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床,一書,一座山 (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珍奈•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新經典文化編輯部整理
《山之生》英國版 The Living Mountain
對我所出生的勞工階級社區而言,讀書不很重要,除非讀《聖經》。對他們而言,能讀《聖經》代表你可以讀任何其他書,連莎士比亞都顯得很簡單,因為英王欽點版用的正是仿莎士比亞的語言。英格蘭北部有很强的口述傳統,人们經常忘記,即使是在五十年前,更不用說百年以前,當時的不識字、不讀書,和現在大量缺乏閱讀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生活在資訊爆炸的現在,我們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時都被無甚新意的大眾傳媒以及做作的流行文化轟炸。不讀書的我們,很有可能正在看電視,上網,或是聽樂團表演音樂。
本文作者 珍奈.溫特森
在我成長的那座北方紡織小鎮,不讀書的家庭(實際上没有多少人有閱讀習慣),通常去參加銅管樂隊或合唱團,或是到酒吧或賽狗場找人聊天,通過縫補或種菜在生活裡尋找一種寧靜自得,又或者乾脆上奔寧山走上幾英里。我無意要美化勞工階級的生活;對我而言,它很艱苦,我自己都不願久待下去,更不想回到那種狀態。但這些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根基,由下而上,自由生長,完全不同於强行播放的廣告、消費娛樂以及《英國達人秀》。
大眾文化的單一性,加上教育的失𩆜,以及我們對書對藝術的輕視(它們現在不是被當作消遣娛樂,就是被看成精英標榜自我的產品。從來不是必需的,也從來不屬於全民),造成閱讀者流失。這一來也切斷了人們獨立思考、心智鍛練的可能性,不仰賴外在價值的自我意識也因此成泡影。頭腦必需訓練過才能集中精神,多數人缺乏注意力不是疾病,而是放棄獨處閲讀的後果,教會孩子自己讀書、堅持讀書,這一切還可以改變。是的,一切可以改變。
***
讓我們回到山上。
《山之生》裡有個強有力的結論:身體感知是必要的,我們需要掌控自己的肉身,讓感官與腦中所思和諧共處。躺在床上讀書和這個看似沒有關係,其實它們非常相近。
讀書能讓身體平靜,是休息,但卻不是停滯。它帶來寧靜,卻不消沉。讀書,不是被動的,沉浸在書中世界,有作者同行,你可以隨心所欲漫游。這種自由提醒我們,身體和心都需要活動,都無法長期忍受禁錮。假如身體不得不被生活限制,那就更有必要讓心智自由。
在人生的最後幾個月,娜恩·雪柏德因為生病住院,無法登上她摯愛的凱恩戈姆山,她卻沒有停下登山腳步,據說她覺得自己一直在山裡,那是因為:她的心未受任何禁錮。
─ 全文完 ─


【Reading Mountains /展讀群山】系列講座 
──從蘇格蘭Cairngorms、臺灣奇萊,到Karakoram K2
張元植與呂忠翰將於今年七月遠征巴基斯坦Karakoram山區,挑戰世界第二高峰K2;兩本探討山岳冒險與個人情感教育的經典書籍《山之生》與《心向群山》,也分別於今年上半年出版,它們深刻的內容── 一個來自身體現象學,另一個來自意識文化史── 恰當地詮釋了兩位登山家遠征K2的心靈企圖和時代意義,於是在詹偉雄的號召與同為登山人陳德政支持下,新經典文化與K2 Project 張元植X呂忠翰八千計畫將兩樁任務結合起來,於全台灣舉辦十場巡迴講座,與所有喜愛山的讀者和朋友們,一齊探討我們心中的戀山情懷──最深刻的理解,就是最強力的應援集氣。
系列講座資訊總覽 (各場次請點選下方連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勒利•索可洛夫(Lale Sokolov,1916~2006)人生中有超過50年都懷著一個秘密,這段不能說出口的往事發生於二戰時的歐洲,那時,納粹德國人對猶太人做出不可思議的恐怖事跡。80歲以前,勒利完全無法向人說出這段過去,即使他的生活離那個恐怖地方有千里遠。 勒利曾經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刺青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讀書並非守護靈魂的唯一途徑,也不是體驗時間總和的唯一方式,不是回家的唯一道路——但我們現在說的就是讀書,我自己最强烈的體驗也都與文字有關,透過文字達成。和亞當一樣,我需要為萬物命名,我說的不是以名分類,也不是簡化或還原,只是想找到適合的文字傳達。適合?
