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雜記 17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1
原來不待在家裡就容易起得早,大概是一日都有一日的計謀。九點整在西門觀光街上幾攤早餐推車逡巡,和友人邊走邊吃來到到總統府看百年建築紀念展。幸好有熟識的台北人領路,不然我自己來就會像個恐怖份子直接從正門廣場闖進去。正確的路線是在建築後端一個小小的邊門排隊(一次開放兩百人在一樓參觀),並需經過一串並不嚴格的安檢與列隊,憲兵像個導護老師控制出發人數,但我們跟一群中國遊客擠在一起頗不爽快,導覽開始後就自行脫隊在開放的動線中走走看看。
整個展場的複合式設計不多,但布置上的視覺簡單大方不俗不脫毛,構圖穩定,色系有零星的活潑。建築歷史、建築實體細節、歷任總統、上下員工、擺設物器、總統府廣場與凱道事件、民眾參與的總統府攝影競賽...... 內容的分類也滿嚴整的,可以齊全地瀏覽總統府的古往今來,並從不同的觀測點切入。最印象深刻的是服役於前幾任的總統辦公大桌(到底那麼大幹什麼呢?放解剖的海豚嗎?)以及蔡英文總統就職紀念郵票(質感像站起來的眼鏡蛇那麼高,從收藏本到郵票本體都精緻,插畫是像素風),和一個介紹總統府運作日常工事的影片,例如種花、剪草、清地毯、煮員工餐、開關窗、載總統出門兜風...... 不,辦事,的側寫。後搖曲風的配樂好聽,想叫那些一直跟導覽員提問的遊客閉嘴。
紀念品店的東西貴得誇張,不宜散財。視覺上則美醜兼容(反正美的商品一定是出現在大貓總統執政以後)。
2
有個導覽員是年過半百的阿桑,英文發音雖不標準但流利到會滑,帶著兩個外國人細看建築剖面圖與參展掛畫,好像分享了很多有意思的小知識,相談甚歡,好厲害。我跟在旁邊偷聽。
3
中午回青旅歇腿一會兒,再度出門看電影。今天看的是《鍵入魔境》,關於一個續作備受期許的暢銷作家,被人工智慧寫作機器 / 媒體 / 出版社 / 市場 / 恐怖粉絲 / 毒品,控制創作行為與動機的故事。細部非常驚悚,例如服毒導致手腳與眼窩發黑、與機器性交、剪手指等等,看得渾身不對勁,但比起這些表面象徵,身為一個寫作者最恐懼的絕對是失去獨立書寫的能力與意識:被監控書寫行為、被實況轉播、截稿日在頂端倒數、人工智慧依照數據分析文意與腔調直接修改與編輯稿子 ── 樁樁件件都令我感覺無比噁心 ── 以畫面上的噁心,喚起更深層的、抹滅人格的噁心。虛構決斷權被稀釋的噁心、個體觀點被輕視的噁心、隱私被侵犯的噁心、直覺被統計資料否決的噁心。連瑕疵都被細細經營的噁心,連斷句都不是自己節奏感的噁心。
整部電影用一種極端詭譎的手段,探討人類若是作為一個富有靈魂的生物,在這個科技逐漸全面掌控又逐漸失控的時代如何自處,如何保持獨立與真實 ── 藝術所要表現與記憶的不過就是獨立與真實而已。劇中有一段女主角和崇拜作家的對話,值得深思:
「人類從一開始就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是一條混亂卻終有盡頭的線,所以在存活的短暫時空裡總是盡力去表達自我,去愛,去記認,去做留下些什麼的無效嘗試。但也因此,人類對永恆難變的事物非常依戀。奇蹟太少,信仰太涼薄,所以創造機械好讓日復一日,生產與售賣明顯的秩序。一切科技,源自人類對不穩定的恐懼。」
