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記《金門設計教學筆記》新書發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教學是個耗時耗神的工作,18週很長,但常一回過神來又是寒暑假了。不只學期間完全無法分出時間來的工作如田野調查必須儘快組織人力與時間進行,也必須趕緊趁這段教學與研究銜接的時間裡反省這學期的授課成果並再次規畫下學期的課程內容。然後又是下一輪的18週。
若要將教學經驗整理成書除了必須在此前累積足夠的經驗(再耗時),更要濃縮寒暑假期間的教學反思與學期間的授課經驗,小心翼翼地組織語氣與內容(再耗神)。書毅老師在發表後的對談中對寫書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舉了這一個例子:如何平衡設計題目的呈現(畢竟已經寫出來了),還要說明設計題目的設計出發點(那還需要再說一次嗎)。
嗯,的確挺難。常常覺得題目都寫了,有必要在設計開始操作前解題嗎?這是新書發表會中,從書毅老師那邊所傳遞來最深刻的體認。
書毅老師大學畢業設計在金門珠山,在1998年9月(更正:1997年1月即到訪)應該就拜訪金門了,隨後不下數十次的田野調查。2004以研究助理的身分落腳金門,不僅目睹了金門解除戰地政務至今的變遷,也參與了2006年甫成立的金大建築至今的一切。這本書是他從1998年到今,與金門難清的緣份。
今天,建築系的學生、從金門四個角落而來的朋友,因這數年間的情緣讓發表場地在這初春仍寒的時節溫暖許多。
發表會從書毅老師簡介新書內容開始,在「我在二手書店」的樓上,約略半個小時的教學與見學經驗回憶。隨後移到樓下座談與簽書。發問的問題,比如說何時又要帶畢業設計,比如說書寫過程中的困難矛盾之處外,金門現時所面臨的,關於大量的傳統建築(文化資產)應該如何「發展」也是這類書籍發表時常需要回答的問題。
在(書毅)簽書(大家)閒聊的過程中,一直想起了有次在綜合大樓一樓電梯門口與金門朋友擦身時提出來的疑問:為什麼金大建築學生的設計作品都不具金門的特質/特色/元素,這類的疑問。
真是困難的問題,書毅、秀秀老師在對談中也試著勾勒出他們對此的看法與做法。
這問題不僅沒有答案,更應該改問著:什麼是金門建築的特質?提出這疑問的朋友今天也到場了,不知道自這疑問後過了3年以上,這位朋友是否仍認為金大建築的設計作品「不金門」?或者,對於「金門的建築該是如何」的問題有什麼新的想法?
順道一提,雖然已經撤展了,但是書毅跟秀秀老師對此的理想也在這展覽裡展出過。一樣在我在二手書店。
這天除了《金門設計教學筆記》之外,書店老闆也端出了因縣府行政能力不足而絕版的窖藏(!)《金門閩南傳統建築圖鑑:合院》促銷。都簽都簽,都買都買。
未來,也問了,還會出《金門合院》的續集。請期待。
接著就是要趕回學校討論畢業設計了,所以記錄到此為此。
心得:即使在現在,出書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玩相機:除了第一張照片是手機拍的之外,其餘照片都是fujifilm X-T1轉接75mm/f1.4的鏡頭拍的(換算過來大約是120mm了)。大光圈就是有fu啊。
avatar-img
149會員
690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系刊大事: 系刊終於在VOCUS方格子建立出版專題了。專題名稱是《Q&A金大建築系刊》,網址是 https://vocus.cc/quemoyarchi/ ,請大家告訴大家。 預計在暑假前,系刊即將整理歷年來系會在系刊上的努力(與習得重要經驗的許多失敗),做為金大建築畢業設計10年紀念。
「你覺得沒人懂你?主事者的心聲謀郎災?」 「那是你/妳自己的問題哦。」
一開始其實只是想做點什麼 深深懷念的大五畢業年               這個懷念不知道是來自對寄居了5年的金門一個不捨,是一個建築人對親手改造的場域產生了一絲情感,亦或是對一同從大一迷茫走到大五茁
一個設計的開始,我們必定會去尋找相關的資訊,如同蓋一間屋子我們必定會先去尋找素材,而在這尋找的過程之中會得到你所意想不到的收穫。
經過上次評圖的一翻波折,我重新整理之前所看的案例,也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 請看 【畢設週記】一切有跡可循 ,原本預期這次可以順利一點的,但是...還是沒有@@ 
老實說回台南前心理大概有個底,基地模會做一整個寒假,甚至有可能做不完,畢竟我一個人一天只能做完一個半的街區包含上色,最後我妹妹們 ( 我有3個各差3歲的妹妹 ) 看不下去主動幫我上色,真的超感人!!! 終於今天做完了!!!!!!!!!! 心中巨石的總算放下了~剩下2個月的時間專心做設計吧!!!
