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爾對還原的發現與超驗現象學」摘要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from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Dermot Moran
2000
現象學作為一門無預設的科學
早在《邏輯研究》中,胡塞爾就把現象學表現為一種純粹、無預設的意識科學,意謂著現象學在其研究中不能假定或運用任何其它科學的成果。它甚至不能對科學計畫本身的理想,或所有哲學概念的特定意義視之為當然。胡塞爾觀察到:「沒有一個系統用心地把自己從預設中解放出來,沒有一個系統源自於自動自發的嚴格態度,而這正是哲學之意所要求的。」
胡塞爾認為我們不應預設任何哲學或科學的理論,此外,必須避免演繹推論與數學,以及任何其它心理學與哲學的經驗科學或思辨理論,以便我們專心描述在直觀(Anschauung)中所直接呈現的。現象學家就是「絕對的空泛,不帶有任何知識」。
胡塞爾在1907年《現象學觀念》的演講提出,現象學必須回到完全按其呈現方式下所直接呈現的東西。現象學知識是一種無預設的主張,注意在直覺所呈現的東西,用純粹的方式去探索經驗,不要被假定所矇騙。
胡塞爾原則中的原則
「每個原初呈現的直覺都是一個認知的合法來源;每個在「直覺」中展現給我們的原初性東西,它之所以被接受,不只因為呈現為所有之故,也是因為它只呈現在所呈現的範圍內。」
意味著直覺的把握是不能用別的方式辦到的,它不僅是完整的,也是必然的。胡塞爾認為科學所找到的那種洞見乃明證的洞見、自明呈現、帶有明證性(Evidenz)的認知。根據《笛卡兒的沉思》,明證性「在極廣義下,是如此這般地經驗到事物;它也就是對事物自身的一種心理觀看。」
平常,我們的感官知覺不是被雲層遮住,它們也不會因為被反省就消失無蹤。對胡塞爾來說,帶有明證性的直覺乃司空見慣的事,它們而是在事物自身完全的呈現中把握到的。他對典型的明證直覺或認知常用的例子,是指我們日常的知覺活動,活動的對象在此如其所是地呈現出來,身歷其境的展現在哪兒。我看到花園裡的樹,我聽到小提琴的聲音等等。最完美的情形是當對象「自身」(leibhaftig),親自的充分展現,在這種方式下被知覺到,而不只是想像或思想到,或用一種較為抽象、象徵的方式來指涉。這個對象是帶有適於感官知覺的明證性呈現出來的,對意義的期待在對最完整經驗下得到充實。
胡塞爾在《邏輯研究》導論中,評論到明證判斷的「原初與料」。他排除所有對明證性的經驗論說明,說是內在的感覺或依附在判斷上的心理事物。而是說,明證性乃真理的經驗,真理自身立即在判斷之中。而明證性就是原初的自我與料。
吾人心理活動的絕對自我與料
胡塞爾一向完全接受笛卡兒導致發現我思合法性的論證。對胡塞爾而言,當我去懷疑任何事的時候,我會和我無法懷疑到我在懷疑這個鐵錚錚的事實相牴觸,我無法還疑惑地取消我這個正在懷疑的意識活動。
胡塞爾認為每個心理歷程都是呈現的,並能夠如其所是地去看待。它是「絕對地呈現」。這些思想具有「絕對明確的與料,是在絕對意義下的自身與料」。
在《邏輯研究》中,胡塞爾用實際知覺中我們心理歷程的明證與料為「完整」的與料,以別於只是以為的對象「非完整」與料。在不完整的知覺中,意向與對象之間是分離的,而在完整的知覺裡,它們是一致的。當我們逾越直接呈現為直接的與料時,所有的知覺都有可能會是錯的。
胡塞爾只想承認這些現象學的直覺與經驗,即帶有絕對必然明證性的直覺與料。在《邏輯研究》中,達到意識純粹樣子的方式叫「反省」(Reflexion),但胡塞爾發現他的反省仍帶有許多心理學與自然主義的包袱,後來胡賽爾用還原的概念,避免所有可能物化意識的東西。
還原乃經驗的直接呈現,但它們只有在清除所有經驗論與自然主義的東西之後才被其科學所承認。直觀必須被釐清與還原,然後它們揭示出尚未出現在日常意識,甚至日常反省的新內容。此外,它們被他人所「證實」,但只是對那些親自觀察的人來說。互為主體的驗證實際上是建立在每個人對其本身心理歷程的內在內容進行反省活動。
現象學是一門本質的而非實然的科學