然而女主角的經驗,卻是科技的介入完全破壞了她初始寫作模式的穩定性。後來的後來,當科技懷上了藝術之子,是否會改寫這個世界變遷的程式:是人性源於科技呢?於是,任合藝術形式下的作品變成了一種量產物,而不是為了干涉 / 撼動整個生產線體制的存在 ── 詩與畫,應當持續干涉與檢視政治、社會、科技的走向與脈絡,直到不再被干涉那逼近自由的方向。
一如女主角在電影剛開始沒多久,指著她那本用舊打字機寫出來的小說,說道:「那只是我寫爽的!」而在作品被過度詮釋與吹捧,被要脅為書本和群眾負責的時候無助地說:「這不是我寫作的目的......」不禁悲從中來。或許這部電影最令人難過的地方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懂她的意思,甚至沒有人願意聽她談論那些極度憤怒(什麼爛事不立刻寫下來發頓脾氣我會爆炸)或極度享受(啊這段佳句會流傳千年,算了不要,我自己留著)的書寫時光。人們只是藉著那重重誤會,代言自己的情緒與慾望,躲在紙頁的背面手淫;而出現在你眼前的,是數個螢幕裡半真半假的人,時時刻刻向你索求著、抗議著、指控著什麼事情。
但是「與世界單打獨鬥,是一種高貴的練習」。她苟且偷生地寫,然後給予致命的反擊,重新回到擺著打字機的桌前。我們不會嫌棄散步和翻書的感覺,寫作也應當是如此隨心所欲。我們要抵抗匆忙無意識的消費行為,我們要思考電影和音樂的娛樂文化,我們要獨自看著窗外過去與未來經過,我們要敲響那個決定自己是誰的鍵盤,然後讓故事流暢地開始。
4
下午兩點半去了喜鵲咖啡,寬敞明亮的店面甜鬆鬆的,自製核桃焦糖醬抹厚片很好吃。寫一點日記,看沙林傑的短篇故事。隔壁桌的兩個少女用手機播著不怎麼樣的歌還跟著唱,被闆娘要求降低音量。謝謝闆娘。兩個小時後換了另一組客人,手機、行動電源、筆記型電腦放得整個桌子砰砰響。
5
天氣乍暖還寒,路人的頭髮都被曬得略有霧暈。空氣乾爽,太陽巨大,是適合散步的。從溫州街巷走往羅斯福路,中途經過一棵肥大的加羅林魚木,花團錦簇地戳著粉紅色的天空,像凝固的煙火。自行車和小貨車穿流不息。轉角處有人坐在三個傻瓜屁股椅上吃晚餐。巷口視野遼闊,幾片傷疤般的雲朵懸浮在樓頂,乾淨的日暮讓心緒筆直起來。十五分鐘,師大路油膩的綠,信義路化工飲料一樣的燈光,復興南路上陰森的雞蛋糕推車。
6
台北某些地方總讓你覺得那櫥窗是防彈玻璃,那水溝蓋是龍晶打造。大安 Home Hostel 就位於這樣的地方,五公尺高的自動門還是原木材質。《十三個房間》展覽美麗但空虛,就算它把飯店房間這個現場使用得淋漓盡致 ── 確實,場佈、陳設甚或藝品本身都品味細膩,就是意識型態單薄:沒有詭辯,怪得太乖,天馬一邊行空一邊拍照打卡的感覺。又像升級版的手作市集,到處都是乾燥植物的藥水味。不過依然有些有意思的角落:
a 剪紙工藝展間,以繪本感的動畫盒講述一則民俗傳說。「太陽之東,月亮之西」比喻世界上最遙遠的地方。
b 玻璃工藝展間,以花窗玻璃切割黏合成冰山燈箱造景,擺在床上銳意四射;金屬工藝展間,凹折金箔銅鋁為蕈類家族。
c 某原住民族工藝展間,地上鋪滿真的落葉,收集起來大概有五個大垃圾袋。擬真火推旁擺著打開竹葉包裝的的香蕉糯米糕,寫了段介紹:「獵人入深山打獵的乾糧,食用前先取一小撮鹽灑向溝火,象徵與祖靈分享亦表示敬意。」
祖靈:「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香蕉糯米糕還要多。」
