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如果沒空,那是因為他不想有空,一個人,如果走不開,那是因為不想走開,一個人,對你藉口太多,那是因為不想在乎。」出自張愛玲的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
張愛玲本名張煐,1920 年在上海公共租界出生。祖母李菊耦是李鴻章的長女,祖父張佩綸是李的女婿。1924 年,4 歲的張煐進入私塾學習。1930 年,張煐改名張愛玲,「愛玲」為英文「Eileen」的譯音。同年,張愛玲父母離異,她跟隨父親生活。次年,張開始閱讀《紅樓夢》。
二戰爆發,張愛玲放下前往倫敦留學的計劃,改入香港大學文學院。1942 年,她回到上海。在 1943 - 1944年間,張愛玲連續發表多篇享負盛名的中短篇小說,包括《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心經》、《金鎖記》等。她未幾結識汪精衛政權宣傳部次長、作家胡蘭成,二人打得火熱。礙於胡的風流和欠專一,張 1947 年 6 月和胡分手。
1948 年,張愛玲發表了長篇小說《十八春》,《十八春》後來改名為《半生緣》。顧曼楨與沈世鈞的一段良緣,被顧曼璐的私心、祝鴻才的好色毀掉,天意弄人,曼楨一句:「世鈞,我們回不去了。」尤教讀者刺痛。無相當人生體驗者,難有如斯感受。中共建政,張一度留在上海,不久因無法寫出「歌頌土改」的作品、與當時社會環境格格不入、跟漢奸胡蘭成一起過而遭受壓迫,隻身離開大陸,遷居香港,時為 1952 年。
張愛玲在香港任職於美國新聞處,並開始創作小說《秧歌》與《赤地之戀》,揭示「土改」時期農民處境的艱苦。1955 年,張赴美國定居。1956 年,張結識劇作家賴雅 (Ferdinand Reyher),兩人結婚。1960 年 7 月,張成為美國公民。晚年的張愛玲深居簡出,著力研究《紅樓夢》,以及翻譯清代小說《海上花列傳》。1995 年 9 月 8 日,張愛玲病逝,終年 75 歲。
《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 1944 年的作品。「紅玫瑰」指風情萬種,身材豐腴,總愛犯規的已婚女人 (小說中以王嬌蕊代表),用今天的話說是「專愛出軌的冶艷人妻」。「白玫瑰」指純潔無瑕、身材平平、循規蹈矩的女子 (小說中以孟煙鸝代表)。前者適合偷情,因為可帶來靈魂及肉體的刺激;後者適合結婚,因為可相夫教子。
男人對女人的雙重要求 (也是矛盾的要求),注定他們一生不會安份於一個女子,張愛玲因此說:「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回到那句名言。
曾經聽過一位電台主持說,覓空閒猶如擠牙膏,越用力擠,總會擠得出一些,不可能完全無空閒。假如一個人說他 / 她很忙,忙到完全無空閒,他 / 她是在說謊,他 / 她根本不想覓空閒,所謂「一個人,如果沒空,那是因為他不想有空」。
又有些人,所愛根本不愛自己,已跟別個好了,同居做愛,結婚生子,幸福美滿。他們仍不甘心,到昔日彼此到過的餐廳憑弔,玩過的海灘遠望,坐過的交通工具沉思......他們堅持要做這一切,是因為擔心一旦放手,就甚麼都沒了,煙消雲散了,他和那個他 / 她再無聯繫可言了。「一個人,如果走不開,那是因為不想走開」講的正是這個意思。
最尾三句精彩,「一個人,對你藉口太多,那是因為不想在乎」,真心愛一個人,其實是沒理由的。想找就找,想關心慰問就關心慰問,想外出就外出,想摟抱就摟抱,想親吻就親吻。如果找之前要想一堆不去找理由,關心慰問之前要想一堆不去關心慰問的理由,甚至摟抱接吻之前都要想一堆理由去質疑,這是真心愛著一個人嗎?理由越多,愛念越少,在乎即愛念也。所以讀哲學讀得深入的人最與愛情絕緣,他們已不懂得如何去愛。
總而言之,一個人愛你,他 / 她無論如何都會抽得出空閒去見你、陪你、疼你、呵你,要你一直坐冷板凳獨守空幃的,不是愛你的人。一個人愛你,他 / 她無論如何都會守在原地,不會走開,要走一起走。一個人愛你,他 / 她馬上就來一個吻、一個擁抱,廢話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