粹粹現象學是一門本質上全新的科學,本書(指觀念I)將證明它是哲學的基本科學,心理學被說成是一門關於心理顯相或顯現(Erscheinung)的科學,而自然科學則被說成關於物理顯相或現象的科學,以上的現象經過一種反思將其特殊性和自然態度的特殊性提升到科學意識層次之後,才進入現象學領域。(胡塞爾主要研究還原後的純粹現象)
在邏輯研究中現象學被設想為對心理體驗「內在性」(嚴格限制在內部經驗範圍內,通過直觀達到絕對的所與性)描述的一個領域,而純粹現象學是要研究本質,正因如此,它才不能被歸入心理學的領域,它是一門觀念科學,專門研究「意識」,研究各種體驗,行為和行為相關之事,我們將從自然觀念,從而面對我們的世界,從在心理經驗中呈現出來的意識開始,然後將發展一種現象學還原法(排除屬於每一種自然研究方式的認識障礙)
關於心理學:
(1). 心理學是一門關於事實,關於Hume意義上的(事實)matters of fact的科 學。
(2). 心理學是一門關於各種實在的科學,就像心理學的現象學一樣研究「現象」這些現象當具有現實的具體存在性時就是實在的事件,它們與所依附的主體都存於作為全體實在界的時空當中。
相反,純粹地或先驗的現象學將不是作為事實的科學,而是作為本質的科學。
其次,先驗現象學的現象將被描述為非實在的,從賦予心理現象以實在性的以及由此賦予它們在實在「世界」中的地位的東西中,「純化」了心理現象,我們的現象學不應當是一門關於實在現象的本質科學,而應當是一門關於被先驗還原了的現象的本質科學。
胡塞爾認為現象學必須能夠配合對世界最嚴格的否定,挑戰最嚴格的誇張懷疑,它視整個世界不過是個夢或根本不存在,胡塞爾稱之為「空洞的以為」或「虛無的幻覺」。
現象學是即使當世界停止存在時,仍能繼續其發現,因為我們的興趣不在事實的存在,只是要把使意識成為可能的意義形構結構孤立起來,視之為使這些意識經驗成為可能的「不變結構系統」。
本質直觀
胡塞爾認為普遍是在個別中看到的。從個別直觀到普遍把握的動作乃把握本質的動作;這就是胡塞爾所謂的本質直觀。而訓練自己觀看本質是極困難的,要時時注意自己是否陷入自然主義的假定,它會會遮蔽我們的觀看。而本質直觀是一種緩慢、艱辛萬苦的程序,透過反省得到明證洞見之,這方法把所有我們對世界對象,對我們心理學活動的自然態度「懸置」或「放回括弧」中,把所有我們對這些東西的理論存而不論,讓我們的注意回到這些意識的純粹本質中。
舉個例子,本質還原的重要步驟是理解看到紅塊為紅色時所呈現的,不是個別的與料,而是本質自身的把握。這裡指的是顏色的本質,不光是從紅塊的實際知覺,更是從紅塊的想像或記憶。本質科學與實際存在無關,而是轉到純粹可能性的領域之中。胡賽爾強調從事實轉到本質真理、普遍律則、本質層次的重要性。胡賽爾視現象學為本質的觀察,再用概念和語言將它們「固定」之。
胡賽爾設立了一群現象學以及後來的超越還原,根據它們,所有我們的假定與預設屬於我們正常世界的意識,皆需要放入括弧裡,擺在一旁、懸置,予以存而不論,以便被引導回經驗無偏見的源頭。
為了清楚把握到本質,胡賽爾認為運用他所謂的「想像自由變元」是蠻有用的,也就是把非必要的東西拋棄,彰顯出原初直覺的本質。
胡塞爾的超越轉向
胡賽爾指出,把世界分割為物理與心理是沒有意義的。他認為自然主義不只是說明世界時的一小部分與限制。
意識擁有絕對的存在,異於自然中事物的存在,沒有意識,就根本沒有世界可言。意識一如其所是浸潤在世界設定的傾向中,以便掩蓋其真實的性質。為了進入純粹意識的領域,研究在哪裡發現到的本質形成,需要一個新的方法學,那是將我們對世界的自然態度「懸置」。用在各種現象學與超越「還原」中,以便發掘獨特活動對象的結構,在《觀念冊I》中,它被稱之為意象活動的「能識-所識結構」。對認知活動的成就用自然主義的術語去反省是不夠的,它需要超越地釐清它本身進入到意識自身領域的模式。作為彰顯科學本質本身的科學,現象學必須與所有自然科學保持距離,甚至是那些糾纏在我們認知過程自身的內在自然主義外貌。現象學此刻就像Maurice Merleau-Ponty使用的語詞,成為「緣起科學」,一種研究意義是如何在意識中並為意識形構出來的。
存而不論與還原