d 在一個擺滿黑膠的房間買了張《製琴師與他的琴人》原文海報,房東說是近期就要在台灣上映的電影。最近才要上映?原來我把它跟《鋼琴師與他的情人》(The Piano)搞混了,後者是出現在《邊境國》書中的電影,爬文時找到了這部新作紀錄片以為是同一部。算了,將錯就錯地買下來,100 元佛心價附紙筒,看來上映之後我是非看不可了。
e 羊毛氈展間,牆上掛滿動物首級標本,感覺是魂不守舍地被斬首。
f 在電梯口的餐車買了一小杯甘蔗冰釀咖啡,甜甜香香的,有點像感冒藥水,枇杷膏。
7
晚上八點帶著一碗昂貴滾燙的韓式拉麵回到青旅,決定明天晚上要去吃隔街那條牛肉麵和豆花冰。一邊啃著友人買回來的薯條隨意聊天,她等會兒要去營業到凌晨四點的咖啡店寫稿子,再走個三四公里回來。我沒辦法,我需要棉被、枕頭和蓮蓬頭。午夜,鄰近房間的住客音量有點毛躁,另一個(也拍過我們房間)的住客已經不知拍了幾千次他的牆壁還是沒噤聲,得讓櫃台來處理。聽腔調興許是中國來的。
8
一週了。你總是游刃有餘,見怪不怪。提起神,就可以一直走下去,錯過的不惋惜,經歷的不後悔,精彩無聊都有自己捻鬚搓指的見地。沒有一段關係需要證明稱心如意,沒有一個計畫需要推算達成必得竭盡全力。該去哪兒,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停下來的時候一頭一臉的風,坐下來的時候有烤箱叮鈴蒸氣機轟隆,躺下來的時候有一點點音樂淡入那燈暗時一湧而上的眷戀,隨即褪逝。也會累吧。累的中場短暫,洗澡刷牙烘衣,指甲喀喀地剪;看行人踏過積水的鞋,乘客上下自如。累的終點漫長,買張車票,耳機一塞,放首舊歌:「i came home~ 現在就想要回家~」明天繼續,愉快不時憂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6會員
172內容數
雙層棉被搭配記憶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午夜先生的沙發 的其他內容
生命流動,剪接流動;生命陣陣回聲,轉場運鏡一波未落一波又起;生命充滿觸發的路口,我們跟著角色直奔不同時態;生命一刀未剪,但回憶從指縫散落全是碎片。
世界根本不必變,我們自己就會變了,可是對我來說,你就是整個世界 ── 而那個世界裡一切善變的好與壞、一切的暫時會 永 遠 跟 著 你 我。
怕是誤會了什麼,大廈搖搖欲墜地站在街口,沒有人擔心你擔心的事,例如一塊自由落體的磚,有如急速中暑。在這個城市還沒熱起來的時候,你從適當的距離外看見一個跟你行走頻率一樣的路人,內心不禁冒出一股迷惑,好像這所有的彎彎繞繞、出現與消失、同時與錯開、動靜與聚散,都是早已被指定好的,而你只是依循。
「你說得沒錯,很多東西不見了就是不見了,你無從找起。很多人最後一面就像平常,平常就像第一次見面。」
女主角慣常一臉石破天驚的淡定,一切並非那麼嚴重的直率背影,置於不可一世的母胎單身藝術家都非常可被理解但當她一手拖著幼兒一手抱著襁褓嬰兒腋下夾著奶瓶走過沖繩意亂情迷的夜街時…… 步履彷彿燒出一整條五光十色的彩蛋。
他們談過好幾次淡忘對於生存機制的意義了。她的看法是人們掙扎或淡忘,是因為無論帶離或留下任何一種相對關係與時空狀態,必然得消耗精神去處理新的感受。然而某些奇遇 ── 某些絲絲入扣的癥結,儘管事過境遷,仍然在安桀的心頭縈繞不去。
生命流動,剪接流動;生命陣陣回聲,轉場運鏡一波未落一波又起;生命充滿觸發的路口,我們跟著角色直奔不同時態;生命一刀未剪,但回憶從指縫散落全是碎片。
