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停滯,貨幣政策下,財政政策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央行說當今「貨幣政策」效果有限?

下面這則央行的說明,點出了當今的經濟現況,貨幣政策效果有限,或者應該是說「貨幣政策」無效,必須使用高乘數的「財政政策」,以及避免投資華而不實的「白象工程」。

「白象工程」與「蚊子館」

「白象工程」大家可能較少聽過,說「蚊子館」(閒置公共設施)大家就恍然大悟了。「白象工程」指那些消耗龐大資源卻無用或無價值的物體、計劃或公共設施等。一些造價昂貴但沒有實際效用,或成本過高但回報少的工程項目都可能被形容為「白象」(white Elephant)。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報告指出,統計94年至108年第1季止,工程會累計列管閒置公共設施共428件,前3大類型依序為市場設施、辦公廳舍、停車場,而閒置原因最主要為環境變遷。
環境變遷?原來是說政府看不到未來......
不管是「白象工程」還是「蚊子館」都是政府砸大錢想要拚經濟,屬於「財政政策」,然結果是錢花了,最後好看一點的是政策「花瓶」,難看一點的就變成「蚊子館」。

什麼是「財政政策」?

什麼是「財政政策」?「財政政策」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為了實現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綜合運用各種財政調節手段,對一定的經濟總量進行調節(增加或減少)的政策。具體地說,財政政策是由稅收政策、財政支出政策、預算政策組成,它包括財政政策目標和財政政策調節手段兩部分。簡單來說,就是政府透過多花錢(投資),或者是少花錢(投資)來調節經濟,對一般企業與民眾來說,比較耳熟能詳的是加稅或者是減稅。
這次五月份所得稅申報很多人都受惠於減稅,但問題是,減稅後實質消費支出的乘數影響會不會如預期?坦白說,難說!這也是財政政策的實質效果不確定的地方。如之前發放的「消費券」就是一種「財政政策」,政府舉債給了大家3,600元的紅包,希望大家「亂花錢,救經濟」,然實質上效果有限。而學理上也有「排擠效應」,就是政府在市場上與企業搶資金,會讓利率提升,讓民間投資縮減。

什麼是「貨幣政策」?

什麼是「貨幣政策」?「貨幣政策」係指中央銀行經由調控貨幣總計數或利率水準等以達成金融穩定與物價穩定,並促進經濟的長遠發展之最終經濟目標。我國「貨幣政策」的基本架構係採取貨幣目標機制,透過貨幣政策的操作工具,先達成操作目標,再傳達至中間目標,最後及於最終目標;其中操作工具的執行與操作目標的訂定屬於政策執行的層面,而中間目標與最終目標的制定,則屬於政策擬定的層次。(詳見中央銀的說明
從金融海嘯以來各國政府力推「寬鬆貨幣政策」,有其一定的效果,但也造成了若干的副作用(如資產泡沫風險)。在臺灣,低利率的環境造就了房價大漲,雖央行說低利率與房價大漲不一定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但想必也沒多少人願意相信!(我也不相信)

