《易經》之中,「乾、坤」所範圍的世界,其實就是個體的自我意識認知和構築的慣性世界與理想世界。
也因此,在《易經》裡組成萬象世界的「八卦」(乾、坤、離、坎、震、巽、艮、兌) 的三個爻中,「自我意識」居於中間的第二爻,這是自我意識存在的開始;當「八卦」排列組合為「六十四卦」而形成六個爻時,「自我意識」就居於中間的三、四爻,這是意識之間互動和重整的開始。所以,身為不神不鬼的人類意識,自然就不能「不三不四」了。
【附圖:易卦與意識的關係】
點筆至此,我似乎隱隱約約的感受到《易經》作者和夢幻大師莊子既實際又飄邈的自在心境了......似乎,對他們來說,宇宙就是一種無始無終、建構再建構的訊息世界,而未知的現實異境和迷濛的夢幻仙境都是有待自我意識去連繫或化解的意識空間呢!
也因此,孔子為《易經》六十四卦排序時,把「既濟」(010101) 和「未濟」(101010) 兩卦擺在最後面,因為常人在每一個人生過程中,最終就是要問自己究竟是「已經滿足」還是「尚未滿足」?是要停下腳步享受既得的成果呢?還是要繼續踏上探索未知的旅程?
或許,由於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緣故,這個意猶未盡的問題對於意欲超越自我的人生可能根本就沒得選擇:不斷渡過重重激流、不斷航向未來光明,纔是讓生命更加豐富、更為燦爛的展望......
P.S. 所謂「卦」就是「卦象」,也就是自然界中的事物因為細微的交互作用而壘積產生的、可以辨識的現象、形象或影像等。《易經》把「卦象」細分為六個「爻」,每一個「爻」的變化都代表一個讓靜態的「卦象」發生動態變化的變因,然後又把一個「卦」推演出六個「變卦」。「用爻」的「用」字,古代象形字描繪成「凡中有卜」的樣子,意思結合了「對於現象的偵測辨識」和「可以多次運用的模式」,也可以引申為「通用」、「通識」等與「常識」、「常理」、「常道」有關的意義。
【附圖:用字演化】
P.S. 相關文章:易的故事 -- The Story of I.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