系刊大事: 系刊終於在VOCUS方格子建立出版專題了。專題名稱是《Q&A金大建築系刊》,網址是 https://vocus.cc/quemoyarchi/ ,請大家告訴大家。 預計在暑假前,系刊即將整理歷年來系會在系刊上的努力(與習得重要經驗的許多失敗),做為金大建築畢業設計10年紀念。
「你覺得沒人懂你?主事者的心聲謀郎災?」 「那是你/妳自己的問題哦。」
一開始其實只是想做點什麼 深深懷念的大五畢業年               這個懷念不知道是來自對寄居了5年的金門一個不捨,是一個建築人對親手改造的場域產生了一絲情感,亦或是對一同從大一迷茫走到大五茁
一個設計的開始,我們必定會去尋找相關的資訊,如同蓋一間屋子我們必定會先去尋找素材,而在這尋找的過程之中會得到你所意想不到的收穫。
經過上次評圖的一翻波折,我重新整理之前所看的案例,也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 請看 【畢設週記】一切有跡可循 ,原本預期這次可以順利一點的,但是...還是沒有@@ 
老實說回台南前心理大概有個底,基地模會做一整個寒假,甚至有可能做不完,畢竟我一個人一天只能做完一個半的街區包含上色,最後我妹妹們 ( 我有3個各差3歲的妹妹 ) 看不下去主動幫我上色,真的超感人!!! 終於今天做完了!!!!!!!!!! 心中巨石的總算放下了~剩下2個月的時間專心做設計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對於《創造思考的教室--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一書進行深入的文獻筆記整理,重點整理出13條教師在設計概念為本的課程時的重要提醒。
Thumbnail
一、前言 有考過教甄的人都知道準備過程的煎熬,筆試的內容幾乎是沒有範圍,考的層面很廣;而準備複試的過程中,更是需要在期限內極限挑戰,完成多課的教案設計、課程安排,甚至是教具製作,若今天是一人單打獨鬥,面對這樣的歷練時,更容易心力交瘁、內心徬徨,頓時迷失了方向。
10年前,開設獨立出版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尋找適合的美編,則是當務之急。經由好友的引介,終於找到了。結果設計稿一拖,就是三個月。每天早上起床,趕緊打開電腦,期待來信交稿。後來,發現知名美編大多接大出版社的案件,想來想去,我也不好意思盯人催稿,畢竟人家是靠這行吃飯。 最後他終於完稿了,書
Thumbnail
  昨天從早上9:30評到晚上7:30,共10小時,10位同學,中間40分鐘吃午餐&參觀系館旁的茶屋,早上下午各一杯咖啡。與十年前不同的是,外評老師變多了(我這場有七位,當時只有三位);將設計一比一實作的作品變多了(十件中有三件);都市尺度的設計變多了(十件中有四件)。相同的是,一個人做一件
Thumbnail
  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鄭晃二(二哥)出書啦,說什麼都要用新台幣讓它下架。於今(2021)距畢業設計已近8年。翻閱此書,彷彿又回到那段每周兩次到辦公室跟老師討論畢業設計的時光,一邊聽著老師笑談最近建築圈的軼事、一邊從設計的議題、主題、命題、問題、課題、標題中逐漸釐清心中的問題意識。筆者有幸一
Thumbnail
  此訪談對象雖是大五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但這些問題不只是給老師的,更是給所有建築人的提問。身為畢業7年的建築人,想藉此文對片中部份問題的答案稍作補充,以此送給今年所有建築系(所)畢業,準備踏入職場或不管畢業多久,已踏入職場,卻對職場越來越懷疑的你(妳)。   Q1. 到目前為止,對建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對於大學念建築的人來說,建築的哪個階段最讓人覺得有趣呢?概念發想?基的分析?空間配置?還是畫圖、做模型?我認為是設計的過程,將概念建築化的過程,更精確的說,是在苦思已久的某個時刻突然蹦出靈感的一瞬間。那種出其不意的感覺比想出數學答案還要爽;數學的答案是神說了算,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正在建築界奮鬥或者不知為何而戰的學子與相關從業人員。