凱因斯「流動性陷阱」

為什麼央行又說「貨幣政策」效果有限?這得從凱因斯說的「流動性陷阱」說起。
凱因斯「流動性陷阱」
「流動性陷阱」是凱因斯最先提出來的,當一定時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時,此時無論貨幣數量如何增加,利率再也不會下降。即使是利率低得接近於零,也不能夠使銀行貸款、商業投資、消費真正運作起來。利率太低,人們寧願持有現金,最後擴張性「貨幣政策」失去了作用。在「流動性陷阱」的情況下,投機性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為無窮大。
如圖的LM,當LM無論怎麼變化時,因LM為水平線,在與原IS下,低利率已經沒有空間,產出Y不會有任何變化。此時,貨幣政策失效。這也就是央行所說的現象,同時,因為利率已經不會再改變,不會有「排擠效應」出現。
處於「流動性陷阱」這時候,「貨幣政策」無效,就必須要靠「財政政策」的擴張性財政支出才有效,如圖的IS-->IS”,這時候產出Y才會改變。
這是一個以通俗經濟角度寫作的垂直自媒體,以臥底的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問題與現象,歡迎訂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中央銀行將於6月20日舉行第2季理監事會議,如果如市場預估的結果,「貼放利率」將連續12凍,且「重貼現率」則繼續維持1.375%不變。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發生,美國能源價格大幅上升,也出現通貨膨脹,聯準會調升三次基準利率卻引發海外資產流入美國,造成美元匯率上升。然美元升值,卻抑制了美國的出口,讓美國的貿易逆差變大。 美國想出一個「絕招」,就是美元貶值,也就是後來的「廣場協議」! 人民幣會不會有「廣場協議」不貶反升呢?
每個月,行政院主計總處都會發佈「國情統計通報」,最近發佈的一則通報(2019.04.12)說明平均薪資有所成長,但通常報喜不報憂,過於形式,久而久之就略過不讀了。
美國對中國除了開打301貿易戰爭,開徵額外的25%關稅,對於其它的貿易制裁措施還是一點都不手軟。 這一次介紹一下所謂的「平衡稅」「反傾銷稅」。
經濟成長率最容易被政府拿來做政策文章,如果不清楚數據的來源,很容易就被數據所蒙混。
國家公園是共有財(Public Goods)(以前經濟學教科書翻譯是「公共財」),但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使用共有財不見得一定得「免費」。共有財是免費使用的,這是很多人的誤解,對共有財收費的作法,簡單來說是外部成本內部化,對每一個使用者所造成的邊際成本收費,說是以價制量也可。
中央銀行將於6月20日舉行第2季理監事會議,如果如市場預估的結果,「貼放利率」將連續12凍,且「重貼現率」則繼續維持1.375%不變。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發生,美國能源價格大幅上升,也出現通貨膨脹,聯準會調升三次基準利率卻引發海外資產流入美國,造成美元匯率上升。然美元升值,卻抑制了美國的出口,讓美國的貿易逆差變大。 美國想出一個「絕招」,就是美元貶值,也就是後來的「廣場協議」! 人民幣會不會有「廣場協議」不貶反升呢?
每個月,行政院主計總處都會發佈「國情統計通報」,最近發佈的一則通報(2019.04.12)說明平均薪資有所成長,但通常報喜不報憂,過於形式,久而久之就略過不讀了。
美國對中國除了開打301貿易戰爭,開徵額外的25%關稅,對於其它的貿易制裁措施還是一點都不手軟。 這一次介紹一下所謂的「平衡稅」「反傾銷稅」。
經濟成長率最容易被政府拿來做政策文章,如果不清楚數據的來源,很容易就被數據所蒙混。
國家公園是共有財(Public Goods)(以前經濟學教科書翻譯是「公共財」),但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使用共有財不見得一定得「免費」。共有財是免費使用的,這是很多人的誤解,對共有財收費的作法,簡單來說是外部成本內部化,對每一個使用者所造成的邊際成本收費,說是以價制量也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三中全會罕見大篇幅聚焦房地產。但文件只簡短呼籲「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其中,幾乎沒有提到任何措施。紐約時報認為,三中全會並未提出任何具體措施,中國爛尾樓和房價問題,恐怕無解。經濟學者也警告,中國正往金融崩潰邁進。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問題猶待調整!但,系統性風險已然浮現,其金融系統恐怕將與其同歸於盡?!
Thumbnail
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就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保羅克魯曼、辜朝明等經濟專家所提出的解方,均屬一致,那就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如今,真相大白,拒絕此等正確對策者,正是親自送中國經濟走上崩潰路程的推手!
Thumbnail
你知道央行人這一年來在討論什麼嗎?~他們讀馬克吐溫的文學,而且還寫了讀書報告,是個「象牙塔」讀物精選 他流傳最廣的名言「歷史不會重演,但常會押韻」,也許只是引述前人佳句,但對後世的影響力,卻是非同小可。很不幸的,台灣央行官員喜歡這句。 為什麼重要?因為「我思故我在」,央行想什麼,它就可能做什麼
Thumbnail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泡沫經濟都遵循相似發展途徑 政府解決經濟發展過熱時,都不希望造成經濟降溫過速,經常不會先去緊縮資金,反而陷入「以製造泡沫方式解決泡沫」循環,這樣的循環終點就是股市、房市雙崩盤 所以,本蛙建議讀者認真學習等待,此刻冒險進場買房,一不小心你就套在史上最高價
