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筆記:我們與惡的距離-裂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因為對精神疾病的誤解、排斥、謾罵,甚至是不肯接受,導致當精神出現問題,而壓力的調節開始失去控制,終於來到情緒最高最高,再也不能承受的最高點時,或許悲劇,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
對於加害者的家屬,尤其是父母而言,如果他們的孩子不是在遭受虐待(無論肢體、言語都是),抑或父母長期失和、爭吵辱罵的環境下長大,而是在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環境成長,那麼,為何他們的孩子會成為一個可怕的殺人犯?也許,他們比誰都更想得到答案。
但……我們似乎忘了,哪怕是正常家庭下的孩子,也可能因為人際關係、生活上的挫折,甚至是身體疾病的因素,造成他對於這個社會充滿了怨恨、忿怒,而這時若未有人願意拉他一把、聽他傾訴,不伸出援手,反而認為是他在發牢騷、是他的挫折容忍力不夠,更甚之地認為精神有問題就該被關時──求助無門、難以宣洩情緒之下所造就的慘劇,那些置身事外、冷言冷語的旁觀者,又是否也是兇手之一?
更別說當事件發生,因為滿腔的怒火、因為想要討所謂的公道,而將情緒波及加害者的家屬,質疑他們的道歉是否真誠、質疑他們為何教出這樣的惡魔、質疑他們要如何賠償時的我們,是不是也成了另一種以正義之名的惡魔,謾罵、羞辱著願意道歉、願意面對事情的加害者家屬?
當然,我依然是支持死刑的,畢竟犯錯就該有代價,問題是在執行死刑之前,若我們不願意面對、深究、探討一個好好的正常人,為何會變成如此恐怖的原因,抑或是對於精神出現問題的患者,投射鄙視、不理解的眼光與言語上的羞辱、指責時,我們又如何能預防這樣狀況?又如何讓這些人願意就醫求助?
或者該說,若不改善充滿惡意的社會風氣,我們又要怎麼要求,當一個人開始出現不同以往的行為、而精神開始異常時,他們的家屬會願意接受這樣的情形,並且帶他們就醫?
防微杜漸,事前的預防與關懷,終究好過事後的彌補與究責,如果可以,我真心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夠對於一些搖搖欲墜的人伸出援手,而不是袖手旁觀,直到事件發生,再來懊悔、破口大罵,抑或是等待死刑的制裁。
只因這些事後的作為,都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不是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56內容數
關於成長、關於病的詩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趙啟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看完一、二集,真的只有沉重,我想,無論是對於加害者家屬,或是受害者家屬,都是一種難以抹滅的痛吧! 然而,要如何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以及如何增進我們對精神疾病患者的了解,不再汙名化,這都是非常急迫且重要的事。 雖然不可否認的是,我是支持死刑的,但在執行之前,真心希望能夠探討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才會造成
看完一、二集,真的只有沉重,我想,無論是對於加害者家屬,或是受害者家屬,都是一種難以抹滅的痛吧! 然而,要如何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以及如何增進我們對精神疾病患者的了解,不再汙名化,這都是非常急迫且重要的事。 雖然不可否認的是,我是支持死刑的,但在執行之前,真心希望能夠探討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才會造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父母的人,電視上看到受虐孩童都會有心如刀割之感,捨不得小小年紀就要承受父母照顧不周的傷害,或是親人友人凌虐的痛苦。老智者說,因緣甚妙,修身養性之所以重要,就是讓我們不會隨便發脾氣,因為發脾氣難免會結怨,結怨之後就是結仇,仇結上就會產生災劫,一旦因緣成熟早晚會相遇。與宿世仇人相遇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人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故事中的主角是受到家暴的孩子看似簡單案件背後卻是深沈無言的吶喊。 最近社會議題無論是兒少問題和國際間問題,有時候會讓人摸不清楚事實的真相,最擔心〔私刑正義〕問題又浮出檯面~這是否能改變現狀?還是滿足自己的虛偽的心。 很多無言的背後真的是否改變現狀與如何預防措施
Thumbnail
最近又發生了兇殘的虐童事件。為什麼大部分的人會對虐童事件有這麼大的情緒波動?我想因為或多或少,我們都代入了自己童年裡不愉快的經驗。所以聽到這種事件或是看到相關畫面,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小孩,會不由自主地把曾經受過的委屈從埋好的地方又挖出來過一遍。 我相信虐童事件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大多
Thumbnail
又是一則因長期照顧而殺人的新聞,而「兇手」與「受害者」的關係是家人。近年來類似的報導愈趨頻繁,同時我也觀察到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每當在Facebook首頁看到媒體發布這類型社會案件的報導時,貼文底下常會看見「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留言,而附和者之多——不論是留言或按讚數——讓這些留言排序往上衝。
Thumbnail
世上確有失職的父母(或監護人),棄兒虐兒事件時有所聞,然而,每次看到有人一副為正義發聲的吶喊:為了防止沒資格當父母的人禍害下一代,所以,「當父母要考證照」時,我先搖頭,然後想罵髒話!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精神疾病絕對不是只有天生基因,還有,後在環境誘發! 從反省中可以做到的事,多多關心周遭需要幫助的人們,哪怕是透過社福單位、民間力量?!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父母的人,電視上看到受虐孩童都會有心如刀割之感,捨不得小小年紀就要承受父母照顧不周的傷害,或是親人友人凌虐的痛苦。老智者說,因緣甚妙,修身養性之所以重要,就是讓我們不會隨便發脾氣,因為發脾氣難免會結怨,結怨之後就是結仇,仇結上就會產生災劫,一旦因緣成熟早晚會相遇。與宿世仇人相遇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人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故事中的主角是受到家暴的孩子看似簡單案件背後卻是深沈無言的吶喊。 最近社會議題無論是兒少問題和國際間問題,有時候會讓人摸不清楚事實的真相,最擔心〔私刑正義〕問題又浮出檯面~這是否能改變現狀?還是滿足自己的虛偽的心。 很多無言的背後真的是否改變現狀與如何預防措施
Thumbnail
最近又發生了兇殘的虐童事件。為什麼大部分的人會對虐童事件有這麼大的情緒波動?我想因為或多或少,我們都代入了自己童年裡不愉快的經驗。所以聽到這種事件或是看到相關畫面,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小孩,會不由自主地把曾經受過的委屈從埋好的地方又挖出來過一遍。 我相信虐童事件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大多
Thumbnail
又是一則因長期照顧而殺人的新聞,而「兇手」與「受害者」的關係是家人。近年來類似的報導愈趨頻繁,同時我也觀察到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每當在Facebook首頁看到媒體發布這類型社會案件的報導時,貼文底下常會看見「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留言,而附和者之多——不論是留言或按讚數——讓這些留言排序往上衝。
Thumbnail
世上確有失職的父母(或監護人),棄兒虐兒事件時有所聞,然而,每次看到有人一副為正義發聲的吶喊:為了防止沒資格當父母的人禍害下一代,所以,「當父母要考證照」時,我先搖頭,然後想罵髒話!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精神疾病絕對不是只有天生基因,還有,後在環境誘發! 從反省中可以做到的事,多多關心周遭需要幫助的人們,哪怕是透過社福單位、民間力量?!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