世界根本不必變,我們自己就會變了,可是對我來說,你就是整個世界 ── 而那個世界裡一切善變的好與壞、一切的暫時會 永 遠 跟 著 你 我。
怕是誤會了什麼,大廈搖搖欲墜地站在街口,沒有人擔心你擔心的事,例如一塊自由落體的磚,有如急速中暑。在這個城市還沒熱起來的時候,你從適當的距離外看見一個跟你行走頻率一樣的路人,內心不禁冒出一股迷惑,好像這所有的彎彎繞繞、出現與消失、同時與錯開、動靜與聚散,都是早已被指定好的,而你只是依循。
「你說得沒錯,很多東西不見了就是不見了,你無從找起。很多人最後一面就像平常,平常就像第一次見面。」
女主角慣常一臉石破天驚的淡定,一切並非那麼嚴重的直率背影,置於不可一世的母胎單身藝術家都非常可被理解但當她一手拖著幼兒一手抱著襁褓嬰兒腋下夾著奶瓶走過沖繩意亂情迷的夜街時…… 步履彷彿燒出一整條五光十色的彩蛋。
他們談過好幾次淡忘對於生存機制的意義了。她的看法是人們掙扎或淡忘,是因為無論帶離或留下任何一種相對關係與時空狀態,必然得消耗精神去處理新的感受。然而某些奇遇 ── 某些絲絲入扣的癥結,儘管事過境遷,仍然在安桀的心頭縈繞不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有這個問題 我可以同理精神疾病,肉體疾病,有它克服的難度,如果你愛針對台灣碎碎念,希望至少不要針對同一件事 看圖書館的書 非法侵略戰爭不是電影,它不簡單,和平協議對台灣與澎湖沒有效力,光復是騙局,舊金山和約是有效地。
Thumbnail
AI 真正可怕的地方,是它一腳踩進創作的神聖領域,挑戰了人類的存在價值。 人類畏懼 AI 是理所當然的。想像力、創造力,過去都被視為人類的專屬能力。把思想、情感與觀點,透過文字、音樂、繪畫、舞蹈等媒介傳達,讓大眾也能深刻感受,就是創作者的價值所在。留下的成果則被稱為藝術,成為在世界上曾經存在的印記
Thumbnail
書 少年時,我是這麼想得: 閱讀能使得我有書寫的能力。 學習如何闡述得更好,啟發下一個題目的靈感。 然而,書寫太困難了。 所以開始拿著筆記本抄錄喜歡的文句。 抄寫是非常重要的,能一字一句地去汲取著文字, 像是用另外一個方式解讀,挖掘一個又一個沒留意的含義。 但現在看來變成了一種很笨拙地
Thumbnail
【這是AI做的密室】是一場結合科技與人性的密室。從荒謬的設計到出人意料的結局,處處都讓人驚艷。而在遊戲中還有許多讓人意外的「AI」設定,以及反人類邏輯的思維。即使謎題量不少,但難度適中,讓人不斷回味其中,這趟新手村密室之旅,不僅充滿驚喜,更是冒險之旅!
我也須要再一次犯案一次次吧?「我可能錯了」再一次超越了我們彼此😂😂😂😂Qwert「鍵盤 ⌨️」,果然是偉大領袖的發明創造文物,保護自己#安全第一☝️#嗯嗯🤔️! 「台灣的民主社會是什麼😧?」 請大家多多指教,「520局勢」出現一次次的選舉制度的「問題🙋」 我國政府應當
蔡美娟《生命之旅:一趟自我療癒之旅》:「書寫自我,其實是個再自然不過的本能和欲望,那是個我們想要統合自己內在雜音,黏合散亂脫落的生命歷史之欲望行動。如果我們不能滿足這欲望本身,終究會發現生命中有種孤單不是找人陪伴就能排解的,那是一種存在的孤單,那種孤單是因為我們離自己很遙遠。」
Thumbnail
疫情解封後的台北國際書展,星光熠熠✨論壇上親耳聽大師談自己、談創作,獲得滿滿創作能量!