此刻,我躺在床上,手上是娜恩.雪柏德這本《山之生》。 這本書是一趟充滿詩意的地理探索,主角是位於蘇格蘭東北部的山脈——凱恩戈姆。稿子寫於上個世紀40年代,卻直到70年代才付梓,最近Canongate才又將它重新出版。 英國女作家珍奈溫特森,透過閱讀山之生,詮釋了閱讀為甚麼是重要,讀一本書的意義。
我在一個混亂不堪的大排檔裡看到了張翰,他站在街的另一頭,扶著根電線杆,看起來喝醉了。認出他是通過那身休閒西裝,只有他會穿著休閒西裝一本正經地喝酒。在此之前我只見過他一次。他是我表姊的未婚夫......
「他讓我知道了,這世上真的有這麼純的人。反觀我自己,我只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俗人。」電影《大象席地而坐》的主角章宇談起導演胡遷。他的電影中流露出對社會的諷刺與絕望,然而去問他的朋友,「善良、幽默、溫和愛笑」卻是最常聽到關於他的形容詞......
其實不斷有人問我:你怎麼會想要爬到三千多公尺的高山上去讀書會?言下之意,不免懷疑這趟出版史上最高海拔讀書是噱頭。 慶幸的是,詹偉雄大哥從來沒有質疑過我這個想法。我猜想因為這本書呼應著他這四年多來從事登山時不斷提到的:閱讀的身體性。
雞肉番茄醬炒飯是關於遊戲設計師赤井先生的故事。家住赤坂的白井先生綽號叫赤井先生,是遊戲設計師,作品大賣,在業界很有名氣。他把紅色當幸運色,總是穿得渾身紅,總是點一盤紅通通的雞肉番茄醬炒飯。偶然在節目中透露身世,竟讓三個媽媽、八個親戚找上門來。親戚就不管了,但自稱媽媽的,他都想見一下。後來呢?
讀書並非守護靈魂的唯一途徑,也不是體驗時間總和的唯一方式,不是回家的唯一道路——但我們現在說的就是讀書,我自己最强烈的體驗也都與文字有關,透過文字達成。和亞當一樣,我需要為萬物命名,我說的不是以名分類,也不是簡化或還原,只是想找到適合的文字傳達。適合?
此刻,我躺在床上,手上是娜恩.雪柏德這本《山之生》。 這本書是一趟充滿詩意的地理探索,主角是位於蘇格蘭東北部的山脈——凱恩戈姆。稿子寫於上個世紀40年代,卻直到70年代才付梓,最近Canongate才又將它重新出版。 英國女作家珍奈溫特森,透過閱讀山之生,詮釋了閱讀為甚麼是重要,讀一本書的意義。
我在一個混亂不堪的大排檔裡看到了張翰,他站在街的另一頭,扶著根電線杆,看起來喝醉了。認出他是通過那身休閒西裝,只有他會穿著休閒西裝一本正經地喝酒。在此之前我只見過他一次。他是我表姊的未婚夫......
「他讓我知道了,這世上真的有這麼純的人。反觀我自己,我只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俗人。」電影《大象席地而坐》的主角章宇談起導演胡遷。他的電影中流露出對社會的諷刺與絕望,然而去問他的朋友,「善良、幽默、溫和愛笑」卻是最常聽到關於他的形容詞......
其實不斷有人問我:你怎麼會想要爬到三千多公尺的高山上去讀書會?言下之意,不免懷疑這趟出版史上最高海拔讀書是噱頭。 慶幸的是,詹偉雄大哥從來沒有質疑過我這個想法。我猜想因為這本書呼應著他這四年多來從事登山時不斷提到的:閱讀的身體性。
雞肉番茄醬炒飯是關於遊戲設計師赤井先生的故事。家住赤坂的白井先生綽號叫赤井先生,是遊戲設計師,作品大賣,在業界很有名氣。他把紅色當幸運色,總是穿得渾身紅,總是點一盤紅通通的雞肉番茄醬炒飯。偶然在節目中透露身世,竟讓三個媽媽、八個親戚找上門來。親戚就不管了,但自稱媽媽的,他都想見一下。後來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陳彥博的出發,是開啟我越野世界的鑰匙,在山林中跑步,聽起就好浪漫不是嗎?