Thumbnail
過往長期看好中國的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聯合」基金創辦人瑞·達利歐,如今開始對中國經濟前景發出警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也表示,中國目前面臨需求不足問題,導致民眾、企業對經濟成長缺乏信心;增加政府支出是解方! 諾獎得主保羅‧克魯曼早就指出:中國理應運用政府支出來提振需求以促進經濟,但卻不願意,真奇怪!
Thumbnail
如果不是親身體驗中港澳房市崩盤,不知道何謂海市蜃樓 很多人說過,中國經濟相對封閉,共產黨沒有救不起的產業,又說房地產是「土地財政」基礎,中國不可能不救,不然會引發社會動盪,甚至影響共產黨執政基礎,結果呢? 央行總裁楊金龍第二次提到泡沫經濟,這次是「次貸風暴」……還記得吧,上次是「日本泡沫經濟」
Thumbnail
在6月13日,台灣中央銀行宣布維持三大利率不變,即重貼現率2%、擔保放款融通利率2.375%和短期融通利率4.25%。維持利率不變表明,央行相信目前的經濟狀況和通膨壓力已經平衡,不需要進一步的利率調整來刺激經濟或抑制通膨。
Thumbnail
大陸房市低迷,連帶影響從業人員的生計,三年來已有50萬人因此失業,甚至有員工自願降薪90%,悲喊產業沒有未來,已被拋棄了! 中國當局計畫進場收購庫存成屋救房市!但此猶如「滄海一粟」!2千萬間爛尾房,完工得花14兆! 中國泡沫經濟情況恐比日本糟!其迅速老化的人口將成為其經濟成長的障礙!復興恐需幾十載!
Thumbnail
國家稅制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影響國民從事某些活動的誘因。另一個目標,是要進行所得與財富的重分配,拉近國民間財富水準的差距,讓整體社會能更趨公平。
Thumbnail
經濟學家相信,長期來說,經濟要有所成長,主要靠的還是生產力提升,因為光靠調低利率等寬鬆貨幣手法刺激經濟,到頭來可能只是造成工資與物價皆漲,但就業率未必能更高。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三中全會罕見大篇幅聚焦房地產。但文件只簡短呼籲「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其中,幾乎沒有提到任何措施。紐約時報認為,三中全會並未提出任何具體措施,中國爛尾樓和房價問題,恐怕無解。經濟學者也警告,中國正往金融崩潰邁進。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問題猶待調整!但,系統性風險已然浮現,其金融系統恐怕將與其同歸於盡?!
Thumbnail
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就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保羅克魯曼、辜朝明等經濟專家所提出的解方,均屬一致,那就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如今,真相大白,拒絕此等正確對策者,正是親自送中國經濟走上崩潰路程的推手!
Thumbnail
你知道央行人這一年來在討論什麼嗎?~他們讀馬克吐溫的文學,而且還寫了讀書報告,是個「象牙塔」讀物精選 他流傳最廣的名言「歷史不會重演,但常會押韻」,也許只是引述前人佳句,但對後世的影響力,卻是非同小可。很不幸的,台灣央行官員喜歡這句。 為什麼重要?因為「我思故我在」,央行想什麼,它就可能做什麼
Thumbnail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泡沫經濟都遵循相似發展途徑 政府解決經濟發展過熱時,都不希望造成經濟降溫過速,經常不會先去緊縮資金,反而陷入「以製造泡沫方式解決泡沫」循環,這樣的循環終點就是股市、房市雙崩盤 所以,本蛙建議讀者認真學習等待,此刻冒險進場買房,一不小心你就套在史上最高價
Thumbnail
過往長期看好中國的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聯合」基金創辦人瑞·達利歐,如今開始對中國經濟前景發出警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也表示,中國目前面臨需求不足問題,導致民眾、企業對經濟成長缺乏信心;增加政府支出是解方! 諾獎得主保羅‧克魯曼早就指出:中國理應運用政府支出來提振需求以促進經濟,但卻不願意,真奇怪!
Thumbnail
如果不是親身體驗中港澳房市崩盤,不知道何謂海市蜃樓 很多人說過,中國經濟相對封閉,共產黨沒有救不起的產業,又說房地產是「土地財政」基礎,中國不可能不救,不然會引發社會動盪,甚至影響共產黨執政基礎,結果呢? 央行總裁楊金龍第二次提到泡沫經濟,這次是「次貸風暴」……還記得吧,上次是「日本泡沫經濟」
Thumbnail
在6月13日,台灣中央銀行宣布維持三大利率不變,即重貼現率2%、擔保放款融通利率2.375%和短期融通利率4.25%。維持利率不變表明,央行相信目前的經濟狀況和通膨壓力已經平衡,不需要進一步的利率調整來刺激經濟或抑制通膨。
Thumbnail
大陸房市低迷,連帶影響從業人員的生計,三年來已有50萬人因此失業,甚至有員工自願降薪90%,悲喊產業沒有未來,已被拋棄了! 中國當局計畫進場收購庫存成屋救房市!但此猶如「滄海一粟」!2千萬間爛尾房,完工得花14兆! 中國泡沫經濟情況恐比日本糟!其迅速老化的人口將成為其經濟成長的障礙!復興恐需幾十載!
Thumbnail
國家稅制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影響國民從事某些活動的誘因。另一個目標,是要進行所得與財富的重分配,拉近國民間財富水準的差距,讓整體社會能更趨公平。
Thumbnail
經濟學家相信,長期來說,經濟要有所成長,主要靠的還是生產力提升,因為光靠調低利率等寬鬆貨幣手法刺激經濟,到頭來可能只是造成工資與物價皆漲,但就業率未必能更高。