Thumbnail
臨時的小約 這次去文學館看的展覽感覺有感受到 從以前文學歷史演變到近代的發生的變化 都會想起前幾年看的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 在那個什麼都禁止的時期 從未經歷過的世代,透過看展覽 也能感受到當時的壓迫感和書寫筆下的緊張感 #台南文學館 #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 #館慶二十文物賦活 #文學力書
Thumbnail
94年4月,我和老婆上了一趟台北,主要是去國家圖書館。老婆沒去過國家圖書館,想去看看。我多年沒去國家圖書館,想去找點資料,就一起去國家圖書館了。 在國家圖書館中,看到一架架的碩士、博士論文,也看到許多新出版的書。翻看這些論文、新書,覺得有些書似乎普普通通,不很出色。這時我突然有個奇怪的想法:
Thumbnail
高鐵通車後,台北台南二地的差旅更加頻繁了。今天又是35歲以來數不清次數之單身外宿的無聊夜晚,走遍府城所有熱鬧的市街後,於後踩進一間連鎖書局的大門。   他伸手拿取一本『辛波絲卡詩選』,突然同時出現另一隻纖細的手臂也伸手欲探觸那本書,剎那間他們吃驚地顧視著彼此。   「是妳?」他跼促不安地問起
我有這個問題 我可以同理精神疾病,肉體疾病,有它克服的難度,如果你愛針對台灣碎碎念,希望至少不要針對同一件事 看圖書館的書 非法侵略戰爭不是電影,它不簡單,和平協議對台灣與澎湖沒有效力,光復是騙局,舊金山和約是有效地。
Thumbnail
AI 真正可怕的地方,是它一腳踩進創作的神聖領域,挑戰了人類的存在價值。 人類畏懼 AI 是理所當然的。想像力、創造力,過去都被視為人類的專屬能力。把思想、情感與觀點,透過文字、音樂、繪畫、舞蹈等媒介傳達,讓大眾也能深刻感受,就是創作者的價值所在。留下的成果則被稱為藝術,成為在世界上曾經存在的印記
Thumbnail
書 少年時,我是這麼想得: 閱讀能使得我有書寫的能力。 學習如何闡述得更好,啟發下一個題目的靈感。 然而,書寫太困難了。 所以開始拿著筆記本抄錄喜歡的文句。 抄寫是非常重要的,能一字一句地去汲取著文字, 像是用另外一個方式解讀,挖掘一個又一個沒留意的含義。 但現在看來變成了一種很笨拙地
Thumbnail
【這是AI做的密室】是一場結合科技與人性的密室。從荒謬的設計到出人意料的結局,處處都讓人驚艷。而在遊戲中還有許多讓人意外的「AI」設定,以及反人類邏輯的思維。即使謎題量不少,但難度適中,讓人不斷回味其中,這趟新手村密室之旅,不僅充滿驚喜,更是冒險之旅!
我也須要再一次犯案一次次吧?「我可能錯了」再一次超越了我們彼此😂😂😂😂Qwert「鍵盤 ⌨️」,果然是偉大領袖的發明創造文物,保護自己#安全第一☝️#嗯嗯🤔️! 「台灣的民主社會是什麼😧?」 請大家多多指教,「520局勢」出現一次次的選舉制度的「問題🙋」 我國政府應當
蔡美娟《生命之旅:一趟自我療癒之旅》:「書寫自我,其實是個再自然不過的本能和欲望,那是個我們想要統合自己內在雜音,黏合散亂脫落的生命歷史之欲望行動。如果我們不能滿足這欲望本身,終究會發現生命中有種孤單不是找人陪伴就能排解的,那是一種存在的孤單,那種孤單是因為我們離自己很遙遠。」
Thumbnail
疫情解封後的台北國際書展,星光熠熠✨論壇上親耳聽大師談自己、談創作,獲得滿滿創作能量!
Thumbnail
臨時的小約 這次去文學館看的展覽感覺有感受到 從以前文學歷史演變到近代的發生的變化 都會想起前幾年看的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 在那個什麼都禁止的時期 從未經歷過的世代,透過看展覽 也能感受到當時的壓迫感和書寫筆下的緊張感 #台南文學館 #文壇封鎖中臺灣文學禁書展 #館慶二十文物賦活 #文學力書
Thumbnail
94年4月,我和老婆上了一趟台北,主要是去國家圖書館。老婆沒去過國家圖書館,想去看看。我多年沒去國家圖書館,想去找點資料,就一起去國家圖書館了。 在國家圖書館中,看到一架架的碩士、博士論文,也看到許多新出版的書。翻看這些論文、新書,覺得有些書似乎普普通通,不很出色。這時我突然有個奇怪的想法:
Thumbnail
高鐵通車後,台北台南二地的差旅更加頻繁了。今天又是35歲以來數不清次數之單身外宿的無聊夜晚,走遍府城所有熱鬧的市街後,於後踩進一間連鎖書局的大門。   他伸手拿取一本『辛波絲卡詩選』,突然同時出現另一隻纖細的手臂也伸手欲探觸那本書,剎那間他們吃驚地顧視著彼此。   「是妳?」他跼促不安地問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