還原意味著防止我們經由洞見所獲得的東西被轉移或退化為另一種經驗,從一種到另一種的變化,一種「真實感的變質」,
意識難以轉移到本質-故需要存而不論的警惕。
從不同的階段的著作可見,胡賽爾對還原有不同的區分。在《現象學觀念》裡面,胡賽爾認為認識論還原是必要的,以便把焦點放在意識活動的純粹現象之為認知內容,避免對認識東西性質與存在做錯誤的假定。
胡賽爾用了許多方式來說明存而不論的使用:「中性化」、「換置」、或「拔掉」或「排除」、對世界的斷言、以及我們對所經驗的現實平常不加思索的自以為是
。基本方式一直是達到一個改變或「態度的變遷」,離開對世界的自然主義假設,這些假設都深深陷於我們對象的日常行為,亦在我們最精細的自然科學中運作。改變方向將提出一「返回」超越觀點之道,發掘一個新的經驗超越領域。存而不論於是成為還原的一部分。
存而不論與懷疑論
胡賽爾用笛卡爾的方式介紹還原時,胡賽爾常用的第一道程序是「置入括弧」(Einklammerung)或存而不論,他的存而不論取自懷疑論,意味著「中止」。胡賽爾解釋他的工作是「在更高的意義下,恢復懷疑傳統下嚴格主體主義的真理」,並藉由超越主體主義去做。
胡塞爾用各種不同的數理類比去說明存而不論:這就像是表達方程式的括弧(例如:2+2=(8/4)+2),它讓我們運用這個表詞,無須將括弧內的數值用在括弧外的運算中。在某個意義下,這不曾改變什麼,自然態度始終用到一種論旨活動,一個斷言的活動,去「採取立場」。離開自然觀點是說要做意識的決定,不仰賴任何涉及時空世界的信念。
經驗的能識-所識結構
我們之所以能看到東西是因為我們的知覺活動有一種能識-所識的形構作用。
能識(noesis)乃「具體完整意向的心理歷程」,對其探究時,能識要素明顯地被強調。能識包含了胡塞爾先前所謂的活動「性質」,所有希望活動或記憶所共通的東西。但能識的較高功能在於它負責意義的給予,以形構它所掌握到的意義。
在我們日常生活的自然態度中,我們只把焦點放在對象上,但懸置自然觀點的功能,胡塞爾發現一種「非自然」的反省,它把焦點放在所識(noema)上。對胡塞爾來說,使用還原的理由是為了能夠產生一種新的反省,那是一種如胡賽爾所說自我意識的「非自然」。我通常不會在我的知覺活動中意識到所識,而是直接看到對象,所識本身只能在超越反省的特殊活動中把握到。去檢查這個「知覺之所以為知覺」的結構就是所識。雖然每個活動都有所識,但不是每個活動都有對象。
界域、邊緣域(Horizont)
界域是構成作用的條件而不是被構成物,呈現在意識中的不是邊緣域本身而是物、空間、人、時間等。界域不只意味著可能出現的「更多的」對象範圍,同時還意味者某種原初性的認知特性。
胡賽爾也提出內、外界域概念。內界域是指,在對象中,每一簡單知覺內部都有對同一對象進一步的預期,這種預期是知覺結構所固有的。外界域是指知覺的預期涉及其他對象,及某種對象與其他對象同時處在共同的界域當中。
知覺是個時間歷程,它不完全發生在當下,而是朝向未來的經驗,並同時持續或延續過去經驗中的經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會員
    4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康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Su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 1975     酒駕肇事的議題最近一直浮上檯面。過去「葉少爺」酒駕撞人致死,最重只能判七年,不禁讓人質疑,這種如同蓄意謀殺的行為會不會刑罰的過輕?這也讓我反思以前總是認為刑罰制度越嚴厲犯罪率就會下降,是不是
    (Das Kunstwerk im Zeitalter seiner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935   大綱  新技術的複製 靈光 傳統藝術的本真性 崇拜儀式價值到展示價值 藝術品的異化  