《建築的理由》精準有條理的論述了台灣目前的建築發展與定位,從全球化、競圖、產學、策略、數位、土地、工作營等,以學界觀察業界和建築教育界,提出種種質疑,並試著回答,以此做為當代建築人得以借鏡與反思的依據。 畢光建老師任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參加一個研習後的心得與省思,內容涵蓋了作者對於自己與他人感受的反思,以及對於學校教師課程設計的看法。文章中透露了作者在活動中的焦慮不安感,並提到了對於情緒處理的重視。整篇文章將作者的個人經歷與對教育體制的看法相結合,提出教師對課程設計的重要提醒。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對於《創造思考的教室--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一書進行深入的文獻筆記整理,重點整理出13條教師在設計概念為本的課程時的重要提醒。
Thumbnail
一、前言 有考過教甄的人都知道準備過程的煎熬,筆試的內容幾乎是沒有範圍,考的層面很廣;而準備複試的過程中,更是需要在期限內極限挑戰,完成多課的教案設計、課程安排,甚至是教具製作,若今天是一人單打獨鬥,面對這樣的歷練時,更容易心力交瘁、內心徬徨,頓時迷失了方向。
10年前,開設獨立出版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尋找適合的美編,則是當務之急。經由好友的引介,終於找到了。結果設計稿一拖,就是三個月。每天早上起床,趕緊打開電腦,期待來信交稿。後來,發現知名美編大多接大出版社的案件,想來想去,我也不好意思盯人催稿,畢竟人家是靠這行吃飯。 最後他終於完稿了,書
Thumbnail
  昨天從早上9:30評到晚上7:30,共10小時,10位同學,中間40分鐘吃午餐&參觀系館旁的茶屋,早上下午各一杯咖啡。與十年前不同的是,外評老師變多了(我這場有七位,當時只有三位);將設計一比一實作的作品變多了(十件中有三件);都市尺度的設計變多了(十件中有四件)。相同的是,一個人做一件
Thumbnail
  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鄭晃二(二哥)出書啦,說什麼都要用新台幣讓它下架。於今(2021)距畢業設計已近8年。翻閱此書,彷彿又回到那段每周兩次到辦公室跟老師討論畢業設計的時光,一邊聽著老師笑談最近建築圈的軼事、一邊從設計的議題、主題、命題、問題、課題、標題中逐漸釐清心中的問題意識。筆者有幸一
Thumbnail
  此訪談對象雖是大五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但這些問題不只是給老師的,更是給所有建築人的提問。身為畢業7年的建築人,想藉此文對片中部份問題的答案稍作補充,以此送給今年所有建築系(所)畢業,準備踏入職場或不管畢業多久,已踏入職場,卻對職場越來越懷疑的你(妳)。   Q1. 到目前為止,對建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對於大學念建築的人來說,建築的哪個階段最讓人覺得有趣呢?概念發想?基的分析?空間配置?還是畫圖、做模型?我認為是設計的過程,將概念建築化的過程,更精確的說,是在苦思已久的某個時刻突然蹦出靈感的一瞬間。那種出其不意的感覺比想出數學答案還要爽;數學的答案是神說了算,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正在建築界奮鬥或者不知為何而戰的學子與相關從業人員。《建築的理由》精準有條理的論述了台灣目前的建築發展與定位,從全球化、競圖、產學、策略、數位、土地、工作營等,以學界觀察業界和建築教育界,提出種種質疑,並試著回答,以此做為當代建築人得以借鏡與反思的依據。 畢光建老師任職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參加一個研習後的心得與省思,內容涵蓋了作者對於自己與他人感受的反思,以及對於學校教師課程設計的看法。文章中透露了作者在活動中的焦慮不安感,並提到了對於情緒處理的重視。整篇文章將作者的個人經歷與對教育體制的看法相結合,提出教師對課程設計的重要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