Thumbnail
“人總會越活越好。人生中會出現這樣的時刻,只不過有些人早一點、有些人晚一些;你發現了人生的真正目的。”   好書分享:第二座山-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 作者:David Brooks 翻譯:廖建容 天下文化出版   第一座山是我們熟悉的社會運作模型,念一個好的
Thumbnail
 走讀台灣是文化部這些年主推的計畫,結合書的閱讀與活動,希望民眾能深度認識台灣。文化部選定有關台灣生態與環境的書籍,是我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跟「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    
「倘使你沒有一座農場,那麼你將面臨兩個精神上的危險:其一是,以為早餐來自雜貨店;其二是,以為暖氣來自暖氣爐。」 -------------------------- <沙郡年紀>是我上班之後最喜歡的一本書,如果都市人太少接觸大自然會像太陽曬不夠一樣缺乏某種維生素,本書或許能作為營養品代打一下。
Thumbnail
書,在哪裏都可以讀的。但在特定場域讀特定的書,總有無可取代之書卷氣。例如在台北紀要讀《世紀末的華麗》,在京都讀《古都》或《金閣寺》,在香港讀也斯、小思、西西⋯⋯ 在英國,不管你喜歡哪類文章,都適合閱讀。 不甘做麻瓜的人,會在蘇格蘭騎着掃帚穿梭於古城中尋找金探子; 如果你的童心不滅,牛津會化成仙境讓
Thumbnail
要成為自然荒野的一部分,躺在石頭上聆聽流水聲,仰望爭相閃爍的星星,耳聞帶著草香的微風。當我們可以感受到「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這才是大自然賜與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Thumbnail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10/20/2012 閱讀 玉山   如果玉山是一本書,登山也就會是像閱讀一本書一樣。 有人終其一生也未能登上玉山。 或著是有人說,台灣人一生要登一次玉山。 換句話,一輩子也只會登一次玉山。 我何其幸運,今年我就登了玉山五次,可以閱讀了五次的玉山。   有的人不懂為什麼,愛山的人老
Thumbnail
「長時間住在山上是什麼樣的感覺?」朋友問。我也說不上來,但似乎又不能以一言難盡隨意帶過,大概是個人修行般的斷捨離狀態吧…
Thumbnail
陳彥博的出發,是開啟我越野世界的鑰匙,在山林中跑步,聽起就好浪漫不是嗎?
Thumbnail
“人總會越活越好。人生中會出現這樣的時刻,只不過有些人早一點、有些人晚一些;你發現了人生的真正目的。”   好書分享:第二座山-當世俗成就不再滿足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 作者:David Brooks 翻譯:廖建容 天下文化出版   第一座山是我們熟悉的社會運作模型,念一個好的
Thumbnail
 走讀台灣是文化部這些年主推的計畫,結合書的閱讀與活動,希望民眾能深度認識台灣。文化部選定有關台灣生態與環境的書籍,是我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跟「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    
「倘使你沒有一座農場,那麼你將面臨兩個精神上的危險:其一是,以為早餐來自雜貨店;其二是,以為暖氣來自暖氣爐。」 -------------------------- <沙郡年紀>是我上班之後最喜歡的一本書,如果都市人太少接觸大自然會像太陽曬不夠一樣缺乏某種維生素,本書或許能作為營養品代打一下。
Thumbnail
書,在哪裏都可以讀的。但在特定場域讀特定的書,總有無可取代之書卷氣。例如在台北紀要讀《世紀末的華麗》,在京都讀《古都》或《金閣寺》,在香港讀也斯、小思、西西⋯⋯ 在英國,不管你喜歡哪類文章,都適合閱讀。 不甘做麻瓜的人,會在蘇格蘭騎着掃帚穿梭於古城中尋找金探子; 如果你的童心不滅,牛津會化成仙境讓
Thumbnail
要成為自然荒野的一部分,躺在石頭上聆聽流水聲,仰望爭相閃爍的星星,耳聞帶著草香的微風。當我們可以感受到「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這才是大自然賜與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Thumbnail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Thumbnail
  是否有哪座山,是我們的一部分、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拜訪一位老朋友般,除了與他作伴,再無其他意圖?一般談論登山,是有目的的,從哪裡走到哪、遇到哪個岔路往哪走、最後記算如何在時間內登頂。這樣的登山如同念書是為了考試、考上好學校,登山的樂趣便大大減少,且人與山的關係被狹隘為一種僅尋求刺激的
10/20/2012 閱讀 玉山   如果玉山是一本書,登山也就會是像閱讀一本書一樣。 有人終其一生也未能登上玉山。 或著是有人說,台灣人一生要登一次玉山。 換句話,一輩子也只會登一次玉山。 我何其幸運,今年我就登了玉山五次,可以閱讀了五次的玉山。   有的人不懂為什麼,愛山的人老
Thumbnail
「長時間住在山上是什麼樣的感覺?」朋友問。我也說不上來,但似乎又不能以一言難盡隨意帶過,大概是個人修行般的斷捨離狀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