    Surveiller et punir: Naissance de la prison, 1975     酒駕肇事的議題最近一直浮上檯面。過去「葉少爺」酒駕撞人致死,最重只能判七年,不禁讓人質疑,這種如同蓄意謀殺的行為會不會刑罰的過輕?這也讓我反思以前總是認為刑罰制度越嚴厲犯罪率就會下降,是不是
    (Das Kunstwerk im Zeitalter seiner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935   大綱  新技術的複製 靈光 傳統藝術的本真性 崇拜儀式價值到展示價值 藝術品的異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海德格認為,一切形上學問題都包含了整體形上學的問題,而關於無的問題,便是他所要採取的切入點。但在這裡,問題只能是「無的情況如何?」,而不能是「什麼是無?」。該問題是不可能回答的,因為答案會被要求為「無是……」,但無不是存有者,無不會是「什麼」。無的思維必定要違反自己的本性,必定在邏輯上產生矛盾。
      取消了形上真理觀,海德格關心的是我們所處的生活世界。在胡賽爾「意識一定是關於某物的意識」重新把主體和外在世界連接起來之後,海德格更進一步探問這個主體是如何與外在世界互動。面對人是什麼的問題,海德格直截明瞭的答:我在這裡。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四 建立現象學的胡塞爾的意義範疇理論則來自他以傳統語部分類為藍本的純邏輯語法構想。[Bar-Hillel 1957] 在反心理主義的驅使下,他試圖把意義處理為獨立於主體心力以外的客觀的東西。實際情況則複雜得
    Thumbnail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究竟是什麼?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仍是未解之謎。不過,某些理論和概念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其中一個概念是「統一場」的想法,即宇宙中所有現象都是互相連結的,源自於單一的基本實體。這個場跨越了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MEST)的傳統範疇,形成了現實的統一描述。
    Thumbnail
    Dana 說:「知識都是虛妄的」 所有學問都是因為顯化法則而來,因此皆為自證閉環 這句話困擾我許久,因為我前不久考上了研究所,這番論點使我認為我在研究所所學的內容 可能沒有意義 但我也明確感知到,我對顯化法則有興趣 而我也某種程度上認為,心理諮商的理論,與顯化法則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自然的精神態度裡面,知識是一個心理學事實,存在於擁有知識的人的心中。但另一方面,胡塞爾認為,知識就其本性是關於對象的知識。在這裡,他指出了一個知識批判的重要問題:「超越性知識如何可能?」
    Thumbnail
    邏輯學如何作為一種科學(知識論)?   何謂科學?黑格爾認為「認識自身作為精神的精神,即是科學。」「科學在其自身之內包含了概念之形式該外在化的必然性,並且它包含了從概念成為意識的過度。」「邏輯即是對於純粹觀念-亦即對於思維之抽象要素中之觀念-的科學。」「邏輯是最困難的科學,因為它必須,
      「現象學是理性在可理解對象的顯現中所獲致的自我發現」、「現象學是在釐清屬於某一個問題對象的顯現與不顯現以及滿實與空虛意象的組合」、「現象學是去發現當顯露活動發生時,事物與心智的必然樣態」、「現象學所做的,是透過主張意識的意向性,來矯正笛卡兒與洛克思想對心智公共性的偏見,以及對事物表象之現
    Thumbnail
    「所有一切都始於假設,並以假設作結。」我們有可能不假設(預設)來獲得「認識」嗎?如同尋找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知識、或絕對的客觀。科學知識從觀察與經驗而得,感官經驗是否也是一種假設呢?我們永遠無法脫離感官的限制,亦如我們無法知道蝙蝠的感覺是什麼?(沒有視覺、僅靠聽覺且聽得見超音波)若無法超出感官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海德格認為,一切形上學問題都包含了整體形上學的問題,而關於無的問題,便是他所要採取的切入點。但在這裡,問題只能是「無的情況如何?」,而不能是「什麼是無?」。該問題是不可能回答的,因為答案會被要求為「無是……」,但無不是存有者,無不會是「什麼」。無的思維必定要違反自己的本性,必定在邏輯上產生矛盾。
      取消了形上真理觀,海德格關心的是我們所處的生活世界。在胡賽爾「意識一定是關於某物的意識」重新把主體和外在世界連接起來之後,海德格更進一步探問這個主體是如何與外在世界互動。面對人是什麼的問題,海德格直截明瞭的答:我在這裡。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四 建立現象學的胡塞爾的意義範疇理論則來自他以傳統語部分類為藍本的純邏輯語法構想。[Bar-Hillel 1957] 在反心理主義的驅使下,他試圖把意義處理為獨立於主體心力以外的客觀的東西。實際情況則複雜得
    Thumbnail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究竟是什麼?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仍是未解之謎。不過,某些理論和概念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其中一個概念是「統一場」的想法,即宇宙中所有現象都是互相連結的,源自於單一的基本實體。這個場跨越了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MEST)的傳統範疇,形成了現實的統一描述。
    Thumbnail
    Dana 說:「知識都是虛妄的」 所有學問都是因為顯化法則而來,因此皆為自證閉環 這句話困擾我許久,因為我前不久考上了研究所,這番論點使我認為我在研究所所學的內容 可能沒有意義 但我也明確感知到,我對顯化法則有興趣 而我也某種程度上認為,心理諮商的理論,與顯化法則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自然的精神態度裡面,知識是一個心理學事實,存在於擁有知識的人的心中。但另一方面,胡塞爾認為,知識就其本性是關於對象的知識。在這裡,他指出了一個知識批判的重要問題:「超越性知識如何可能?」
    Thumbnail
    邏輯學如何作為一種科學(知識論)?   何謂科學?黑格爾認為「認識自身作為精神的精神,即是科學。」「科學在其自身之內包含了概念之形式該外在化的必然性,並且它包含了從概念成為意識的過度。」「邏輯即是對於純粹觀念-亦即對於思維之抽象要素中之觀念-的科學。」「邏輯是最困難的科學,因為它必須,
      「現象學是理性在可理解對象的顯現中所獲致的自我發現」、「現象學是在釐清屬於某一個問題對象的顯現與不顯現以及滿實與空虛意象的組合」、「現象學是去發現當顯露活動發生時,事物與心智的必然樣態」、「現象學所做的,是透過主張意識的意向性,來矯正笛卡兒與洛克思想對心智公共性的偏見,以及對事物表象之現
    Thumbnail
    「所有一切都始於假設,並以假設作結。」我們有可能不假設(預設)來獲得「認識」嗎?如同尋找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知識、或絕對的客觀。科學知識從觀察與經驗而得,感官經驗是否也是一種假設呢?我們永遠無法脫離感官的限制,亦如我們無法知道蝙蝠的感覺是什麼?(沒有視覺、僅靠聽覺且聽得見超音波)若無法超出感官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